贺知章《送人之军》阅读答案

送人之军
贺知章
常经绝脉塞,复见断肠流。
送子成今别,令人起昔愁。
陇云晴半雨,边草夏先秋。
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忧。
【注释】①汉国:指唐王朝。唐人多以汉喻唐。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边塞险要。“绝脉塞”指长城险塞,“断肠流”指陇头流水,分别以“绝脉”和“断肠”称之,使人感受到边塞的险要、荒凉、凄苦。
B.首联颔联写送别。“常经”应“昔愁”,“复见”应“今别”,两相对照呼应,不仅加深了眼前的送别之愁,也可以看出当时战争的频繁。
C.颈联写景物节候。“晴半雨”“夏先秋”,写出了边塞环境气候的恶劣,同时“晴半雨”让人联想到“道是无情还有情”,表达挽留之意。
D.全诗以时空传情。今昔相映,“复见”了“常经”,使“今别”再添“昔愁”;塞内塞外对比,塞内尚夏而塞外就已经有了秋意。无不言愁。
②这是首送别诗,也是一首边塞诗。下列唐诗与这首诗在题材类别上不一致的是(3分)
A.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陈子昂《送魏大从军》)
B.上马带吴钩,翩翩度陇头。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岑参《送人赴安西》)
C.沙平连白云,蓬卷入黄云。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王维《送张判官赴河西》)
D.官桥祭酒客,山木女郎祠。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王维《送杨长史赴果州》)
③尾联常为人称道,请你赏析尾联的妙处。(4分)

参考答案
 ① C(3分)
② D(3分)
③答案示例:
尾联是勉励之辞,诗人寄望戍边的男儿应像万里长城一样抵御外敌入侵,保家卫国,让大唐不再有后顾之忧。“万里长城”既是写景,又是用典,妙在虚实之间。“万里长城”除写眼前景外,又暗用了檀道济的典故,在这里以长城比喻军队,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安全的关切和对之军戍边之人的期望。
(4分。诗句理解,2分;手法,1分;情感,1分。)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10086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3年4月9日 01:06
下一篇 2023年4月9日 01:06

相关推荐

  • 陆游《小园四首(其二)》阅读答案

    小园四首(其二) 陆游 村南村北鹁鸪声,水刺新秧漫漫平。 行遍天涯万里路,却从邻父学春耕。 【注】鹁鸪,一种黑色的小鸟,常在雨前或天刚放晴时发出“咕、咕”的…

    2023年4月10日
    201
  • 文言文之杨业传练习

    文言文之杨业传练习   杨业,并州太原人。父信,为汉麟州刺史。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

    2023年1月9日
    197
  • 文言文练习题附答案

    文言文练习题附答案   文言文,完成9—12题。   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万物之散聚皆在《春秋》。《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

    2023年1月10日
    213
  • 《魏书•元勰传》“彭阳王勰,字彦和”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彭阳王勰,字彦和。勰生而母潘氏卒,及有所知,启求追服。文明太后不许,乃毁瘠三年,弗参吉庆。高祖大奇之。敏而耽学,不舍昼夜,博综经史,雅好属文。 从征沔北,诏曰:“明便交…

    2022年12月29日
    291
  • 张孝祥《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阅读答案及赏析

    浣溪沙 (宋)张孝祥① 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②声里绣旗红。澹③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 【注】①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

    2023年4月11日
    222
  • 文言文理解之翰林之称

    文言文理解之翰林之称   【原文】   唐翰林院在禁中①,乃人主燕居②之所,玉堂、承明、金銮殿③皆在其间。应供奉之人,自学士已下,工伎群官司隶籍④其间者,皆称翰林,如今之翰林医官、…

    2022年12月3日
    25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