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阅读答案附赏析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王维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借问袁安舍,悔然尚闭关。
[注
]①胡居士:王堆朋友,家境清寒。
②袁安:东汉人,有贤名。一年冬天,洛阳令冒雪去访他。袁安正冻得蜷缩在床上发抖。洛阳令问:“你为什么不求亲戚帮助一下?”袁安说:“大家都没好日子过,大雪天我怎么好去打扰人家?”
③翛(xiāo)然:指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1)这首诗的中间两联是写雪景的名句,历来评价很高,任选一联赏析其表达技巧。(4分)
(2)尾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参考答案:
(1)颔联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2分),写雪下得很大,下了很久(1分),为后文写想到友人作铺垫。或者:颈联从上到下、动静结合(2分),既描绘下雪的情景,又写出雪下得很厚(1分),为下文写想到友人作铺垫(1分)。
(2)用典(1分),作者看到大雪而想起胡居士,并将胡居士比作袁安(1分),表达了对胡居士的思念(1分)和关心(1分)。

赏析:
王维这首《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就是一首抒写雪中思友的诗,表达出对友人深切的关怀。胡居士:名不详。只知他家境清寒,信奉佛教,住处距王维不远。王维有《胡居士卧病遗米因赠》、《与胡居士皆病寄此兼示学人》等诗,从诗中可知胡居士贤而贫困,王维曾经周济过他。前六句写山居的静寂,雪景的清幽,结尾处的对雪怀人之情,就是在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中自然地触发出来。
中二联是写雪景的名句。一般人好用鹅毛柳絮、碎琼乱玉等来写雪景。王维写雪,笔墨空灵,感觉细腻而有层次。诗人先从听觉着笔,写他夜里隔着窗子听见风吹动竹子的声响;接着写视觉所见:清晨开门一看,才发觉皑皑白雪已铺满了山头。“风惊竹”有声,“雪满山”有色,境界空阔,又紧扣着诗人隔窗“听”和开门“看”的动作神态,一惊一叹的内心感受,这就使人如临其境。接下去的一联 ,“洒空”二字摹写动态,描绘雪花纷纷扬扬、漫空飞舞之态;“积素”二字写静,表现给地面上已积起厚厚的一层白雪。“深巷静”、“广庭闲”、则渲染雪夜里深巷、广庭环境的清寂,传达出诗人的心境。诗人通过“惊”、“满”、“静”、“闲”四个动词和形容词,细致地表现了自己在雪夜里的思绪变化。王维吸取了前人写雪的艺术经验,同样运用不粘滞于物象而纯从感觉印象着以淡墨的表现方法,绘出一幅清寒、寂静而又有声息、光色、动感和生气的夜雪图。
这首诗的主题和艺术构思,对中唐山水诗人韦应物的《寄全椒山中道士》、《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等名作,都有一定的影响。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10200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3年4月9日
下一篇 2023年4月9日

相关推荐

  • 蔡茂列传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蔡茂列传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文言文,完成4—7题   蔡茂字子礼,河内怀人也。哀、平间以儒学显,征试博士,对策陈灾异,以高等擢拜议郎,迁侍中。遇王莽居摄,以病自免,不仕莽朝。 …

    2022年12月6日
    205
  • 一轴鼠画文言文练习题与解析

    一轴鼠画文言文练习题与解析   一轴鼠画   东安①一士人喜画,作鼠一轴②,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

    2023年1月10日
    199
  • 刘商《送王永二首选一》送别诗

    君去春山谁共游(2),鸟啼花落水空流。 如今送别临溪水(3),他日相思来水头。   【注释】 (1)王永:身世不详。 (2)春山:泛指送别之人要去的地方。 (3)溪水:泛…

    2023年5月7日
    186
  • 初中文言文学习的几个切入点

    初中文言文学习的几个切入点   文言作品中有许多诗文堪称精品,它们大多布局严谨,行文简洁,气韵生动,文采斐然。多读这样的作品,会使人受益匪浅,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十分有利。特别…

    2022年11月28日
    197
  • 《诸葛孔明》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诸葛孔明 陈 亮 孔明,伊、周之徒也。而论之者多异说,以其遭时之难,而处英雄之不幸也。夫众人皆进,而我独退,雍容草庐,三顾后起。挺身托孤,不放不摄,而人无间言。权偪人主而上不疑,势…

    2022年12月29日
    226
  • “太宗初即位,中书令房玄龄奏言”阅读答案

    太宗初即位,中书令房玄龄奏言:“秦府旧左右未得官者,共怨前宫及齐府左右处分①之先己。”太宗曰:“古称至公者,盖谓平恕无私。丹朱、商均,子也,而尧…

    2022年12月17日
    23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