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传》读后感1500字:
前段时间读了《邓小平传》,写一点印象深刻的地方。
一、坚韧
坚韧这个词到底如何解释呢?邓小平16岁就离开了四川农民家里,去往重庆留法预备学校,送去留学法国是他父亲决定的,邓文明一定已经意识到,送他的长子去法国读书,其结果意味着他们的家庭将会失去这个儿子,到了法国以后,邓小平学习非常勤奋,而且为了减少家里的经济负担,还去冶金厂做工,后来留学经费不足,邓小平放弃学业开始投入工厂做工,除了冶金,还干过轧钢工、制鞋工、司炉工、汽车工等等,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邓小平坚韧的品格,也认识到工人阶级的力量,开始信奉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以后成为一名职业革命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是在这个时期,和周恩来结成了深厚的友谊。说到朋友,他结交了很多忠诚的朋友,从文革结束到毛泽东去世这段时间,“四人帮”一直无法对他下手,正是因为他的朋友保护了他。
留法的经历,让邓小平以后的理念一直强调:世界不能忽视中国,中国也不能自绝于社会,如果中国不向世界学习,就不能得到快速发展。
邓小平的性格应该是在他16岁到21岁在法国这段时间形成的,难以置信的是,他当时小小的年纪就变得那么坚强、自信,从两张照片里可以看出,刚到法国时,邓小平穿着皱皱巴巴的西装,姿态拘谨,面无表情,第二张是在雷诺汽车做工时,照片中已经是眼神坚毅、目光炯炯、嘴角上翘的年轻人了。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等等经历过的战火,文革时期也被打倒过,派到江西去当工厂工人,第一位妻子难产而死,其中一个儿子在北大读书时失去双腿成为残疾人,改革开放时面临的种种问题和质疑,他明确的表示,改革绝不能停,更不能改变方向。他一身经历的困难随便一件,如果放到我身上,都会把我击垮。
2、讲究实践
邓小平是一位很讲究实践的革命家,即便是深坚的马克思列宁著作,也主张要学习的精,要学习管用的,邓小平说:长篇大论是给专业的人读的,群众没法读,都要群众读,那是形式主义,办不到。这也可以解释为十二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有前后关联的。邓小平也是的确是一位实干革命家,当一个问题出现,他不是等待和观望,而是立即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对待人也很严厉,却不残酷。·即便是在和外宾交谈时,也总是引导着话题,去谈一些与双方切身利益有关的问题。实干却很谦虚,比如对于改革开放、经济特区等工作,他说,改革开放的功劳不是我一个人的,我只知道要解放思想,要改革开放,具体怎么改,怎么开放,如何建设,面临问题如何解决,我是不懂的。坚决抵制对他的个人崇拜,允许国家出版以文选的方式出版他的讲话和文章,但是不允许在公共场合悬挂他的画像或者竖立雕像,不允许在任何文章或讲话中夸大他的作用。
3、长寿
大学时李凯老师常在课堂上说,不怕学问差,就怕活不大。邓小平的学问不差,但是他比同一辈的革命家都要年轻五岁以上,而且身体比他们都要好,比如刚过完80岁生日不久的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庆典上,发表了讲话,而且站在缓行的设有扶手的汽车上约15分钟,他的精力和气魄,令人终生难忘。年老时还能够和一群大学生去江里游泳。1992年,还有2年就90岁的邓小平开始到南方视察经济改革情况,而且还在武汉,深圳、珠海、上海发表了讲话。邓小平80多岁这段时间接见了大量的外宾,北京国际机场的接待数量比毛泽东时期多了好几倍。1997年2月,春节前夕,江泽民等人去医院看望等邓小平,他除了向全国人民表示了新春佳节的祝贺,还嘱咐了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把今年香港回归和党的十五大这两件大事办好。2月19日,21时8分,逝世,享年93岁。邓小平一生无限的精力和坚韧的意志,令我印象深刻。
看完以后想总结的很多,一时半会说不完,只希望自己能长寿,起码80多岁的时候能自己吃饭、洗脸和出门散步,那就完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