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捷《声声慢·秋声》阅读答案

声声慢·秋声
蒋捷①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疏疏二十五点,丽谯②门、不锁更③声。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④声!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
注:
①蒋捷:宋末元初词人。先世为宜兴巨族,咸淳十年(1274)进士。宋亡后,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本词作于宋亡之后。
②丽谯:华丽的高楼。③更:更鼓。指夜里为报知时刻而于每更敲打大鼓。④蛩:俗名蟋蟀。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本词通篇咏秋声,词人由“豆雨声”起,以“雁声”收,以“声”字为韵,一韵到底,层层铺叙,谱写了一曲悲凉凄婉的交响曲。
B.“黄花”即“黄菊”,发端三句点明这是菊花盛开、红叶掩映的深秋时节,领起了全词对秋声的描写。
C.“疏疏二十五点”,漫漫秋夜,词人于枕上细数秋声滴答,辗转难眠。“二十五点”是词人对豆花开放时节秋雨中淅淅沥沥的描绘。
D.下阕“彩角声吹月堕”“闪烁邻灯”暗示了时间悄然流逝,已至深夜。“彩角声”“笳声”“砧声”此起彼伏,反衬了秋夜的冷寂。
E.“碎哝哝、多少蛩声”,词人把秋蛩的叫声称为“诉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屋外蛩声的聒噪与词人内心的平静形成了对比。
2.本词笔锋非凡,意味独特,采集了秋夜中听到的数种秋声入笔,词人以秋声写出了自己怎样的心声?请联系全词概括并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AB
2.①思念亲故。故人不在,思念中的词人将“檐底铃声”听成是故人来访,腰间摇响的玉佩之声,邻家未熄的灯火处,犹传来砧石上为远行人赶制寒衣的捣衣声,“捣衣声”勾起了自己对亲人的怀念。②感伤离乱(亡国之痛)。曙光渐明,号角声起,军帐遍布的营地,渐渐骚动起战马的嘶鸣声,连着四面悲咽的胡笳声,这些征战之声写出了时代动乱的局势,勾起了自己的亡国之痛。时值秋日,北雁南飞,“雁声”悲切,横空而过,“雁声”引起了对故国的怀念。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10570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3年4月12日 04:19
下一篇 2023年4月12日 04:19

相关推荐

  •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答案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是七年级语文考试中的必考点,大家可以练习一下这方面的解题技巧哦。以下是小编分享的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参考!   文言文阅读(1…

    2023年1月4日
    251
  • 《菱溪石记》“菱溪之石有六,其四为人取去”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菱溪石记① 欧阳修     ①菱溪之石有六,其四为人取去,其一差小而尤奇,亦藏民家;其最大者,偃然僵卧于溪侧,以其难徙,故得独存。每岁寒霜落…

    2023年1月1日
    366
  • 墨池之上文言文以及答案

    墨池之上文言文以及答案   [甲]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

    2022年12月6日
    231
  • 李白的诗《古朗月行》鉴赏

    李白的诗《古朗月行》鉴赏 古朗月行(节选)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注释]   瑶台:假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今译]   …

    2022年12月30日
    223
  • 文言文作文:记吾父

    文言文作文:记吾父   天雁落,孤鸿起,红竹清影,碧水斑驳。带华阳而披鹤氅,着谢屐而高歌所向。夕阳浅浅,晬容阳阳,屈神府而降百灵,舍簪笏以求清萍。便携秋杖,缓登绵山。山之所在,乃吾…

    2022年12月4日
    275
  • 文言文阅读中考语文考点解析

    文言文阅读中考语文考点解析   文言文的考查评价以新课标要求为准,能正确理解文章大意,而不应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其范围以新大纲定的16篇背诵推荐篇目为主,语文教科书中…

    2022年11月20日
    23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