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读书笔记优秀
篇一:诗经读书笔记
《诗经》读书笔记
春秋战国时期,旧的社会体系行将瓦解,新的社会秩序尚在探索中,时人惊呼:周文疲敝,礼崩乐坏。在这个有序、无序不断转换的历史时期,思想界空前活跃,文化极度繁荣。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也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基础之上,中国各地涌现了各种民间民谣,后经孔子圣人之手点滴积累修整,终成《诗经》——我国第一部一诗歌典籍。
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500多年间的诗歌305篇。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是我国诗歌发展的源泉,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的诗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堪称中国古代文学精粹。诗经的风格朴实自然,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并真率的表达思想感情,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风格。其中多处运用赋、比、兴的手法。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经给人的感受,就像是一汪清泉,清澈见底,毫无杂质。我们只有静下心来慢慢品,才能够真正的体会到它所要表达的思想。
读诗经可发现,它的题材多出自这三个方面,分别是描绘爱情与婚姻的诗,这类在诗经中居多,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同时也是艺术价值最高的部分。其次是鞭挞社会黑暗现实、反映劳动人民生活场景的诗,这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重要的历史价值。最后一类是有关上古神话传说、英雄事迹的诗,它成为了我们了解上古社会的珍贵资料。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孩提时代的我们就开始诵念这些朗朗上口的诗歌,虽不知其诗经本源,但是对于诗经也多少有所涉猎。诗经对我们的影响是深刻的。根深蒂固于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中。千百年来,诗经的光彩依旧靓丽夺目。其至高至极的地位从未随时间的迁徙而有所变更。
除此之外,诗经的文学造诣亦是极为玄妙。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明慧睿智。读诗经更能让我们明智。诗经在内容上主要包括名言、要义和故事三部分。其中 各种名言“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等亦文辞曼妙,意境邃远都是历来所被称颂的佳句。其中不得不提的是有些词句比如“窈窕淑女”“投桃报李”等等不仅被历代文献所引用,而且至今仍为人所熟悉,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名言”,同时也说明这些诗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自古以来,有许许多多的圣人贤者将诗经奉为堪史要典,诗经带给我们的,并不仅仅单纯是优柔的词句,或唯美或悲凉的爱情抑或生活故事。而是具有更深层次的文化意义。它所表达的古典浪漫现实主义情怀是基于现实历史背景之下,透过诗经这层薄纱我们不仅能发现当时社会背景条件下人民的生活现状,更能感受到文化的发展与变迁,社会文化氛围人民群众思想等历史线索。诗经不同于史书的是它从另一个方面向我们充分展示了春秋到战国年代的社会面貌。它用简短朴实的语言,熟练的表达技巧,为我们描绘了一副古代史实长卷。这亦是诗经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吧。
在现如今文化泛滥的年代,各类文化层出不穷,面对这样一个文化大浪潮,对于中华璀璨文化蕴含的挖掘与学习更我紧迫。读史使人明智,读诗经使人明智又明理,它教给我们的是中国古代的整个文化大背景,小小的一本书承载的是无数深厚文化哲理,诗经不愧为中国第一诗歌典籍!
篇二:《诗经》读书笔记
《诗经》读书笔记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秦风·蒹葭》
秦川咫尺,宛然有三山云气,竹影仙风。
蒹葭,芦苇也,离爱情最近的草,比玫瑰平易,却更繁琐。飘零之物,随风而荡,却止于其根,若飘若止,若有若无。思绪无限,恍惚飘摇,而牵挂于根。根者,情也。
相思之所谓者,望之而不可即,见之而不可求;虽辛劳而求之,终不可得也。于是幽幽情思,漾漾于文字之间。
野旷玄远的古老时代,那条清澈见底的汉水湖畔旁,我们的远古祖先尽情的在芦苇旁边哼着自己嘴中的小曲,在华夏文明的边缘绝唱:
河畔芦苇碧色苍苍,深秋白露凝结成霜。
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而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河畔芦苇一片茂盛,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坎坷艰险难攀。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沙洲中间。
河畔芦苇更为繁茂,清晨白露依然逗留。
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头。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迂回难走。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中沙洲。
一切都宛若开天辟地期间的原生时代。一排深青色的芦苇,一条干净见底的河流,一位拥有倾国倾城容颜的绝世佳人。远离了物欲横流的蜗角虚名蝇营狗苟,彷如世外桃源,恍惚迷离,眼前的事物始终可望而不可即。
没有礼教道德的束缚,也没有法统专制的管约,眼前的一切都是一副淳朴憨厚的原始气息。秦于华夏边缘,唱响了中华文明边缘的绝唱。
欲接近而不可得的某种东西才是最美的。这首诗,写爱情,到了某种极致。诗三百中,论意境,无可出其右。如断弦之音,铿锵而悠长。吾尝闻弦歌,弦止而余音不散;今读《蒹葭》,文止而余情不止。
淡雅的江南水乡灰色调,勾勒出一副余音旋绕的水墨古画。尽管在那时江南小镇还未出现,长江流域还未开发。此时中华文明的中心聚集在黄河流域,三川之地。而当时这个弱小部落是被压缩在函谷关之内的盐碱地上生存的。可是后来,这个曾牧猎于东海之滨的东夷民族,亡国殷商弃民颠沛流离西迁、出于戎狄之间的马背部落,在漫长的岁月中,筚路蓝缕开山启林,艰难的在戎狄海洋中杀伐出一片安身立命之地,维系着华夏与蛮夷间脆弱的防线;最终挥师东出函谷关,踏平了山东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中女子之美,远在男子之上。不得不承认这是那男人用自己的才情和思念喂哺出来的。芦苇随风轻轻跌落,爱情翻滚如雪涌,最终却成为了绝望的宿命。连同登彼岸的资格也不获取。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也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寻访贤人之说。真相并不重要,关键在于传达出的情感。寻找事业和寻找爱情的道路一样艰难困苦,途中必是渺茫忙碌怪石嶙峋。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无论是对爱情的追求还是对理想的渴望,这一切也许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为我们最早的诗歌总集,就是这样在迷茫的生活琐碎中应运而生的。作为“五经”中最具影响力的奠基经典,中华文明史上最早的一部现实主义体裁诗歌总集,诗三百篇使赋比兴告别了原始狂热成为了纯粹手法,为我国诗歌的朦胧美奠定了基石,开启了华夏诗歌意境深远新的篇章。
正如《思无邪》所说,用诗的清雅去寻找,用经的沈邃去看待,诗三百篇,大体是前生无邪的记忆。
篇三:诗经读书笔记
诗经 读书笔记
基本上我们会的诗经里的就是那几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估计能把关雎,蒹葭全部背出来的都不多了,至少在我这个年龄是这样吧,实在也不能责怪我们,要知道我们向来是受考试教育,这些与考试无关的东西上课的时候自然而然就被忽略掉了。就算我自己现在看这样的内容都会觉的实在是枯燥无味,因为这些跟我们的平常生活毫无联系,我们生活中不需要用到这样的知识。只是,如果慢慢的去读那一个个字,一个个字去用自己的想象去幻想这些故去的祖辈留给我们的语言的时候,莫不为之震撼。
喜欢关雎,就是因为“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喜欢蒹葭,也是因为“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七月留给我的是“春日载阳,有鸣仓庚”的绚丽,是“九月蟋蟀入我床下”的趣味。想想家乡的水鸟,想想河边的水草,感谢我有一个家园,可以让我最起码知道这些东西,能够透过诗经的语言,来看到语言之外诗情画意的存在。而我读不懂的,大概也是因为读不懂诗中的语言环境。砍砍伐檀的场景,公刘生民等周王朝的史诗我也不懂。体会不到诗的语言环境,总感觉和诗歌有一层隔阂,所以读不出韵味,也是正常。“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我不知道如果没有见过桑叶的由绿到黄,怎么理解被抛弃的女子的无奈和悲苦。“我徂东山,慆慆不归”,如果没有经历过战争和离乡,又怎么理解征夫怀乡的惆怅。
古老的诗歌,主题无非爱情,战争,思乡和田园。我们这一代,
是幸福的一代,没有经历过战争的苦难,没有经历过国破家亡的悲伤。这种没有痛楚的经历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审美感知能力。“土国城漕,我独南行。”如何的依依不舍都将离去。你能够了解吗,我非常羡慕那些能为我们的王挖土筑城的人。是的!他们的确是非常辛苦,但是,当他们从天没亮,做工做到夜晚,觉得非常劳累的时候,他们能够回家。他们有家可归。
即使,即使??每天吃的只是野菜粗粮,那碗野菜汤也是他的女儿去采摘,他的妻子细细地洗过,他的儿子清晨去砍柴,他的母亲守在灶台边添柴加火。一家人一起用力,熬出这碗浓汤,然后耐心地煨着,在夜幕降临的时候,点着烛火等他归来品尝。
他们再苦再累,毕竟可以留在故土,每天可以见到家人,喝一碗野菜汤,就是死了,魂魄也能安然。而我,必须要远涉千里,去赴那死亡的盛宴。“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或许,有幸我可以不死吧。可那时我已经白了鬓发,像道路边老了春心的杨柳,再也舞不动了。“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他们哀伤的声音,像一双无形的手,一刻不歇地揉搓我的心,让它始终褶皱,不得舒展。。
连日的搏杀终于猝然结束。我是如此的眷恋这人世。“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看见这八个字如红色的流星坠落,当我闭上眼睛的时候,我几乎感觉不到死亡的疼痛。只有,一生路尽,蓦然回首时的甜美眷恋。
遥远看见一枝芙蓉涉水而来,姿态高扬,她的风仪深深地刻在他脑海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现在,请你原谅我,无法做到对你的承诺。生死的距离太遥远,你我的别离太久长,不是我不想遵守你我之间的誓约,我的妻,我的眼睛再也无法亮起。
她先他而去。他某日翻找旧衣,睹物思人,一时之间泪不可遏。如果他是现代人,可能只是默默的流泪,抽只烟,留下一地烟蒂。他的悲伤会像一场雨一样,下过之后再无痕迹。幸好他是先秦时代的人,于是他低低地唱起来——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他的悲伤随着他的歌留了下来,在时间的彼岸我们听到。一夕之间,白发苍苍。自卿别后,无语问添衣。你知我是那样幼弱的人,在你面前一如孩童,你去世后,我还没有养成自己关心自己的习惯。到实在忍受不住萧瑟秋风的侵袭,才自己动手寻找衣服。也许这不是我的错,面对爱人,我们都爱撒娇,愿意接受对方无微不至的照顾。遥想当年言笑晏晏,而今形单影只,徒留寂寞魂。
“毂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皦日。”其实,有太多人,不是那种为爱奋不顾身的人,而真正做到“毂则异室,死则同穴”的好像也不多。梁山伯和祝英台之所以能够传诵千古,正是因为他们所作所为,达到了神话的境界——爱如死之坚强。“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爱别离,求不得,有很多事,不是我们不去尽力争取,而是根本,无能为力。所以更喜欢那句被篡改过的泰戈尔的名言——尘世间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而是明明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这样的绝望更美丽更彻底。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用诗的清雅去寻找,用经的深邃去看待,它也许是前世的前世,我们心底曾经响过的声音。我们在一起曾经唱过的歌谣。
篇四:诗经读书笔记
诗经读书笔记
这几天忙得鸡飞狗跳,焦头烂额地应付着白天满满的安排。但每到夜阑人静的时候,凝眸窗外明亮的灯火,紧绷了一天的神经在渐浓的夜意里归于放松。一本《诗经》,一杯清茶,这个夜,就这么地染上了淡淡的书卷气。
关关雎鸠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千百年前那位伫立苦思,望穿秋水的男子的形象,渐渐浮现在我的眼前。他在河畔痛苦而又心醉地守望。“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她采摘荇菜时的倩影,伴着还未消散的雾气中一对对雎鸠快乐地啼叫,朦胧了男子乌黑的眼眸。
作为《诗经》的开篇之作,《关雎》代表的是一种已经被遗忘在了历史的拐角处,被掩埋在现代人追求浮华的灵魂深处的纯粹。当我读到这首小诗时,怦然心跳的感觉是那么地清晰,仿佛自己便是那位顾盼东西的守望者。我想,这应该就是这首小诗之所以能够如藤如蔓,萦绕在读者心中的美丽所在。一字一句,简短易懂且朗朗上口,即使是我这般年纪的也能诵读得抑扬顿挫。可是,这简单的字句之后,却隐伏着一种令我半懂不懂的绵长思绪,恍惚间由书页间逸散而出,潜入我的衣袖之间,再也排遣不开。
反观如今从荧幕到现实,层出不穷的“多边形恋情”,红男绿女开口闭口的“我爱你”,还有车载斗量的花言巧语,满山满谷的欺诈谎言,再到市面上“剧情不够,爱情来凑”的所谓“新潮”小说??我在这个“爱情自由”之声响彻天外的社会里,竭力想要紧握住那种纯粹的相思最后的幻影,可惜却之觉得满眼灯红酒绿,内心却茫然若失。
“《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曾经修订过诗经的孔老夫子如是说。
那是一种如玉一般的美,色若羊脂,如切如搓,如琢如磨。
我想我已经找到梦境中声声鸠鸣的源头了。
生死契阔
西周后期,自王室东迁以来,周朝天子便失去了对诸侯的感召力与控制力。本来就不十分稳固的和平局面一下子便土崩瓦解。各地群雄逐鹿,争相割据称王,大大小小的诸侯国之间存在的只是狼与狼之间的关系,各国之间以强凌弱,以众暴寡。战争,使千千万万的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而那些幕后的’操纵者们,则正用无数年轻战士们的鲜血作祭品,供奉着自己日益膨胀的野心。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击鼓》正是一位远征将士悲怆的天问。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仲。”战士在将军的带领下征战南北,一个鲜活的生命,成了统治者手中的一枚小小棋子。在这场无休无止的战争之中,战士凝望着天空向着他的故土飞去的一行大雁,瞪圆了怒目。 “爰居其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余林之下。”眼见得征战太久的将士们个个苦苦思归,军心涣散,一路上疲于奔命,连战马也丢了,军纪松散,直如逃命。但战火还在蔓延,军队还在征尘中前行,统治者丝毫就没有考虑过士兵们的心情——毕竟,棋子是不应该有太多情感的。
战士在漫漫征途上,无力地前行着,他的心却痛苦地皱成一团。还记得,在他出发之前,他的妻子为他送行的场景——故乡的土壤泛着一种芳香的青草味,于风中梳理着长发的杨柳还刚刚展开嫩绿的新叶。二人心知这次出征吉凶难卜,但他却以战事将会很快结束为由,故做轻松,宽慰已经心如乱麻的妻子。
在这生离死别的时刻,远方,集合的号角似乎已经吹响。他牵过妻子的手,一双还未起老茧的白皙的手,“与子成说”,郑重地立下山盟海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答应就这么牵着她的手,一起走到生命的尽头。
一阵风沙吹来,敲打着战士铮铮的铁甲。他骤然从回忆堕入现实,心中不由得无明火起:“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唉,那柳阴下的誓言里说的是自己很快就可以和心爱的人聚首。那知,这场看不到尽头的战争是不会让我活着回去的,统治者让我长期服役,一点信用也不讲!
——我们这些后人往往觉得“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句多么美好的誓言。可惜,不知又有几个人知晓这句浪漫的誓言之后,有着一颗怎样归思如焚,怎样悲怆苦痛的心。
见鸳鸯独活于世
当诸侯们为了权利而打得昏天黑地、尸横遍野的时候,神州大地却浸泡在了血与泪之中。《葛生》一诗就是描写的一位战死者的妻子凄婉地悲歌。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青青的葛藤啊!从这大地的怀抱之中生出,覆盖在荆条之上;蔓生的蔹啊!生长在这荒野上,覆盖在这一片空旷的土地上。他们互相缠绕,互相搀扶,多像夫妇之间的相依相伴。而现在,你已经离开了这个人世。“予美亡此,谁与独处?”你在那个冰冷的坟墓之中孤单地躺着,难道不觉得孤单吗?语气柔软处,仿佛在深夜之中,于丈夫亡魂之侧耳语。这种口吻,若是对生人诉说,或许应该归为一种惦记;而在百年前那个凄迷的夜里回荡,却又是那样一份痴情,是那么的凄美,又是那么的悲凉。
“夏之日,东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既然人鬼殊途,鸳鸯独存,她也便不对生活抱有什么希望了。她活在这个世上唯一的希望,就是百年之后,能与自己的丈夫同居一穴,就这么终了一生。
可惜,在这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不知道今后还要熬过多少个日日夜夜呢。
忽然之间,一句苏轼悼亡妻的词涌上了我的心头:“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篇五:《诗经》读书笔记
《诗经》读书笔记
每到夜阑人静的时候,凝眸窗外明亮的灯火,紧绷了一天的神经在渐浓的夜意里归于放松。一本《诗经》,一杯清茶,这个夜,就这么地染上了淡淡的书卷气。 关关雎鸠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千百年前那位伫立苦思,望穿秋水的男子的形象,渐渐浮现在我的眼前。他在河畔痛苦而又心醉地守望。“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她采摘荇菜时的倩影,伴着还未消散的雾气中一对对雎鸠快乐地啼叫,朦胧了男子乌黑的眼眸。
作为《诗经》的开篇之作,《关雎》代表的是一种已经被遗忘在了历史的拐角处,被掩埋在现代人追求浮华的灵魂深处的纯粹。当我读到这首小诗时,怦然心跳的感觉是那么地清晰,仿佛自己便是那位顾盼东西的守望者。我想,这应该就是这首小诗之所以能够如藤如蔓,萦绕在读者心中的美丽所在。一字一句,简短易懂且朗朗上口,即使是我这般年纪的也能诵读得抑扬顿挫。可是,这简单的字句之后,却隐伏着一种令我半懂不懂的绵长思绪,恍惚间由书页间逸散而出,潜入我的衣袖之间,再也排遣不开。
反观如今从荧幕到现实,层出不穷的“多边形恋情”,红男绿女开口闭口的“我爱你”,还有车载斗量的花言巧语,满山满谷的欺诈谎言,再到市面上“剧情不够,爱情来凑”的所谓“新潮”小说……我在这个“爱情自由”之声响彻天外的社会里,竭力想要紧握住那种纯粹的相思最后的幻影,可惜却之觉得满眼灯红酒绿,内心却茫然若失。
“《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曾经修订过诗经的孔老夫子如是说。那是一种如玉一般的美,色若羊脂,如切如搓,如琢如磨。
我想我已经找到梦境中声声鸠鸣的源头了。
生死契阔
西周后期,自王室东迁以来,周朝天子便失去了对诸侯的感召力与控制力。本来就不十分稳固的和平局面一下子便土崩瓦解。各地群雄逐鹿,争相割据称王,大大小小的诸侯国之间存在的只是狼与狼之间的关系,各国之间以强凌弱,以众暴寡。战争,使千千万万的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而那些幕后的操纵者们,则正用无数年轻战士们的鲜血作祭品,供奉着自己日益膨胀的野心。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击鼓》正是一位远征将士悲怆的天问。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仲。”战士在将军的带领下征战南北,一个鲜活的生命,成了统治者手中的一枚小小棋子。在这场无休无止的战争之中,战士凝望着天空向着他的故土飞去的一行大雁,瞪圆了怒目。
“爰居其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余林之下。”眼见得征战太久的将士们个个苦苦思归,军心涣散,一路上疲于奔命,连战马也丢了,军纪松散,直如逃命。但战火还在蔓延,军队还在征尘中前行,统治者丝毫就没有考虑过士兵们的心情——毕竟,棋子是不应该有太多情感的。
战士在漫漫征途上,无力地前行着,他的心却痛苦地皱成一团。还记得,在他出发之前,他的妻子为他送行的场景——故乡的土壤泛着一种芳香的青草味,于风中梳理着长发的杨柳还刚刚展开嫩绿的新叶。二人心知这次出征吉凶难卜,但他却以战事将会很快结束为由,故做轻松,宽慰已经心如乱麻的妻子。在这生离死别的时刻,远方,集合的号角似乎已经吹响。
他牵过妻子的手,一双还未起老茧的白皙的手,“与子成说”,郑重地立下山盟海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答应就这么牵着她的手,一起走到生命的尽头。
一阵风沙吹来,敲打着战士铮铮的铁甲。他骤然从回忆堕入现实,心中不由得无明火起:“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唉,那柳阴下的誓言里说的是自己很快就可以和心爱的人聚首。那知,这场看不到尽头的战争是不会让我活着回去的,统治者让我长期服役,一点信用也不讲!
——我们这些后人往往觉得“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句多么美好的誓言。可惜,不知又有几个人知晓这句浪漫的誓言之后,有着一颗怎样归思如焚,怎样悲怆苦痛的心。
见鸳鸯独活于世
当诸侯们为了权利而打得昏天黑地、尸横遍野的时候,神州大地却浸泡在了血与泪之中。《葛生》一诗就是描写的一位战死者的妻子凄婉地悲歌。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青青的葛藤啊!从这大地的怀抱之中生出,覆盖在荆条之上;蔓生的蔹啊!生长在这荒野上,覆盖在这一片空旷的土地上。他们互相缠绕,互相搀扶,多像夫妇之间的相依相伴。而现在,你已经离开了这个人世。“予美亡此,谁与独处?”你在那个冰冷的坟墓之中孤单地躺着,难道不觉得孤单吗?语气柔软处,仿佛在深夜之中,于丈夫亡魂之侧耳语。这种口吻,若是对生人诉说,或许应该归为一种惦记;而在百年前那个凄迷的夜里回荡,却又是那样一份痴情,是那么的凄美,又是那么的悲凉。
“夏之日,东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既然人鬼殊途,鸳鸯独存,她也便不对生活抱有什么希望了。她活在这个世上唯一的希望,就是百年之后,能与自己的丈夫同居一穴,就这么终了一生。 可惜,在这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不知道今后还要熬过多少个日日夜夜呢。 忽然之间,一句苏轼悼亡妻的词涌上了我的心头:“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