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能批评孩子——《幸福的勇气》读后感2000字

为什么不能批评孩子——《幸福的勇气》读后感2000字:

阿德勒提倡的“不要表扬也不要批评”的教育方针,让很多人难以接受,自己一开始也很难理解和接受,反复阅读,试着理出思考逻辑,让自己进一步加深理解。

一、批评是一种暴力——暴力是成本低、廉价的交流手段

通常我们要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交流的最终目标是达成协议,如果仅仅是传达,那就没有任何意义,只有在传达内容并理解并达成一定协议的时候,交流才有意义。但是通过语言进行的交流要达成一致意见,需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仅仅是自以为是的要求根本行不通,还需要准备一些客观数据之类有说服力的材料。并且,虽然消耗的成本很高,但速度和可靠性相当低。所以,厌烦了争论的人或者在争论中无望获胜的人会怎么做呢?情况变得越来越不妙,自己处于劣势之中,或者是发觉一开始自己的主张就不合理。在这种情况下,有的人即使不动用暴力,也会高声吼叫、拍打桌子或者泪流满面等,他们想要借此来威逼对方进而推行自己的主张,这些行为也属于低成本的“暴力性”交流手。他们最后选择的交流手段往往是暴力。如果诉诸暴力,不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就可以推行自己的要求,说得更直接一些就是能够令对方屈服。暴力始终是成本低,廉价的交流手段。

做老师或者家长可以脑补一下自己和学生、孩子交流的画面,在交流无法达成协议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就厌烦了使用语言交流,继而想通过批评直截了当地令他们屈服。以发怒为武器,拿着责骂之枪,拔出权威之刀。

二、批评是没有效果的——不成熟的交流手段

作为教师有这种体会,不批评的时候,教室里没有任何规矩,简直就是动物园!大声斥责之后,教室一篇安静,或者有学生忘记写作业的时候,批评之后倒也流漏出反省的表情。但归根结底只是当场有些作用,过不了多久,他们又开始捣乱,又开始不做作业。很多老师会后悔一开始没有严格批评管理,把规矩弄坏了。羡慕那些一开始就用训斥或者严的厉语言教导学生的老师,希望在学生面前彻底扮黑脸,彻底履行教师的职责,很多人还把这样的教师称为“严师”,中国自古就有“严师出高徒”的说法。

但是为什么这些老师“总是”发火呢?表面原因是学生总违反纪律、不停教导啊。但深入思考一下,如果“批评”这种手段在教育上有效的话,那么最多是开始的时候批评几次,之后问题行为应该不会再发生才对。为什么会“总是”发火呢?为什么需要“总是”黑着脸,“总是”大声训斥呢?

当然可以用“那些孩子可没有那么听话”来敷衍解释,事实的真相是这最好的证明了“批评””这一手段在教育上没有任何效果。相反学生们的问题行为甚至包含了“被你批评”,被斥责正是他们希望的事情(见《问题行为的5个阶段》),通过被斥责,他们能够证明自己是特别的存在。·包括批评在内的暴力是不成熟的交流手段,甚至可以说使用这种不成熟交流手段的人也是不成熟的。

很多家长和老师会辩解:我并不是在对他们发怒,而是在批评他们。但是,企图通过形式暴力性的“力量”来控制对方这一事实根本不可能改变。自以为“我正在做好事”,这本身就可以说是性质恶劣。

很多人还会辩解,我在批评孩子时,没有丝毫感情用事,不是勃然大怒,而是谨慎冷静地进行批评。不是感情冲动爆发。但这就像并未装子弹的空膛抢,在学生们看来,自己被枪口对着的这一事实是一样的。无论里面装的是不是子弹,你都是一手拿着枪在进行交流。

包含斥责在内的“暴力”是一种暴露了人不成熟的交流方式。关于这一点,孩子们十分清楚。遭到斥责的时候,除了对暴力行为的恐惧,他们还会在无意识中洞察到“这个人很不成熟”。这是一个比大人们想象得更加严重的问题。你能够“尊重”一个不成熟的人吗?伴随着发怒或者暴力的交流中根本不存在尊重,而且还会招致蔑视。

阿德勒说“要放弃法官的立场”,面对“眼前的孩子”,出现了问题行为的孩子,教育者就是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师就是“再教育”,心理咨询师端着枪也太奇怪了。

三、改变我们能改变的——“以后怎么做”

很多心理咨询师手中有一个三棱柱,三棱柱的三个侧面分别写了三句话:“恶劣的他人”、“可怜的自己”及“以后怎么做”。当我们更多的找理由说明批评的必要性,孩子如何难以管教,自己的情况如何不同,简而言之就是“恶劣的他人”,以及被捉弄的“可怜的自己”,而这些都没有什么可讨论的价值。重要的是“以后怎么做”

我们不能一味地关注“无法改变的事情”,感叹“所以不可能”。不去执着于“无法改变的事情”,而是正视眼前的“可以改变的事情”

我们应该牢记基督教广为传诵的“尼布尔的祈祷词”。“上帝,请赐予我平静,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给与我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赐我智慧,分别这两者的区别。”

自己在试着慢慢理解“不批评”的内在逻辑,批评在内的暴力是不成熟的交流手段,甚至可以说使用这种不成熟交流手段的人也是不成熟的。伴随着发怒或者暴力的交流中根本不存在尊重,而且还会招致蔑视。这样以前从未考虑过事实会让自己有所警醒,毕竟“发怒是使人和人之间变得疏远的感情”是每个人都能接受的观点。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10745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3年4月14日 23:48
下一篇 2023年4月14日 23:48

相关推荐

  • 《巴芒演义》读后感1000字

    老唐的巴芒演义推出后,第一时间做了预购,到手后因多项事务耽搁,直到最近才通读完毕。虽然已有众多书房粉丝好评在前,但我还是想再次感叹: 此书可称为是以巴菲特为主线窜起的欧美现代投资江…

    2023年2月27日
    216
  • 也说足球文化作文600字

    足球是一场酣畅淋漓的比赛、足球是一座荣耀的奖杯、足球是增进的一种方式、足球是一种疯狂甚至癫狂……足球到底是什么?归根到底,其实它就是一种文化。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足球,那时的人…

    2024年8月4日
    120
  • 曹文轩的《童年》读后感600字

    好书伴我成长 ――让《童年》伴随童年 苍绿浓密的树荫下,静寂的小院里,柔和的灯光下,处处留下了我读书的印记。 长长的里,我如饥似渴,读了好几本书。有沈石溪的《雪豹悲歌》和《斑羚飞渡…

    2024年5月30日
    153
  • 观《肖申克的救赎》有感800字

    【第1篇】 “这个世界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他们无法达到,也接触不到,那就是希望。”这是《肖申克的救赎》里面的一句话。是的,金斯来曾经说过,“永远没有人力可以击…

    2024年6月23日
    151
  • 《叶圣陶儿童文学》读后感300字

    我读完了《叶圣陶》这本书 。里面的内容可好看了。我还学到了很多知识。有人问:“好看在哪?又学到了哪些知识了?”你别急啊,我这就和你说。我先说好看的地方,再说学到的知识! 这本书里有…

    2024年7月13日
    108
  • 读《雷梦拉八岁》有感300字

    八岁的雷梦拉和我同龄,也是的学生,她是一个有着丰富想象力、聪明、可爱的女孩。 书的结尾出处写着他们一家人一起来到大王汉堡店里美味一顿,却遇见了一位素不相识的老人给他们全家埋单付帐。…

    2024年4月2日
    17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