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之《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读后感800字:
文:东篱;题外话:近一个多月的奔波、忙碌、适应,如今算是尘埃落定。一直在犹豫要不要继续写完这些笔记,终于还是忍不住在今夜继续敲击键盘——尽管,我已失去了言说的身份,但无论怎样,打开的书,总得看完。
第二种素养:农夫的身手。共收录《农夫的身手》、《从野人生活出发》、《天将明之师范学校》、《武八股》四篇文章,除考察江宁县立师范学校所写的《天将明之师范学校》较长一些之外,其余三篇都是很短的文字。
和前一项素养一样,这一项素养,依然不会在其他专讲教师素养的书中见到。
教师首先得有健康的身体,其次呢?就是教学范围的东西了吗?至少在陶老先生眼里,还不是,得先能养活自己,如何养活自己,那必须有“农夫的身手”,尤其对于乡村学校教师而言,更是如此。
所以,他对江宁师范学校的诸多做法表示了高度的肯定:进门就对“学生买柴图”印象深刻,然后是学生干农活、烧饭做菜等等诸多表现也让他大加赞赏,最后肯定这所学校“有贫而乐的精神”、“有学小学的虚心”、“有远大的前途”。
时至今日,“农夫的身手”更有着特别的意义。如今的孩子,养尊处优惯了,大多已经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习惯了各种现代化的工具和设备。更甚者,从出生起就没有沾染过泥土,只知道超市里可以买到大米,却不晓得泥土里可以长出稻子来。·不仅孩子如此,近年来新参加工作的年轻老师,“生活无法自理”的大有人在,常常忍不住感慨,这究竟是时代的进步还是退化?
幸好,不少有远见的教育者似乎也关注到了这个问题。身边的好多学校都开始了走向田园、亲近自然的探索,如汉庄的“诸葛庐”、如芒宽的“田园厚生教育体验中心”……曾有幸到“诸葛庐”参观过,一个最大的感受是——学校领导在打造这些文化的时候,都是基于对教师发展、对孩子成长关注的角度,而不是一场“作秀”。
再往大一点说,整个隆阳区目前正在倾力打造的“田园教育”,便是一场教育的回归,让教育回归到其“育人”的本质上去。
唯有扎根泥土,方有仰望天空的可能;唯有脚踏实地,才有所谓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