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的榜样——纪实文学《梁家河》读后感1000字:
手捧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记录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七年知青岁月的纪实文学《梁家河》一书,反复阅读书中的一个又一个充满苦累和坎坷、深情与大爱的故事,那种视苦难如财富、爱人民如生命的真挚情感犹如冬日里的暖阳,又似久旱后的甘露,在我的心中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震撼,使我的心灵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洗礼与升华。
记得巴尔扎克说过这样一句话:伟大的人物都是走过了荒沙大漠,才登上了光荣的高峰。从15岁到22岁的七年梁家河知青岁月里,习近平总书记以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在过去那个条件十分艰苦的年代,有苦不怕苦,有苦不叫苦,在苦中建功立业,在苦中铸就人生,带领梁家河的村民打坝造田、修沼气池、建铁业社、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在窑洞里读书求知,在逆境中砥砺上进,在实干中树立了“要为人民做实事”的坚定信念,在由苦难组成的荒沙大漠上镌刻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灵魂。正如梁家河村党支部原书记石春阳所说的那样:“当年的知青习近平,从群众最需要、最迫切的一桩桩实事做起,为当地百姓谋幸福、谋发展,身体力行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作为一家伴随着共和国改革开放步伐诞生成长的民营企业,作为见证我们四方纸箱有限公司发展壮大的一名党支部书记,尽管我们企业在进步中遇到了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问题,遇到了在我们看来是天大的难题和坎坷,但是,通过阅读习近平总书记当年的知青岁月,了解总书记在那样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依然从群众需要出发,吃尽千辛万苦,千方百计为百姓谋求幸福,而且做出了令乡亲们叹服、令社会赞叹的成绩来。我突然感到,我们企业遇到的困难与当年知青习近平在梁家河吃的苦、受的累相比,那简直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一个崇高的灵魂是从他所有的举动中透露出来的。上世纪六十年代,习近平总书记在陕北延安梁家河那样一个艰苦的山沟沟里,和村民情同手足、同甘共苦,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精神战天斗地,一干就是七年。这七年,是习近平总书记用一个又一个“树高千尺忘不了根”的事实、一段又一段“窑洞里长满了故事”的情怀、一回又一回“一声声喊我小名”的虔诚,书写了“陕西是根,.延安是魂,延川是我第二故乡”的七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用初心、用信念、用意志的真情举动,塑造共产党人崇高灵魂的七年;又是一位伟人用自身宝贵的人生成长历程蕴含复兴民族梦想的七年;还是滋养无比鲜明的人民立场和树立坚定真挚的人民情怀的七年;更是鼓舞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七年!一言以蔽之,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的梁家河岁月,为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国人民树立了塑造崇高灵魂的榜样!
梁家河,一个有着大学问的地方,一个陶冶塑造灵魂的地方,一个中国共产党人书写爱民情怀的地方,一个激励中华大地上民营企业逐梦腾飞的地方!
作者:咸阳四方纸箱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杨爱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