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之巅》读后感3000字:
最早知道吴军博士,是通过他当年为谷歌黑板报所写的连载《数学之美》。复杂的数学模型,在吴军博士笔下变成清新、流畅的文字,数学之美跃然纸上。让人读之,如品香茗,回味隽永。
如果说,《数学之美》体现了吴博士的科学精神,那《浪潮之巅》则展现了吴博士的商业素养。
开篇寄语,吴博士就开宗明义:
“近一百多年来,总有一些公司很幸运地、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站在技术革命的浪尖之上。在这十几年到几十年间,它们代表着科技的浪潮,直到下一波浪潮的来临。
对于一个弄潮的年轻人来讲,最幸运的,莫过于赶上一波大潮。”
高屋建瓴,气势恢宏。让人不由得心潮澎湃。
缘起:
基于《数学之美》的好感,多年前我就买下了砖头厚的《浪潮之巅》摆在案头。依稀记得也曾读过几章,不久就放了下来。
前几日,在公众号读到一篇文章,介绍高毅资产的基金经理冯柳的投资体系。在文章中冯总谈到了“关于如何建立每个人自己的认知”的看法:
“关于读书,个人觉得先读传记和案例,再读理论书为好,否则就容易教条,也吃不透理论,先有故事底子,再学理论的过程就容易串联引申,比较容易产生效果。所以我一向是建议别人先学史再学哲的。”
这让我想起了书架上吃灰已久的《浪潮之巅》。
说来惭愧,作为IT行业从业十多年的老兵,尽管对于微软、英特尔、谷歌、苹果等IT界的著名公司耳熟能详,但说起各大公司的发展历史、重大节点、商业模式、竞争态势等不由得一时语塞。
于是抽出每天早上上班前和下午下班后的各一个小时,开始肯砖头。
这一读,竟放不下来。直至今日,完成最后一章的阅读。
几点感受
1.创新是产业发展的第一推动
无论是半导体产业,软件产业,还是互联网产业,科技的创新和商业模式的颠覆是产业发展的根源。每一家引领潮头的公司都是很好的把握了这两点。而短暂辉煌的公司、或者退出历史舞台的公司,作为过时生产力的代表,本质上是败在了这一底层逻辑上。
2.人才是高科技公司的核心与基石
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核心高管、特别是领军人物的眼界与执行力,另一方面是大量高素质、忘我工作的员工。
每一家伟大的企业,都有着极其优秀的领军人物,像微软的盖茨,苹果的乔布斯,通用电气的韦尔奇,IBM的郭士纳等等。他们在位的时候都是企业高速发展或者重新振兴的阶段,他们都带领着企业走向巅峰。
高科技企业,最大的资本是人力资本。很多企业能够逆势而上,是抓住其他公司的失误,从而获得大量的优秀人才加盟,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奠定人才基础。.像贝尔实验室、IBM实验室、惠普实验室、SUN的研发部门等都经历过大规模的缩减和裁撤,所富裕出的人员广为新兴公司所吸纳,成为后者快速扩充研发、工程部门的契机。
3.教育和资本是基础和土壤
世界一流的大学,像斯坦福,为硅谷的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多元化、科研与商业并重的教育体系,让在校生和毕业生进行创业成为一种深入骨髓的文化。与此同时,对失败的宽容,让创业者轻装上阵。
另一方面,从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到并购与上市,完善的投融资体系为各个阶段的创业者提供了便利的融资渠道,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充足的弹药。
4.激励机制与新型雇佣关系
以股权和期权为代表的激励机制,让优秀的人才敢于冒险加入新创立的公司。期权的收益与公司的业绩直接挂钩,让员工利益与公司利益绑定,形成利益共同体。不同阶段加入的员工,由于行权价格的差异,更合理的进行利益的增量分配。
开放的文化,更加扁平的管理结构,让有创意的员工能够得到更多的机会,因而工作也更有干劲。这里面,思科公司鼓励员工在公司内部创业的做法让人印象深刻,这代表了新型的生产关系。
5.自然形成方能经久不衰
最难能可贵的是,上诉几点是在近百年的历史中逐渐的、自然而然的在硅谷周边形成的。期间,经历了世界大战和数次大的经济危机和金融风暴,硅谷不但没有衰落,反而一次次走在科技浪潮的巅峰。
信息产业的规律
整本书中,吴博士一面介绍各个引领浪潮的弄潮儿,一面在总结信息产业的规律性和代表性的商业模式。在这里,我做个简要的摘要,不做过多解释,感兴趣的读者可以阅读原文。
1.摩尔定律
每18个月,计算机等IT产品的性能会翻一番;或者说相同性能的计算机等IT产品,每18个月价钱会降一半。
2.安迪-比尔定律
计算机硬件性能的提升,将会被软件的升级全部吃掉。所以,用户才会有购买新的硬件的动力。
3.反摩尔定律
一个IT公司如果今天和18个月前卖掉同样多的、同样的产品,它的营业额就要降一半。
4.70-20-10律
当某个领域发展成熟后(而不是群雄争霸时期),一般在全球容不下三个以上的主要竞争者。老大是这个领域的主导者,通常占据百分之六七十的市场份额,并且制定了这个领域的游戏规则。老二有自己稳定的百分之二三十的市场份额,有时也会挑战一下老大。剩下的企业则只能占到10%甚至更少的市场。
5.诺威格定律
一家公司的市场占有率超过50%后,就无法再使市占率翻番了。所以,必须要去寻找新的增长点。
6.基因决定定律
公司的基因的决定作用是如此之大,使得很多跨国公司都无法通过改变基因来成功转型。当然,也有一些例外。
信息产业的商业模式
接下来,我们简要概述一下信息产业主要的几种商业模式。
1.Google的广告系统
传统广告有三项主要的成本:
1)运营的费用,比如报纸的纸张、印刷费和发行的成本;
2)批发或零售的费用,包括给广告批发商让利或支付广告销售人员的工资等;
3)订单处理,各种对于广告订单的管理和安排如何刊登或播放广告。
Google打造了自动的广告系统来大幅削减传统广告的成本:
1)不需要有人参与的广告设计,搜索广告全部是文字;
2)根据搜索内容,自动匹配广告;
3)自动收费,并控制广告投放节奏;
4)识别恶意点击,无效信用卡和银行账户;
5)自动修复并容错。
这使得除了运营成本,Google削减了传统广告中的其他两类成本。使得在几乎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能够容纳海量的中小企业和个人在全球性媒体上做广告。
2.eBay和亚马逊的在线市场
eBay将美国自家前院的跳蚤市场搬上了网,亚马逊从图书开始做起了网上商店,它们都是电子商务的代表。在中国,它们的模式和阿里巴巴的“淘宝/天猫+支付宝”很接近。
网上购物,需要解决几个问题:
1)大量在线商铺的建设与运营,背后是云计算;
2)在线交易的完成,背后是电子支付;
3)欺诈行为的识别,背后是反欺诈的监控;
4)商品的线下交付,背后是现代物流;
5)交易的欺诈和商品的丢失,背后是保险的支持。
有了这些,消费者就可以放心在网上购物了。
3.戴尔的虚拟工厂
传统的制造业需要通过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加工制造、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零售7个环节才能收回投资,获得利润。
聪明的企业能够直接减少其中一个或几个环节,这方面做得最好的是计算机制造商戴尔,它将上述7个环节减少到两个。
1)戴尔不设工厂,全部由OEM代工;
2)产品设计外包;
3)原料采购,和芯片和外设厂家谈好协议,由这些公司直接发货给OEM工厂;
4)生产好的产品由OEM工厂直接发给客户;
5)销售上做直销。
所以,戴尔除了牢牢控制住订单处理和零售(主要是市场推广)这两个环节外,将其他成本降到了最低。
4.腾讯的虚拟物品和服务
当社交网站发展到一定规模,它们的用户在虚拟社会中所花的时间多到一定程度并且对社交网站产生依赖时,虚拟社会中必然会出现虚拟商品。然而,能够成功的销售虚拟商品必须解决两个关键问题:
1)虚拟商品的使用价值。
2)用户不但消费虚拟商品,还能够创造它们。即凯文·凯利所说的“产销者”。
腾讯的虚拟社区Qzone,提供像种菜这样的网络增值服务,就满足这两点,成为腾讯的“印钞机”。
最后,好的商业模式非常像“印钞机”:
1)每增加一份营收不需要多雇佣一个人;
2)横向扩展业务,比如从一个地区扩展到另一个地区,无需很多额外的工作;
3)不需要消耗过多的原料和成本。
未来的思考
在全书的最后,吴博士提出了一个大课题“下一个Google在哪里”。书中谈到这么几个新领域:
1)新能源:太阳能或者核能;
2)生物和制药技术:基因和干细胞技术;
3)新绿色农业
4)电子商务
5)无线业务
6)云计算
并特别关注了亚太地区,特别是中国,着重关注了阿里巴巴和腾讯。
对这一点,站在数年之后的今天,我个人的看法是:
1)太阳能
2)电动汽车
3)5G
4)物联网
5)大数据
6)云计算
这也是,接下来我会重点关注的领域。
最后,推荐对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感兴趣的读者,都去读一读吴博士的力作《浪潮之巅》。作者:fQu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