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生活的教育—《杜威在华教育讲演》读后感1500字:
约翰·杜威——美国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胡适称他——自从中国与西洋文化接触以来,没有一个外国学者在中国思想界的影响有杜威先生这样大的。可以说,在最近的将来几十年中,也未必有别个西洋学者在中国的影响可以比杜威先生还大的。在《杜威在华教育讲演》一书中深深感受到他所倡导的实用主义,即使书中所提出的思想理论是在20世纪20年代,但是不可否认在今天还是适用。
在书本中“社会”两字出现频率非常高,杜威就教育本质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学校教育不能与社会生活隔绝,否则会产生三种坏结果:一是没有生气,而是不切实际,三是没有兴趣。书中有两个例子让我印象深刻。
在书中杜威回忆了一个实例:5月在南京高等师范的附属幼稚园孩子们正在养蚕,他们从蚕子开始,慢慢用桑叶喂养,直至最后成茧,再次保存蚕子。在这一段时间内,其实在知识上有很大的价值。小朋友们从蚕子看起,慢慢变为幼虫,接着做茧化为飞蛾,这已经是生物的全套变迁了,可以学习到许多生物学上的知识。
在看到这里时,我脑子中不由得想到了之前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园地习作——观察中的发现。习作要求观察自己最感兴趣的,写自己最想写的,在一段时间后将观察的事物及发现写进日记中,与同学进行交流。
因为观察需要不少时间,在本单元新课开始前,我就布置了观察作业,选择自己喜欢的事物进行观察,可以是可爱的小动物,可以是有趣的植物,美丽的风景,也可以是自己心爱的物品,每天做好相关记录。这个作业孩子做得很开心,每天都在家校联系本上记录得仔仔细细。从最开始简单地记录事物的颜色、形状等,到之后记录事物的变化,自己与观察事物的小故事,从中还不乏一些疑问,并且他们能积极地去寻找答案,或在观察中得出结论,或求助书本、网络,或请教家长、老师。这一单元的作文成果颇丰,而且孩子们写得很开心。下课有时常常会听到他们在分享自己的小发现,小故事。
听说狗有认识新主人而不忘旧主人的本能。超初,我有些怀疑,后来我家的小狗告诉了我答案。……现在,我可以非常自豪地向我的同学宣布我的发现:狗有认识新主人而不忘旧主人的本能。你知道了吗?
过了一个晚上,花骨朵绽开了笑脸,每一朵花由四五片花瓣组成,分两层包着,花瓣中的花蕾个个探出头来,像蝴蝶的两根触角,它们好像要看看这五彩缤纷的世界。
在回家的路上,我发现燕子飞得很低,我很惊奇,心想:燕子不会是得了一种传染病吧,怎么飞不高了?我把这个问题问了爸爸,爸爸笑着把事情的原因告诉了我,我这才恍然大悟。
从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及习作中,孩子们通过亲身实践明白了只要在生活中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勤于动手,就能有所发现,有所收获,神秘的大自然有着许许多多的奥秘等着他们去探索。
上一篇学生日记与一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要下雨了》类似。文章中以童话故事的形式讲述了“燕子低飞、鱼游水面、蚂蚁搬家”三种现象,从而告知小朋友们下雨前一些小动物的活动特点以及发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把社会生活中的气象常识通过故事带给小朋友,让他们知道通过观察大自然的一些奇妙现象去了解天气变化。课后的练习中,还提倡孩子们再去观察了解一下有哪些动物的行为可以告知人们要下雨了,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真正地学以致用。
同时在一下语文教材的这一单元园地中还出现了许多的谚语,谚语作为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就像杜威说的——学校教育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教育。而作为一位教师,最大的责任是将前人积累的经验与儿童的经验互相融合联络起来。
用杜威的话说:学科要是与真生活脱离了,那么它就变成了纸上的假东西,而且不能实际运用了。这样的学科儿童一见到便心生畏怯,即使勉强学习,也只不过是例行公事,因为儿童对于它全然没有兴趣,学起来自然就觉得困难。
在本书中杜威还说到一件趣事正是对这个观点的有力证明。美国曾有一个学校刊登出一则广告教授学游泳,不过其方法是发出种种游泳术的讲义,教人在空气中练习。结果一个学生按此方法用功练习,经过长期的训练终于跳到水中去实地试验了,结果很遗憾,沉到水底后再也没有起来。故事很可笑,笑过之后却让人深知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在杜威的教育三大部分中,社会是占第一的,这是教育的目的。第二是学校和学科,是中间一座过渡的桥。那么教师在我看来可以算是这座桥的砌造者,如果老师没有脚踏实地好好地建造,中间的这座桥必然坍塌。以此来提醒自己,不断汲取知识,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作者:钱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