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浮沉,我独我 ――《红楼梦》读后感

初读红楼,悲叹于宝黛的凄惨爱情。再读红楼,感伤于黛玉的凋零一生。黛玉是孤独的,也是独一无二的。

与聊起黛玉,她们大多数人都不喜欢黛玉,她们认为她矫情,认为她总是无病呻吟,认为她根本不懂变通。可是,真的这样吗?记得黛玉刚入府时,便会处处留心,生怕被别人笑话,而故作矫情的人是根本不会意识到这一点的。当贾母一开始问她可曾读过书时,黛玉回答道:“只刚读了《四书》。”可当她听完贾母说姐妹们不过是认得几个字而已后,再回答宝玉问题时已经变成了:“‘不曾读,只上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连这个细节之处黛玉都能够注意到,可见黛玉不是不懂变通,不懂圆滑之理的。

的确,有时黛玉说话刻薄,不像宝钗那般讨人欢喜,她也不会像宝钗那般在别的姐妹出现困难时立即出现,可是这才是黛玉啊。黛玉在大观园里呆了那么久,怎么可能不懂人情世故,怎么可能不知道像宝钗那样会讨人欢喜。可黛玉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明知世故而不世故,在这世事浮沉中,保持着自我。她有她自己的世界,独自欢喜与悲伤着自己的风花雪月,为花落而泣,为流水而伤,别人不在乎的一切她都能在意。

黛玉葬花的那一刻,我觉得黛玉就是天上那不染尘俗的仙子,因为只有她会想起将落花埋在土里,一个她认为最干净的圣地,看似简单的举动又有几人能想到呢?宝钗事无巨细,体贴圆滑,但我并不喜欢她。明明全书写她好的细节也不少,可我记得最清楚的却是宝钗在偷听红玉对话后为怕被发现,竟说出:”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这样的话语。且不论她这样做是有心还是无意,但我可以清晰的知道,如果是黛玉她一定不会这样做,她也不屑于这样做。不是她蠢,而是她天性如此,就是那样的高洁,根本不会去多加在乎别人的眼光。

一直很喜欢一句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用在黛玉身上正合适,在环境复杂的大观园里,黛玉却从来没有改变过自己。没有父母依靠,独自出门在外,那最需要变得圆滑去讨贾府人欢心的就是她,可偏偏不是她。她该哭就哭,该说就说,敢爱敢恨,简单纯粹,而这,就是我喜欢的黛玉。

黛玉不是一个冷血的人,她不仅才思敏捷,还能在大家都不怎么愿意教香菱作诗时答应教她作诗,并且能不厌其烦地不断指导。可以说,宝钗做的事,大家基本上都能看到,但是,黛玉做的事,她不会去在意做这件事我能得到多少,别人能不能看到,她只是很单纯的在做她喜欢的事,保持着自我。

以前的我以为我喜欢黛玉不喜宝钗,是因为黛玉是全书的女主角。后来才发现并不是,我就是单纯的欣赏与喜欢她这个人,她的性格,她的喜悲,她的才思,她的爱情…….看到她死前火烧诗稿,手帕时,不知为何,我竟有了一种感同身受,与她一同恨宝玉,与她一同绝望。

或许这才是我喜欢黛玉的原因,在她的身上我看到了自己未来的轮廓。不拖不欠,所有感伤都表露,所有欢喜都分享,不顾结果,简单纯粹。在所有复杂琐碎中,始终保持自我,真好。

生而为人,就要恣意洒脱,何苦为世俗所扰,丢失自我。就要世事浮沉,我独我!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11442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3年4月19日 23:57
下一篇 2023年4月19日 23:57

相关推荐

  • 读《双角犀鸟》有感800字

    永不放弃,渡过彼岸 ――读《双角犀鸟》有感  美丽的西双版纳森林,有个葫芦岛  葫芦岛上,居住着一对双角犀鸟  在美丽的双角犀鸟身上,散发着人性的光辉…

    2024年7月13日
    51
  • 《重返狼群》读后感300字

    趁着漫长,又可以有大把的时间阅读我喜欢的书了,我和来到了图书馆,经过精挑细选我选择了《重返狼群》这本书,我是被书的名字吸引住的。 这本书讲的是作者李微漪在森林里发现了小狼格林并把它…

    2024年7月6日
    78
  • 《长鼻象和短鼻猪》读后感600字

    《长鼻象和短鼻猪》中的大象和是好,最爱吃香蕉,要吃到从枕头上抬头看到不见自己的脚指头,才算肚子饱了,才能睡得着觉。否则就要喊:“肚子饿了!”一起睡觉的大象听到小猪喊肚子饿了,就要起…

    2024年6月22日
    75
  • 《时间与金钱》读后感400字

    《时间与金钱》是著名作家刘墉的一篇作品,讲述了时间如同金钱一样。会使用金钱的人,去采购物品时,即会买一些需要的东西,也会购买一些以后可能会用到的物品,而口袋里,任然会剩下许多金钱。…

    2023年5月7日
    180
  • 《西游记》第五回和第六回读后感500字

    《西游记》第五回和第六回读后感500字: 这第五第六回讲述的就是孙悟空成为齐天大圣,情节十分震撼人心。 争强好胜,爱出风头是孙悟空的特点。你看王母娘娘的蟠桃大会没有邀请到他,他便十…

    2023年4月11日
    191
  • 《童年的消逝》读后感300字

    对应了很多观察和推断,在当时提出具有一定的预见性,论证丰富但还不够严谨系统,尤其后半部分松散了许多,多是推论和信号,缺少硬性事实。 童年应该是在生物属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社会概念和文…

    2023年3月10日
    21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