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觉醒年代》是龙平平与李占才二位主编,而龙平平正是电视剧《觉醒年代》的编剧,李占才则是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授。
全书围绕着《觉醒年代》展开一系列描写,叙述了1915年至1921年内的故事,当时的民国如同被黑暗笼罩了一般,由于许多人大多还是封建思想,也就形成了一个半封建社会,那时多数人吃不上饭,大街上便多了乞讨要饭之人,卖孩子的。
就在这时,黑暗的社会上出现了一束光,那束光的光辉很大,光下站着一群人,那些人便是李大钊,陈独秀等一拨人而他们的愿望只有一个那便是救国。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有我们今日的繁荣幸福的生活。
书中我喜欢的一个情节是“三顾茅庐”:蔡元培请陈独秀“出山”,蔡元培刚被委任于北京大长,就请们推荐文科学长的人选,蔡元培的老友汤尔和提出了陈独秀,而陈独秀与汪孟邹来到北京为《新青年》募集资金,此时任北大预科国文主任的沈尹默也推荐了陈独秀,并告诉了在京住址。陈蔡二人本就是好友,只不过已有十年未见,刚得到十万股金的陈独秀回到旅店见到故友,更是欢喜,二人走进了房中谈起文科学长一事,不过这“一顾”被陈独秀委婉拒绝了。
几天后,一大早蔡元培再次来到旅店拜访陈独秀,可前一天晚上陈独秀与刘半农、钱玄同二人在陶然亭赏雪饮酒,喝得大醉,“茶房”刚想叫醒呼呼大睡的陈独秀,蔡元培急忙吩咐他不要打扰到陈先生休息,自己在门口拂去板凳上的雪,在此坐下等待陈独秀醒来,汪孟邹来找陈独秀,见蔡元培满身,急忙拉起,将他迎进屋中,这次蔡元培提出,可以将《新青年》带到北大,一边编辑《新青年》一边实行教授之职。可陈独秀还是心有顾虑,婉拒了,而后他被李大钊等人邀请去甲寅杂志社参观指导,李大钊等人也劝陈独秀把《新青年》搬到北京,他开始内心动摇了。
几天后,陈独秀端坐于屋内椅子,等待蔡元培来临,这次他并未推辞,蔡元培哈哈大笑,随后细心嘱咐陈独秀:“仲甫,你回沪事办妥后,尽快回北京。北京这你放心,我会尽快向教育部呈文,相信很快就会批准的。你来京住的地方我也会排的,夫人如一同来那就更欢迎了!”听此话,陈独秀内心感动,但他怕自己干不好,对蔡元培说:“我能否胜任,不得而知。我试干三个月,如能胜任,我继续任职,如不能胜任,我再回上海,你看如何?”“好,就这样吧!”蔡元培笑着回陈独秀。蔡元培“三顾茅庐”的故事,也被传为一段佳话。
而我为什么喜欢这章呢?是因为蔡元培惜才爱才的这种精神让我喜爱,而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是为了倡导民主与科学,也领导着新文化。在现实中,上下求索,为天下找到一条新的出路。
这一条路,终究是被先辈们找到了,并且那条路光明、宽阔而这背后是先辈们用无数汗水,鲜血换来的。有人则会问书的后续是什么,最好的答案是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