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一年前,我就已经读完了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那时只是认为《西游记》是一本好看有趣的长篇神魔小说。现在再去阅读,却又有了一些新的理解。《西游记》的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主要讲述了在太宗贞观年间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护送唐僧到西天取经,沿途历经磨难,一路降妖除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在《西游记》中,引人入胜的故事有不少,例如《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等。我最喜欢的就是孙悟空大闹天宫,因为小说中的孙悟空神通广大,顽皮活泼的猴样让人喜欢,而他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描写特别精彩有趣。孙悟空为什么要大闹天宫呢?对于这个问题,当时我和还讨论了一番,我们都认为可能因为孙悟空嫌弃弼马温,这官职太小。
今年再读《西游记》大闹天宫章节时,我有些疑惑:孙悟空是一个桀骜不驯的人,仅仅是因为嫌弃“弼马温”这一官职小而闹的天翻地覆?这是否太极端了?带着这个疑问,我查了百度,才明白孙大圣大闹天宫的真正原因,不是因为名利,而是为了尊严。从百度资料得知,在古代有一种防止马生马瘟的法子,就是让一只母猴待在马厩中,将母猴的尿拌在草料中让马吃下,便可防止马瘟,“弼马温”一词便由此而来。天庭看不起孙悟空,暗指他是个母猴,认为他没有什么本事。性情刚烈的孙悟空哪能受得了如此羞辱,便怒发冲冠,揭竿而起,为维护尊严大闹天宫。作者,吴承恩是借小说暗讽明代的等级制度。
《西游记》的阅读经历让我懂得:读名著时不能囫囵吞枣,而要反复读,细细品,初读只能读懂文章的表象,多读几遍,再结合一些资料,可能会有更多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