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次戏耍FBI的苏联夫妻间谍,策反原子弹工程师,情报手段真高明(女间谍为苏联提供情报)

1945年,洛杉矶火车站,一男一女约好了见面。一个是貌美如花的家庭主妇洛娜,一个是年轻的原子弹研究所的工程师霍尔。

洛娜是霍尔至交好友的妻子。

美国联邦调查局派了大量人手跟踪两个人,他们怀疑洛娜和丈夫莫里斯都是苏联的间谍,洛娜和霍尔约定在这里交换情报。

可没有想到两人一见面竟然拥抱激吻起来,这让盯梢他们许久的探员们都惊呆了。

他们想要捉的是间谍,可不是什么“奸情”!

正在他们尴尬无比之时,一个醉汉突然从旁边窜过来,看到貌美的洛娜,就上前伸出手要摸她的胸口。

图|莫里斯夫妇

洛娜尖叫着躲进霍尔的怀里,霍尔立刻反手推开了醉汉,醉汉马上和霍尔扭打起来,在霍尔的额头上打出了一个口子。

四周的人群马上混乱起来,洛娜心疼得为情人包扎伤口,周围有人在拉开醉汉,也有围在霍尔身边扶他起来的人。

在旁边看呆的探员们这才猛然醒了过来,冲上前将三个人全部抓捕。

在他们所带的物品之中,并没有任何可疑的物件。

洛娜的丈夫莫里斯来到警察局之后,对着好友霍尔狠狠大骂一通,并且当着所有人的面说要和霍尔恩断义绝。

最后几人皆扬长而去。

联邦调查局无奈地看着他们的背影,他们已经意识到,就在方才混乱的时候,他们已经将最为重要的情报传递了出去。

然而他们无能为力,他们无法将整个车站的人全部抓捕搜查。

这对苏联间谍夫妇名为莫里斯·科恩和洛娜·科恩,他们是苏联人民心中的英雄,也是美国人心中的大叛徒,是世界公认的最为成功的一对间谍夫妇。

他们对于苏联原子弹做出的巨大贡献,曾经数十年掩藏在秘密档案之中,一直到他们去世后,才有一位采访过莫里斯的苏联记者,向公众公开了4个小时的采访记录。

这也是这对夫妻到死都埋葬在心中的秘密。

为潜伏立誓不生儿女

1942年到1946年,美国联合英国、加拿大进行了一项研究,名为“曼哈顿计划”,其目的就是制造原子弹。

与此同时,纳粹德国也在进行核武器的开发,名为“铀计划”。为了取得二战的胜利,一些美国科学家提出,一定要在德国之前将原子弹研发出来。

整个曼哈顿计划的保密工作非常成功,

对于纳粹德国的情报部门,曼哈顿计划几乎是隐身的,纳粹德国从未发现过这个组织的存在。

而苏联的情报机构竟然能在如此严密的保密措施之下,渗透进入。

图|广告牌警告:“对这份工作保持沉默”

1943年,美国已经察觉到苏联间谍正在有计划地渗透,他们也成立了一个特殊的反情报小组。

莫里斯夫妇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被委以重任。

莫里斯,1910年出生于美国纽约,他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只不过是苏联移民的后代。

因为他的家庭在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之时损失惨重,他又在上学时期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他认为只有苏联才会实现真正的公正,共产主义才是人类的希望。

1933年,在读大学之时,莫里斯因为散发宣传共产主义传单而被开除,他随即就加入了共产党。

莫里斯擅长运动,大学时期曾经参加过全美橄榄球联赛。在一次比赛之中,因为球技精湛遭到对手的恶意报复,设计将他摔倒,导致腿部骨折,莫里斯也因此接受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治疗。

在朋友的眼中,莫里斯就是一名优秀的橄榄球运动员,他球技精湛,在对橄榄球十分狂热的美国,莫里斯的形象很简单,没有人会怀疑他是苏联的间谍。

1936年西班牙内战,莫里斯是国际纵队的成员,参加过反法西斯斗争。

他和洛娜的相识是在一次美国左翼联盟组织的游行过程中。

洛娜是一家工厂的女工,面容姣好,莫里斯几乎对她一见钟情。

莫里斯回忆妻子是“仿佛从画中走出的人一样”,实际上洛娜性格急躁泼辣,西方媒体后来形容她是“苏联产哥萨克娘们”。

当时追求洛娜的还有一名条件优越的律师,嫁给律师,她就可以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但她最终还是选择了莫里斯。

当时莫里斯已经被苏联红军总参情报局(格鲁乌)招募,他要和洛娜结婚必须要经过组织的同意。

1941年6月,苏联方面批准了他们的婚姻,莫里斯也将洛娜吸收为格鲁乌成员。

新婚丈夫为妻子起了新的代号——莱斯利,从此这个名字就频繁出现在这场间谍行动的密码电文之中。

夫妻俩婚后非常恩爱,但从结婚的那一天起,他们就决定不要孩子。

因为地下工作的艰巨性和危险性,他们不想拖累给孩子,将所有的劳累和苦难都承担在自己的身上。他们终身没有生育过一个儿女。

从性格上来看,莫里斯和洛娜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莫里斯沉默寡言、冷静沉着,而洛娜活泼精干。

两人在行动之时,洛娜视莫里斯为自己的领导。

但他们身在同一个情报小组,为了防止同时被捕,莫里斯夫妇根本不住在一起,他们也有着各自的伪装身份。

他们一年能够真正住在一起的时间只有七、八天,即便如此,两人还是会为各种事情斗嘴。他们倒不是为了生活琐事,而是为如何将情报送出去而吵得不可开交。

两人结婚后不久,莫里斯就前往欧洲战场参战,三年之后德军投降,他才返回美国,半年之后,莫里斯夫妇就接受到苏联方面派达的任务,要求他们在美国建立7人间谍小组。

他们的任务就是深挖深藏在美国国内的残余纳粹,领导美国各地工人进行罢工运动。

他们甚至还策反了一名CIA情报人员,获取了大量美国情报。

精妙策反,利用人性

然而在美国的行动之中最艰难的,还是要数获取原子弹情报。

在二战爆发之后,斯大林并没有意识到原子弹即将带来的意义。

1941年《真理报》曾经报道,原子弹的威力可以摧毁一个几百万人口的首都大城市。

苏联物理学家格·尼·弗廖罗夫看到后立刻给斯大林写信,后来还亲自带着几份情报去找斯大林,告诉他美国、英国和德国都已经开始研究原子弹了。

斯大林这才意识到苏联已经晚了一步,马不停蹄地行动起来,要求在全世界的苏联谍报人员,都开始搜集一切关于原子弹研制方面的情报。

当时美国共有两个原子能实验室,莫里斯有一名参与过西班牙内战的战友在其中一个实验室里面工作,莫里斯给他送去了大量的钱财,成功将他策反为苏联卖命。

从这个人打开了缺口,后面的事情就顺畅了许多。莫里斯用各种办法策反了实验室之中的多名研究者,或者用重金,或者用理论感化。

在巅峰时期,他们的间谍小组发展到了十个人,其中五个人都是美国原子弹工程的参与者,其他三人负责传递消息,最高层的两名是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官员。

图|三位一体试验的“小玩意”原子弹

莫里斯夫妇十分善于捕捉人性缺点,这是他们能够成功策反诸多工程师的秘诀。

为了获取情报,洛娜要和这5名研究人员见面。

当时实验室的保密工作做得非常严密,研究人员和什么人接触都会受到严密监控。

洛娜有她自己的一套传递情报的方式,就是用酒。

她的住所附近有一个酒馆,这里人员混杂,三教九流都有。5名研究者会选择在这里聚会饮酒,坐在非常显眼的位置上,看起来并没有什么不妥,每次每个人都会倒一杯酒,他们不会将酒喝完,

而就是这5杯酒,就有着洛娜想要的情报。

洛娜佯装从那里路过,通过窗户记下他们每个人喝的酒的品种,和酒剩下了多少。比如威士忌代表技术文件,波旁酒代表他们有更新的图纸提供。

这种方式一直都很顺利,只是有一次,洛娜往里面看的时候发现桌子上面多了一瓶没有按照规定放的酒。

洛娜立刻紧张起来,她以为这是工程师给她的警告,实际上这其实是虚惊一场。

原来这名工程师在酒吧里面有了艳遇,和两名年轻女郎聊起了天,喝完酒之后,没有留下什么信息就离开了。桌上的酒瓶,其实是女郎喝完酒之后随手放在上面的。

还有一次,洛娜将一些非常重要的材料放在了卫生纸盒子里面,快要到家的时候,可能有一些松懈了,在检票口检票时,她为了在行李箱里面找寻车票,就随手将这个纸盒子递给了检票员。

回到家之后,她猛然想起了那个纸盒子,瞬间就慌了。幸运的是,当她急匆匆回到车站时,发现检票员还帮她保管着那个盒子。

间谍行动之中总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意外,所幸洛娜都巧妙化解了。

数次戏耍FBI

而另一个实验室在新墨西哥州,地处沙漠地区,除了实验室科学家和工程师之外没有任何居民,是一个近乎完美的保密场所。

实验基地的工作人员和家属每月只有一个星期日可以外出,其他时间都与世隔绝。

苏联间谍经过了半年时间都没有接近过这个神秘基地,只有在外围打听一些无用的情报。

莫里斯一次路过附近的城市阿尔布凯克之时,因为一时技痒打了一次橄榄球成为了全场焦点。一位年轻人杰奥多尔·艾德文·霍尔上前与他搭讪,发现他们有着相似的兴趣和信仰,他们都因为对法西斯的痛恨,曾经参加过“共产主义青年联盟”,莫里斯参加过西班牙内战,让这名年轻人羡慕不已。

几天后他们成了非常好的朋友,莫里斯这才知道,原来霍尔是一名工程师,年仅18岁,他简单地介绍自己在一个绝密的国防工程,工作地点就在洛斯阿拉莫斯。

图|1945年8月9日在长崎爆炸的“胖子”原子弹形成的蘑菇云

莫里斯立刻向上级汇报了这件事,在等待消息的同时,加强和霍尔的交流。

有一次,莫里斯带着妻子一同和霍尔聚餐,在洛娜有意的引导之下,霍尔爽快承认自己参加的正是“曼哈顿”工程,并且向他们炫耀地说起现在曼哈顿工程的进展。

莫里斯见时机已到,干脆就说服霍尔加入间谍小组。此时的霍尔已经将莫里斯视为兄长,他又接触过共产主义的理念,只思索了一晚上就同意了。

霍尔就有了自己的代号——“珀尔修斯”(宙斯之子)。

霍尔年纪尚小,且因为是一名天才少年,总有一些非常人的个性特点。他“曼哈顿计划”之中,平时大大咧咧,也不修边幅,从外表上看根本没有办法将他和间谍联系到一起。

而对于洛娜而言,和霍尔接头就像是一场灾难。

他常常弄错日期和暗号,洛娜心惊胆战地在约定地点等着他,几次都不见人影,洛娜甚至一度以为这人已经叛变了。

她很担心自己和丈夫随时会成为美国联邦调查局特工诱捕的目标,却又不得不硬着头皮继续等待。

一直到几周之后,洛娜才终于和霍尔见面。

洛娜从没有执行过如此提醒吊胆的任务:在大街之上,这位天才物理学家大声呼喊着她的名字,毫无顾忌地和她聊了起来。

他声音很大,手势也很夸张,不引起别人的注意都很难,洛娜这才明白,他根本就不了解他们做的这件事有多么大的危险。

但霍尔给予洛娜的情报是真的无疑,虽然只有两页纸,但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各种数据。

这是最近霍尔在实验室进行核试验之时,凭借惊人的记忆力背下的各种数据,他还搜罗了很多重要资料,用很小的字写了下来。

这可是美国洛斯阿拉莫斯核实验室进行第一阶段核试验之后的结果。

洛娜耐心和霍尔说明解释,提醒他要注意安全,并且约好了下次见面的时间。

霍尔第二次带来的情报让洛娜更加喜出望外,那竟然是原子弹的设计草图!

情报已经到手,现在想的就是怎样才能将其送到苏联。

但第二次交接之后,洛娜就已经被美国联邦调查局盯上。

霍尔的高调肯定会引起原子弹研究基地战略勤务局的怀疑,他被喊去谈话,从此一张纸都不能带出基地。

这些数据想要传递传去,真的很困难。

苏联方面得到回应之后也进行了周密的布置,洛娜被安排在火车站月台上和联络员见面。

洛娜一到接头地点就已经发现自己被人跟踪,和联络员对接上暗号之后,就立刻投入角色,假扮依依惜别的情侣。

在他们四周,几名联邦调查局的探员站在不同的角度不远不近地监视着他们,但凡他们有一点点可疑的举动,就立刻冲上去,将他们带走。

但此时此刻,两人竟然在大庭广众之下拥抱亲吻。

盯梢他们许久的探员们也不好意思一直盯着一对正在亲热的情人,只能尴尬地看向别处。

火车即将启动,洛娜从口袋里掏出一块手帕,佯装给爱人擦眼泪。

联络员顺手将手帕接下,挥手和她作别。

一场看起来非常平常的车站别离,探员们一无所获。

而就在联络员坐在座位的那一刻,他小心翼翼将手帕塞进了包中。

洛娜在递给联络员手帕的时候,将微缩的情报胶卷都裹在了里面,联络员也迅速领会到她的意思,自然而然地接过了手帕,放进了口袋之中。

也就是这张手帕,送出了诸如怎样启动原子弹的链式反应、如何提炼高纯度的金属铀等原始材料这些问题的答案。

此后,霍尔还和莫里斯夫妇见过5次面。

有一次他们约着打球,打累了就在旁边打赌场上球员的比分成绩,洛娜就在旁边用笔记录他们的赌注,走之前就将着这张纸揉成团扔掉。

等到他们走了,探员去垃圾桶翻找他们写的东西,看起来都是一些毫无意义的数字。

因为他们随手丢弃,没人会去怀疑,其实他们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来传递很多实验室的关键数据。

3人的频繁见面让联邦调查局已经失去了耐心,他们终于召唤了一次莫里斯,但是手上毫无证据,最终只得放人。

九年牢狱之灾

1949年8月29日,哈萨克斯坦的塞米巴拉金斯克州专门修建的试验场,苏联第一枚原子弹爆炸成功。

苏联并没有对外立刻宣布这次成功的试验,主要还是担心美国会对苏联的原子工程进行打击。

这其中就有莫里斯夫妇的一份功劳,而莫里斯夫妇的人生却朝着另一个不尽如人意的方向继续前进着。

苏联原子弹爆炸的消息最终还是被美国所知,他们马上就意识到,苏联的间谍已经渗透到了他们的内部,否则他们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拥有了如此惊人的技术飞跃。

他们通过追查,还是找到了莫里斯夫妇,只不过暂时没有确凿证据将他们逮捕。

莫里斯夫妇将他们住所之外都是监视器的情况告知了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苏联方面也在想办法让他们赶紧离开美国。

真正到了这个时刻,莫里斯夫妇犹豫了。

美国毕竟是他们生活的地方,这里还有他们的亲人朋友,如果现在前往苏联,他们就失去了价值。况且在苏联他们没有一个认识的人,他们并不想离开。

然而苏联那边的态度很强硬,要求他们必须按照组织要求,马上离开。

最终,他们费尽千辛万苦来到了苏联,得到了苏联政府的热烈欢迎。

莫里斯夫妇在美国的任务终于结束,根据格鲁乌的安排,他们的战场转移到了西欧。

1954年,莫里斯夫妇来到了英国伦敦的一个小镇之中安定下来,他们伪装成一对书商夫妇,任务就是协助苏联谍报员科农·莫洛德,监视美国驻扎在英国的核武器动向。

图|苏联第一颗原子弹

他们像在美国一样,继续默默编织着自己的情报网络。

一切看起来都很顺利,他们安然无事度过了5年,却被一个叛徒告密,三个人全部被捕。

为了同志们的安全,科农一直强调是自己的问题,将所有的责任揽到了自己的身上。

莫里斯夫妇不愿和英国的司法机构合作,所以他们依旧被判处了25年和20年的徒刑。

莫里斯被关在伦敦的斯克拉布斯监狱,在这里,他遇见了苏联另外一位有名的特工乔治·布莱克。他是英国秘密情报局MI6的叛逃者,获得过苏联列宁勋章和红旗勋章。

莫里斯和布莱克成为了好友,布莱克从不会在莫里斯面前掩饰自己,莫里斯回忆时笑着说:“布莱克从来没有放弃过逃跑。”

斯克拉布斯的监狱生活尚且能够忍受,但后来莫里斯被转移到了怀特岛监狱,这里气候恶劣,四周一片荒芜,距离最近的海岸也有30海里。

9年多的监狱生活,莫里斯只能靠妻子的来信来安慰自己,减轻自己内心的痛苦。

他们关押在不同的房间里,能够见面的机会少之又少,即便能够相见了,也只有很短的时间,身边也是监视的看守人员。

1969年,苏联用英国间谍换回了莫里斯夫妇,他们原以为自己终于得到了解放,但事实并非如此。

爱他们又难以彻底信任他们

从英国监狱获释后,莫里斯夫妇获得了苏联的国籍,他们住进了莫斯科著名的加里宁大街。

这条街有史以来都是住着上流社会的人物,出门遇到的都是政界要人,苏联将他们安置在这里,看起来是对他们的重视和保护,实际上也是为了更好地监督他们。

从美国一路颠簸来到这个他们服务了多年的国家,他们为了守住机密做了9年的牢,但是因为身份特殊,苏联当局并不能完全信任他们。

莫里斯夫妇的一举一动都在监控之下,他们知道的秘密实在太多了。

一向沉着的莫里斯,在经历了漫长的牢狱之灾之后更加看破人生,他似乎早就已经知道了这种后果,他没有表现出一丝抵抗。

图|1949年8月29日,苏联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但洛娜心中很不服,她愤怒地寻找到时任克格勃主席的安德列波夫,她尚且还不能说出流利的俄语,磕磕碰碰地质问着:“我们在英国人的监狱里面蹲了9年,难道你想让我们在这里继续坐牢吗?”

但对方听完之后,几乎没有什么反应。

莫里斯夫妇是苏联的英雄人物,但这里并不是他们的母国。在之后漫长的人生之中,他们最亲密的朋友也就是曾经的老战友科农。

深感寂寞的他们也想要有个孩子,后来科农不幸去世,他的妻子又体弱多病,他们就商量着,收养科农的儿子特罗菲姆。

两家人一直走得很近,特罗菲姆也很喜欢莫里斯夫妇,也希望加入到这个家庭之中。

收养孩子的事情一切都进展得很顺利,但临到最后了,不知谁将这个消息传了出去,莫里斯生怕引火上身,放弃了收养孩子,洛娜伤心欲绝。

没有想到这成了夫妻俩分道扬镳的导火索。

此后,两人徒有夫妻之名,却见面很少。莫里斯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之中,而洛娜和一群同样不得志的老战友们一同潇洒,也不想再问任何事情。

1993年,洛娜身患癌症去世。

她的葬礼,莫里斯只停留了很短的时间。他沉浸在深深的痛苦里面不愿自拔,身体也是每况愈下。

1994年,俄罗斯《劳动报》对莫里斯进行了采访,这是他唯一一次接受记者采访。他孤独地坐在窗前,用了4个多小时讲述了他32年的间谍生涯。

采访结束后,记者询问莫里斯,你还想念洛娜吗?

80多岁的莫里斯嘴唇颤抖,他没有说一句话,而是带着记者进入了卧室……

深爱洛娜的莫里斯,将洛娜所有的照片翻找出来,还有她的肖像画,全部挂在了墙上。

而洛娜所有的衣服,都整整齐齐挂在衣柜里面,每一件都干干净净。

一切就好像洛娜从来没有离开过。

1995年,莫里斯郁郁而终。

这是一对恩爱的间谍夫妇,他们为一个共同的理想铤而走险,带着面具,放弃生育,夫妻分离,饱受牢狱之灾和颠沛流离失所。

可苏联最终还是不敢相信,一对从来没有踏上苏联土地的美国人,会对他们绝对忠诚。

爱情、理想、胜利,痛苦、遗憾、寂寞……这辉煌又无奈的一生,在他们去世多年后,才被唯一采访过莫里斯的苏联记者公布于众。

以上则为【数次戏耍FBI的苏联夫妻间谍,策反原子弹工程师,情报手段真高明(女间谍为苏联提供情报)】的相关内容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12138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3年4月22日
下一篇 2023年4月22日

相关推荐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