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理科生,我从小喜欢数理化,更加相信逻辑思维分析和条件推导。研究心理学,也就是这两年的事情,刚开始看过一些武志红老师,海蓝博士,张德芬,阿德勒等。
对于情绪波动比较大的我来说,我觉得帮助也很大,特别是海蓝博士的情绪七步疏导法,更多地强调要去感知自己的身体,自己的情绪,自己的内在感受,自己的真实需求,包括要建立自己身体与感受的连接,这些内容对我个人的成长帮助很大,不光是从情绪疏导层面,让我自己变得越来越柔软,同时,也让我开始了探索自己的身体的旅程,让我走上了越来越了解自己的道路。
但是,我觉得个体和个体的差异还是相当大的,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故事,而有的人选择清清楚楚,搞明白自己的前世今生,有的人选择糊里糊涂地过活,我觉得,这也没什么不可以,这都是一种选择。
虽然有些人从来没有接触过情绪七步疏导法,但是,他定期健身,运动,这本身就是释放压力,缓解情绪地方法。有些人天生钝感一些,那也很好。
研究了一段时间个体心理学以后,我就转战了社会心理学。我觉得社会心理学是个很好的领域,因为在这个课题下,研究对象已经不是一个人,而是多个,研究对象也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他们之间还会有互动,整个问题就相对复杂和更具挑战了。
机缘巧合遇见了社会心理学精品译丛这套图书,第一本我看的是《亲密关系》,第二本我看的是《社会冲突》。
《亲密关系》这本书跟其他一些说亲密关系的书籍不同之处在于,它通过大量的一些社会学领域的调查研究,大数据的分析,回答了一些亲密关系中的课题。我记忆中最深刻的一句话是,不同性别之间的差异远远小于个体之间的差异,俗话说的,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水星,这就是骗人的。
铺垫了这么久,终于来到了今日的重点——《社会冲突》。
提及社会冲突,脑海中都是血腥的,剑拔弩张的,愤怒的画面。原来我以为这本书的总基调会是比较沉闷和压抑的,但是,这本书的最后一个小故事,我觉得也是我心中看完这本书的最深的感悟:
一位老绅士预计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把自己的遗产按照下面的方式分给自己的三个儿子,大儿子是一半,二儿子是三分之一,小儿子是九分之一,老绅士一共有17只骆驼。
三个儿子发现在不伤害骆驼的前提下,遗产分割无法进行。后来,来了一位骑着骆驼的长者,询问了三兄弟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后,将自己的骆驼贡献了出来,看看是否有帮助。
结果,大儿子分得了9只骆驼,二儿子是6只骆驼,小儿子是2只骆驼,一共17只骆驼,长者又骑着骆驼走了。
通过这个故事,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两点,一是,富有创造力的第三方能做些什么,第二是,作者真诚地希望读者们——以打开新思路的形式——能这本书的字里行间中找到了第18只骆驼。
在遇见冲突的时候,我们很容易习惯性地将其认知为零和博弈,也很容易把冲突的双方放置在了对立面,所以冲突就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升级为僵局。
这提及直面冲突的时候,直面也并不意味着,是即时亲自处理。有时候,节奏感的把握,冲突问题的复盘和重新解读,第三方的引入,都是有讲究的,这也就引入了一门课程叫做冲突管理,我觉得,这可能也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
社会冲突,小到人际关系的处理,大到国际关系的互动,无处不在。而中国社会也是逐渐从熟人社会变成商业社会。原来,在族内,特定的区域内,自然都会有领袖人物,每个家族中,也有话语权比较高的大家长,在处理一些纠纷和冲突时,他们自然而然就成为了这个中间调解人。
熟人社会,考虑到,人与人之间的牵扯千丝万缕,不可能在单件事情上算得清清楚楚,以往的人际关系上的冲突,很多都在内部自己找到了平衡点。
而现在的商业社会,人们工作和生活不同区域,重叠度也未必很高,左邻右舍都有可能不认识,没有人情来往,却又共享一定的空间和资源,发生摩擦和冲突的机会很多,而冲突升级的机会也很多。
社区管理者,目前的地位,更多地是服务者,而不是权威,处理各种冲突的时候,也都无能为力。上下楼漏水,噪音,车位啊,不可避免地发生一些摩擦,冲突管理培训也许未来也是很有市场的。
此书,还有一处我印象很深的是利益树,通过剥洋葱似的拆解冲突双方的深层次核心利益(诉求),寻找共同点,将零和博弈变为非零和博弈,从而实现共赢。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思路是让我明白了两件事,第一,冲突的发生和升级是个互动的漫长过程,是需要时间和事件来互相推进完成的,那既然作为冲突的一方,那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认知、反馈和态度,也都是会影响整个进程的发展。第二,哪怕冲突最终升级为僵局,也是有解决之道的。
综上所述,我们还是要抱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挑战,相信办法总是比困难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