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对吃情有独钟,烹饪美食的花样也是五花八门,但要说起最接地气、最让人放松的美食,当属撸串儿了。
2018年,一部专注烧烤的记录片《人生一串》横空出世,一举拿下了豆瓣9.0分、B站9.8分,以及6000多万的播放量。
作为中国第一部烧烤纪录片,《人生一串》拍出了市井风味还有烟火气,再加上令人拍案叫绝的文案,让《人生一串》吸引了不少粉丝。
而在7月10日,《人生一串》播出了第二季。完结撒花时,留下了满满的“多谢款待”的弹幕。
《人生一串》的第二季豆瓣评分是8.6,B站上的播放量超过了7000万,200多万人追剧,留下了100多万的弹幕。
《人生一串》的第二季谢幕了,但它留下的感动还有美食的治愈却令人回味。
《人生一串》究竟好在哪里?只是拍烧烤摊,拍了两季却还能让人上头呢?
表妹就以个人的观感谈谈它的四大优点:
第一,《人生一串》有很强的烟火味和市井气息。
云南昆明,75岁的夏大妈围着带有愤怒的小鸟图案的围裙,一个人忙前忙后。
收拾商家送来的大肠,把大肠放进锅里煮,煮完后一根一根的往里套上大葱。
夏大妈用的多是弯葱,那些在其他场合用着诸多不顺手的弯葱,和大肠却是绝妙的组合。
夏大妈家最出名的烧烤就是这道“葱肠”了,夏大妈把葱肠烤到七分熟,剩下的交给客人自由发挥。
喜欢吃焦一点的客人就把葱肠在烤架上烤得久一点,喜欢吃嫩一点的就上刚切好的葱肠,配上蘸水,葱肠的酥软与蘸水水乳交融,口齿间的香味萦绕。
都说一家烧烤摊的灵魂看蘸水,夏大妈家的蘸水也有其独到之处。
先以热油蒜沫爆锅,再倒入腐乳块,辅以腐乳汁调和,保证底料的浓稠。
熬煮完的锅底放入小碗后,加入小米辣、香茅草、蒜汁、腐乳底料和花椒面后,能够给予人味蕾刺激的蘸水就完成了。
从2000年开始做烧烤摊的夏大妈,长期在烟熏火燎的环境下工作,身子骨没有年轻时那么硬朗了。手也因为盐巴的腐蚀,每晚要用药草泡手。
夏大妈的烧烤摊总要有人继承,她的二女儿正在跟着她学手艺,但要练就夏大妈精准的手法和迅捷的动作,还有很长路要走。
很多前来吃烧烤的客人会喊夏大妈一声“妈”或者是“干妈”。
看着她和客人之间熟稔的打着招呼,像家里的奶奶一样亲切的跟客人对话,不免让在外的游子多了几分思乡之情。
看《人生一串》,看的是美食,品的却是那股烟火味和市井气。
美食节目不一定要多高端上档次,总归是要入口的食物,像《人生一串》拍得这么接地气挺好的,这才是普通人的日常,也是生活真正的部分。
第二,美食与故事相得益彰。
摆在陋巷或是夜市里的小摊,循着香味或是情怀前来的客人,穿着不那么干净整洁的店主,因一串烧烤聚在了一起。
吃烧烤的人有自己的故事,店家也有自己的故事。两个都有那么点故事的人,凑在一起,又会发生什么反应呢?
辽宁沈阳,斌哥开了16年的传说鸡架。
烤鸡架的铁拍有30斤重,斌哥舞得顺溜。
烤鸡架用的是沈阳特有的焦炭,即老工业炼钢用的炭。
斌哥会提前用特意收购来的实木地板混着炭一起烧,烧得严实的焦炭,可以燃一个晚上,持久力比普通的木炭强。
鸡架烤完差不多都是骨头,但是,烤鸡架吃的就是这股香味。
客人杨老傻,喜欢一个人来斌哥的摊上吃鸡架。
对此,斌哥是这么说的,“一个人来吃的都是神经病”,斌哥说,自己也是个神经病。
很多人都说,斌哥是第二季中,令人印象深刻的老板之一。
养一只黑色花纹的猫,玩的是2000合一的游戏机,墙上贴着斑驳的电影海报,音箱里播放着新裤子乐队的《没有理想的人不伤心》。
斌哥有过怎样的理想,还有独自在深夜一个人吃鸡架的杨老傻,又有着怎样的过往,这些我们无从得知,片中没有给出交代。
但也正是如此,导演给观众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斌哥和杨老傻之间,因鸡架而萍水相逢,他们相聚于深夜,白天有各自的事情要忙活。
导演以第三人称视觉拍下了两人,却又点到为止的不深入太多,给了观众足够的想象空间。
他们可能是年少时放荡不羁的少年,经过时间的淬炼后,磨掉了棱角;也有可能是背井离乡的游子,深夜一个人吃着鸡架,怀念的却是故乡的明月。
在你的想象里,他们可以变换成千百种模样。
第三,《人生一串》选取的烧烤摊来自天南海北,无不带有浓烈的地方特色。
广西来宾的鼠王苏,把田鼠处理得像烤乳猪一样焦香四溢,色香味俱全。
对外地人而言令人畏惧的老鼠,在当地却是让人口齿生津的美食。
甘肃兰州的正宁路夜市,老板精通数学,店里上菜的速度精确到分钟,他每天会观察上座率还有点菜率制定精细化的服务。
兰州人爱吃羊,他们家一天要串8300串羊肉,一年要宰3650只羊。
沈阳的琴江串店,卖的是当地特色羊枪、羊蛋和羊炮。
不过,最让表妹印象深刻的,还是福建泉州的古厝烧烤店。
古色古香的老宅,门口挂着大红灯笼。烧烤摊就摆在庭院里,老板娘偏爱情歌,放的都是一些闽南小调。
摊位不大却幽静,适合和好友结伴而行,聊些闺中密语。
老板娘对于烧烤的烤串追求美感,黄瓜要切成大小均匀的薄片,豆子的两端要工整,就连店里的特色鸡翅,剔骨和落刀的部位也很整齐。
与其他地方的烧烤不同,泉州当地喜欢荤素搭配,口味也偏清淡,喜欢的不是加辣刺激味蕾,而是刷下花生酱,让烤串多了几分香甜。
雨天,雨水啪嗒啪嗒的落在屋檐上,背景音乐是极尽缠绕幽婉的闽南小调。
与西北的粗狂还有东北的豪迈不同,南方的烧烤摊似乎也多了分婉约的气息。
在《人生一串》里,你可以看到风俗各异的烧烤文化,不只吃食不同,就连荤素搭配上,还有甜辣的口味,以及烧烤摊的氛围,也因地域差别带有自己的特色。
小小的烤串也像一本书一样,有其鲜明的文化特征和文化价值。
第四,《人生一串》记录的是烧烤,其背后却有城市变迁留下的印记,又或者是某个特定人群拥有的情怀。
四川峨眉的西南交大校区,爬过157层台阶,有一家只有学生才知道的烧烤摊——月牙山烧烤。
月牙山烧烤开了20年了,经营这家烧烤摊的是农家姐妹。
月牙山烧烤摊,承载着西南交大学子从青涩到日渐成熟的心路历程。
有借着玩真心话大冒险搭讪隔壁桌女生的,他们身上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可以明显看出是刚步入大学的新生。
也有快要大四毕业的学生,抱着吃一次就少一次的心态,和同宿舍的一起撸串,配上摊点特有的糯米枸杞煮啤酒,直到喝到烂醉被舍友架着回宿舍。
月牙山烧烤摊的特色是甜辣五花肉,用特制的机器把冰冻的五花肉切得像带卷儿的五花肥牛一样。
再加上各种酱料和一大把白糖,那个让西南交大的学子,毕业后依旧心心念念的味道就调制好了。
第五集里,有一个武汉烧烤摊的老食客感慨道:“这样的烧烤,武汉市没几家。这里一拆迁,没有了。”
有时候,我们去某家常去的烧烤店吃烧烤,除了那份熟悉的味道,更多的是吃一份情怀。
导演陈英杰说,“好脏,好乱,好快活”,这三个形容词才能代表他心中的《人生一串》。
导演组觉得,《人生一串》拍的不是国宴,而是充满烟火气的民间吃食,所以他们刻意摒弃了拍摄上工整的“精致”,尽量的去还原市井生活的烟火气。
也就是这份初心,让《人生一串》多了几分市井大汉的洒脱感,少了几分小姑娘的扭捏。
《人生一串》绝对是一部可以称得上不敢在深夜打开的纪录片,大半夜的看到各种烤串,香味都能隔着屏幕溢出来。
不过,《人生一串》好看的不只是美食,还有那份贴近生活的烟火气以及食客的故事和情怀。
青石电影编辑部 | 表妹
以上则为【只拍烧烤摊的《人生一串》,究竟好在哪里?拍了两季还能让人上头】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