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理智新论—读后感

人类理智新论—读后感

22年已读33 莱布尼茨在本书中,主要的论敌是洛克。洛克在《人类理解论》反对天赋观念论,认为人依靠的是“知觉”、“经验”这两个途径获得知识的。莱布尼茨为了捍卫天赋观念论,借助柏拉图灵魂回忆说,和前定和谐,来论证人的知识是天赋的,生下来就具有的,只不过忘记了,我们可以通过回忆就可以知道知识。但是,莱布尼茨认为实践的知识,并不是依靠天赋的,而是经验和知觉到的知识,这就完美的回应了,洛克对唯理论的指责。下面是文中的概念和一些我认为关键的地方做的总结。

前定和谐:声称虽然所有实体看似或凭借自由意志或凭借特定的行为规律来发生关联,但是它们之间并非偶然地互相影响,而是经由上帝的预先制定的规则来实现“调和”。Leibniz用“单子”来形容这样的实体。

生命短暂急促。所以,我们应当急时行乐?

‌亚里士多德和斯多葛派以及很多其他古代哲学家都是持另一种意见,而事实上我认为他们是对的。即使在此生之外,什么也没有,那灵魂的安宁和身体的健康也仍不失为比与此相反的快乐更可取。而因为一种善不会永远持久就忽视它,这是不成理由的。但我承认,在有一些情况下,没有办法来证明最正直的就是最有用的。因此只有对上帝和灵魂不死的考虑,才使得德性和正义的义务成为绝对不可避免的。

洛克否定天赋观念论,莱布尼茨如何否定洛克的观点,捍卫天赋观念论?

‌一个非物质的东西或一个心灵是不能被除去对它过去的存在的一切知觉的。它对以往为它所发生的一切都留有印象,并且甚至对将来要为它发生的一切都有预感;不过这些感觉在最通常的情况下都太小,以至不能识别,和没有被察觉,虽然它们也许有朝一日能发展起来。这种知觉的连续或联结造成实在的同—个体,但那些察觉(这就是说,当人们察觉那些过去的感觉时)还证明一种道德的同一性,并使实在的同一性显现出来。灵魂的先在并没有通过我们的知觉向我们显现出来,但如果它是真的,它有朝一日将能够使人认识到它。因此,记忆的恢复变得绝不可能,这是不合理的,那些感觉不到的知觉(它们的用处我已在其他许多重要场合指出过了)在这里也还可以用来保存记忆的种子。已故的亭利·莫尔先生,一位英国国教会的神学家,就深信灵魂的先在,并曾写了著作来支持这种观点。已故的小范·赫尔蒙先生更进了一步,如我刚刚说到过的,并且相信灵魂的轮回,不过永远是在同种的身体之间轮回,所以照他看来人的灵魂是永远使一个人有生命的。他和有些拉比一起相信亚当的灵魂转移到弥赛亚之中,好像转移到新的亚当之中那样。而且我不知道他是否相信他自己也有某个古人作为他的前身,虽然在别方面他是个很精明的人。而如果这种灵魂的过渡是真的,一—至少是照我以上所已说明的可能的方式(但这显得不像是真的会发生的),就是说,灵魂保持着其精细的身体,一下过渡到其他粗天的身体中——则同一个个人就会永远继续存在在泰斯多中,在苏格拉底中,以及在某一现代人中,而他甚至能使足以深人洞察他的本性的人认出他的同一性,因为奈斯多或苏格拉底所曾做过的一切都会在他那里留下一些印象或标志,而某种具有足够深入洞察力的天才会能够看清它们。可是如果那现代人并没有内在的或外在的手段来知道他曾经是什么,那么就道德上来说也就好像他不曾是那什么一样。但情况显得是在世界上什么也不会被忽略的,即使关于道德方面也是这样,因为上帝是这世界的君王,他的统治是十全十美的。照我的假说来讲,灵魂并不是如您似乎认为的那样对不论什么物质的任何部分都一视同仁的;相反地,它们原本表现着(expriment)它们依照自然秩序结合着或应当结合着的那些部分的物质。因此,如果它们过渡到一个新的,粗大或感觉得到的身体中时,它们将永远会保持着它们在旧有的身体中时所知觉到的一切的表现,甚至那新的身体还必须有这种表现遗留的痕迹,以使那个体的连续性始终会有它实在的标志。但不管我们过去的状态曾经是怎样的,它遗留下的后果不会始终是我们所能察觉的。您曾维护其意见的这位《理智论》的高明作者曾经指出(第二卷第二十七章《论同一性》),他所说关于灵魂的过渡的这些假设或虚构,被作为可能的,一部分是根据人们这样一种普通的看法,即心灵不仅是独立不依于物质的,而且是对一切种类的物质都一视同仁的。但我希望,先生,我在这个问题上这里那里对您所说过的那些看法,将能用来弄清楚这种怀疑,并使人人更好地认识到,照自然的情况来说能够是怎么样的。人们由此可以看到一个古人的活动怎样将会属于一个具有同一灵魂的现代人,虽然他并没有察觉。但如果他竟认识到了这一点,那随之而来的就更加会是有人格的同一性了。此外,一部分物质从一个身体过渡到另一个身体,是并不造成同一个人的个体的,也不造成人们称为自我的东西,而是灵魂才造成这一点。

观念的自然秩序指什么?

‌照莱布尼茨看来,“观念的自然秩序”是从一般到特殊,从抽象到具体,而语言表明“我们是从感官印象进到抽象观念,这样,就并不表明认识的本质,而只表明认识发展的历史。就一种更广的意义来说,语言的历史也就是一般的人类心灵发展的历史。

真理的意思指什么?

‌心中的命题和涉及事物的符合。是否这里可以理解为对象和观念的符合?

形而上学的确定性和道德的或物理的确定性的区别?

‌形面上学的确定性和道德的或物理的确定性的区别,就如理性的真理和事实的真理的区别。理性的真理是以思想的必然性为基础,因此它们的确定性是绝对的。事实的真理,照莱布尼茨看来,是基于上帝的最好选择,只有一种相对的显明性,并且是借助于经验而得到确立的,因此它们的必然性只是假设性的)。莱布尼茨的这整套看法所根据的原则,其实就是中世纪经院哲学中所作的上帝的理智和上帝的意志之间的区别。这原则是莱布尼兹常常援引的,特别是为了用来维护其世界的偶然性的观点,以及为了避免斯宾诺莎的那种普遍的宿命论。按照这个原则,上帝的理智是必然真理的源泉,而上帝的意志则为偶然真理的源泉。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131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2年11月19日
下一篇 2022年11月19日

相关推荐

  • 读《为自己加油》有感400字

    【第1篇】 今年我读了《为自己加油》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台湾作家邵正宏,读了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主要讲了:吴志飞原本是一个缺乏自信的小男孩,有一次,挑选旗鼓队员,志飞因为…

    2024年4月5日
    73
  • 读《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有感2000字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是我国建国初期在文艺界“双百”方针的政策下诞生的极具影响力的一部小说,作者王蒙眼光敏锐,勇于揭露当时社会中潜藏的官僚主义作风。这本书的名字在高中的历史书中就曾…

    2024年6月29日
    60
  • 简单真好

    这是一篇高中高二800字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欣赏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并不是因为他归隐田居的弃世,而是那份简…

    2023年2月13日
    168
  •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1500字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1500字: 说起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一书,很多同事都不陌生。看过的朋友一定也曾和我一样,被书中的故事打动。这本书以小豆豆,也就是童年时期的作者…

    2023年4月7日
    163
  • 《超体》观后感400字

    “超体”,这个蕴含无限机遇的词语,到底是什么?是超级,还是身体?或是,两者共有?怀着好奇的心情,我在周末观看了《超体》这部电影。 女主角露西是个金发碧眼的美国公民。露西因为一个箱子…

    2024年4月12日
    78
  • 《英雄人物故事》读后感300字

    这个里我读了很多有趣的书,但我最喜欢的是《英雄人物故事》,我被里面的三十六名英雄深深打动了。 其中令我触动最深的是《董衣瑞炸碉堡》。董存瑞里然只读过几天书,但他13岁时就当了儿童团…

    2023年5月9日
    16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