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工作不顺?感情危机?这需要你看看你的原生家庭(家庭心理学婚姻与家庭)

一个在原生家庭没见过幸福模样的人,在这个人的脑海里有的只是从言情剧里看到的昙花一现。

原生家庭非常幸福,究竟是怎样的体验?

在这种家庭长大的孩子,到底有什么特点?

我记得有这么一句有趣的话,叫做:“ 饿了想妈妈,累了想回家,从来不委屈,因为有爸爸。”

当自己长大成年后,爸妈的爱成了自己飞翔的推进器。

文章很有深度,值得您去看,这样能明白自己家庭中为什么会存在一些问题,自己为什么会存在一些问题,而又是为何,这些问题又在孩子身上重复出现了。

你的原生家庭是什么样的?

你的原生家庭,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你是否知道,所有你未曾疗愈的创伤,都正在复制给你的孩子?

在节目《极限挑战》的6个问题,又引发了一轮关于原生家庭的思考。

在节目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孩子们被问了6个问题,如果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就往前走两步。

这6个问题是这样的:

1.你的父母是否都接受过大学以上的教育?

2.父母是否给你请过一对一的家教?

3.父母是否让你持续地学习功课以外的一门特长,而且现在还保持着一定水准?

4.你从小到大的旅行经历当中,是否有过一次出国经历?

5.父母是否承诺过要送你出国留学?

6.父母是否一直视你为骄傲,并在亲友面前炫耀你?

6个问题之后,孩子们站的位置不同了。

其实,这何尝不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起跑线的缩影?

除此之外,还有更多因素影响着一个人的原生家庭,例如父母格局、家庭氛围、情感教育、生命教育,等等,所以要更完整地复盘自己的原生家庭,还应该包括这6个问题:

1.你认为你的父母是否深爱对方并相互尊重?

2.你是否经常被父母打打骂骂?

3.父母除了关心你学习,是否关心你是否开心,有没有小伙伴?

4.父母为你做决定时是否征询你的意见?

5.父母是否是你的榜样或者朋友?

6.你和父母是否经常交流各自的想法?

如果你的答案大部分都是正向的,那么恭喜你,你拥有了很多人渴望而不可得的东西,这些东西会在你人生的若干个艰难瞬间给你巨大的支撑力,让你被爱和心安。

因为这6个问题主要是涉及:

夫妻关系:感情基础是否牢固、家庭里的爱能否顺畅地流动;

家人之间的沟通方式:家人之间能否有情感上的联结;

陪伴孩子的质量:父母是否有高质量的陪伴并积极回应孩子的合理需求;

父母自身的力量感:父母是否在努力争取自己想要的人生,给孩子以榜样。

当然,我们理想中的原生家庭是爱、陪伴、沟通和平等,但以上12个问题能得到全部正向反馈的人少之又少。

从现实中来看,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发现自己原生家庭的不足之处。

有人说:婚姻中的许多问题,大多是由原生家庭复制衍生而来。

过去的心理创伤,在与亲密的人互动关系中最常浮现,以前没有得到的满足,现在要加倍得到。

一项调查显示:在150个婚姻濒临崩溃的案例中,受到原生家庭影响的有78例,占52%。

原生家庭幸福的人,拥有爱的能力,带进婚姻的模式也积极正面,容易获得幸福。

原生家庭中,没有感受过父母的关爱,缺乏安全感和价值感,在婚姻中要么对伴侣要求过高,希望对方履行父母缺失的角色,要么觉得自己不配得到爱,在婚姻中小心翼翼、百般讨好。

没有见过好的夫妻关系,结婚后也容易延伸父母对待伴侣的方式。

才华横溢的三毛,然而三毛的父亲却对她十分苛责,也不喜欢她的作品。

三毛曾直言,她和父亲之间的矛盾是她一生的战役。

后来父亲看到了三毛发表的《朝阳为谁升起》,父亲读后,留下了一纸赞言:深为有这样一枝小草而骄傲。

三毛看了留言感慨万千,回应道:

等你这一句话,等了一生一世,只等你——我的父亲,亲口说出来,肯定了我在这个家庭里一辈子消除不掉的自卑和心虚。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曾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欣赏和赞美。”

无论孩子多大,最能治愈他们的,还是父母的认可!

所有的经历必然在身上留下了烙印:

从小父母或者重要养育者对我们的态度、眼神、语言、是和善或粗暴,这当中都有继承的规律。

家庭中厌恶父亲打妈妈的儿子最后也会打妻子及孩子,厌恶打妈妈的女儿会找一个同父亲一样的人打自己。

家庭中父母冷战、无端争吵或毫无预兆的发火,都会导致孩子性格怪癖,或内心、孤独,或粗暴跋扈, 我发现他们的每一代似乎都在“继承”上一辈的创伤。

都是养育者将自己幼年的创伤传承给自己的孩子。

很多童年受到伤害的孩子会去虐待小猫小狗也是这种心理。

如果一个家族中代际间不断重复向加害者认同这一过程,家庭创伤就会以很简单粗暴的方式传递下去。

爱来自父母,令人悲哀的是,伤害也往往来自父母亲,而这爱与伤害,总会被孩子继承下来。

在心理学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个基本的发现,就是原生家庭的传承:

受害者往往成了施虐者。

有许多父母把上一代加害于己的东西继承下来,用以加害后一代,而这种传传承,总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进行。

电视剧《欢乐颂》中,饱受父母重男轻女伤害的樊胜美就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一个人的家庭,就是她的宿命。

宿命这个词,充满了无力感,好像我们都无法挣脱。

受伤的人去伤害更弱小的人,这在心理学中可以被称为“加害者认同”。

  当一个人受到伤害,变成受害者,他可能会将加害者的心理表现内化,形成“加害者面具”, 或将自己的心理表现的内化,形成“受害者面具”。

 一旦向加害者认同,人们会像加害者那样行事,去加害别人,而原来的主体面具(即受害者面具)则退居幕后,或者被投射到别人身上。

没有和原生家庭和解,就不会真正地活着。

当学业不良、人际关系不良、事业不顺、家庭关系、两性关系问题频发,就已经在提醒你,你在原生家庭的影响中,你依然愚忠重复于原生家庭。

在中国有多少家庭,牺牲女儿,成全家庭,甚至有的农村家庭让女儿出去打工挣钱,挣钱回来给儿子盖楼娶妻,更有甚者为儿子换亲,搭上女儿一生的幸福。

有的女人心甘情愿牺牲自己的幸福,来成全哥哥或者弟弟,这种现实版樊胜美过得并不开心,即便努力奉献,有时还会遭无情抱怨,人生是自己的,女孩到底欠家庭什么?

手足亲情相互帮助相互支撑,是一种美德,但绝对牺牲一方成全另一方就不可取。

原生家庭如果过于极端和强势,有可能决定一个人的半生,甚至影响一生。

美国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卡伦·霍妮则直接归纳了来自父母的几大“基本罪恶”,包括“冷漠”“不守承诺”“偏爱”“羞辱”等,这将对孩子产生严重的伤害和深刻的影响。

当然,也有人觉得,“原生家庭论”是伪心理学、非主流心理学。

小偷家庭里,照样可以成长出警察;文盲家庭里,照样可以成长出高级知识分子。

因此,也需要看到,原生家庭的影响不是绝对的,现代人大约20岁前后就会走出原生家庭,之后的自我塑造,更多的是在于自己。

原生家庭可以作为一种提醒父母的警示,但不能成为一些人为自己推脱责任的挡箭牌。

它是一面镜子,可以映照出优劣;还不足以成为一把尺子,用以衡量一切。

 每个人的成长都伴随着原生家庭的影响。

可是亲爱的,你不必一直背着原生家庭过载的责任,也不必一直怀抱怨恨前行。

父母只能决定你的上半生,下半生永远在你自己手中。

我们每个人都有局限,但也正是局限带给我们做人的意义。

如果人没有生命长度的局限,我们便没有必要探索生命的意义。

除了生命本身的局限,我们每个人又都各自有自己不同的局限,但也因为这种局限,每个人才有了不同的人生故事。

倘若生而完美,生命又有什么意义呢?

当我们知道原生家庭的作用力时,又如何在养育下一代时扬长避短呢?

我们常说,原生家庭影响的是一个人的价值观。  

价值观到底是什么?

是圆的还是方的?

原生家庭的意义不是我们如何苦口婆心地教导孩子。  

我们不必对孩子说,你以后长大一定要重视你的家庭,爱护你的妻子。  

事实上,这种大道理,你说了也没用,这只是父母的一厢情愿。  

如果我们在家和爱人互相拥抱,尊重彼此,那孩子自然便会懂得家庭的意义。  

我们也不必通过各种思想品德课来教育孩子将来要做个正直的人,如果我们自己总爱顺了公司的一点东西,回家还为了这点小便宜而沾沾自喜,那再多的正直教育都是空谈。

无论你是怎样的一个父母或者你未来想要成为一个怎样的父母,你都不必太过焦虑。

试着接纳自己,接纳自己在原生家庭里受到的创伤,同时也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因为每个孩子从出生的瞬间开始,就已经拥有了自我疗愈、自我成长的力量,就像一颗小小的种子幼苗,不需要太过细心的呵护,只要给予充足的阳光、空气与养分,就可以蓬勃生长。

在原生家庭里受过的伤,会带给我们难以磨灭的痛苦,如果我们能正视这种影响,并从中获得成长,那么就一定可以成为恰当的父母。

你要相信自己,也要相信孩子。

作者简介:贤弘老师

心理咨询师、塔罗牌占卜师、行星能量颂钵疗愈师,自由码字人,培训师。

陋室倾听人冷暖,情卷情舒皆是缘。

红尘来去散无痕,烹煮文字疗人心。

我遇见你,然后遇见我自己,命运如刀,让我和你,一起领教。——实用心理学

以上则为【心理学:工作不顺?感情危机?这需要你看看你的原生家庭(家庭心理学婚姻与家庭)】的相关内容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17623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3年4月30日
下一篇 2023年4月30日

相关推荐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