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流传的儿歌大多莫名其妙,信手抓来的素材也不管是不是少儿不宜,就念给孩子听了,琅琅上口,生活气息浓厚得很。
听这首:“刮大风,耧豆叶,从南来了个小媳妇;你坐坐,我歇歇,拿过小脚我捏捏”。“刮大风”是讲故事的背景,也可以看作是起兴;耧豆叶是劳动场面,旧时没有煤气,做饭烧的柴火总是缺,收割了黄豆后,落在地里的豆叶也耧回家里来,供起火烧饭之用。这两句都没有问题,问题在后面。“从南来了个小媳妇”,这明显带有成年人的思维逻辑:地里干活的时候,有个年轻漂亮的小媳妇从路上经过,该是多么养眼的事情阿!?单纯养眼还是不够的,最后还能“你坐坐,我歇歇,拿过小脚我捏捏”,阿弥托佛,真是罪过,情色意味跃然,好在小孩子们脑袋总转不过弯儿来,还总纳闷小媳妇怎么老喜欢捏俺的脚丫呢?
对于未来幸福的家庭生活的期待,也是儿歌重要创作内容。瞧这一首:“小小子儿,坐门墩儿,哭着喊着要媳妇儿”,小小子儿那知道要媳妇的事儿?还不是大人们灌输的,要是早知道婚姻是围城一说,小小子儿们才不会那么早就吆喝成家娶媳妇的事儿呢!
儿歌还过早的承担了教育功能,“山老鸹,尾巴长,jiang(娶)了媳妇忘了娘,把他娘背了山沟里,把他媳妇背到炕头上。关上门,堵上窗,出溜出溜(象声词,吃面条的声音)哈面汤”。看看,婆媳关系是永远的难题,孩子们的心里老早就被灌输了媳妇跟老娘的对立关系。每每唱到这里,无邪的小小子儿如果能加上一句:“我才不呢,我把媳妇背了山沟里,把娘背了炕头上”,年轻的母亲心里的担忧会暂时得减,且不管未来的儿子最终会咋样了!
也有反应难处的亲戚关系的。嫁出去的姑娘是泼出去的水,再回娘家来总是心里不茁壮,特别是面对娘家的兄嫂时,更是底气不足,于是借孩子嘴表达了出来:“花狸猫,上屋脊,妗子(舅母)不给外甥吃。娘啊娘咱家(qi)去,擀上饼,杀上鸡,活活馋煞俺妗子。”又是闲笔起兴,然后陈述妗子不疼外甥的实事,对策是回家做好吃的,馋煞她,这纯粹而朴素的逻辑多么有趣儿。
想想幼时伴着自己长大的这些儿歌,再想想在昏黄的煤油灯下,大人们和着拍子摇晃着身子教唱的情景,仿佛已经是很久远的事情了。这些儿歌跟许多不合时宜的事物一样,渐渐会退出人们的视野,等我们的孩子再回忆童年的时候,主角应该是动漫、电脑游戏了吧。
以上则为【农村孩子儿时的启蒙!一首儿歌唱出乡村味道,听过的都老了!(经典回忆儿歌)】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