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埋葬了小丘和山岗,却埋没不了高峰。遗忘的吞噬了多少十九世纪的作品;但在这片望海之上,雨果群岛却傲然耸立起他那一座座高高的、千姿百态的顶峰。
初读《巴黎圣母院》,心头便被蒙上了一层薄纱,但细品其中的故事,就会发现其百味人生。
这部小说讲述的一个个故事,描绘的一个个人物都是那么独特,具有十五世纪巴黎风俗的鲜明特色。书中的一切可以用“奇异”二字来概括。选举丑大王的狂欢节,奇迹宫丐帮的夜生活,落魄诗人格兰古瓦的摔罐成亲,聋子法官开庭制造冤案,敲钟人飞身救美女,行刑场上母女重逢又死别,伽西莫多的复仇和成亲……这些场面虽然不像丐帮攻打圣母院那样壮观,但是同样奇异,同样惊心动魄,甚至催人泪下。不同的人,不同的人生,不同的滋味。
“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善与恶并存,黑暗与光明共存”。百味的人生也是如此,并不是非丑即美,非甜即苦。就像是伽西莫多,善良、真诚、美好,却一副不太好看的样貌,多是无奈;弗比斯逢场作戏,甘果瓦徒有诗人的狂热,而无恋人的真情,多是虚伪;男女尸骨紧紧拥抱又灰飞烟灭,多是悲哀。百味的人生在这部极具浪漫主义风格的小说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是浪漫主义,又何尝不是现实主义呢?
回望这部小说的作者――雨果,他经历了19世纪法国所有重大的政治变革,目睹了拿破仑帝国的兴衰,第二帝国的建立与崩溃,也就是说他经历了法国资产阶级彻底战胜和消灭封建势力,甚至建立完备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体制的全过程。他的人生又何尝不是百味的呢?
小说透过这一个个百味的人生,也揭露了当时社会的封建与黑暗,但也不乏正直的人。这也预示着在那样一个社会有正直品质的人屈指可数,以至于后来人民捣毁巴士底狱,1789年大革命爆发。
百味的人生却共同反映出一个社会环境,这不得不令人深思。这恐怕也是这部作品能传阅至今的原因了吧。
我想这部作品,想告诉我们的不只是对当时社会的批判,更多的也是对那些“出淤泥而不染”的正直善良的人的赞颂。即使身处黑暗的社会,即使世上已无正义而言,我们也要不忘初心,坚守自己的正义,在百味人生中留下最甜的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