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他们,是婚姻家庭关系的最后“修补者”
湖南省婚姻家庭咨询师协会秘书长、芙蓉区婚姻调解室督导老师李玲
新湖南客户端9月10日讯(记者 官铭 范博洋)据民政部最新数据显示,自2003年起,中国的离婚率连续15年上升。
2007年4月,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发布“婚姻家庭咨询师”国家新职业。在长沙,婚姻家庭咨询师的从业者队伍从2015年开始逐渐庞大,他们活跃在民政婚姻登记处窗口、社区街道和婚姻调解站,为在恋爱、婚姻、家庭生活中遇到问题的夫妻做调解服务。
2017年,人社部取消了对婚姻家庭咨询师的资格认证,很多人将该职业变成副业,而像协会秘书长李玲这样选择“坚守”的人在少数。
有6年工作经验的李玲至今调解过的夫妻已逾1000对。她也曾是芙蓉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上岗的第一批婚姻家庭辅导师之一。
(一)被叫“李姐”,但不被“理解”
在大多数人眼里,“清官难断家务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家事,外人很难介入的更别说去调解了。
“都一把年纪了,怎么老去给别人指点情情爱爱的东西!”面对大家的不理解,李玲已经习以为常。
“婚姻变故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这与每个人的原生家庭有直接关系,孩子的教育问题乃至婆媳关系问题对个人都有很大破坏,这需要我们去影响、帮助更多的人。”
“可以说是入不敷出,但我没想过放弃,大不了少买一件衣服呗,还是因为自己喜欢。”李玲认为,生命的价值就是我们为自己所爱的事情来努力奋斗。
她告诉记者,沅江有几支凝聚力很强的婚姻调解师队伍,从最初的几名发展到现在的100多名,全是大家自愿主动的加入,这些志愿者们有组织性的集聚在周末,自带盒饭在社区、街道设点,为有需要的人做公益婚姻调解服务,其中有的老志愿者就这样坚持了5年。
同时,她还特别提到了雨花区妇联的仓萍副主席,“她到目前已经为洞井街道文化站坚持做了71期婚姻家庭关系的公益讲座,在她的周末小课堂上,大家可以学习到如何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如何探索自己的心理需求、怎样更好的与家人沟通和表达…..她通过身边的具体事例为街道百姓普及基础的婚姻家庭关系处理知识。”李玲认为,传播爱的能量是她们的使命和责任。
“刚开始那段时期收入不太稳定,但是你知道吗?他们抱着我说的每一句’谢谢李姐’,每一个走出调解室时的每一个背影……这些感动都在激励着我走下去。”李玲说她从没想过要放弃,只想着怎样做得更好。
因为喜欢,李玲一直在坚持。儿子的懂事,先生的理解,使李玲更好的投入婚姻调解事业。“他们说我只要提到现在的工作,脸上都是在放光的。”
(二)所有婚姻“麻烦”中,沟通问题占了60%
“当前,人们对生活质量、夫妻感情、家庭幸福的要求不断提升。”
在芙蓉区的婚姻调解登记表上,婚姻家庭问题被分为沟通问题、经济问题、生活习惯、生育问题、婚外情、性不和谐、婆媳关系、亲子关系和其他,据李玲介绍,其中沟通问题占到了60%。
“当爱情转为亲情,感情被琐碎冲散时,双方很容易只关注到对方的不足,他们需要被这样一个客观的第三方介入,陌生在此时反而能给他们带来安全感。”
推开辅导室门的男女面面相觑,刻意将椅子拉开坐下,与对方保持一定距离,谁也不看谁。
“结婚多久啦?”、“有孩子吗?”、 “怎么认识的?”或许从她打破宁静那一刻起就已经意识到,倾听与沟通会成为她调解工作的核心。
无论人家说什么,她就听着,微微俯身向前,看着对方的眼睛听,她身上自带一股亲和力,给人强烈的舒适感和可信任感。
“当你说打几分的时候,你内心对你们的婚姻就有了一个评估。你刚给你们的婚姻打了6分,那这6分都是他的哪些方面呢?”李玲开始了更深一层的引导。
“他能吃苦,很细心,也挺顾家的。”即使再剑拔弩张的情绪,通过这一层“过滤”也会慢慢平静。
李玲转头面向男方,又开启了劝导模式,“您希望女士有更多的时间呵护家庭,但你有没有想过其实她每天挺辛苦的,天没亮就出去,晚上那么晚回来。”
最后,那对夫妻愿意接受李玲的建议,并回去尝试用新的相处方式。当他们走出门的那一刹那,李玲松了一口气。
(三)管理好情绪,是婚姻良性沟通的基础
“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是调解工作的最大难点。”李玲说很多夫妻已经习惯了用负面情绪表达内心诉求,这样的沟通却让矛盾日积月累。
“很多人会说自己就是刀子嘴豆腐心,但刻薄的话说出去一定会伤害到对方的。我们在长沙县婚调室建立了一个‘21天,日念一好’群,要求每位调解者每天在群里发一条对方的好。”
没有人会被强制进行婚姻家庭辅导,一般在离婚登记处,工作人员发现来办离婚的两口子,便会问上一句, ‘这有婚姻家庭辅导,您愿不愿意接受’?
“一般来我们这儿的还是有想和好的意愿,基本上都是些相对琐碎的事情,真不得不离了,要不上法院,要不就直接离了。”
李玲觉得这份工作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引导他们管理情绪。
“管理情绪是良性沟通的基础,我们会教他们很多情绪管理方法,比如最简单的:直接告诉对方‘我现在很生气,等下再说这个问题好吗?’ ”
不仅她是这样辅导别人,当她在与记者分享的时候,也会时不时把“你知道吗?”挂在嘴边,这种不经意的互动短句,很难不引人入胜。
李玲把自己的工作内容自嘲式的定义为“情绪垃圾桶”,“有很多人来这宣泄完就会缓解很多了,心里痛快了就觉得这事儿没什么。”
“80后夫妻来咨询的最多,都是独生子女,再加上原生家庭过度干预,他们主要问题就是沟通不畅,我气你你气我。之前来一对90后的体校老师,两人结婚1个多月,孩子都3岁了。之前闪婚,现在要来闪离,一了解发现导火索就是买菜、倒垃圾的一些家务琐事。”
做咨询久了,很容易被人依赖和需要,当问题得到解决时,被信任感更强烈。当李玲得到越来越多咨询者的正向反馈时,她觉得自己获得了一种最珍贵的满足感。
在李玲看来,家是社会细胞,是个体生长的“原力”,家庭关系的处理尤为重要。 “不管你是什么身份,做什么职业,都不可能完全脱离家,你的根在这儿。”
以上则为【婚姻家庭关系的最后“修补者”是这样一群人……(婚姻关系修复技巧)】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