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孩子来说,怎么吃、怎么穿,影响其实非常有限。一个家里和谐的互动关系,比优厚的物质条件更重要。”
婆媳关系,比想象中更痛,也比想象中简单
我见过一位女士,从一结婚就和婆婆不对付。因为婆婆在一栋房子的所有权分割上偏袒了小叔子家。这位女士结婚十多年,一直对此耿耿于怀,那种不公平感几乎每天都伴随着她。
为了表达自己的不满,她不让丈夫和父母接触。丈夫在压抑之下,一度患上抑郁症。
孩子小的时候,因为她自己要上班,只能由婆婆帮忙带孩子。孩子脾气古怪,七八岁的时候还经常憋大便,有一次竟然连续憋了10天。去医院检查,后来看了心理科,才知道孩子的行为跟家庭关系有关。
那时候,她才突然顿悟:关系比物质上的公平重要。她主动让丈夫去跟婆婆说,“那个房子我们不要了”。从那以后,整个家族都放松了,她自己也不纠结了,孩子的症状也随之消失。
我知道,现在有很多家庭,因为妈妈要上班,都是老人帮忙带孩子。婆媳之间的关系,会直接作用于孩子。我们都经常听到夫妻关系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度,其实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抚养人,婆媳之间的关系,同样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很多婆媳关系上的问题,其实不是什么大事,都是生活中很琐碎的事件的累加。最常见的婆媳关系问题大概有四类–
01
婆媳冲突top1 婆婆偏心
婆婆偏心的问题,在婆媳关系里算是比较常见。前面提到的那位女士,十多年的纠结根源就在于此。
有一位女士,她的丈夫是家中长子,也是兄弟姐妹中唯一一个考上大学、最后在大城市安家立业的。公公婆婆在老家住的房子、每年生病住院的费用、每个月的生活费,都是她和丈夫两个人在提供。
尽管如此,每次回老家,她感觉并没有得到婆婆的尊重。在婆婆和其他兄弟姐妹眼里,仿佛她和丈夫两个人这些年在赡养方面多付出的那些时间和金钱,都是理所当然。
更可气的是,老家的房子是她和丈夫出钱买给公公婆婆的,到头来老人说以后这房子要留给小儿子。还有一次过年回家,她给婆婆给的过年费,婆婆当着她的面,就把这钱给了二儿子,让老二替她保管。
遇到这样的婆婆,因为心有芥蒂,关系很难和谐。在婆媳关系上,真正面临的大事比较少。大事基本上都跟婆婆的偏心有关。比如我见过因为婆婆拆迁款分配不均,被媳妇告上法庭。像这样的冲突,解决过程就会比较复杂。
02
婆媳冲突Top2:育儿分歧
婆婆帮忙带孩子,一定要给孩子穿多,生怕孩子冻着;喂酸奶要热了之后再喂。而在年轻一代父母的认知里,小孩子运动量大,穿衣量应该参照正常的成年人;酸奶需要低温保持乳酸菌的活性,热了之后就失去了酸奶本身的价值。
双方都抱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初衷,缠绕在“到底怎样才是对孩子好”这件事上,每一次都因为这些琐事据理力争,每一次争论都带着情绪,两个人的关系可想而知。
03
婆媳冲突Top4 消费习惯
婆婆总觉得儿媳妇浪费,尽买些没用的东西。吃穿用度不够节俭。儿媳怪婆婆不心疼自己,上班那么辛苦,婆婆也不做点好吃的,还经常让人吃剩饭。
“婆媳关系好不好,男人是关键”,很多人应该都听到过这样的说法,我也认同这样的观点。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我看到太多的现实,男人这个“关键”,大多数时候是不会在婆媳关系中发挥正向作用的。男性脑子里的“孝道”、在关系上的界限感、矛盾应对的能力局限等因素,决定了他们很难站出来去调和婆媳关系。
男人指望不上,只能靠自己。我们更多地会从女性的角度去探索:我自己能做些什么?我的心态、做法调整之后,相处的状态会不会有改观?
事实证明,作为“媳妇”的女性,一旦自己发生改变,婆婆自然而然就会有变化,老公也会跟着改变。
改善婆媳关系,认知比方法更重要
针对日常生活中的婆媳冲突事件,我们可以怎么去解决呢?最重要就是要学会聚焦,看到这个问题的根源在哪儿,判断它到底属于哪种类型的问题。
比如,在花钱上的分歧,婆婆节俭,媳妇相对来说大方,矛盾点其实就是“消费态度”。比如,有的婆婆“赡养靠老大,财产给幺儿”,导致大儿媳妇常年不满。类似的问题对应的核心词就是“公平”。
因婆媳关系前来咨询的女性,几乎都是媳妇的角色。改善婆媳关系,如果一开始就寄希望于婆婆改变、丈夫改变,是不可能的。那么作为媳妇的女性,如何来一步步改变这种状况呢?
首先是认知的调整。对于消费态度、生活习惯类的分歧,我们必须看到背后真正的原因。难道就是因为对方看不惯自己、故意找茬吗?这样的情况或许有,但毕竟非常非常少。
婆婆和儿媳妇,两个成年人来自不同的家庭,又是成长与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的两代人,在生活习惯、处事方式上的差异是必然。
我经常看到这样的案例,媳妇因为生活相对宽裕的年代,从小花钱就不受限制,认为赚钱就是用来消费的。别人怎么花她不管,但她自己从来不会为花钱而纠结。
但是婆婆成长在很苦的年代,甚至小时候经历过饥荒,吃不饱穿不暖。因为经历过这些,她就不仅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当看到其他人不节俭的时候,她也会非常不舒服,忍不住就会说。
年轻一代奉行享乐型,有钱就该花;老一辈提倡有钱要攒着,不能总想着花钱。
很多人可能觉得老人不可理喻,但是当我们真正懂得了她的成长经历,理解曾经的物质匮乏给她留下的那份与生俱来的不安全感,就可以不因她的几句责怪而生出那么多的抵触情绪。
除了聚焦之外,还要学会把具体行为和问题区别开。很多人都喜欢把具体的行为和某一类问题连接起来,把单一行为扩大化描述,变成定性的问题、上升到人的本质。
比如媳妇不爱收拾,家里弄得不够整洁,婆婆可能就会指责说“你怎么这么懒”。这就把一个行为泛华到了对人品行的评价,甚至是对这个人的不认可。长此以往,就可能演变成婆家不认可儿媳妇。
问题出在一个具体的点上,我们可以通过沟通进行调节。
拿我自己的经历来说,我本身是一个大大咧咧的人,经常乱放东西,也不太不爱收拾。但是我婆婆就习惯收拾得井井有条,所以结婚后,有一阵子就有很多摩擦,我总感觉她是处处瞧不上我。因为我自己不是北京人,这种摩擦后来就上升到“婆婆瞧不起外地媳妇”的高度。
后来接触了积极心里治疗,我开始意识到:“哦,她不认可我乱放东西的这一点,而不是我这个人。”知道这一点之后,当她再说我的时候,我也还是会难受,但是我自己开始有了一个内省的过程。
后来慢慢地过渡到,她再说我的时候,我可以坦然地接受:“是是是,我确实这点做得不好。”
当我在认知上有了转变,不再把她的指责当成是对我的身份歧视,反倒由于她的不断督促,我自己慢慢认识到,井井有条其实很好,需要用什么东西再也不用花时间去找了,我在她的潜移默化中得到了积极的影响。
虽然我做不到像婆婆那样井井有条,但是后来她再也不说我了,因为她知道“春丽就这样的人,她不是故意跟我拧着干”。就这样,我和婆婆的关系更亲了。这个过程中,我自己的感悟挺深的,想让关系变得和谐,总是有办法的。
改善婆媳关系,收获不止是自己
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其实和很多来访者面临的情况非常相似。
当我和婆婆的关系缓和之后,首先我自己心里舒服了、踏实了。紧接着,我的先生也跟着很踏实了,不会再为他妈和我的关系而紧张、担惊受怕。
之前我跟婆婆冲突顶撞的时候,也曾经拉着我先生来评理,希望他“站好队”。有一次,他说了一句话:“老婆,我过不了这一关,你在我面前说我爸妈不好,我不反驳你。但是你让我站出来说我爸妈不好,我做不到,这是我底线。”
他的这句话,让我非常触动。后来我发现,这也是很多中国男人的心声。当我明白这点之后,我知道,通过要挟男人,永远不可能达到目的。
从孩子的角度来说,原来孩子夹在妈妈和奶奶中间,很难受。矛盾爆发的时候,孩子会跳出来保护妈妈。但平时又是奶奶在带孩子,他跟奶奶其实又是很亲的,所以就会左右为难。
现在女性越来越多地进入职场,很多家庭都是这样的模式,当我们把婆媳关系调整好了,孩子也会很好。老人也会更加尽心尽力、心情舒畅地协助我们带孩子。我们工作忙的时候,老人的付出真的能给我们带来很多便利。
整个家庭的氛围,因为两个女人关系的改变,而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作为主动改变的一方,我真的会觉得满足而幸福。
最后,我想再说三点–
1、婆媳不是天敌,不要让男人选
“我和你妈掉到水里,你先救谁”,这是一个很傻的话题。因为两种关系没有可比性。
什么样的关系才具有可比性?比如一个男人有两个哥们,比一比哪个关系更亲近。而对于一个男人来说,夫妻关系和母子关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亲密关系,他永远不可能比出结果。
婆媳并不是天敌,而是一种爱恨交织的复杂关系,千万不要让男人做出选择。
2、婆媳不是母女,界限须把握
亲生女儿,当妈的可以骂一下;亲生母亲,女儿可以任性,急的时候说话难听也没事。因为有血缘亲情在,很多言语上的伤害,过后都可以原谅。
而婆媳之间,没有血缘,这个根本差别决定了,我们要彼此尊重,同时把握界限。
3、婆媳之间也需要“秀恩爱”
“婆媳难相处”是我们很多人的认知,也可以说是中国人的一种成见。很多女性,无论是婆婆还是媳妇,从一开始就把这样的认知注入了潜意识。还没开始相处,就有了预先的评判。
我们看到像大S这样的明星,在回应媒体的时候公开表达对婆婆的支持,就会引来网友的一些冷嘲热讽。
婆媳也是亲人,也有一种亲情。是亲情,就需要爱的表达。婆媳之间也需要“秀恩爱”,就像大S对婆婆表达的支持,不管怎样,婆婆听到之后她的心里是暖的,这就是一个良性的互动。
以上则为【婆媳关系,也需要“秀恩爱”(婆媳关系怎么秀恩爱)】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