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年轻的时候,总以为人生很长,所以什么事情都计较,要搞个明白,弄个究竟,过来了以后才知道,原来人生很短很短。
生活,说不清对对错错,理不清是是非非,心宽一寸,路宽一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三观、个性、想法和情感,这是根深蒂固的东西,永远不可能被改变。合得来是幸运,是缘分,合不来也是正常的情况,互相尊重就好,互相理解就好。
有时候老人的自私和任性,不是不能理解。
我们没有经历过他们年轻时所经历的贫苦生活,在那个物质资源匮乏的时代,根本就没有来得及享受生活。
为家庭、为儿女,辛辛苦苦半辈子,终于在儿女结婚后,迎来了全新的生活,就想为自己好好活一次,这时候自私也好、冷漠也罢,真的,都是人之常情。
或者有人说,物质上的享受,或只顾自己的感受,这些不是真正的享福。
终究只是我们根据自己的生活和想法,给出的定义,从未去了解他们的内心与需求,你不认为的,或许就是他们迫切需要的。
至于任性的一面,无非就是找存在感,人老以后觉得自己没用了,对社会没有价值了,对家庭也没有价值了,加上经常会被儿女忽略。
难免会有一些无理取闹,想得到儿女的关注,所以不要只是一味地指责,多想想自己有没有做到位。
总之就一句话,我们也都有老的时候。
婆媳之间的矛盾,只要没有原则性伤害,许多是是非非,哪有谁对谁错,只是彼此的立场不同罢了。
如果经常生活在一起,有误会也是难免的,凭自己的主观意识来揣测对方的想法,从而产生误解和偏见,说开了就好,没有一段关系是不需要交流,就能和和睦睦维持下去的。
宽容别人,也是救赎自己。
毕竟都是一家人,和和睦睦才是福,总得牺牲点什么,容忍点什么,不要把厉害使在自己家人身上,也不要对家人有过于苛刻的要求。
一辈子,说过来就过来了,其实你做事也不可能绝对完美,面面俱到,不是吗?
02
老家一个邻居,王姨,讲讲她的故事。
王姨和她的婆婆关系不和,邻里众知,近25年都来不搭话,在路上迎对面走过全当陌生人,算是个性都很强吧。
要说矛盾,主要来源于两点,王姨年轻时日子过得那么苦,婆婆却没有一点帮助,靠自己、靠娘家,这才从苦日子中熬了出来。另一个是婆婆年轻时对王姨比较苛刻,什么忙都不帮,就会提要求。
矛盾一点点积累,关系愈演愈烈,最后形如水火,导致王姨对婆婆一直带着恨,一恨就是二十多年。
但是近两年,紧张的婆媳关系逐渐好了起来。
如果王姨在家里做包子,蒸馒头,以及有什么好吃的东西时,都会主动给婆婆送一点儿过去,也不会再去干涉与阻拦,丈夫孝敬婆婆,包括婆婆有什么小事,也会找到王姨。
偶尔也能见到她们在家门口,聊着当下家庭的一些琐事。
后来就有邻居问王姨,是怎么解开心里那个疙瘩的?而王姨就讲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要从婆婆那次摔跤,有一段时间卧床不起说起。
婆婆儿女虽多,但只有王姨看在眼前,再怎么闹,婆婆出了事儿,她还是得硬着头皮去看看,也就是那一次,当她看见婆婆虚弱地躺在床上,满头白发,如病危的老人时,王姨忘记了那是自己的婆婆,只有对一个年迈老人的同情与可怜。
虽然平时都能见到,但那是第一次,王姨真正意识到,自己和婆婆都在一年年老去,一眨眼自己都五十多了,很快也会迎来这一天。
婆媳不和近25年,在生老病死面前,什么仇恨都释然了,就一瞬间,心态转变了,在接下来不多的日子里,觉得再没有什么东西是值得计较的。
比起生老病死,所有的大事都是小事,人都有那一天,应该也是王姨通过婆婆,看到了不久的将来的自己。
再加上王姨也做了婆婆,和儿媳虽没闹太僵,但也有许多不愉快,算是把什么事情都看透了。
无论怎么样,始终都是一家人,老人在,你和死神之间还隔着一道纱帘,老人去,你直面死神,到了一定的年龄,心境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包括你会后悔年轻时的冲动与执拗。
03
生命不是永恒的,所以每一天,每一秒,都不该被生活中的那些小事所浪费,烦恼都是自找的,要学会充分享受生活。
自动过滤掉所有让你不开心的,抱着让自己开心的、快乐的往前过。
婆媳关系不和,很多时候只是我们把小事无限放大的结果。
有时候就在想,是不是我们都仗着一家人的关系,才会变得那么为所欲为、肆无忌惮,觉得无论怎么样,反正改变不了一家人的事实,所以说话做事就没那么收敛,也懒得再去照顾对方的感受。
不管怎么说,婆媳之间在生活上能分开,是很有必要的。
各人过各人的日子,生活不纠缠或牵扯到一起,无论有什么不愉快,说过去都能过去。就怕生活在一起,有一颗宽容的心,也要处处被各种琐碎所影响带偏。
当然谁都有心情不好的时候,耐心耗尽的时候,永远不要因为过去的事情,影响当下的生活,比如怀恨在心,想着还回去之类的。
始终都相信,没有复杂的关系,只有复杂的人。
以尊重与接纳为基础,少想着索取,多想着付出,去接受一家人的事实,太计较的人,只会把自己的路越走越窄。
–END–
以上则为【婆媳不和近25年,在生老病死面前,什么仇恨都释然了(婆媳之间产生了矛盾怎么去化解)】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