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婆婆是一位典型的农村妇女,不善言谈,干起力气活一个顶俩,这俩还是指我公公或我老公这样的男人,要是我,那仨也是绰绰有余。
自进入这个家门,我就怕她。那怕让我在她面前从来不敢有任何要求,还要看她的脸色是晴是阴。只要她干活我就给她快点打小工,怎奈从小没接触过农活的我,总是干不到她心里去。婆婆只能改造我,自小在娘家大院被邻里称为手巧的我,在婆婆眼前,笨拙得不能再笨拙。
第一次在婆家烧火,偌大的八人锅稳稳地坐在灶台上,并没有吓倒我,不就烧火吗?没吃过猪蹄还没见过猪跑吗?!婆婆拿过一捆柴说:“你烧火吧。”简简单单一丢就走了。
还记得当时年少的自己心里还在问“怎么不给我生起来啊?不生怎么烧啊。”到现在一想起自己当时的想法,恨不得给自己一脚。没办法,我也是顶要强的。拿一把柴,底下放一团纸,纸点着了又灭了,再放一团纸点着又灭了,柴没见一点火花反而冒出一股股烟,猛吹一口气,结果眼被呛得睁不开了,赶紧喊老公来帮忙,两人倒腾半天终于点着了。本来挺旺的火一经我手就要奄奄一息,老公也不敢走了,俩人也乐呵在一起一边烧火一边砸牙。
婆婆看到了,过来接过去打发我俩上一边去,估计当时婆婆心里肯定凄凉的要命。后来有了小叔媳妇,一般婆婆是不用我来烧火的,都是小叔媳妇烧。
不知为什么,在婆婆面前我总是犯怵。每次我们一起逛街买菜啥的,我总是体力不支,总是婆婆大包小包的拎着在前面走着,我偶尔拎着小包也是大喘小喘的在后面跑着。
我跟婆婆一天比一天生分,随着女儿的出生,当我发现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观相差太远时,我开始回避婆婆,逐渐减少与她相处的时间。我们在城里本来就有自己的小家,所以总以工作忙为理由来减少回去探望她的次数,要说交流,近乎是零。
从小接受的教育里“百事孝为先”,我总认为自己是孝顺的,对公婆也是尽心尽力的。每次回家总是帮着做这做那,老人住院也是床前床后照顾,经济上更不用说,从不计较,可为什么没有那份亲情的感觉,反而忐忑不安呢?
无论我怎么寻找还是一无所获,一提“婆媳关系”内心总有一肚子委屈,婆婆让我刻画的越来越刚硬,而对自己的外在行为越来越美化,对自己的怜悯也不断增加。
直到有一天,我翻开《约翰一书》,四章十八节这样记载:爱里没有惧怕,爱既完全就把惧怕除去。因为惧怕里含着刑罚,惧怕的人在爱里未得完全。
爱里没有惧怕”这句话像针一样扎在了我心上,婆婆的身影在我眼前晃来晃去,我不得不重新审视我自己。所有面子上的事我都做了,可扪心自问,我爱婆婆吗?没有。那我是做给别人看吗?也不是。那为什么?更多的可能是我把自己往仁义道德的标准上套,这份孝没有从心底油然而生,它是一份在内心深处有条件的孝,因为没有爱。
是的,我不得不面对,自己是瞧不起婆婆的。她没读过几年书,认不得几个字,被我认定没文化;她身板硬朗,有力气干庄稼活,却不会整理家务,被我认定粗俗;她节俭不舍得花钱,十几年前的衣服穿到现在,我们给买的衣服却束之高阁,被我认定不懂得生活……
去年公公身体不好,我主动邀请公婆一起来外地。说实在的,这二十多年里,我一直是在自己小家或是娘家呆着,与婆婆朝夕相处的日子也就过年过节的。后来婆婆住到城里,我们才每周末聚一次,再后来,我们来到了北京,几个月回趟家,见面的时间数都数得过来。
或许这才是我们在一起的开始。二十多年的婚姻磨练,工作家务陪伴孩子,让我的小姐态早已烟消云散,孩子也到了我当年的年龄,我也到了婆婆当年的年龄。
婆婆老了,年轻时的过度劳累使她患了腿疾,虽做过手术,效果甚微。昨天我们一起去超市买了一堆的水果蔬菜,我拎着两大包在前面走,婆婆拎着一包在后面跟着,不自觉地就把婆婆落在了后面,走一段我就停下等等她,放慢速度走一段还是要等等她,看出了她的吃力。家里简简单单的蓄水池都会让她一筹莫展,我第一次感觉到婆婆老了。
本篇文章为【为什么婆媳关系不好相处(为什么婆媳关系难相处源于一个错)】的相关内容,情感在线已为你全部介绍完毕,更多实时资讯请关注情感在线的“资讯”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