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假期无聊,终于把这本我出差带了N次的《万历十五年》看完。
之前有一阵看了一些,但是可能是内心浮躁可能是工作忙,后来已经完全忘记了什么内容。这次趁着疫情又重新看了一遍,体验了一把黄仁宇的“大历史观”。单从1587年命名,就当时几个重要的领导人开始描述一篇中国的大历史。政治、文学、皇帝、将领。。。各个人物凑成了这个国家,从一个时间抛出时间线,或大或者远,看这个时代。
中国自古以来都按照伦理去管理群众,更多的不是立法的情况,而是伦理和道德,其实哪怕是现在,很多地区不是也沿用这一准则。以前学历史的时候,老师说佛教、道教不是中国很多皇权统治的一种方法么?!普通的民众,没有知识的发展,所领悟的只是传统教育,这就是社会的限制。
就我本人来看,当时读这本书,是因为觉得自己刚刚参加工作,不懂得待人处事。希望借助张居正、申时行这些混迹官场的“大人物”来改善一下职场不会说话的毛病。但是看张居正生前辉煌,死后却如此凄凉,申时行也是如此,可知真的官场之路小心谨慎,不能张扬。他们两个都有欣赏的一面,也是学习的榜样,可是也是”历史之殇“吧,正是因为那个时代,所以造成他们宏伟的抱负不能成为现实。
张居正整顿军备,重用戚继光,正是他目光长远的一个方向,但是张居正精通政治却也不能逃避政治中的现实而败,不能否认,他打破了文官集团的平衡;而相对于张居正,读后感www.simayi.net申时行就聪明很多,一直以”阴阳“论为根本,努力平衡文官集团。就像他所说的”使不肖者尤知忌惮,而贤者有所依归“。虽然他自己欣赏自己的”从中调剂,就是匡维“,但是即使申时行降低了标准,最终的结局也只是比张居正好了一点而已。被迫辞官。因为他面对的是一个聪明的皇帝。万历看透了无聊的政治斗争,所以用”无为“的访视应对所有的纠缠。他自己并不是国事的处置者,而是处置国事的象征而已。只是一位活着的祖宗,也是封建社会的一类牺牲者吧。
都说职场如同官场,就好像我初看这本书的目的,也是为了知道在职场应该如何说话,才能使自己处在不败的地位。即使像张先生、申先生一样有才干,也要承上启下,调和阴阳、低调行事。再看海瑞、戚继光,一个严格的律法执行者,一个是出色的军事家,但是一个不尽社会,远处人事喧嚣,不圆润,一个呢,有才干,但是和文官j集团大势所背离,并且战队明显,且后来靠山倒台,再加上也有一些小辫子可以被别人指摘。说明职场里不仅仅要追求绝对的条例,在适当时候也应该圆滑,有点像QM的工作,总是不太近乎人情。相对于这些人,李纨就恣意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