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旧事重提,童年的回忆 ――读《朝花夕拾》有感
如果说,我们可以去看一位作家的童年,我会想去看中国著名文学家鲁迅的童年。
他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中,而《朝花夕拾》是对他童年最好的素写。可以说它是鲁迅“记忆里抄出来的”散文。里面有生动的长;有令作者盼望的五猖会;一副媚态的猫;还有消散的百草园与乏味的“三味书屋”。
这其中,我最喜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这里鲁迅的童年并不乏味。他怀念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日子,与小们为伍,仿佛这样的童年才够精彩。趁大人回神一刻,孩子们以神不知鬼不觉般的速度钻进百草园快乐玩耍。
而“三味书屋”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对于作者而言,它是乏味和无趣的,整日里除了读书还是读书,但即便无趣,可书卷中散发出来的天真烂漫,还会不经意地将我感染,也许这就是鲁迅的魔力,它引起了我的共鸣。
这本书中,不仅描写了作者对童年生活,失身的怀念还描写出了一幅幅灿烂如朝霞的景色与那斑驳如残影的黑色,当不安与战乱卷席那个那个年代,当黑暗和残忍吞噬了那个空间,人们在战斗在哭泣,鲁迅的童年也慢慢转变,书中不仅描写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也真实的描写了戊戌政变和辛亥革命前后所经历的种种生活。由快乐的童年变到不停的战争生活。家族的盛哀可能是这种变化,让他的童年格外出彩,才能尝试写出这样好的文章!在五猖会一文中,因为用“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一句激励了他,令他快速地背出了《鉴略》在此后,鲁迅先生在书中提笔写道:“关于五昌会的热闹对我似乎没什么大意思,直到此刻别的完全忘了,不留一点痕迹。”这些揭露了封建家庭对儿童的束缚与压制。
有人说“要看一个人是不是真会写,最重要的是看文章中有没有感情” 我不得不承认鲁迅的厉害,他的话虽然平淡朴实,但炽热的感情却舒展无益,他希望与自然真正拥抱憧憬,在山水间流淌,让小动物们打成一片,我感觉自己在这个书中遨游。
每个人都阻挡不了时间的脚步,童年也会渐行渐远,而留住它最好的办法,便是把味道留在心中的最深处,在美好童年的基础上保持一颗童心,可以在闲暇时重读一遍《朝花夕拾》,体会一下那个不同年代的童年之梦,你会从中得到很多!
【第2篇】
不甘沉沦,坚持向上 ———读《骆驼祥子》有感
读了好多次《骆驼祥子》,每一次总会不禁感叹那样的岁月,每一次总会为祥子鸣不平。其实一直也没想明白,为什么一个永远对生活充满热情,一个永远不对命运屈服的有志青年,会堕落成被人贬为“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去了”的堕落的人。这是何其可悲,也是令人扼腕的事实啊!
祥子的梦想似乎并不困难――他想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人力车。那三年,祥子省吃俭用,好不容易买来的新车却被兵痞抢走了,但祥子并没有放弃!他再一次通过自己的努力,买了一辆洋车,可似乎幸运之神不会降临到祥子身边,可恶的孙侦探又骗走了他仅有的积蓄。再遭命运捉弄的祥子仍然幻想着梦想成真的那天,他用虎妞的积蓄买了一辆车,最后却又无奈卖车为虎妞处理丧事……
当对未来重燃希望的祥子来找小福子时,小福子已上吊自杀,这熄灭了他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他丧失了对生活的期盼和信心,从上进好强沦为自甘堕落。从此,祥子憎恨任何人,他染上了恶习,拉车也不勤快了,最后干脆不拉车了,他开始骗钱,借钱不还,甚至为钱出卖别人,最后,经不住诱惑变成一具行尸走肉!
为什么原本乐观坚强的祥子最后结局悲惨?为什么在那样的社会里,想凭借自己努力过上幸福生活都是一种奢望?为什么那样的社会小人物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我想,是那黑暗腐败的社会,是那些促使社会腐败的军阀,特务,车厂主!在黑暗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充满了不信任,甚至仇恨,许多人都是那么自私自利,使那些底层百姓饱受剥削和压迫!
祥子的悲哀结局让我们惋惜,也值得我们深思。在无战乱的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为什么仍有“祥子的影子”出现呢?在一些偏远地区,仍有一些工人拼命工作,却常常遭遇工头拖欠工钱,他们只能回家呆呆地看着正在等待饭食的孩子们,或是找一个偏僻的角落偷偷哭泣,这虽不是祥子苦难再现,却与祥子的生活无本质区别:专心工作,却处处遭到不公,遭到冷遇,甚至遭到嫌弃。
在今天,我们作为一名学生,应当敢拼敢闯,坚持理想,积极向上!记得时时告诫自己:万万不能迷失自己,从祥子的人生中得到教训,前方的道路无论多么坎坷,只要不放弃,抬起头,始终一片光明!
毕竟――时代不同,命运还是把握在自己手里!
【第3篇】
草房子读后感
在乡间那绿油油的农田中,点点地散落着许多砖墙草顶的草房子。屋顶上的草是茅草,一根一根,叠得很密,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金光。
《草房子》写了一个善良,天真的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的小学生活。六年中,他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震撼人心的故事。让人从中感叹,从中受到启发。草房子,它本身就是那么原生态,纯自然的东西,根根闪闪发亮的茅草全部来自于海滩的自然中,“受着海风的吹拂与毫无遮挡的阳光的暴晒”柔软,韧性,密实,“是温暖的,是凉爽的”,它是原始的,又透出一派古朴来。现在到处都是水泥钢筋混凝土速成的框架楼房,别说“冬暖夏凉”反而是“冬冷夏凉”,只能靠先进的空调来急救酷暑严寒,而窗外排出的热量,汽车尾气的热量又充斥在现时的天空,更加的燥热反常。
在油麻地天真的孩子中,给我留下最印象的深的,还是桑桑。他机灵可爱,什么异想天开出人意料的古怪行为他都能做出来。但自从桑桑患了在好几家医院看来都是“不治之症”的病之后,桑桑变懂事了。他帮细马放羊,端上一碗水送给一个饥渴的路人……最让我感动的是桑桑带着妹妹柳柳去看城。那天桑桑在回答柳柳“什么是城”的问题时,想起自己从前为了得到妹妹手里的烧玉米而许下的诺言,带她去看城。可没等他吃完一半的玉米,他早把自己的诺言忘得一干二净了。第二天,桑桑带着柳柳到达了县城。桑桑又开始发烧了,但他坚持拉着柳柳的手走在大街上。桑桑给妹妹柳柳买了各式各样的食品和一个小布娃娃,他要让柳柳看城看得开开心心。最后,他要带着妹妹沿着一百多级的台阶登到城墙顶上,但柳柳走不动了。蹲下来对她说:“背你上去。”柳柳不肯。但桑桑硬是将柳柳背到了城墙上。当找到桑桑时,他已无力再站起来了……
人生的每个阶段,乃至每一步都是美好的。选择可能是困难而又犹豫的,过程可能是孤寂而又痛苦的,结局可能是朴素而又平淡的,梦想可能最终一无所获,但它却能撑起你心中的一片蓝天。“面向那一片金黄的草房子,我在心里默默念着:”金色的童年,金色的梦,只要心中有心中有梦想,就能给梦想插上金色的翅膀……
人生无处不真情,在《草房子》里,我看到了另人落泪的真情。阅读着,品味着,我与文中的小主人公桑桑同乐同悲。只希望真爱开满人间。
【第4篇】
《城南旧事》读后感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读完《城南旧事》后,这首耳熟能详的童年歌谣在我的耳边久久回荡。是的,童年往事,最值得追忆回味。
这本书通过英子童稚的双眼,带我们一起去见证了20世纪20年代的老北京生活。英子身上虽有一种说不出的天真,但却道尽了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书中有英子与疯女人秀贞结成的《惠安馆》;有因林英子生活泛起涟漪的《兰姨娘》;还有英子自我成长的《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但其中让我感触颇深的还是与青年小偷相识相遇的《我们看海去》。
“走啊,一起走,我们去看海。海风已吹进我们的心中。”这是小英子为“小偷”朗诵的一首诗,小英子并没有因为他是“小偷”就感到厌恶,反而二人交成了,并约定好有一天一起去看海。可有一次,当小英子再去那片草地的时候,“小偷”已被警察抓去了,小英子十分难过。
其实在我们孩子眼里,好人与坏人并没有绝对区别,就像远望,海天一色连成一片,让你无法分清楚海与天一样。文中的“小偷”是坏人吗?他本是一个忠厚老实的人,但是由于当时家境的贫穷,他为了的学费以及带去看病,只能无奈去偷盗。
这让我不禁想起最近去电影院观看的一部电影《我不是药神》,主人公程勇看到那些穷苦的人们被肆虐的病魔折磨,没钱买高价的进口药,看着曾经一起并肩作战的好友,因为没钱买药病情恶化而最终失去生命时,自己毅然决然亏本从印度进药低价卖给患白血病的老百姓们。影片的最后程勇以卖假药的罪名被抓捕了,而一位年迈的老却带着哭腔说:警官,求求你不要抓他,抓了他我们就没钱买药吃了,只能等死,那药真不真,我们患病的人能不知道吗?”看到这,我不禁潸然泪下,程勇是好人吗?不是,他触犯了法律。程勇是坏人吗?不是,他倾家荡产只为救这些病人。那到底什么是善良,什么是丑恶呢?我似乎更加分不清了。
其实我觉得世界上很难辨清真正的好与坏,善与恶,但只要我们坚守住自己心中的真善美,世界肯定也会因此而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