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
人生没有捷径可走,却有方向可鉴。
百年前,曾氏一族,名声鹊起,如日中天;百年间,后代六人,大放异彩,无一败子。百年匆匆流转的光阴里,一部家书,一段段至情至真,至明至理的箴言,一位老人将其传授给后代,也在分享给你我。
文正公一生宦海浮沉,却可以保全其身,在积贫积弱的晚清,力挽狂澜,这离不开他高于常人的人生理想与精神境界。
曾国藩少年立志,在予子弟的立志箴中曾道:“我欲仁,斯仁至矣,我欲孔孟,则日夜孜孜力。”试问,若有其坚韧不拔之气志,何事不能成?而后中年以“忍”字决为要,力求耐冷耐苦,耐劳耐用。忍常人所不能忍,必会及常人所不能及。已至暮年,官至一品侯爵,太子太保,而毫无骄奢之气。修身篇中最常提及的不过是“日日谨慎而已。”便纵是谦谨如曾国藩,也时时以“悔”字决自省,书中“悔字如春,万物蕴蓄初发,吉字如夏,万物茂盛已故”,字字珠玑。高处不胜寒,曾公正因身在顶峰,所以不得不时时谨慎,而推人于己,自己尚在山坡攀爬,鞠躬自省才能有焕然新我,有所改进。
与家书中,我们跟随曾国藩走过这极为辉煌的一生,他曾自叙回忆慈禧垂问战事,答曰“屡战屡败”,这是一种勇气,尽己所能,慨然无畏;也是一种韧劲,这种风格,虽败犹荣。他曾屡次受挫而后建立起湘军,享获荣禄后隐退功名。这种既往不忘,当下不杂,未来不迫的精神境界,超越了时代,百年未曾暗淡。
同时,家书中曾国藩也将儒理学说中的孝,悌、友诠释到了极致。为子,极为谦恭有礼,体恤父母;为兄,勉其弟,学贵有志,有读有恒,规劝其平骄矜,戒懒惰;为父,曾云:“凡人皆望子孙为大官,余独愿其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对后代的教育,于他而言,读书不仅为了做官,更是要成为有道有才之人。自古“”长安古道马迟迟”追名逐利者多,而曾国藩却不拘于俗,放开眼界,意识到德,才的可贵。家庭中曾国藩立主“”和气致祥,乖气致厌”于当今物欲横流,人情淡漠的社会,曾公的家书让人感到了血肉相连的温情。家的存在给在外打拼的人提供一个取暖的港湾,或许当今的我们应重新审视自己,是不是漠离了太久,忘了身后还有一个家?
曾公曾云:“低头一拜屠羊说,万物浮云过太虚”恰能概括我此时的心境。这部家书屡读屡新,不困于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仅是取书中三两拜读,却也是受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