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有如此厉害的打击……我不知道!
就像是上帝的仇恨;面对它们
似乎一切苦恼的后遗症
都沉积在灵魂……我不知道!
打击虽然不多;然而……能在
最冷酷的面孔和最结实的脊背上开出阴暗的沟壑。
它们或许是野蛮的匈奴人的战马
要么就是死神派来的黑色使者。
它们是灵魂中耶稣的形象
也是命运亵渎的某种可爱信仰的重重的跌倒。
那些血淋淋的打击是面包的爆裂声
它正在炉门为我们烘烤。
而人……可怜……可怜!转过双眼
如同有人在肩上拍一下,将我们召唤
转过疯狂的眼睛,而昔日的一切
宛似一个罪过的水塘,沉积在目光上。
生活中有如此厉害的打击……我不知道!
(赵振江 译)
【赏析】
巴列霍的诗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他歌颂印第安人,也表现印第安土著人所受的苦难与歧视。他甚至将印第安人作为人类的一种典型,印第安人的苦难也成了人类受难的体现。这个世界上,“爱”被人类社会的不公正所扼杀,人成了被上帝遗弃的孤儿,诗人试图在荒诞的世界上寻找爱和永恒的普世价值。这就是诗人的第一部诗集《黑色的使者》(1918)的主要内容。整个诗集由《精巧的檐板》、《潜水员》、《土地》、《帝王的怀念》、《雷声》和《家庭的歌》组成,题材涉及爱情、家庭、乡愁以及诗人的怀疑、失望的情绪,具有鲜明的现代主义诗歌的印迹。《黑色的使者》是其中的序诗,是读懂整个作品的一个关键。
全诗以悲观、犹疑的情感贯穿始终。
开篇就提出了“生活有如此厉害的打击……”这打击如此沉重、难以接受,因此“我”只能以“不知道”来表达悲愤之情。第一小节首尾两句的两个“我不知道”将悲愤难耐的心情推向高潮,引起读者对“沉积在灵魂”中的苦恼与愤慨的共鸣,读者不禁要问: 为何会遭受如此“厉害的打击”?
“打击”来自何方?第二、第三节给出了两个答案: 战争和信仰的缺失。诗集发表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那一年,三十几个国家,15亿人都卷入了战争,极大地破坏了人类的文明,给人类的心灵带来了沉重的创伤。战争在“最冷酷的面孔和最结实的脊背上开出阴暗的沟壑”,是死神的使者,任何人都无法逃避其强大的破坏力。“信仰的重重的跌倒”也是人类无法承受之重,是贫穷、不公等问题的根源,普通人的“面包”就在“亵渎”和“跌倒”中“爆裂”。
面对种种不幸,人只能说自己“可怜……可怜!”除了哀叹,还能说什么呢?推动了理性与信仰的人如何才能得救?一股神秘的力量“召唤”人类,“如同有人在肩上拍一下”,仿佛醍醐灌顶,人醒悟了:“昔日的一切”“宛似一个罪过的水塘”,人需要在上帝的目光中忏悔。“人,认识你自己”是刻在德尔菲神庙上的句子,千百年来都在警示人: 不要过分,不要试图与神较量。不要以任何名义剥夺他人的幸福与生命,你没有权力。你要虔诚,要敬畏生命,才能获得安宁。
然而不幸的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意识到这一点,因而生活中“如此厉害的打击”从未间断过,除了说“我不知道”,还能怎样呢?诗人将“生活中有如此厉害的打击……我不知道!”独立成段,作为诗歌的结尾,进一步突出诗人的悲观,也体现出人的迷茫与无能为力。如美国当代著名诗人勃莱所说:“这是一本令人惊愕的书,它是情欲的、先知的、深情的、野性的。它表现出一种对上帝、对死神的怜悯……它的想象用难以置信的跳跃运行。我想它是我所读过的最伟大的一本诗集。”
巴列霍始终以令人心碎的诗句抒发人生的苦痛与无奈。这首诗语言浅显丰富,寓意深邃,耐人寻味。他革新了传统的修辞手法,巩固了由埃古伦开创的新诗的地位。
(党啸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