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月 清 照
――有感于易安词
不徒俯视巾帼,直须压倒须眉。从宋词中缓缓走出的李清照,在明月之下浅唱低吟。――题记
她是才华横溢的旷世奇女;她亦是忧时忧国的赤子精魂;她更是一个柔弱的女子,以一种婉约,用蘸满墨香的笔尖,写尽了世间的缠绵。她是谁?乱世之美神――李清照。在那个崇尚享乐的年代,“女子无德便是才”已扎根于多少风华女子心中,唯有她偏独上西楼、把酒黄昏、沉醉忘归。
并没有“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信念,可我唯独极爱李清照的词。总觉得她的词中,有淡淡的喜、淡淡的愁、淡淡的悲,似懂非懂的朦朦胧胧,宛如烟雨中的江南小城。她的词,如出水芙蓉,清新脱俗;又如黄昏孤菊,清淡怡人。她的词,有早年悠闲生活的描绘,爱情离别之愁,国破家亡之悲,点点滴滴记录了自己、更刻画了时代的变迁。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首小令是词人早期最能代表其词风的作品。潇洒几句,却描绘出了一群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荡舟晚归的情景,融合了自然之美,忘世之情!怎能不尽兴,忘归乎?早年易安居士的词大多描写其悠闲生活,自然之景,然而词风不是一成不变的。再经历过国破家亡之后,丈夫病逝,这位伟大的女性已到晚年身心俱疲,终日苦词。《声声慢》是其晚年最具代表的一首词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开篇的十四个叠字用之绝妙,字字无愁,可却到处都是愁。一个人冷冷清清,黄花读不懂她,三杯淡酒消愁,愁不去,愁更愁……后期的李清照,愁是她词的风格,犹如血液般流淌在她的身上,挥毫泼墨便是愁,梦醒西楼更是愁。
其实细读李清照的所有词,可以发现酒是一个常出现的意象,不管是早年晚年,像“误入藕花深处,沉醉不知归路”,“昨晚雨疏风聚,浓睡不消残酒”,“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等等词句均写到了酒,是词人爱酒么?我不以为然也。诗人、词人写酒通常有实写与虚写之分,而李清照写酒多写的是一种情绪,一种离愁别绪,一种肝肠俱愁的滋味。是命运让她如此,方才成就了她一腔柔怨,一腹词藻。本应该拥有幸福悠闲的日子,世道的变幻莫测,导致了国破家亡,颠肺流离中饱受了无情的折磨,她有“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杯土”的爱国情怀,有着“径持紫?诏,直捣黄龙城”的巾帼须眉之气概。也有“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哀思,“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怀。
而我更为欣喜的是她倾述闲怨离愁的情丝,“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圆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点滴的愁刻画的精准完美,察物细微之处,比拟高雅恰当。沉渡在李清照的词中仿佛看见了“帘卷西风衣袂翻飞,那人比黄花瘦得憔悴”。尽管花依旧,可在你眼里却只是悲哀,无言的殇。你愁的逝去了如花的红颜,逝去了如水的年华;而你凤凰台上的啸声一吹就是千年,葱郁多少代人的怀想。你的愁绪,婉约、清丽锁瘦了多少人的梦魇。
月光之下,你院中的黄花堆积着我的无眠。仿佛见你,轻披罗裳,独上兰舟,淡淡的眸光里,写满了前世今生的期盼。尽管你远去的足音,已杳如林外歌声,可是,我手中的丁香依旧为你芬芳。当?古的清风舞动你不朽的长发时;当月光下的那弱小的倩影已消散不在时,想必你已早走出了那冰冷的寂寞。我看见窗外的树上正姹紫嫣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