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沙俄野玫瑰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
安娜・卡列尼娜,一个在世界文学史极具争议性的角色,但无法否认的是,她给世界文学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影版安娜的扮演者凯拉・奈特莉曾经发布过自己的见解:“当我为了准备这个角色重新阅读小说时,我发现了其中黑暗的一面。一直以来我都有个疑问:安娜到底是正面角色还是反面角色?我认为托尔斯泰在写这部小说时,从某种程度上讲,是憎恨安娜这个角色的。他把她展现给世人去评价,这是一种毁灭。在安娜身上,你看到了人性的弱点,以及英勇与可怕的情感。越关注她,就越会情不自禁地审视自己。”
但认识仔细阅读,不难发现,安娜很难去被定义为正面或反面人物。有人认为她是个不守名节的荡妇,也有人认为她是一个勇敢的爱情的追寻者。而我宁愿相信,托尔斯泰对这个角色的情感爱恨交加。恨或许是因为她不顾人伦道德,去追寻所谓的爱情;那爱呢?是因为她反抗了俄国上层阶级,是上层阶级中的“离经叛道”,而列夫托尔斯泰在上层阶级的眼中,也是这样的一种人物,他宁愿与农民阶级为伍,也不愿与腐朽的贵族阶级生活。
安娜卡列尼娜无疑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一个化身,一个勇于反抗沙俄腐败的贵族阶级的化身。
当你开始观看这本小说的时候,当你开始关注安娜这个人物形象的时候,你是否被这样的一个女人所震惊?出轨,即使是在现代社会中,也是一个敏感话题。自从文艺复兴以来,偷情在资本主义的上流社会里并不是什么秘密。无论男男女女都有,或有过那么一两个情人。无论是培托西或是沃伦斯基的,都赞同儿子在安娜身上取得的成功,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是一场在社交界司空见惯的风流韵事。但我们不应只关注她的形象,更应思考她悲剧人生的根源。
而安娜的悲剧便源于自身对爱情的追求与向往。她相信这场爱情是美好的,她并不在乎自己是不是红杏出墙,义无反顾的公开了这场爱情,无疑是对贵族社会的一种道德观念的挑战。
在这部小说中,我们不难看出列夫托尔斯泰赋予安娜卡列尼娜一种特殊的美感,如同一朵怒放的玫瑰。不论是动人的外表,还是复杂的内心世界。是的,她渴望真挚的爱情,那受够了与丈夫的那种有名无实的婚姻,所以她渴望并接受了沃伦斯基的爱情;当然,她也异常的诚实与勇敢,她的爱情与当时的俄国上流社会格格不入,她无法忍受上流社会那种虚伪的作风,宁愿忍受所有人对她不忠的骂名,也要为她的爱情正名。这不禁让人想到另一个著名女性角色――《飘》里的斯嘉丽,她们都不是什么守规矩的女人,但斯嘉丽所做的一切都是利益至上,她甚至可以勾引自己的妹夫来维持家人的生存,爱情是她考虑在后面的事;而安娜却是爱情为先,她可以放弃一切去追求爱情,她知道自己拥有别人梦寐以求的生活,可她唯独没有爱情,那个可以点燃她,驱动她的动力。
沙俄那黑暗腐朽的社会更应为安娜的悲剧负责。“幸福的家庭有同样的幸福,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从一开始,安娜的婚姻就是一个错误。她的丈夫卡列宁是当时俄国资本官僚主义的典型代表。他根本不在乎什么爱情。官职、权利、地位才是他想要的。而一个完美的家庭是他更上一步的阶梯,一个完美的妻子只是他升职的工具。所以他选择了安娜,不论是外貌,性情亦或是礼节,都符合他对卡列宁夫人的要求。可他却忽视了安娜那颗火热的内心,让这团火焰孤独燃烧了八年,最后成为死灰。当他发现沃伦斯基让安娜的心火复燃,当他发现自己成为上流社会的话题时,他第一反应不是与安娜离婚,因为这会影响他的仕途,而是命令她不许与情人公开见面,这会使他丢脸。他毫不在意自己的妻子有没有出轨,只要不令他难堪,不影响他的晋升,一切都无所谓,因为他根本不爱他的妻子。
而当外界的争议愈演愈烈之时,卡列宁也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局势里,找到了一条道路―他收养了安娜的女儿,赢得了宽厚的美名。
可安娜却独自一人承受着外界的侮辱,丈夫的冷暴力。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她终于和心爱的沃伦斯基私奔了。
渴望被爱的安娜也因此走向一条不归路,走向她命运的深渊。她本以为沃伦斯基能带她离开那个束缚她,压抑她的社会,但最后发现沃伦斯基给她带来的绝望远超过给她的希望。她不停地怀疑沃伦斯基是不是爱着自己,还有没有爱着自己,几乎神经质的安娜最终让沃伦斯基也无法忍受,他愤怒地离去,却给安娜最后一击。
沃伦斯基对她究竟是爱还是欲?
当她站在火车旁时,她想起初见沃伦斯基的场景―一个维修工人被卷入车底死了。她纵身跳下,结束了一切,让她发疯的婚姻,让她绝望的爱情,安娜用自杀惨淡收场,留下了数不清的争议与评价。
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列文与凯蒂的美好爱情,凯蒂也曾留恋过上层社会的生活,也曾喜欢过英俊潇洒的沃伦斯基,可她最后才发现那个略有点傻气的列文才是她应该喜欢的人。列文对爱情的忠贞,对农民的友善,与上流社会的道貌岸然格格不入,这样一个几乎与作者一模一样的人,不仅寄托着托尔斯泰对沙俄贵族的批评,也体现了他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对幸福婚姻的想象。所以作者让列文与凯蒂远离上层社会,保持着纯真,美好的内心,最后完美收官。这是托尔斯泰理想中的爱情与婚姻,也是安娜幻想过的未来,即使最后被这个社会所抹杀。
但不管怎样我更相信列夫托尔斯泰是偏爱安娜卡列尼娜,他让西伯利亚的寒风撩动这朵沙俄野玫瑰的头发,掀起她的衣裙,留下她所以的一切供世人评价,让这野玫瑰燃烧在所有人的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