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人间风味,叹光阴似箭
――读汪曾祺《人间滋味》有感
生于1920年的汪曾祺,经历过从1959开始的三年自然灾害,这让他更加明白食物的来之不易,也让他感受到了“人间风味”与“光阴似箭”。
所谓料理,其本身就是无尽的荒野,是无数珍馐美味与无数粗食并存的荒野,而在汪曾祺先生的笔下,这片“荒野”,生出了桃红柳绿,一切都是那么的多姿多彩。
书中对食物的描写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介绍食物的来源,更有大量对食物口感色泽的描写,在汪曾祺的笔下,吃野菜被称之为“吃”,平常的蔬菜,肉类……也能有栩栩如生的感觉,让人开始不自觉的咀嚼,仿佛可以尝尽中华上下五千年传承的美味,感受饮食的文化与魅力。
的味道总是让人怀念,“炒米,鸭蛋……”是汪曾祺先生老家高邮的味道,尽管读者的不一定是高邮,但凭借他细腻的笔触,我们也同样可以感受到他乡的味道,也能让人回忆起那魂牵梦绕的记忆。的味道诞生于劳动人民的工作;诞生于人民的贫穷;诞生于动荡的社会,也正因为这样,故乡的味道才具有了家国情怀,让身处异乡的游子陷入名为“怀念”的味道。
对于食物口味的矛盾时常发生,有些东西,自己尽可不吃,但不要反对旁人吃,不要以为自己不吃的东西,谁吃,就是岂有此理,但这是可以调和的。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酸西辣”都去尝一尝,正如活在这个世上,要尝尽人间的酸甜苦辣,才能“香自苦寒来”。对食物如此,对文化也应当如此,全球化的概念正风靡全球,多种多样的文化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文化,如饮食文化,宗教信仰……
食物与食物间可以碰撞出意想不到的口味,文化与文化间同样可以,信息爆炸的时代下,带来了多元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崭新的文化正在适应这个新世界。
时间会带来人的衰老,社会的进步,但不会带走记忆的味道,无论何时何地,想起故乡的味道便不再孤单,尝尽人间滋味便不会再次逃避。
我很感谢这本《人间滋味》,它不仅仅写出了食物的风味,更多的是提醒了我,不要忘记文化,不要逃避困难,当我有一天到了耄耋之年,我也要像这样,写下属于我的《人间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