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尽风尘百态――《红楼梦》读后感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题记
书架上摆着一本老旧的书书页已然泛黄,寂静的夜晚里,微黄的灯光打在已折皱不堪的纸张上待他静静的散发悲凉的香气。
书的扉页上写着一行娟秀的钢笔字“质本洁来还洁去” ,那是《红楼梦》,一听名字我就无法自拔爱上的书。我曾羡慕过书中人物的清闲不知苦滋味,也叹惋他们最后的悲凉。
《红楼梦》这一长篇小说是由清代作家曹雪芹呕心沥血创作的。那是封建腐朽的时代于浑浊不堪的气体中却飘出了一丝洁净。它的语言达到了古代文学的巅峰,简洁而纯净、准确而传神、朴素而多彩。世人曾调侃“一部红学,养活了多少红学人” 。由此可见《红楼梦》的地位是非同小可的,更是其他小说难以超越的。
论《红楼梦》的主角谁最讨人喜欢,非黛玉莫属。谁不喜欢娇滴滴的女孩子呢?哪怕听见她的声音,瞥见她的眉间稍稍皱起川字,也都会升起一股怜香惜玉的冲动。虽然她的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令她处处显得特立独行。花前痴读西厢,毫无避讳不喜巧言令色,言随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就象一朵幽然独放的,始终执著着自己的那份清纯,“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如碧玉般盈澈。
最让我欣赏的还是她诗情画意,聪慧灵秀。黛玉每次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居于首位,无不体现出她娟雅脱俗的诗人气质。不过最令人叹息的还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红颜薄命,宝玉是她唯一可以倾诉的知己,只有宝玉让她芳心暗许,却又总是患得患失。
如果我有两枚簪子,一朵已经赠给了黛玉,那么另一朵,我便要赠给才貌双全的薛宝钗了。
在我身旁,那些不了解薛宝钗的人,心中的她是保守圆滑且自私世故的,可是我所知道的的薛宝钗却是才不输黛玉,貌堪比可卿,能可替熙凤,巧齐平袭人的奇女子。
她的才学足以成为当代独立的新女性。她才气过人:诗词屡屡获满堂喝彩;绘画,随口列出一堆材料清单;理家,三言两语指出利弊所在,才华,才是女子最大的底气。她不输容貌,是和大美人,唇不点而朱,眉不点而翠,肌肤微丰,更多几分风情万种,可她如果只凭这些,又如何能存下去?如果她不靠她的才学和能力处处留意,事事小心又如何在旋涡中安定下来,更何谈治理一家,受人赞叹?
《红楼梦》最成功之处不仅仅只是局限于创作了鲜活个性的人物,更多的是他背后映射出的时代背景,是四大家族兴衰的过程。可以说,曹雪芹自己的经历融进了《红楼梦》中,给他注入了灵魂,同时揭示时代的腐朽。
一曲红楼,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寂静的夜晚里,微黄的灯光打在已折皱的纸张上,待它静静地发出悲凉的香气。合上书本,我回味着字句词段,感叹着人间的美与丑,善与恶,或许人们之间并不只有美好的事物,黑暗的角落也游荡着肮脏与丑陋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