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一壶清茶,品人间百味
―― 读《茶馆》有感
市井之地,看人间百态;方寸之间,品悲欢离合。
―― 题记
故事太短,打开《茶馆》的封面是生,读罢合上那本书是死。
乱世的热闹来自迷信,愚人的安慰只有自欺。老舍笔下的这间小小茶馆,不仅是一个地方,更是一面镜子。一个茶馆的历史变迁,折射了社会各阶层人的生存状态 ,展现了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云变幻。
裕泰茶馆坐落于北京,晚清时生意兴隆,门庭若市,是当时茶馆文化的典型代表。《茶馆》整个故事,就是从这里缓缓铺开……
茶馆掌柜王利发,见人三分笑,继承的处世哲学,一生遵循“多说好话,多请安”的原则。为了生计不断“改良”,最终茶馆被霸占,他自己上吊自杀。这个一生逆来顺受的良民,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发出愤怒的呐喊“我可没做过缺德的事、伤天害理的事,为什么不叫我活着呢? 我得罪了谁?”让人听着悲凉万分。可沈处长别有“洋味”的一声声“好!好!”直逼人心。读到那一刻,我真的想问:难道王利发的死,竟惊不起他内心的一丝波澜吗?还是说,他早已看腻了太多悲剧生命的终结而麻木不仁?亦或是,为了省下一点点不必要的开支而沾沾自喜?生命早已不是生命,而金钱成为了第二个生命。
茶馆常客常四爷性格耿直,好打抱不平,一辈子没服过软。曾因一句“大清国要完了”被抓进监狱。他热爱祖国,却报国无门,临近暮年只能哀叹:“我爱咱们的国啊,可是谁爱我呢?”还有曾怀赤子之心,存报国之志,做过国议员的崔九峰,在面对悲惨现实时,他也只能坚持修持、忏悔一句:“中国非亡不可!”生活在那个年代,觉醒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无疑是种悲哀,他们从浑浑噩噩中惊醒,从黑暗爬向光明,却又不得不被黑暗的现实所湮灭。
但我看到的更多的是像宋恩子、吴祥子这样以公谋私、陷害忠良、沦为恶势力走狗的人,像刘麻子一样欺软怕硬、残害妇女的人;是像小二德子一样沦为金钱的奴隶、以强凌弱、人性扭曲的人……“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 这些人只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剧中有多少真实,又有多少杜撰,早已分辨不清。当时社会的黑暗,渗透着世界的边边角角,不断腐蚀着人心。
品茶,品人生。茶叶的起起伏伏彰显着人世的荣辱沧桑,茶馆里的人生似茶一般苦涩却又别有一番风味。老舍品出的是百味,似回甘,却又酸涩。
人生太短,关于自己这一壶茶该如何品?又该如何书写自己的这本书?这是个值得深思的事。
借用书封面上的一句话:芸芸众生,世间百态,在这间小小的茶馆轮番上演,直到大家被时代的浪花彻底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