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

大学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大学时代也是一段美好的时光。在这段黄金岁月里,大学生会有一些关键的变化。大学时代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修正以致成为一个人的信仰的阶段;这个时段承载了大学生太多的内容,它这被称为是具有潜力的时光,无论从好坏、真假、善恶等方面来说。

大学生对我们国家特别是我们发展中国家的作用自不待言,大学行能否健康成长关系我国的前途和命运。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大学生就是关键时期的建设者。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恩格斯、马克思适应时代发展和实践的要求,在批判地继承和改造以往哲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其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奠定了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大厦,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精神的升华。

本文将从以上三个方面谈谈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学生的影响和马克思主义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首先从个人方面来讲。大学校园是我们中学理想终结的地方,高中的努力让他们有成为一名在学生的资格。在这个时期他们可能会应有的目标和理想。他们可能会有挫败感、孤独、崇拜、和缺少激情,这已经成为了大学校园的通病。人无志不可以立,大学生的美好年华理应在激情中实现自己的志。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对我们的形为具有导向作用。我们提倡先进文化和道德,只有发挥他们的导向作用,才能使他们知荣辱,才能使我们在大学中有努力的样子,才能发挥在大学生中的示范作用。胡锦涛指出,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里,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马克思主义旗帜鲜明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体现,也是优秀民族文化的凝练。我们大学生一定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追求真善美,作为我们明辨是非,为人形事的座右铭。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对我们的指引作用是巨大的。我们以社会主义荣辱贡作为行动指南也是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

我们大学生是一个非常不独立的群体,这主要体现在经济上的不独立。我们的开支几乎全来自父母和其他亲属。所以,这也就对我们的消费有了很大的限制,我们提倡艰苦奋斗,坚决抵制奢侈浪费。马克思主义对于这一点有非常经典的论述,那就是质变和量变的关系。任何事物发展都采取质变和量变的形式。度,是保持事物稳定性的数量和界限,全体事物的发展都是量与质的统一,量和质统一在度中得到体现。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量是相互渗透的。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度的概念。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每每看到电视剧中落魄公子的形象,这应该给我们有些启发,对我们的行动有点指导。我们的校园里,看到的教授不是银装素裹,而最受到同学们的尊敬;教授骑自行车上课不被同学笑话,而是被他们在课堂上的风采所折服。一个民族也是这样,如果人人都奢侈浪费,不注意量入为出,毫无风险意识,那么这个民族也就危险了。

当今社会竟争日趋激烈,对同学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我们应当自自觉的培养一种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自觉的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的形而上学中解放出来,不断的有所新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这具体到们大学就是要改变我们旧的观念比如就业,提高我们的精神文化修养,不要盲目的崇拜,要有自己的新观点;在人生价值观上有些创新的思维。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这就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用发展的思维做事情,这是我们能适应新变化,满足新要求的根本所在。其次,从学校方面来讲。学校是学生发展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因为学生有一多半的时间都是在学校中渡过的。学校的管理机制、师资力量、人文底蕴都对学生产生间接或直接的影响。学校在发展过程上始终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实现人性化管理,不能顾此失彼。老师、学生、学校构成了一个矛盾的网。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范畴,矛盾具有同一性,又具有斗争性,矛盾的对立与斗争与相互依存,互为前提,并处在一个统一体中,矛盾的对立面间之间又想到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但是矛盾的同一性与其斗争性是相互的联结的,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也就没有 同一性,没有同一性也就没有斗争性.主要矛盾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是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这由学校,学生,老师形成的矛盾网中,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学校与学生的矛盾.要解决学生与学校的矛盾一定要抓住主要的矛盾,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只有解决了学生是关系的问题,学生才能在舒适的环境中学习,老师才能安心的搞科研,最后才能说到学校向最高水平发展.学校的教育要知行统一,已经不是一个新口号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积极参加和指导工人运动,反对资本主义制度,争取工人阶级解放的阶级斗争,投入到创立无产阶级政党、组织活动当中,同工人运动中的各种机会主义思潮进行斗争。马克思在这些实践中总结经验才创造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校要想培养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更要知行统一的精神,“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列宁指出:从生物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际,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存在的辩证途径。认识思维运动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从实际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到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无穷,一步一步的深化和提高,这就是认识发展的过程。它不只是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综合,而且表现了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这种认识过程既不是封闭式的循环,也不是直线的前进,而是螺旋式曲折上升运动。所以在大学学习与生活中面对挫折不能灰心丧气,一蹶不振,而是要认真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争取下次做的更好,面对成功不能骄傲自满,固不自封,要看到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在于改造世界。坚持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归根就是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起来。“蚂蚁具有和我们不同的眼睛,它们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光线,但是在认识我匀所看不见的光线时,我们的成就比蚂蚁大的多.我们能够证明蚂蚁看的见我们看不见的东西,而且这种证明是以我们眼睛所造成的直觉基础,这就证明人眼睛的特殊结构并不是我们认识的绝对界线”所以,大学生在学习中不能袖手旁观,而是要去“动手动脚”。对于所学的知识,只有在实践中才有实现知识的价值,才能重新和更深层次的经验和认识,从而将自己的知识掌握和更牢,以适应以后的工作,做一名的大学生.第三,从家庭方面来讲。我们的父母都没了只管生,不管养的坏习惯,父亲已经做了现代意义上的父亲,因为他至少将一个孩子培养成了一名大学生。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的教育方式也应该随之变化。矛盾虽然普遍存在,但是也有其特殊情况。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矛盾。当孩子进入二十岁以后,是他们的黄金时期也是矛盾突出期。家长在这个时段不应再是抚慰啼哭婴儿式的教育方式了,这个时候应该在适当的时候给孩子一个指引,这种教育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比较听从父母之命的孩子来说。

对于自己能解决的问题,父母可以不过问。但是对于关乎孩子命运前途问题上父母可以做出自己的见解。虽然有的时候我们会不耐其烦,但是有一天我们会发现你们的话很有用,至少作为父母的孩子和老师的学生我是这么认为的。对于父母的教训我都接受,我相信他们是有理由的。在当父母看到孩子接受了他们的观点时,他们也是高兴的。这不是一个权威在起作用,而是感到他们活出来的权威得到了别人的信服。结语

上面,从学校,家庭和个人方面做了阐明。虽然这三个方面对学生的作用不尽相同,但是他们之间也不是相互独立的。大学生作为学校家庭联系的枢纽,更应该处理好与他们的关系。我们要将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发展,学校制度的改进融合起来,增强自己对学校和家庭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责任感,努力学习,提高本领。自我反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是我们能健康成长的保证,而我认为自我的反省是其中的关键。“吾日而省吾身”,“行年六十而知五十年之非”的警句和感慨都是自己我反省的结果。从原始的图腾崇拜到道教,再到西方人以上中的God,都是自我寻求的一种约束力和信仰。连布热津斯基也说:对主义享乐至上作为生活的指南,是构不成社会坚实的基础的。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学生本身就是构成自我坚实基础的一种约束力和信仰,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这样的一种约束力和信仰

第五小组 讨论1 代表发言稿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是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成长起来的。面对社会的全面变革,包括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和文化改革等,同时面对国内外各种思想思潮的大冲击。大学生的价值观会随着社会、经济等环境条件的改革而发生巨大变迁。往往较难形成稳定和适合社会发展的价值观体系。因此,更加需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导。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既是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理论体系,它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当代最科学、最先进、最革命的理论。发挥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引领功能,从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马克思主义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认识以马克思主义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性、加强以马克思主义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以促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

当代马克思大学生价值观是不断变化的态势,其特点表现为价值主体自我化,价值目标现实化,价值手段实用化和价值评价标准多元化等特点。只有通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才能实现引导和构建符合社会发展的大学生主流价值观。

鉴于此,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迫切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引领。我们在对那些否定马克思主义尤其是诋毁马克思主义的西方思潮的实质与危害保持清醒的认识的同时,必须联系当今世界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方面发展的新变化和新趋势进行创新研究,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新问题做出有针对性、有时效性的回答,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切实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战斗力,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实效性;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传递给大学生,用其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构筑大学生的精神支柱,从而坚定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人为本就是要在教育人、引领人、鼓舞人、鞭策人、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为了人等方面下功夫。具体来讲,一是要在尊重的基础上弘扬人的主体性,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立人格,帮助每个学生充分挖掘潜能、发展个性,以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二是以理解、宽容和善待的情怀对待学生。三是要给予学生以平等自由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机会,让他们能充分地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激励和自我完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积极性和主体性,最大程度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特长,使学生将教育要求引发的外部压力转化为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四是要创新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培养和提升并发挥人的主体性的实践活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要培养学生主体个性、主体精神,提升主体人格。这就决定了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必须确立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努力改革与学生主体性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向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转变。要改变过去那种居高临下的传统做法,更多地采用多样性、主动性的教育方法。把单调的说教和乏味的灌输变为生动的传道、有力的解惑和深刻的激励,积极探索运用说理引导、实践锻炼、熏陶感染、自我教育、心理咨询、网络教育、价值澄清等方法。要把单纯重视课堂讲授,在理论与理论之间徘徊,变为重视课堂实践、校园实践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实现从理论到实践再上升到理论的良性循环;要通过学术报告、主题活动、学生社团等载体,通过指导课外阅读、创建学习型组织、课题研究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总之,高校要注意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因时制宜,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趣味性和实效性;要寓教于乐、寓教于文之中,增加现实感、亲切感,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注重由经验型方法向科学型方法转变、由单一载体说教方法向多位载体教育方法转变,从而营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钻研激情和求索欲望的教育场景。

思想政治教育要发挥其自身的独特优势,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起到推动、促进、加强和巩固的重要作用。一是要通过思想政治观念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人的创新动力,来自于理想和信念。

总之,只有在校园中布点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大众化,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宣传学生、教育学生、武装学生,在大学生中形成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并转化为其学习和工作的强大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发展并最终取得胜利。

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

摘 要:由于近代中国的特殊情况,中国的现代化呈现与世界现代化不一样的形态。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中的重要理论思想之一,毛泽东的思想变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重要影响。毛泽东同志一直致力于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实际和中国历史之中,毕生坚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从中国实际出发,解决中国在不同阶段遇到的特殊问题。对毛泽东不同历史时期对中国革命、中国建设思想理论和实践进行分析,得出了两大启示:中国社会发展建设理论体系应随着国情的变化而变化;须用全球化的视野看待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活动。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影响

中图分类号:A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4-0003-02

一、毛泽东的现代性思想

(一)实践论

俄国十月革命、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爆发,马克思主义逐渐在中国迅速传播和发展,毛泽东的思想深受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影响,并经历由民主主义、唯物主义向共产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转变,并一步步成长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实践观点是毛泽东现代性思想中的重要观点,它包含批判、革命、解放和改造等内容。毛泽东实事求是的观点要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毛泽东的实践观点,必然要求在实现社会理想的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938年,毛泽东发表《论新阶段》,他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必须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进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实践活动,对中国共产党来说,就要领导全国人民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应用到中国具体的实践中。由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我们可以看出毛泽东同志从远大的社会理想和国际视野出发,论证了共产党纯洁性,揭示了各国革命实践的经验,提出从中国实际出发,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客观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作用,最终夺取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功。

毛泽东在《实践论》和《矛盾论》中揭露和批判党内不重视实践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并指出实践高于认识,因为它具有普遍性和直接现实性。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上总结,毛泽东同志成功地进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的实践观点,不仅在实践上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也能够在精神品质上保证思想的活力,因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静止,而是运动的全过程。毛泽东把马克思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地位,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事业的伟大胜利。

(二)人的解放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什么是人的本质,如何实现人类解放”的解答中提出基本观点和看法,他们从现实的人出发,沿着市民社会――劳动――实践――经济关系的逻辑,对人的本质等重要问题进行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从而构建了科学的人学理论,揭开了人的本质的奥秘。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到,人的本质包括人的界本质和类本质,生活在人类世界中的人不仅界本质应当得到尊重和满足,而且每个人在类本质层面要达到自由和全面发展。而这些必须在人类解放和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中才得以实现。毛泽东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中国共产党要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指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这是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问题,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体现。

马克思依照人类发展的价值形态,把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人的依赖关系,在这个阶段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有限的范围内和孤立的空间上进行发展;第二个阶段是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这种形式下广泛的社会物质互换、社会全面关系、社会需要以及全面发展的体系逐渐形成;第三个阶段是个人全面发展和人类共同的社会的生产能力从属于社会财富的自由个性。共产主义的根本特征和最终目标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获得自由个性,即人的解放。毛泽东关于社会发展和社会。历史进程的思考,中国革命、中国建设理论和实践,都统一于一个宗旨:人的解放。这一思想理论也指导着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建设事业中进行理论创新。

二、毛泽东的现代化思想

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现代化取得了重大的历史性突破,就是在这一历史时期尽管中国社会动荡、政治不稳定,却形成了空前意见一致的观点,即摆脱西方列强的控制取得主权,实现祖国统一和民族独立,而且人们相信主权国家的建立之后就会实现政治民主和社会公正。毛泽东思想反映了时代的需求,在中国现代化遭遇瓶颈时,他结束了先进人士对中国道路选择的困惑,对中国社会的最底层进行了彻底地改造,使农民参与到阶级斗争中这一现象成为中国社会变化发展的特殊因素,他指出,农村变动对国民革命的重要性不容忽视,辛亥革命没有实现这个变动,所以它最终失败了;反之有了这个变动,就大大增加了革命完成的可能性。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切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和消灭封建关系的土地革命,这是一条马克思所提倡的触及封建关系革命道路。毛泽东的这一思想包含着在历史中不曾有过的理论和实践,就此有学者指出,只有将毛泽东的这些思想置于中国现代化运动的整个背景之中,才能充分理解其现代化意义。

在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中,毛泽东对整个历史过程中自己进行的变革和发展中做了简要的评价,他指出,共产党是要努力于中国的工业化;如果不能解决社会发展中遇到的经济问题,如果不能在中国建立新式的工业,如果不能发展生产力,老百姓就不会拥护我们;民主革命的重点就是解放农民,建立近代工业社会。到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更是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后,国家的任务就变为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也标志着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思想。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对中国现代化的规划是:在政治范围里建立最广泛的人民民主专政;在经济上逐步实现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文化上建立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在毛泽东同志的现代化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现代化程度实现了高增长,远远超过近代以来中国其他阶层所作的努力,并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顺利转变,为中国以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进行新时期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而稳固的基础,扫清了障碍。

三、毛泽东的革命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有两大基本理论观点:阶级斗争观点和生产力观点,中国革命时期是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阶段,在这个时期,毛泽东主要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观点,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论。

具体来说,五四运动后毛泽东认识到中国需要采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通过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实现共产主义。1921年,毛泽东发表《在新民学会长沙会员大会上的发言》,在发言中,毛泽东阐释了两种不同道路的选择:一种是陈独秀等人对社会的改造;另一种是梁启超等人对社会的改良,主张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走革命道路,认识到农民和农村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毛泽东的思想代表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在改造世界时的总体观念,他们开始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实践结合,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按照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

毛泽东同志在革命时期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并结合中国具体情况,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创新,逐步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八七会议上毛泽东及时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1927年,毛泽东同志在江西进行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1940年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和分析方法,深入研究和考察中国社会,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的革命实践。《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全面地阐述了中国的革命事业是世界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论是关于中国如何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首次理论探索。

革命胜利以后,毛泽东未能根据客观形势的变化进行生产力的改革和发展,而是加强阶级斗争观点。1962年,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谈道,“阶级、阶级斗争问题,有的同志讲,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总之,离开阶级就不能谈问题,不能说明问题”,“对讲阶级、阶级斗争,我有兴趣。不讲阶级,不讲阶级斗争,就没有劲了”。1964年7月,毛泽东在与毛远新的谈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就是革命,学习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学习阶级斗争,阶级斗争处处存在,他甚至要把阶级斗争作为青年学生的一门主课。1965年,他在给章士钊的信中提到“大问题是唯物史观问题,即主要是阶级斗争问题”。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片面理解,导致毛泽东晚年思想的革命化趋向加强,一味盲目坚持不切实际的革命观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出现畸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受到影响。在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对毛泽东晚年思想进行了反思,否定了主张“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继承并发展了社会建设事业,使党的指导思想走上正确的轨道,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进入新的起点。

四、结论

(一)中国社会发展理论应根据国情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创新

马克思认为,每个时代都存在它所处时代所普遍具有的问题,如果能准确地把握并解决社会发展中的问题,找到问题的关键和所在,那么就可能把思想和社会向前推进。毛泽东思想理论从时代背景出发,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观点,为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重要贡献。但在国际国内形势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不实事求是,导致脱离中国的实际,难以实现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使国家走了许多弯路。这给我国新时期社会建设的启示是,要根据国情,不断推进理论和思想上的创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原则,这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关键所在。

(二)必须从全球的视野来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活动

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中国社会发展理论也是一个开放的特色理论体系。晚年毛泽东之前的思想把先进文化思想与本国具体实践和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之作。新时期我们要采用全面发展的总体战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长远的战略部署,正确处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关系的问题,从全球化的视野出发,具有创新精神,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全面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建构,既保持国家的和民族的特色,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创新性的发展,进而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斯图尔特.R.施拉姆.毛泽东的思想[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2]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毛泽东著作选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中国的影响

41131027 法学金融实验班 彭沛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我尚且不谈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给中国带来的方向指引、精神支柱云云。我仅就通过有史以来的社会现象给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以及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个简要分析。

政治方面。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英国打开了中国市场,《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太平天国运动、19世纪60年代以后兴起的洋务运动以及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不断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这也让一批批有识之士在屈辱之中认识到本国经济、政治制度的不足之处。并且开始憧憬西方民主制度。因此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便在这种历史诉求下开始展开。并且最终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便在这种背景下开始的。我们都知道,李大钊是中国第一位马克思主义者,在十月革命后相继发表了《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毛泽东更是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说到:“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人最初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乃是基于自身的政治诉求。因此一开始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便是在政治层面展开的。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为核心的任务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当时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寻找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革命道路,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确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政治层面上的重大体现。

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八大。十八大对今后走的一条道理回答非常明确:“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可以看出这一全新表述,主要针对政治体制改革而言。可以肯定,中国既不会走固步自封、不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老路,也决不会走生吞活剥、搞西方议会民主、多党执政那一套邪路。

经济方面。中国共产党进行的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而其目的在于消灭私有制,因为私有制是阶级剥削和压迫的社会根源。但是建国前后中国共产党人对于当时的国情有较为准确的认识,在实现其自身的经济诉求时,并没有不顾一切地立即废除一切私有制,而是采取一种过渡形式,先建立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制度,再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所谓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是以国营经济为主导的、包括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制度。一直到1956年完成了社会主义经济改造的任务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才在我国建立起来。

但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遇到了很多的坎坷。如由于操之过急导致的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规律,给当时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损失。还有后来发生的文化大革命,将以阶级斗争为中心代替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使我国的经济遭受了重创。不过在此之后邓小平上台,1978年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这一伟大转折。特别在1992年邓小平的南巡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后来更是确定了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再到如今十八大确立的一个目标:“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全面“建设”改为全面“建成”。两个翻番:“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经济建设的探索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经济层面的重大体现。

文化方面。现代社会已经逐渐开始强调精神文明建设,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缺乏了这个灵魂,一个国家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的根基将摇摇欲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文化建设,不是简单地将马克思主义的异域文化应用于中国,而是把马克思主义发展为一种中国的独有本土文化,使马克思主义融入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2009年10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本要求。所谓的“时代化”,指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俱进的要求。“大众化”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植根于普通大众的生活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要树立普通民众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信仰,最大限度地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后来中国共产党在十五大报告中强调的大众化实践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些话对于一名高中文科生来说也是再熟悉不过的了,所以,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应该秉承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观念,大力倡导和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之前对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并没有作具体的阐述,终于在十八大上,首次明确表述为三个层面、24个字。

一、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二、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三、公民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三个层面,既相互区别,又各有侧重,可谓高度提炼概括,凝聚全党智慧。不仅如此十八大还提出了以德治国,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可谓是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彻底地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属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道路。

实践证明,不断实现与民族文化的有机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展现生命活力,实现本土化的根本途径。正如季羡林所说:“在中国要想发展马克思主义,必不能离开中国的实际,这个实际中就包括着中国文化。”就拿我所在的城市中山来说,目前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全民修身运动,旨在让全民都投入到修身运动中去,并且不断地更新与完善健身设施,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全民拥有更多的归属感,从而达到增强全民凝聚力的要求。大一点来说,全国文明城市的评比也已临近尾声,创建文明城市这一举措也是发展民族文化的要求,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加地深入到基层中去。

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改革,中国共产党都很好地坚持了唯物论的方向,正所谓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中共很好地做到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意识的能动作用。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成长,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任何政党的发展与兴盛总要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中国共产党走在弯曲的道路之时,逐渐认识到人类无法改变客观规律,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完全背离了时代的发展规律和要求。只有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才能在无产阶级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唯物辩证法认为,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中国共产党没有不顾一切地废除私有制,而是采取了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方法。因为事物的存在与消亡有其自身的的发展规律,辩证地去否定其中不利的方面,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且在后来的路上,实施了改革开放并逐步地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得中国的经济发展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以至于到如今已经成为国内GDP总量第二大国。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不仅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还要立足于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

马克思主义原理看互联网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互联网是一个广阔而崭新的空间,如今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它已然成为了一个人们生活学习的另一个虚拟世界,它对我们这处于信息化时代的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互联网的资源广泛性; 互联网的交际性; 互联网的传播性。

正如许多现今人们所议论的一样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在影响着人们生活习惯。

网络成瘾;信息垃圾;人际淡化。

基于种种网络的各种特点,它在紧密渗透进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互联网的传播使得人们了解的越多,好的学到的同时,不良风气也学到了不少,如现今活跃的非主流风潮,使得大多数未成年人盲目跟风。网络成瘾使人性情躁动,在游戏中遇到的不顺易带入现实生活。信息充斥使人与人信任度不断降低,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漠。人们在生活中受到互联网的影响不可不谓巨大。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也指导实践,这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也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增强了人们思想的主体性、平等性、开放性、选择性。但与此同时,它也产生和放大了人们思想的随意性、盲从性等。前者是正确的思想认识,它会促进互联网世界更好的发展,并进而促进人们的正确认识,如此良性循环;后者是错误的思想认识,它会阻碍互联网的良性发展,甚至导致恶性循环。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一步步深化和提高。互联网不断地发展,带给人们各种积极与消极的影响。但无论如何,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辩证地看待问题,人们的认识必然越来越理智,思想观念也将会趋于成熟。

互联网的影响已渗透进整个社会,而对于正处于社会潮流,知识,接受新鲜事物最快的大学生群体而言,面对互联网所带来的种种,无疑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大学生学习、生活上都比较自主,而年龄也正处于成年与未成年左右,对待新鲜事物无所畏惧,敢作敢为。而且特别是中国大学生,经过高考那座独木桥后,在强压后突然得到的轻松,很容易使一些大学生走上极端。所以,面对互联网正确树立价值观是大学生的当务之急。

首先大学生应该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坚持社会的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在保障国家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尊重和保护个人的正当利益,在两者发生矛盾时,自觉地无条件地服从于社会整体利益。不要受网络迷惑而去侵犯他人的利益,影响社会的和谐。

对待互联网的双重效应,当代大学生应该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加以正确分析,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坚定自己的目标,不动摇自己的心智,身心健康,知道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拿得起放得下。大学的宽松管理很容易使人无法克制好自己,上网打游戏,聊天,看小说这些都易使大学生沉迷其中,导致逃课,挂科,甚至留级乃至退学的不再少数。这样的大学生正是因为没有树立正确价值观,树立人生目标,导致生活,学习上的茫然,从而投身网络不愿面对现实。

大学生是每年输入社会的有生力量,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未来发展。对以后的家庭,社会大学生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为了更好的体现一个的价值,懂得了解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大学生应当体会的重中之重。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25836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3年5月28日 04:42
下一篇 2023年5月28日 04:42

相关推荐

  • “庆元旦迎新年”主题班会

    “庆元旦迎新年”主题班会1   甲: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时光的车轮又留下了一道深深的印痕。伴随着冬日里温暖的阳光,20xx年元旦如约而至;   乙:在这一刻,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春的气…

    2024年9月20日
    63
  • 4分钟新婚新郎简短致辞

    4分钟新婚新郎简短致辞7篇 致辞又叫演说词,它是在大会上或其他公开场合发表个人的观点、 见解和主张的文稿。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4分钟新婚新郎简短致辞,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4…

    2023年4月11日
    171
  • 关于领导调研的通讯稿范文

    关于领导调研的通讯稿范文通用   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通讯稿了吧,大家逐渐认识到通讯稿的重要性,通讯稿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你写通讯稿时总是没有新意?以…

    2023年9月21日
    142
  • 运动会主持词开场白优秀范文

    运动会主持词开场白优秀范文1   A: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各位同事们:   合:大家晚上好!   A:在这丰收的秋初,我们迎来了第x届“杯”蓝球大赛,这次蓝球大赛得到了公司各级领…

    2024年4月20日
    122
  • 公司委托借款合同(分期还款)

    贷款种类: 合同编号: 借款人: 住所:               电话: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 开户银行名称: 开户帐号: 传真:         …

    2023年5月7日
    161
  • 软件共同开发协议

    软件共同开发协议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协议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签订签订协议可以使事务的结果更加完美化。到底应如何拟定协议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软件共同开发协议,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年4月7日
    12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