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父母身边,我们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年幼时藏在他们的羽翼下,憧憬着外面的世界,年岁渐长时他们会苦闷,一直护着怕妨碍我们长大,不护着又怕来不及阻止伤害我们的利刃。期待我们永远别知道人心的险恶,却又害怕我们不知世事而受苦。
每一对父母都会如此矛盾,在徘徊中寻找尺度,而傅雷先生在这点上做得堪称完美。
他是严师,是慈父又是益友,他几乎当尽了我们成长中所需要的导师。他会在信中与孩子们讨论音乐,会用自己的人生经验教导孩子;当然他也会关心孩子近来的生活状况和心情,对即将面临国际性比赛的儿子,没有紧逼他拼命练习,而是一句“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使儿子静下心来以良好的心态应赛。
说到这儿,不得不反观一下现在的教育方式了。家长嘴上喊着“我是为你好”,却折断孩子的双翼,迫使它们扔掉自己的兴趣与梦想,终日奔在去往补习班的路上。谈心更是不可能,心情不好就是装的,与别人发生矛盾永远是自己孩子的问题,成绩上不去,不是带坏的就是玩手机玩的。
而傅雷用他自己的精神来带动孩子,让孩子与自己的心间没有隔阂。
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一位细心呵护儿子的成长,他在信中丝毫不掩藏对儿子的爱意与关怀。傅雷夫妇会在收到儿子的信时显得无比喜悦,会把信件从头到尾认认真真地读一遍,生怕漏掉一点信息;而收不到来信时,则会辗转反侧,彻夜难眠,直到收到信件,心里的石头才会落地。我羡慕这样的家长,因为我想有一个能和我聊天、谈心的人,我是害怕孤单的;我不羡慕这样的家长,因为我的家长支持我的兴趣,会在我垂头丧气的时候塞给一颗糖,会在我打完架一身伤时心疼地嗔怪并好好和我分析对错利弊,会在我最无助的时候点燃一支红烛,温馨而明亮。
读了这本书,我悟到了许多,悟到了傅雷的恳诚,悟道了傅聪的勤奋,悟道了朱梅馥的善良,也悟到了我的良苦用心。
敲出之火的,是理想。
点燃燎原大火的,是勤奋与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