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关于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专题党课讲稿范文
塞罕坝精神植根于塞罕坝140万亩的土地,源于成百上千名塞罕坝务林人的奉献奋斗,成长于塞罕坝日益辉煌的绿色事业之上,是几代塞罕坝人用心血、汗水和生命凝结而成。
2021年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月亮山,察看林场自然风貌,听取河北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和林场管护情况介绍,看望护林员。随后,总书记来到尚海纪念林,实地察看林木长势,了解林场弘扬塞罕坝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情况。
塞罕坝精神出现背景
塞罕坝位于河北承德市围场县北部。早年,这里曾是清王朝木兰围场的一部分,同治年间开围放垦,致使千里松林被砍伐殆尽。
到新中国成立之初,过去的原始森林已变成“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高原荒丘。百年间,塞罕坝由“美丽高岭”退变为茫茫荒原。
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同志发出了“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
1961年,林业部决定在河北北部建立大型机械林场,并选址塞罕坝。
1962年,塞罕坝机械林场正式组建,来自全国18个省市的127名大中专毕业生,与当地干部职工一起组成了一支369人的创业队伍,拉开了塞罕坝造林绿化的历史帷幕。
“天当床,地当房,草滩窝子做工房。”一代代塞罕坝人薪火相传,用半个多世纪的接力传承,以青春、汗水甚至血肉之躯,筑起为京津阻沙涵水的“绿色长城”,从茫茫荒原到百万亩人工林海,建造起一道守卫京津的重要生态屏障。
塞罕坝精神时代要求
2010年6月5日,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到塞罕坝林场调研;7月11日,全国林业厅局长座谈会在塞罕坝林场成功召开,贾治邦局长对塞罕坝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塞罕坝精神” 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伟大的塞罕坝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林业行业的具体体现,是全国林业行业的宝贵财富,是激励广大务林人不断进取的旗帜,是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对于确保实现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双增”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于推动现代林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对于构建北方绿色生态屏障具有巨大的推动意义,对于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凭借塞罕坝精神,我们已经把塞外荒原变成万顷林海,我们更加相信,依靠和创新塞罕坝精神,一定有能力把山川秀美的塞罕坝建设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国有林场。
2017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总书记强调,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代接着一代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4]
2021年8月2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塞罕坝机械林场尚海纪念林。纪念林位于原马蹄坑造林会战区,是塞罕坝精神发源地、百万亩林海起源地。习近平同林场职工代表亲切交流,他强调,你们做的事非常有示范意义,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激励作用和深远影响。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全党全国人民要发扬这种精神,把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发展好。塞罕坝要更加深刻地理解生态文明理念,再接再厉,二次创业,在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
塞罕坝精神精神内涵
原塞罕坝精神:“勤俭建场,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私奉献”,是在塞罕坝建场三十年之际,由熟知塞罕坝建设发展历程的原国家林业部副部长刘琨帮助总结提炼的。新塞罕坝精神:“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爱岗敬业”,是原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于2010年6月在塞罕坝调研后,在原塞罕坝精神基础上凝练提升而成。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是塞罕坝精神!
塞罕坝精神是以艰苦创业为核心,以科学求实和开拓创新为支撑,以无私奉献和爱岗敬业为价值取向的一个完整的精神体系,她既充满了塞罕坝人献身“绿色事业”的豪情壮志,又体现了塞罕坝人特有的理想追求。
塞罕坝精神精神根源
塞罕坝溯源
塞罕坝是蒙汉合璧语,意为“美丽的高岭”,它位于河北省最北部的围场县境内。历史上,这里就地域广袤,树木参天,辽金时期被称为“千里松林”。
塞罕坝之殇
清朝后期由于国力衰退,日本侵略者掠夺性的采伐、连年不断的山火和日益增多的农牧活动,使这里的树木被采伐殆尽,大片的森林荡然无存。到解放前夕,塞罕坝由“林苍苍,树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皇家猎苑蜕变成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沙起好荒凉”的沙地荒原。
塞罕坝肇建
新中国成立后,林业部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和科学的规划设计,1962年2月,决定建立林业部直属的塞罕坝机械林场。确立了四项建场任务:
建成大片用材林基地,生产中、小径级用材;
改变当地自然面貌,保持水土,为改变京津地带风沙危害创造条件;
研究积累高寒地区造林和育林的经验;
研究积累大型国营机械化林场经营管理的经验。
塞罕坝涅槃
60年代的塞罕坝,集高寒、高海拔、大风、沙化、少雨五种极端环境于一体,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刚刚建场的塞罕坝,没有粮食,缺少房屋,交通闭塞,冬季大雪封山,人们便处于半封闭、半隔绝的状态;没有学校,没有医院,没有娱乐设施,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建设者们,除了简单的行李衣物,其他的几乎一无所有。通过塞罕坝两代人近50年的艰苦奋斗,在极端困难的立地条件下,在140万亩的总经营面积上,成功营造了112万亩人工林,创造了一个变荒原为林海、让沙漠成绿洲的绿色奇迹。森林覆盖率由建场初期的11.4%提高到80%,林木总蓄积量达到1012万立方米,塞罕坝人在茫茫的塞北荒原上成功营造起了全国面积最大的集中连片的人工林林海,谱写了不朽的绿色篇章。
塞罕坝效益
如今,建场时营造的树苗,已经变成了浩瀚林海,正发挥着无可替代的效益,造福着当地,泽被着京津,恩及着后世。
塞罕坝效益包括塞罕坝的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
经济效益:建场以来,累计向塞罕坝林场投入3.49.亿元,其中国家投资2.5亿元,林场自筹0.99亿元。截至2009年底,林场有林地面积112万亩,林木总蓄积1012万m3,林木价值40多亿元,林木每年生长增加蓄积80万 m3,增值3亿元,多年来累计上缴利税近亿元,现林场固定资产3亿多元,据中国林科院核算评估,塞罕坝资源总价值为152.9亿元,投入与产出比为1:44。
生态效益:首先是阻沙源、保水源,维护京津生态安全。中国林科院2007年核算评估,塞罕坝每年可产生120亿元的生态服务效益。
社会效益:一是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劳动就业岗位,有力地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二是示范带动作用;三是取得重大社会影响,在人才培养、科技推广与示范、生态与思想教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地传播了生态文化,弘扬了生态文明。
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 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塞罕坝精神是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回顾塞罕坝林场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如同打开一本至真至诚的爱党誓言书。从第一代塞罕坝人服从组织安排上坝开始,一代代塞罕坝人奋斗不息、接力不止,他们最鲜明的特质就是时刻听从党的召唤、响应党的号召,集中体现了强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弘扬塞罕坝精神,最重要的就是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更加坚定自觉地践行新发展理念,更加坚定自觉地履行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责任。
塞罕坝精神是推进绿色发展的不懈追求,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坚持生态优先,努力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协同共进
当年,面对荒山秃岭,塞罕坝人坚信“今天有一棵松,明天就会有亿万棵松”,坚持向绿色要发展、向绿色要未来,实现了从“一棵松”到百万亩人工林海的历史跨越。塞罕坝每棵树的年轮里都记载着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阐释着绿色发展的理念。我们要坚持把绿色作为发展底色,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坚定不移地走加快转型、绿色发展、跨越提升新路。我们要大力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整体修复,与京津及周边省区深入开展大气污染联防联治,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们幸福生活的增长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展现美丽河北形象的发力点。
塞罕坝精神是攻坚克难的顽强意志,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勇于直面困难,矢志艰苦奋斗
在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塞罕坝林场曾多次陷入困境,但塞罕坝人坚持以改革激发活力、以创新攻克难关,在高寒地区引种、育苗、造林等方面取得一个个新突破,形成独具特色的森林经营生产体系和培育作业流程。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拼劲和闯劲。要以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等重大制度为突破口,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开展生态建设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加快成熟适用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加强环境治理、促进环境改善,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绿色福利、生态福祉。
塞罕坝精神是久久为功的执着信念,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一茬接着一茬干
在高寒的塞罕坝上栽种落叶松,达到成熟状态需要几十年,造林者很难享受到自己辛劳的成果。塞罕坝林场之所以成功,塞罕坝精神之所以伟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不急一时之功、不计一己之利,为了长远发展默默付出、无怨无悔。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有一种“功成不必在我”的情怀,遵循生态建设规律,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在治理环境污染、推进生态修复上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多干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事情。坚定不移、持续发力,握牢“交接棒”、跑好“接力赛”,不断开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弘扬塞罕坝精神,共建生态文明凉州
什么是塞罕坝精神?
30年前原塞罕坝精神:“勤俭建场,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私奉献”。30年后,新的塞罕坝精神:“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爱岗敬业”。
30年前的塞罕坝精神指引了第一代务林人,在高寒、高海拔、大风、沙化、少雨,没有粮食,缺少房屋,交通闭塞,没有医院,的恶劣环境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累累硕果。创造了一个变荒原为林海、让沙漠成绿洲的绿色奇迹。
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也要以新的塞罕坝精神来指引自己,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我们要通过校园绿化,让学校绿树成阴、校在林中,为师生营造优美宜人的学习生活环境;我们要通过校园绿化,让广大学生积极参与绿色实践,培养同学们热爱劳动的品质、热爱自然的情趣和改善环境的意识;我们要通过校园绿化,大力推动生态文明教育,使学校和广大师生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实践者。弘扬塞罕坝精神,绿化与美好同在,绿色与文明同步,让我们的校园绿起来、美起来,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使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城市和乡村的美丽风景。
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在思想上重视。学校担负着培养和造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代新人的神圣使命,更是弘扬生态文明的主课堂、主渠道和主阵地。老师和学生作为生态文明的宣传者、实践者和监督者,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力量。创建绿色校园,既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生态文明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我们一定要积极响应区政府、区教育局号召,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携手共建绿色校园,为打造青山绿水的凉州优美环境作出积极贡献。行动上及时,通过多渠道多方面,学习塞罕坝精神,读懂塞罕坝精神的实质,努力探求更深的理念。在学习中找准自己的方向,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学习,扬长补短。
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踏实学习,开拓创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衷心地希望,通过开展“塞罕坝精神进校园”的活动,广大师生把家乡装扮得更加美丽,让绿色延伸到凉州的每一个角落。同时,我也衷心地希望广大青少年通过参加这项活动,牢固树立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的生态文明观念,自觉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积极投身凉州生态美建设,让树木与树人在每一所学校完美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和树木一起健康成长,将来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在新的塞罕坝精神的指引下,我们新一代小学生有信心也有责任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添砖加瓦,我相信,在全区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大力开展“塞罕坝精神进校园”活动,绿色校园、生态凉州建设一定会取得圆满成功!
《弘扬塞罕坝精神,做好本职工作》
教务处 吴凤
塞罕坝(蒙语)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北部坝上地区,意为“美丽的高岭”,本来是清代的皇家狩猎场,是现在的森林公园,旅游胜地!京津冀水源涵养地!现在我们去坝上旅游,看到滚滚松海,依然很感觉震摄,惊憾于这么大规模的林海竟然是人工林!
可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这里被荒漠、流沙占据,早已经没有了皇家猎苑的风范,到处是荒山秃岭,为响应国家号召,阻挡大风沙,建设北方屏障,第一代务林人,在高寒、高海拔、大风、沙化、少雨,没有粮食,缺少房屋,交通闭塞,没有医院的恶劣环境下,五十多年如一日种树不止,在平均海拔1500米、最低气温超过零下43摄氏度的高寒地区,创造了林业史上一个又一个累累硕果。他们踏难克险、百折不挠,向着既定目标勇往直前。精诚所至,终将塞罕坝的旧模样变成历史的记忆,一座浩瀚的人工大森林在荒原上拔地而起。成功造林112万亩,形成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海,每年为京津地区输净水1.37亿立方米、释放氧气54.5万吨,创造了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青山不语,绿色为证,塞罕坝人为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是更好地建设美丽中国的需要。使塞罕坝机械林场是承德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成功缩影,也是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面鲜红旗帜。形成了艰苦奋斗、爱国敬业,科学务实、争创一流,坚韧不拔、善做善成,使命至上、甘于奉献的“塞罕坝精神”。
今天我们开展学习塞罕坝精神的活动是非常必要而且及时的,历经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社会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一切以效益为重,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的快速发展模式,使社会道德水平整体下降。但是没有精神支柱,没有信仰的发展是危险的,不只是国家领导人,就是我们普通人也看到了这样发展的弊端,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国家号召学习国学,提倡奉献精神,我们在这样的形势下,大力开展学习塞罕坝精神。
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在思想上重视。行动上及时,通过多渠道多方面,学习塞罕坝精神,读懂塞罕坝精神的实质,努力探求深层次的理念,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把无形的概念有形化。在工作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学习,扬长补短,工作中要起带头作用。
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爱岗敬业”,塞罕坝精神不仅为我们带来了广袤的林海,更为广大党员干部深深地上了一课;塞罕坝精神绝不只局限于育林治沙上,它也是新时期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必备素质,更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助力!
在平时,我们不止一次的抱怨:工作太辛苦、课多、待遇又差,干着没动力”。究其原因,就是缺乏塞罕坝人“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爱岗敬业”的意志品质。当下,全校正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把塞罕坝精神蕴于我们的工作中,提升党员干部的敬业思想和服务意识,使广大教职员工在工作中能够更好地以人为本,增加责任心。
艰苦创业,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做到不怕苦累,勇挑重担。即使时代如何发展,艰苦创业作为朴素的时代精神,仍然需要继承和发扬。社会在进步,但并非无苦可吃、无业可创,我们学校现在面临转型的关键时期,作为教师,我深深知道,我们还有很多应该上的课不能开,原因就是没有合适的教师,这其实真的是一件很悲哀的事,做教师的,授课理应是一件十分荣幸和光荣的工作。
科学求实,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有求真务实的态度。塞罕坝将沙地变林海就是几代人一次次试验、一次次播种而成,没有科学求实的态度,相信很难有今天的成就。我们的父辈,都是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他们忘我的工作精神,舍小家为大家,舍个人为集体的态度真是让人肃然起敬!毫不夸张得说:那个时代的人,都是这么过来的!他们带着一身的伤病,兢兢业业,眼睛里,心里,只有工作,也许我们现在有人认为他们太傻,但是他们做人很踏实,永远让人尊敬!他们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诚然,现在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带给人浮躁之气,但时代更需要保持踏实、严谨的工作作风,不浮夸、不焦躁,以科学的务实的态度面对工作。
无私奉献,要求我们在工作中甘于奉献。从老书记王尚海到“六女上坝”,无数塞罕坝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们听着潸然泪下,他们确实是楷模,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本人作为学校的一名老教师,工作了将近三十年了,一直都是踏踏实实,任劳任怨的工作在最基础的教学第一线,曾无数次获得过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先进工作者等等,各种奖励证书一尺多高,最近两年由于身体原因,怠惰了很多,去年一直状态不太好,体检是低血压,50:80,现在也是常常头晕,仍然是血压低,但是对口升学班的教学压力还是很大的,从开始上课到现在不到两年的时间,不管是什么天气,什么身体状况,不管是下大雨还是下大雪,不管是腿疼还是头晕,从来不敢请假!自认为已经很敬业了,和前辈比起来还是差得远,还是需要继续努力,继续学习。
开拓创新,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创新有为。创新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源泉,从坝上植树到病虫害防治,塞罕坝的每一小步成功,都体现了创新精髓。要把不断提升自我综合素质、丰富个人知识储备与工作相结合,把创新作为做好教学工作的“好帮手”,不断开创教育教学新模式。学生随时变化的,时代也在飞速发展,没有创新,没有新的教学手段和新的教学思维,不可能有好的教学效果。
爱岗敬业,要求我们“干一行,爱一行”。塞罕坝人脚踏实地,在平凡的岗位中做出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我们说“干一行,爱一行”,我们要有担当育人使命的责任感,没有责任感的教师,绝不是一个好教师!敷衍塞责,不可能做好工作。当教师的干得是一个良心活,只有从心里爱护学生,爱岗敬业,才能真正教给学生知识和做人的道理。
电大的振兴,中国梦的实现,都需要我们付出实际行动,需要我们在学校有需要时义无反顾,勇于吃苦,敢于付出。我相信,塞罕坝精神会成为实现我们学校的电大人的共同精神,帮助我们实现承德电大的振兴!
弘扬塞罕坝精神,抢抓机遇
努力推动塞罕坝机械林场跨越式科学发展
建场49年的塞罕坝林场,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艰苦奋斗,在塞北荒原和茫茫大漠上成功营造了140多万亩的人工林,使森林覆盖率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1.4﹪提高到现在的79.4﹪,将一个水草丰美、森林葱郁的清初皇家射猎围场复原了回来,塞罕坝人创造了绿色奇迹,在他们的奋斗历程中,同时也创造了伟大的塞罕坝精神。这正是国家林业局贾治邦局长所概括提升出来的“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科学求实、开拓创新、爱岗敬业”五大精神。塞罕坝林场不愧为全国林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塞罕坝人的创业思想和奋斗精神无疑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前进的标杆和追赶的目标。
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要认真领会贾治邦局长提出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的指示精神,深刻理解塞罕坝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思想实质,要遵照陈秋华厅长提出的学习要求,结合本场实际扎实开展学习活动。要在全场上下掀起一场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的真正热潮,领导积极带头,干部职工积极响应,使得这一学习活动达到深入人心、触动思想、转变观念、振奋精神、鼓舞斗志、推动发展的目的。
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要树立热爱林业、干好林业的崇高追求。今天的林业已今非昔比,其地位和作用已大大提升,并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国营林场已不再是以往让人望而却步的蛮荒地和“低人一等”的穷单位。经过五六十年的艰苦创业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建设发展,林区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都有了极大的改善。现在,林业更是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政府及社会的大力支持,从事林业更有奔头,投身林场更有干头。但是,即便在这样有利的条件下,我们仍然需要发扬老一辈务林人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发扬塞罕坝精神,不骄傲、不自满、不停步,更加踏实地做好今后的各项工作。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要培养自己高尚的思想风格。林业事业是艰苦的,林场工作是劳累的,但是牢记着务林人所肩负的使命和责任,你就不会计较个人得失,而能够做到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埋头苦干并努力创造出优异的成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愧于党的教育、国家的培养、领导的关心爱护和同志们的支持和帮助。
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要坚持科学发展的理念。求真务实、尊重科学,就是尊重客观规律,遵循客观规律办事。各地有各地的实际情况,各个林场有各个林场的特点,环境不同,条件不同,就需要我们根据具体情况作具体的分析和判断,研究制定切合实际的、我们能够利用和创造的条件所适合本单位开展的工作和发展的项目的各项方针和政策,将短期目标与长远计划、当前工作与今后思路有机结合起来,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科学决策、科学管理、科学发展。
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要增强改革创新、不进即退的进取意识。当前,林业正迎来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黄金期”,在国家大扶持、林业大调整、东部产业大转移、新一轮西部地区大开发、北部湾经济区大建设以及中国—东盟自贸区大市场等等这些大好政策和难得的机遇面前,我们必须认清形势、与时俱进、抢抓机遇、用足政策、快步跟上。同时,要革除一切不利于甚至是阻碍发展的管理体制,创新经营机制,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最佳效用。
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要发扬爱岗敬业、讲求实效的优良作风。毛主席说:“方针政策制定后,干部是关键。”干部是工作的“推进器”和“离合器”,干部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工作热情高涨起来,责任心增强起来,各项部署就得以及时贯彻落实,各项工作就能够扎实推进,各项任务就可以顺利完成。决策班子更要做到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在抓工作落实上为机关科室和基层单位做出表率,使广大干部职工紧密团结、齐心协力、努力工作、忘我劳动。
塞罕坝精神,是以艰苦创业为核心,以科学求实和开拓创新为支撑,以无私奉献和爱岗敬业为追求的价值取向,是自觉以生产建设为重,一切以事业为上的创业干事原则,他与“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和“自力更生、艰苦风斗”的大寨精神,是同一精神实质的。塞罕坝精神作为全国林业战线最广泛精神的集中体现,更能激励我们奋发有为。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应当对我们的思想观念要有更大的触动,对我们的生产工作要有更大的促进,对我们的经营管理要有更大的启发。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绝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空泛而学、形而上学,而是要达到学以见效、学以见长,转化为力量源泉,激发出强大动力,焕发出无穷智慧,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极大地推动林场深化改革、锐意进取、不断创新,努力实现林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011年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领会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精神,按照区林业厅的部署和要求,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在经营管理、造林营林、资源管护、林产工业开发、企业文化创新、领导班子建设以及安全生产等各方面工作上,都要取得显著的成绩,林场改革、创新和发展正朝着正确的方向稳步向前迈进,为我场“十二五”计划奠定良好的基础。要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努力:
一、抓好抓实造林营林这项基础工作,加强资源培育和保护,夯实林业基础,打造绿色银行。要在造林规模上深挖潜力,保持年造林面积5万亩以上的水平,确保活立木蓄积量年年递增,林木越采越多、越采越好;要在扩大速丰林建设规模上下功夫,提高速生丰产商品林和工业原料林在各林中、树种中的比重,为我场发展林产工业提供原料保障。进一步调整林种结构,发展5万亩以上的优质油茶林,开发木本油料加工项目,扩大营林经济效益。
二、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做大做强林产工业,全面实现林板一体化建设目标,实现我场跨越式发展,实现林场兴旺、职工富裕的美好愿景。在目前已竣工投产的年产15万立方米中(高)密度纤维板项目、年产10万立方米胶合板项目的基础上,抓紧年产20万立方米刨花板项目建设,确保2011年年初竣工投产;力争年产5万立方米木地板项目年内落实开工,2011年建成投产。计划在两年内,工业园区内年产50万立方米人造板全部组成项目建设全面完成,使林产工业成为大桂山林场经济的最大支柱。
三、科学、合理、有效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依托土地资源优势、地理区位优势和交通便捷优势,兴建规模工业园区,与地方政府合作开发,发挥和利用各自优势,实现林场与地方共赢,经济与社会效益双收。今年上半年,在工业园区第一期1000亩土地面积上已落实了人造板各个项目建设并完工基础上,第二期2000亩土地开发目前已完成“一平”工程,年底前完成“三通”。现在,我场与广东某投资经营企业已在二期开发区内落实了投资项目,合作兴办年收益达1200万元以上规模的建筑陶瓷基地。其他招商引资项目也在紧锣密鼓进行当中。3000亩地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成为我场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其社会效益也远大于经济效益。
四、充分发挥森林资源和景观优势、区位交通优势,加快森林公园新一轮开发建设速度,科学、合理规划设计,使山、林、水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致有机融合,打造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科普知识、探险寻奇的优选地,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实现生态公益林、水源林资源利用的最佳方式及其经济效益。
五、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林场的凝聚力和职工向心力,提高职工整体综合素质,为林场科学发展,建设现代林业打造一支过硬的职工队伍。以宣传教育为重点,以文体娱乐活动为载体,寓教于乐,寓乐于教,形式多样,方法灵活,围绕“经济发达、生活富裕、场风文明、环境优美”的和谐新型大桂山林场这一最终目标,建设发展我场积极、健康、向上的优秀企业文化。
当前,在林业建设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我们要紧紧把握良机,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发扬我们大桂山人吃苦耐劳、艰苦风斗、默默奉献的光荣传统,团结和依靠全场干部职工,朝着既定的发展目标,勇往直前,奋力拼搏,用我们的聪明才智和辛勤汗水,谱写新的篇章,唱响新的凯歌,将大桂山林场打造成为一颗镶嵌在桂东大地上的璀璨的绿色明珠。
弘扬塞罕坝精神,从自身做起
三道河口林场 张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们: 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弘扬塞罕坝精神,从自身做起》 什么是塞罕坝精神?30年前原塞罕坝精神:“勤俭建场,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私奉献”。
30年后,新的塞罕坝精神:“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爱岗敬业”。
30年前的塞罕坝精神指引了第一代务林人,在高寒、高海拔、大风、沙化、少雨,没有粮食,缺少房屋,交通闭塞,没有医院,的恶劣环境下,创造了林业史上一个又一个累累硕果。创造了一个变荒原为林海、让沙漠成绿洲的绿色奇迹。
作为一名新一代的务林人,也要以新的塞罕坝精神来指引自己,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严于律己,规范行为,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准方向,抓住工作的重点和落脚点,才能赢得肯定。
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在思想上重视。行动上及时,通过多渠道多方面,学习塞罕坝精神,读懂塞罕坝精神的实质,努力探求深层次的理念,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把无形的概念有形化。在工作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学习,扬长补短,工作中要起带头作用。弘扬塞罕坝就要爱岗敬业。专心致志,开拓进取。在工作中要明白事无小事,再小的事也是锻炼自己的契机,从而提高自己的责任感,应该做到做一行爱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努力适应各种环境,积极像老同志学习经验,向新同志学习理论,不断对自己提高要求,养成良好的工作工作习惯,做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勤奋肯干。凡伟大的人也是从平凡的事做起,无不或多或少的靠勤奋起家。弘扬塞罕坝精神就是热爱和珍惜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对自己的工作皆尽所能的付出和贡献,尽职尽责。他是社会责任的一种体现,它是做人、做事的一种境界。
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开拓创新。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创新的时代。创新是与时俱进的本质要求,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我们要永葆先进性,永葆朝气、锐气,就必须坚持创新创新再创新。创新是灵魂、是源泉、是动力。事实一再表明,一切落后都源于思想守旧,一切进步都始于开拓创新。
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无私奉献。要培育忘我的献身精神。有人把人生的境界分为“小我”、“大我”、“忘我”三个层次。“小我”者,利己也,只顾自己而不顾集体;“大我”者,热衷于为社会做贡献,但缺乏献身精神;只有“忘我”者,才能像一滴水溶化在大海里一样,无私奉献是我场的金矿,是塞罕坝精神的动力。
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科学求实。尊重科学、追求真理。从根本上说,求实就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大胆地坚持真理,无畏地修正错误。在科学技术对整个社会的教育功能中,求实已经成为一个基本的常识,人人都理解求实这种科学精神对于人生的意义。
在新的塞罕坝精神的指引下,我们新一代务林人有信心也有责任为构建充满活力,富裕文明,和谐稳定,场强民富的塞罕坝贡献青春和汗水。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