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二首 教学反思

《诗经》二首

教学反思

本堂课以朗读教学为主,通过多次的朗读,学生体会了诗中的画面美,揣摩透了人物的内心情感,了解了《诗经》诗歌的复沓手法。不足之处是淡化了字词含义的理解,这有可能影响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把握,原因是在备课之前对学生的古汉语知识水平的过高估计。由此看来,在今后的教学中对学生各个方面的知识水平应该有一个准确的把握,不能单纯地凭自己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怎么教都可以。课堂教学亮点重章叠句和反复咏叹的手法学生很容易理解,学生的朗读效果好。又用优美的《在水一方》设置情境,课堂气氛好。教师在课堂扮演的是领路人的角色,要引领学生学会品析诗歌,发掘文本的现实意义也就是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引导。遵循学习诗歌的要求,从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及结构美三个层面层层深入剖析,使学生学会鉴赏诗歌。但预设中的也有不足的地方:

《诗经》这样的文字较为古奥,由于准备不够充分,功底又浅,所以对诗歌意境挖掘不深,同时课堂也显得散乱问题分析

《蒹葭》代表了《诗经》的及高水平,课前准备要充分,不要打无把握之仗,教师的畏首畏尾必定引起学生的拘谨。

再教的设想广泛借鉴别人的长处,阅读相关文章,学习《诗经》的系统介绍,了解创造背景,听取同组各位老师的意见,对授课内容做恰当调整,强调朗读,进行对比阅读,还要适当向外拓展延伸。

《诗经》二首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2.把握《诗经》的艺术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3.反复朗读,直至成诵。教学重点

1.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2.深入理解这两首诗,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教学难点

1.体会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2.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据说东汉大学者郑玄家的婢女也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今天我们来学习冠于《诗经》三百篇之首的《关雎》。

二、学习《关雎》。

1.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1)学生听录音配乐朗读,正音,同时出示投影。雎鸠():一种水鸟。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逑():配偶。

荇()菜:一种水生

植物,叶子略呈心形,浮在水面上,茎可以食用。寤寐():这里指时时。寤,醒时。寐,睡时。芼():择取。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作诵读指导。(3)教师范读,为感悟理解课文创设氛围。

教师提示:诗歌重在想象、联想,对于字面意思不必字字落实,可以疏其大意而不求甚解,但重点字词、关键字词要落实。

(4)学生齐读,放录音,再听一次,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2.品读全诗,把握文义。

(1)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明确:这首诗很短很完整,写主人公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陷于难以自拔的低沉哀吟,是一首古老而优秀的民歌作品。

(2)既然大家都认为这首诗是爱情诗,那么它是如何抒发相思之情的?(全班同学分成五组,每组负责一节的分析鉴赏任务。围绕“如何写这位男子的爱恋、相思、梦幻”展开讨论交流。)

明确:首章四句写一个年轻小伙子,见到河洲上一对水鸟的相亲相爱,听到它们一唱一和的鸣叫,自然引起自己的无限情思,何况他心目中正有一位所爱的人呢!他向往着那位美丽贤淑的好姑娘,能够成为自己理想的配偶。板书:

所闻:关关雎鸠 所见:在河之洲 所思:窈窕淑女 所愿:君子好逑

第二章和第三章八句写他日夜相思,须臾不能忘怀这位采荇菜的姑娘在水边劳动时的窈窕身影。难耐的相思之苦已达到了长夜不眠的程度。板书:

寤寐求之——追慕之心 辗转反侧——相思之苦

第四章和第五章八句突然出现了“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欢快、热闹的场面。这不啻是个戏剧性的转变。幻由情生,无疑正是这位饱受相思之苦的男子对未来的设想,是他寤寐苦 思想要实现的愿望。板书:

琴瑟友之——

亲密相爱 钟鼓乐之——欢快热闹

小结:古人在解释这首诗时,曾进行封建礼教的涂饰。今天我们认为它是一篇爱情诗,它写思慕,写追求,写向往,既深刻细微,又止所当止。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确有一定见地,对我们仍有启发。3.学生再读《关雎》,同时在头脑中再现主人公鲜明生动的形象。4.探究艺术手法。

这首诗采用了什么表现形式? 明确:《诗经》的形式基本上是四言诗。章法上最具特色的一点是“

重章叠句”。所谓“重章叠句”,是指一首诗的各章,不仅句数相等,而且语言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变动几个字,甚至只变动一两个字,以重复歌咏的一种形式。

《诗经》的这一突出特点与音乐曲调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知道,当人们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冲动的时候,往往喜欢从流行曲调中挑一支熟悉的,配上词歌唱。而《诗经》的时代,流行于民间的曲调一般都比较短小。唱了一遍,常常感到兴犹未尽,于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唱。如果许多人在一起,便一人唱,众人和,直到唱痛快为止。每重唱一遍,只变动少数词语,最简单、最容易传唱,最便于记忆,当然也就最乐于为人们所采用了。“重章叠句”形式的运用,对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还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三、布置作业。1.背诵《关雎》。2.预习《蒹葭》,结合注释,串解大意。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黑板边书:“聆听三千年华夏先民吟唱 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辉煌”,同步播放邓丽君《在水一方》,创设情境,为学习《诗经》选篇《蒹葭》作铺垫。

提问:同学们,大家刚才听到的的歌曲优美吗?谁能说出这首歌曲的名字? 明确:电视剧 《 在水一方 》 的主题曲 《 在水一方 》。进一步提问:谁知道歌词的出处?

明确:根据《诗经》中的《蒹葭》改编而成。

二、解题

《诗经》 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作品。《诗经》 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宋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诗经》共 305 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源头,共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对我国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发展有着深广的影响。诗歌的形式,多数为隔句用韵,并普遍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这节课,我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诗经》中的一首极其优美的抒情诗《蒹葭》。这首诗。主要是通过美读来感受先人的情感美,来领略华夏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下面我们就进入第一个环节:

三、学生结合注释,译读全诗。

教师提示:诗歌重在吟诵、品味。在译诗时,要运用联想、想象,在头脑中浮现此情此景。

四、(一)、初读,感受诗的音乐美。1.第一个环节通过初读诗文,初步感受诗的音乐美。要朗读好诗文,要注意读好它的节奏。要读出诗歌的音乐美,除了诗歌朗读的一般要求外,尤其要读出她的生气,读出她的音乐美。2.下面,请同学们认真看书,听老师朗读课文。大家拿好笔,在你不认识的字下面作标记,第二个要求就是请同学们注意这首诗的韵脚,也就是诗中押韵的字。

明确:第一章应该是苍、霜、方长、央; 第二章是萋、晞、跻、坻; 第三章是采、已、汜、右、坻。

3.学生试读。

师问:在我们朗读时,同学们是否注意到了诗中“叠词”的运用? 明确:苍苍,萋萋,采采„„

(师生一同总结这首诗中的叠词特点。)

(二)、再读,感受是的绘画美

1.导语: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我们现在一起进入第二环节的学习。再读诗歌,想象诗歌的绘画美。唐朝诗人王维不仅是一个著名诗人,而且是一位出色的画家。苏轼曾这样评价她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蒹葭》之所以成为《诗经》中最经典的诗歌。就是因为这首诗本身就像一幅精美的图画。2.教师描绘画面,让学生感受画面之美。

金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水上烟波万顷,空中雾霭迷蒙,弯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日。此时,一位痴情的恋者,踯躅水畔,他热烈而急切地追寻着心上的恋人。那恋人好像在水一方,但一水盈盈,河道阻隔。“伊人”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他徘徊往复,心醉神迷,内心痛苦,不可言状。

3.分析比兴手法,明确:比兴—借景抒情,触景生情,(三)、三读,感受结构美(重章叠句的作用)下面再请同学们齐读一遍诗歌,请注意各章之间的特点。然后说说这幅画中写出了哪些人物?哪些景物?哪些情节?

明确: 《蒹葭》的第二、第三章是第一的章反复,只是在押韵处换几个字表示层层递进。这种仅仅对文字略加改动的重章叠唱是《诗经》中常用的手法。目的是在反复中深化意境。为了把这首诗读得更好,就要更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情感。请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或句子来表达诗人追求伊人时的不同心情。

第一章抒发了诗人对伊人_________的情感。

第二章抒发了诗人对伊人_________的情感。

第三章抒发了诗人对伊人_________的情感。

明确:憧憬、焦急、失望。3.

五、探究与研讨,掌握重章迭句的形式特点,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学习这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比兴,所谓“兴”,即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这种手法的优点在于寄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

这首诗还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窈窕”是叠韵;“参差”是双声;“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用这类词修饰动作,如“辗转反侧”;摹拟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写景物,如“参差荇菜”,无不活泼逼真,声情并茂。

诗的二、三章只换了几个词,内容与首章基本相同。但它体现了诗歌咏唱的音乐特点,增强了韵律的悠扬和谐美,使表达的情感愈来愈强烈。首章的“苍苍”,次章的“凄凄”,末章的“采采”,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凄青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白露“为霜”、“未浠”、“未已”的变换,描绘出朝露成霜而又融为秋水的渐变情状与过程,形象地面出了时间发展的轨迹,说明诗人天刚放亮就来到河滨,直呆到太阳东升。试想,他独自一人久久徘徊在清冷索寞的旷野,面对茫茫秋水,等人不见,寻人不着,其心情该是何等焦急和惆怅!描写伊人所在地点时,由于“方”、“湄”、“”三字的变换,就把伊人在彼岸等待诗人和诗人盼望与伊人相会的活动与心理形象而真切地描绘了出来,这样写,大大拓宽了诗的意境。另外,像“长”、“跻”、“右”和“央”、“坻”、“”的变换,也都从不同的道路和方位上描述了他寻见伊人困难重重,想见伊人心情急切的情景。

若把三章诗所用几组变换的词语联系起来加以品味,更能体会到诗的隽永淳厚的意味。

六、课堂小结

《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头清水,开阔、丰盈、简单、洁净。这源泉处的草木,也跟淳朴的先民及其歌声一样简朴优美。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款款盈盈游历在平原秀野风和日丽中。痴情的少年千回百转,却找不到她的岸。让我们干干净净与素心相通.吟诵这优美的文字,传唱这古老的歌谣!附:板书设计 蒹葭 白露 道 伊人 苍苍 萋萋 采采 为霜 未晞 未已 长 跻

右 水中央 水中坻 水中矣

写景

思人

蒹葭

白露—® 伊人

情 景 交 融

蒹葭

蒹葭变化:苍苍——凄凄——采采

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 白露变化:为霜——未浠——未已

时间推移,心情焦急和惆怅

地点变化:长——跻——右——央——坻

困难重重,想见心情急切

《诗经》《卫风∙氓》

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诗经》的基本文学常识。

2.分清《诗经》中特有的语助词和语气词,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的词义与用法。3.把握女主感情的变化,鉴赏文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4.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忠贞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情操。5.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落实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鉴赏文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教学难点:理解体会诗歌表达的“怨情”,准确把握女主的感情变化过程。教法:讲授法、讨论法、诵读法、启发法、多媒体展示法。

一、《诗经》相关常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诗经六义:风、雅、颂(体裁),赋、比、兴(艺术手法)。四言诗,朗读节奏:二二拍。

二、歌曲导入

1、课前播放歌曲《野百合也有春天》。大家喜欢这首歌吗?为什么?这首歌讲述的是一对情侣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特别是那句“爱你/想你/ 怨你/念你/深情永不变,难道你不曾回头想想昨日的誓言”,缠绵凄恻,令人动容。而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也将要把我们带入古代一个缠绵凄恻、充满怨情的故事里去。下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了解一下她和他之间究竟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由于年代久远,要进入这个故事的话,需要我们先用现代汉语将这个用上古文言记录的故事破译出来。下面,进入破译关。听朗读录音,注意生僻字词的读音与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听朗读时用心体会女主情感的变化。

3、播放录音后用多媒体显示重点字词的音、义。

氓之蚩蚩、夙兴夜寐、垝垣、自我徂尔、汤汤、渐车帷裳、靡、口至、隰则有泮、于嗟鸠兮、犹可说也、载笑载言、体无咎言、匪我愆期、尔卜尔筮、以我贿迁、三岁食贫、将子无怒、无食桑葚。

重点:学生找多音字,教补充:将、裳、渐、载 通假字:匪、无、于、说

实词:氓、夙、寐、靡、体、咎、愆、筮、贿、食贫、嗤

4、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情感变化。

5、这是一首叙事诗,大家注意找出叙事线索。叙事线索是什么?

6、明确:女子的感情变化。具体来说就是女子的怨情变化。

7、下面我们进入故事来看,怨情变化的过程。

三、赏析课文

1.男生齐读第一、二段,女生讲述其大意。

2.这时女子的怨情还没有出现,她追忆当年恋爱的甜蜜,幸福感洋溢于字里行间。

3.这时女子的性格:热情、温柔、痴情。

4.男子的性格:看似忠厚老实:抱布贸丝–醉翁之意不在酒。5.女子是否答应?为什么?

6.明确:没有,因为在古代,男女婚姻,必须有“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才能算正当的被认可的婚姻。但是,女子与氓约定“秋以为期”,并且“将子无怒”,充分体现了女子的温柔。

7.第二章,女子开始了又喜又忧的相思。“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望穿秋水,泪雨阑珊笑靥如花–瞬息间的喜怒哀乐,只为意中人的来去变化不定。短短十六字,十分形象地写出了恋爱期间女子相思成灾的种种心理。(简要介绍卜、筮,当时的婚俗,是一种迷信的做法。)

8.生再齐读,注意读出第一章回忆时的渺远、缠绵之感,似低低絮语。第二章热恋要读出热情之感。

9.女生齐读三四章。男生讲述大意。

10.通过“比兴”手法,从“桑之未落”、“桑之落矣”转入议论,转入“婚变”怨情开始出现。“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暗示女子容颜润泽美丽,她和男子的爱情也十分滋润。“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暗示女子容颜憔悴衰老,她和男子的爱情也逐渐进入枯竭。用“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比兴,劝诫女孩子不要和男子沉溺爱情。因为“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这句话如何理解?请大家讨论,再请一位男生来回答。

11.男生回答后,再请女生回答。(希望男女生不同的理解能激起大家深入全面的思考。)

12.教总结:在以男子为中心的社会里,往往只有痴心女子负心汉。女子情感专一,而男子可以三妻四妾、朝三暮四。这是女子在婚后不幸的境遇中,痛感男女在爱情生活上的不平等,向广大的姐妹发出的呼喊,告诫她们千万不要重蹈自己的覆辙。(每当读到这几句话,我都会心惊不已。这是受过怎样的创伤剧痛才会发出如此令人深省的感叹啊?)

13.怨情产生后,女主怨的是什么呢?请大家一起从课文中找出答案。14.“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她勤劳善良,不畏贫苦,与氓结婚后,真诚地把幸福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可是,“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她一片痴情,品行也没有什么不对,而男子却变心了、薄情了。“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男子朝三暮四,放纵无度。女主的感情是愤怒、怨恨。

15.那么女子的性格,通过这两章她的自述,可总结为:痴情(三岁食贫),勤劳、忠贞。男子的性格,对比可知:薄情、贪婪(不知珍惜)。女生再齐读,读出回忆深入、深重痛惜、强烈愤慨之感。

16.生齐读五六章,读出第五章的历历数来的切责之声,第六章的如泣如诉的哀叹,齐读幻灯片上的翻译。这两章画面感很强,请大家想象一下,在脑海里构筑一下这两幅画面。一幅女子“静言思之,躬自悼矣”的画面,一幅“反是不思,亦矣焉哉。”的图。然后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

17.教总结:第一幅–是夜,她坐在床上,眼泪婆娑,嘴角抽动着,只因忍着不让泪掉落。修长而干瘦的双手不停地摆弄着衣角。心里想着:初为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这是怎样的辗转辛劳?为只为曾经对幸福的憧憬,为了维护自己划定的这个地牢–爱情的地牢。可是多年的辛劳,换来的却是„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言既遂矣,至于暴矣。‟没有人能理解自己的伤,自己的痛。„兄弟不知,口至其笑矣。‟亲如兄弟者,不责怪男子的薄情寡幸,却只讥笑自己。这世道是多么不公平啊!

18.第二幅–一个憔悴女子伫立在淇水河畔,江风吹动她的裙角翻飞,发丝有几许散乱。此刻无数往事涌上心头:这里曾经是自己翘首盼望男子来接自己的地方,也是小时无忧无虑地玩耍,男子发下旦旦誓言的地方,而这誓言如今,亦如那滔滔江水和猎猎江风一般逝去了。只有自己还傻傻地记着。算了吧,既然他如此不懂珍惜,我这样付出又有什么值得呢?忘了那些誓言吧!唉!(一身长叹,转身翩然而去)

19.此时女子的性格发生了什么变化?又可间接地看出男子的性格较之婚前发生了什么变化?请大家讨论后回答。

20.明确:女子–清醒、坚强、刚烈,男子–暴虐、卑鄙、无情无义。

四、至此,我们已经完整地解读完了这个故事,那现在我们来回顾下这个故事的线索,女子的情感变化,在诗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提示,注意课文所用到的表现手法:赋、比、兴,表现方式:记叙、议论、抒情的作用。)

五、生讨论回答后教总结:

一、灵活多样地运用了比兴手法。

二、成功地运用了边叙事边抒情的手法,叙事、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充分表现了女子又怨又恨、想要完全忘却,又无法彻底摆脱的矛盾心理。

三、对比手法的巧妙运用。

六、小结:

《氓》叙述了一个古老的、至今还在无数次重演的生活事件,通过女子自述中欢喜–悲伤–哀怨的感情变化,塑造了一个温柔、痴情、善良然而却深受不忠爱情的伤痛,之后变得清醒、坚强的女性形象。今天我们读着两千多年前的诗章,却决不因为时代的遥远、题材的常见而厌倦。这正是因为它并没有刻意去雕琢,只是循着女主人公感情的变化发展,自然而然生成诗歌跌宕回旋的布局。其实,文学的真谛正在于此–描述最本真的生活,表达最朴素的感情。由此我们也可以获得启迪,在我们写作中,也应该抛去那些浮华的外表,用我们手中的笔,去展现真实的生活,表达内心最真挚的感情。

七、作业:

1、课后背诵并默写全诗。

2、将本诗改写成现代诗歌或小小说。

3、推荐阅读《诗经》《人生若只如初见–古典诗词的美丽与哀愁》,注意比较《诗经》以后的诗歌对其有何继承和发展。

《采薇》教学设计

教学大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文言文的能力 具体的目标:

1、结合课文注释并参考工具书疏通课文,整体感知这首古代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反复诵读课文,深入理解诗歌中反映的社会生活和作品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

3、逐句理解课文中相关词语在文中的语境意义,品味古典诗歌的语言美。

4、背诵并默写课文,归纳《诗经》的艺术特点,鉴赏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教学方法:文本研习法

注意问题:教师深钻教材,精心备课,努力提高课堂的点拨引导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一、知识前提详解

1、作者作品简介

一、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尤其是重点字词,句式,文章大体翻译。

三、课文检查重点(串讲课文时,需重点强调的知识点)(一)重点词句 1.通假字

(1)岁亦莫止()(2)彼尔维何()(3)维常之华()(4)彼路斯何()(5)象弭鱼服()(6)(xian)狁孔棘()2.词类活用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雨,动词,雨雪犹“落雪”。)3.古今异义

(1)不遑启居(启,古意是跪,今意指开启;居,古意指安坐,今意指居住。)(2)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文中指主帅,今指有品德的人;小人,文中指士卒,今指品行差的人。)4.一词多义

(1)作:①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如:薇亦作止。②开始。如:天下之难比作于易。③创作,撰写: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如: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④劳动,劳作。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⑤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如: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2)曰:①动词词头,无实意。如曰归曰归。②叫做,称作。如: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③说。如: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止:①语尾助词。如:岁亦莫止。②脚,足。如:当斩左止者,笞五百。③停止,停留,又引申为使动用法。如:止子路宿。④制止,阻止。如:残贼公行,莫或止之。⑤容止,礼貌。如:人而无止,不死何候。⑥副词,仅,止。如: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4)载:①记录,记载。如:史载田横事。②年。如:自去舟职,五载复还。③装载。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引申为承担,承受。如:载舟载舟,所宜深思。④乘坐,乘车。如:直上载公子车。⑤祝词,起加强语气作用,多用于动词或形容词词头,可译为“且”“又”。如:如:“载欣载奔”。⑥副词,开始。如:春日载阳,有名仓庚。

(5)靡:①浪费。如: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②无,没有。如: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引申为不。如:天高地迥,号呼靡穷。③倒下,后退。如:左右皆靡。

(6)烈:①火势猛。如:夫火烈,民望而畏之。引申为放火烧,如:益烈山泽而焚之。又引申为猛烈。如:穷冬烈风。②光明,显赫。如:君有烈名。③事业,功业。如:奋六世之余烈。④厉害,严重。如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7)阳:①山的南面,水的北面。②阳光,太阳。如:斜阳草树,寻常巷陌。③温暖。如:春日载阳。④表面上,假装。如: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

(8)孔:①小洞,窟窿,又引申为渠道。如:利出一孔者,其国无敌。②很,甚。如:孔武有力。③大。如:孔道之夷,何不遵乎。

(9)华:①同“花”。如:桃之夭夭,烁烁其华。②开花。如:始雨水,桃李华。③美丽有光彩。如:华服丽人。④繁华。如:其街市之繁华。⑤精华。如:物华天宝。⑥敬辞。如:华诞,华居。(10)思:①思考。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思念,挂念。如:已行,弗不思也。③心情,情思。如:慨当以慷,忧思难忘。④祝词,无义。如: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1)戒:①防备,警戒。如:既和既戒,既备万事。②告诫,警告。如:观往事以自戒。③戒除。如:少只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12)雨:①众多。如:齐子归止,其从如雨。②离散:如:一别如雨。③动词,下雨或雨一样的落下来。如:是岁之春,雨麦岐山之阳。④灌溉。如:水能自雨田。⑤润泽。如: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

(二)整体感知

这是一首描写久戍边防的士兵生活及其归途中感悟伤时的诗。

全诗采用倒叙的写法,既通过戍卒的回忆和追述,来刻画戍卒急欲回家和继续在外抗敌的矛盾心。一边是温暖的家,一边是受外族入侵的国家,家难以舍弃,国也要保卫,战士的心理就是这么矛盾。家当然要,但国也要,两者都要,这样全部的辛苦和苦痛就落在了战士心上。《采薇》就把战士们的这种辛苦和苦痛表现得淋漓尽致,当然诗中也流露出了对统治者愤怒不平的情绪和士卒不可言喻的伤感。最后一章,把一个戍卒久役归来的悲喜交集的“今”“昔”之感,和盘托出,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具有动人心魄的魅力。

(三)课文分析 句段详解

第一章写战士们为了保卫国家讨伐yan狁,而离家远戍在外,前两句用了“兴”的手法,后四句交待了自己的抛家舍业,不得休息的原因。

第二章写守边战士居无定所,与家人音问隔绝,以及种种饥渴劳苦之状。写出了戍边士卒生活的艰辛和对家的眷恋。

第三章写戍卒士兵度过了漫长的一年又一年。第五六句,写周王朝兵役繁重,服役没有尽头,最后两句,表达了戍卒对统治者不体恤士卒的不满。

第四章追述戍守时紧张劳苦的生活。前两句以常棣花为兴,后两句转到对战车的描写,最后两句写战事频繁,反映了戍守者的劳苦和艰险。

第五章,主要写军容之盛,器械之精,前两句写战马之肥壮,后两句写战车之作用。五六两句写战士们严阵以待,严防敌人。

第六章,写士卒们归途抚今追昔,因痛定思痛更加悲伤。前两句写回忆之景,后两句写眼前之景,五六两句写回家路上行军的艰难,最后两句写自己内心的悲伤。附板书

第一章:写离家远戍在外的原因¬¬——总写:回忆倒叙 第二、三章:写戍卒守无定所及种种饥渴劳苦之状 详写戍卒 第四、五章:写戍卒紧张劳苦的生活 种种情形 追叙

第六章:写士卒归途抚今追昔————今昔对比,借景抒情,回到现实

(五)写作特点(结合学生在初中学过的 《关雎》,《蒹葭》来介绍)

1.综合运用多种叙述方法,第一章采用倒叙的写法,刻画了戍卒急欲回家和继续在外抗敌的矛盾心态,接下去追叙了种种饥渴劳累,紧张辛酸的生活情态。最后回到现实,结束回忆,全诗虽用多种叙述方法,但条理清晰。

2.采用了“兴”的抒情方式。“采薇采薇,薇亦作止”的兴句,的确与诗的主题没有意义上的联系。但兴句为全文定下了一种情调,烘托出了一种气氛,让诗好像涂上一种“清幽”的色彩。特别是通过“薇亦作止——薇亦柔止——薇亦刚止”的变化,让情调一步步发生变化,暗示出战士的命运也一点点发生变化,最后终于可以回家了。3.巧用叠字叠句,或抒忧愤感情,或描摹事物状态,或绘自然景物的特征,都非常准确优美,富有形象性和表现力,声调和谐,增添了语言的艺术魅力。

三、背诵课文

二十一《诗经》二首 课文导读

《静女》是一首爱情诗歌。在诗人心里,自己喜爱的女子既温柔娴静又美丽无比。他早早地赶到了约会地点,却看不到心上人的倩影。等待中的诗人急得抓耳挠腮,不住徘徊。抚弄着他送的“形管”,它那么好看,叫人爱不释手;还有她送的一束荑草,格外的美丽!诗歌的语言虽然平淡,但有情节,很风趣。诵读时,宜用自然的停顿,读出诗歌优美和谐的韵律,并于重章迭唱中体会情节发展的节奏,感受主人公纯真而热烈的感情。

《采薇》是一首表现戍边生活的著名诗篇。戍边守土的士兵,在归家途中追忆戍边之苦,带着戍边与思归、爱国与念家的苦闷矛盾的心情,唱出了这首抒发内心一块儿痛的歌。诗歌的前三章,以采薇起兴,以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歌咏,诵读时,运用停顿读出其鲜明的节奏、回旋跌宕的旋律,体味诗人在一唱三叹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最后一章的写景佳句。已成为历来传诵的名句,熟读成诵,品味其情景交融,含不尽之间于言外的精妙。在琅琅的诵读声中,你是否已为那流传千古的唯美爱情所打动?你是否穿越时空,看到戍边士卒步履蹒跚的背影? 静女

《诗经 ·邶风》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家靡室,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饥载渴。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黑林中学师生共用讲学稿

年级: 九

科目:语文

备课:

审核:

学生姓名 :____________ 课题:《诗经》二首

课型:新授课

备课时间:10月19日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掌握有关《诗经》的一般常识;

2、了解古代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3、了解比兴的有关写法 学习重点:

1、了解古代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2、了解比兴的有关写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2、了解比兴的有关写法 学习程序: 一. 走进《诗经》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五百多年产生的诗歌作品_________篇,当时统称为________________,又称_________________,到了汉代,被儒家尊为经典,定名为________________。

2、《诗经》按体制分为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三类。其中“风”是各诸侯国土风民谣,大多是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最富有思想性和艺术性。《诗经》运用的表现手法是_____ _____ _________。《诗经》的表现手法与其体制分类,合起来,称为六诗,《毛诗序》称为六义。

3、关于《诗经》的表现手法

__________就是直接铺叙,把要说的话直接说出来;_______就是修辞上的比喻;________就是借助于其他事物引出所要表达的内容。

二、赏析《关雎》

1、译文再现

水鸟和鸣关关唱,歌唱在那水中的陆地上。文静美丽的好姑娘,正是我的好对象。长的短的水荇菜,向左向右顺着水流吧它采。文静美丽的好姑娘,醒来梦中都在寻求都在想。寻求思念不能得,醒来梦中想更切。思念不断真难忘,睡在床上翻来覆去到天亮。水荇菜有短亦有长,左采右采在河旁。文静美丽的好姑娘,想用表示友爱的弹琴鼓瑟来供她赏。水荇菜长长短短不整齐,左边右边来摘取,文静美丽的好姑娘,想用敲钟击鼓来让她喜洋洋。

2、诗文初探

⑴《关雎》选自____________,是《诗经》的第一篇,周南泛指洛阳以南。这是一首古老的恋歌,描写了一个男子思慕一个女子的心情,反应出他追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愿望。

⑵本诗用细腻生动的笔法描绘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有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再到________________,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被纤毫毕露的表现出来。

3、疑难探讨

(1)《关雎》第一章运用了《诗经》中那一种表现手法,请你赏析本节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三章运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其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四、五章中“琴瑟”、“钟鼓”的热闹情景是事实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这首爱情诗写思慕,写追求,写向往,既深刻细微,又止所当止。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确有很深的见地,对我们仍有启发。

三、课堂作业

1、背诵《关雎》全文,默写一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预习《蒹葭》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体会景物描写的特点、作用

2、体会反复咏唱的写法

3、体会真挚而热烈的爱情观 学习过程:

一、检查旧课: 背诵默写《蒹葭》一文

二、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蒹葭

溯洄

未晞

在水之湄 ......道阻且跻

在水之涘

水中坻

水中沚 ....

2、指名学生朗读全文

三、译文再现

河畔芦苇密苍苍,夜来清露凝成霜。我想念的那个人,就在河水那一方,逆流而上追寻她,道路崎岖弯又长。顺着河流向下走,仿佛她在水中央。芦苇苍苍密又密,露珠未干清滴滴。我想念的那个人,就在河水那一边。沿着河道往上走,道路崎岖又升高难向前。顺着河流向下走,仿佛她在水草甸。芦苇茂盛千万杆,晶莹露珠还未干,我想念的那个人,就在河流那一岸。沿着河道往上走,道路崎岖迂回弯。顺着河流往下走,仿佛她在河沙滩。

四、疑难探讨

1、分析此诗每章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物,其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2、每章三四两句引出思念者和所在地,接着后四句叙写的内容是?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的景物描写,给人以萧瑟冷落之感,这是否是消极情绪的流露,请你谈谈自己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体会诗歌反复吟唱的章法

本诗三章不断转换字面和声韵,但所写的景物、环境和人物、事件基本不变。他们只是通过一字之易,一韵之转,表现反复吟唱和缠绵无尽的感情。

五、精彩链接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河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26039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3年6月9日
下一篇 2023年6月9日

相关推荐

  • 弘扬抗疫精神学生心得

    弘扬抗疫精神学生心得7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 ·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总结积累经验。以下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弘扬抗疫精神学生心得,希望…

    2023年1月27日
    111
  • 书记在基层团委培训会发言

    同志们: 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积极筹备召开市第三次党代表大会的关键时期,我们这期基层团委书记培训班正式开班了。举办这期培训班,是培养造就高素质基层团干部队伍,…

    2023年1月23日
    188
  • 医院2017年新年致辞范文

    翘首聆听新年的钟声,仿佛春天的脚步正轻盈的向我们走来,走进我们美好的生活,走进我们理想的彼岸。下面是查字典范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医院2017年新年致辞范文,仅供参考。 医院2017…

    2023年1月20日
    93
  • 资金拆借合同简单版范文

    资金拆借合同简单版范文 拆出单位(甲方)名称:________拆入单位(乙方)名称:________ 开户银行:________________开户银行:_____________…

    2023年5月3日
    87
  • 装饰工程承包合同范本(精选10篇)

    装饰工程承包合同1   合同编号:   发包单位:(以下简称甲方)   承包单位:(以下简称乙方)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装饰装修工程合同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2023年4月2日
    103
  • 窗帘买卖合同(精选6篇)

    窗帘买卖合同 第1篇甲方: 乙方:(公司名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遵循双方平等、自愿、公平、诚实守信的原则,为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及产品加工生产等正常进行,经…

    2023年5月18日
    11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