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处的温暖 ――读《我与地坛》
初读《我与地坛》时,它给我的感觉是一种沉重的压抑感、凄凉和沧桑。史铁生,它的作者,年纪轻轻就落得残疾,终生就只能依附着轮椅。他也绝望过,但由于的鼓励,自己的感慨,最终走出绝望,在地坛中思考着人世与人生。
“其实,人这一生能得到什么,只有过程,只有准备这个过程中的心情。所以,一定要注满好的心情,但如果你要逃避困境――困境可不逃避你。”
在史铁生截肢后,经常去地坛思考着人生中的生与死。他不要逃避困境,他要在困境中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地坛见证了史铁生的起起落落,见证了他每次在跌落后又顽强地用一种全新的方式起来。然而又有多少人能不逃避困境,去直面困境呢?若有人问你:“加入你只有几天时间,你会怎么过?”很多人都会害怕这个问题,可我却觉得这个问题很简单。怎么过?当然是开心地过啊!悲伤地过是几天,开心也是这几天。让你选择,你会选择开心还是悲伤?我想是开心吧!面对生与死,看的还是豁达点。
在史铁生的一生中,他的母亲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誓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有在她去世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看,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艳深刻。”史铁生的母亲从不曾支配他的人生,要他生或死,她总是在一个角落里凝视着她的儿子,默默地祈祷:希望儿子能克服生理和心理上的疾病,更希望他能在精神世界里找到寄托。
初始的史铁生并不清楚母亲的悲伤,他只深深地淹没在他的伤感之中,等到醒来时才看到母亲的不安与忐忑,也明白了母亲对于他的爱。中国有句古话“养儿方知父母恩”,其实这句话体现了中国父母的爱是含蓄的,是不会直接用言语说出来的。但我们却能从细节处感受到温暖,感受到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