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1.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了解这一时期以王进喜、雷锋、邓稼先、焦裕禄等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2.了解“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及主要教训。
知识与能力
掌握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了解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和国民经济的调整。掌握“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全国**局面的出现、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先进人物的贡献。过程与方法
归纳分析“左”倾错误在新中国历史上的主要表现及其所造成的危害;通过先进人物图片,感受他们崇高品质。辩证分析取得建设成就和造成探索失误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民族脊梁,值得学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产生失误后,党和人民有能力自我纠正,并经过艰苦努力取得新成就。
重点
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及其所造成的危害。难点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及其灾难性的后果。
社会主义新壁画,新农村里把根扎。农民热爱新壁画,村村都把壁画画。跃进车,跃进马,处处都是跃进画。新壁画,会说话,教育人心向灯塔。农民思想得鼓舞,生产劲头比天大。实现建设总路线,人人心里笑开花。
这首歌谣反映了什么现象?出现于什么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对我们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让我们一起走进《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追溯这段历史。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史料1 我们这次大会的任务是:总结从七次大会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毛泽东《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
史料2 我们党现阶段的任务,就是要依靠已经获得解放和已经组织起来的几亿劳动人民,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充分利用一切对我们有利的条件,尽可能迅速地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应当充分利用沿海各省的有利条件……以帮助内地工业的发展,加速全国的工业化。
——刘少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 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 教师: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共八大提出了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有何重要意义?
学生: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教师:为什么说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中共八大的决策完全符合国情,把经济发展放在首位,体现了人民的利益,为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也有利于调动全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所以,中共八大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2.探索中的失误
史料1 “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多快好省的中心环节”“速度问题是建设路线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方针问题”。——《人民日报》
史料2 中国经济落后,物质基础薄弱,使我们至今还处在一种被动状态,精神上感到还是受束缚。——毛泽东
史料3(在钢产量等方面)赫鲁晓夫同志告诉我们,15年后,苏联可以超过美国。我也可以讲,15年后,我们可能赶上和超过英国。……在15年后,在我们阵营中间,苏联超过美国,中国超过英国。
——毛泽东1957年11月18日在莫斯科 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的发言
教师:总路线强调什么?毛泽东的话说明了什么?
学生:速度。说明了我国经济落后及“大跃进”的发动。
教师:结合史料1,我们不难看出总路线过分地强调了速度,而毛泽东的话也反映了当时人们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的普遍愿望,正因为如此,大跃进才能得到全国人民的响应。史料4 1958年6月8日的《人民日报》报道,河南省遂平县卫星农业社有5亩小麦亩产量达到2 105斤;过了四天,又报道该社发出第二颗“卫星”,2.9亩小麦亩产量达3 530斤。又过几天,湖北省谷城县星光社小麦试验田亩产4 353.8斤的报道,又传遍全国。史料5 《人民日报》的宣传:“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教师:你认为史料4的数据真实吗?你怎么看“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学生1:不真实。
学生2:这种宣传是错误的,违背了客观规律。
教师归纳:(1)反映了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
(2)党和人民对我国所处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教师:三大改造后期就已经出现了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现象,这时人们的思想情绪更加狂热起来,终于导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史料6 粮食极度短缺,以至于城乡居民和国家干部普遍营养不良,浮肿病人比比皆是,有的地区甚至出现饿死人的现象……1958-1963年,全国非正常死亡人口约2 158万人。——《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教师:根据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次失误造成了什么后果? 学生:由于这些严重失误,加上自然灾害,使国家和人民面临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困难。
3.探索中的调整
史料 1961年1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八届九中全会。李富春作了《关于1960年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和1961年国民经济计划主要指标的报告》,报告肯定了1960年经济工作的成绩,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从1961年起,对整个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教师:此次调整取得了什么成效?
学生: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
二、“文化大革命” 1.“文化大革命”的兴起
史料1 毛泽东认为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资产阶级都将存在,并企图复辟资本主义,这是党内产生修正主义的根源。他要求全党对阶级斗争问题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号召“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席宣、金春明《文化大革命简史》 教师:“文化大革命”是什么时间由谁发动的? 学生:1966年、毛泽东。
史料2 毛主席的话,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最最最最敬爱的伟大领袖,我们心中最红最红,最红的红太阳毛主席。——林彪
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
——全国人民的口号 教师:“文化大革命”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学生:各地到处出现打、砸、抢事件,学校停课、工厂停工。教师: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 学生:一些党政机关受到冲击,民主与法律受到践踏,国家主席刘少奇被开除出党,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2.两大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史料1 九一三坠机现场。
史料2 若有妖魔兴风浪,人民奋起灭豺狼。
黄浦江上有座桥,江桥腐朽已动摇。江桥摇,眼看要垮掉,请指示,是拆还是烧? 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天安门诗抄
教师:史料1与哪一事件有关?史料2中的妖魔、豺狼和鬼是暗指什么人? 学生: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是指四人帮。
教师: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与世长辞,四人帮却加快了夺取最高权力的步骤。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采取果断措施逮捕了四人帮,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以此为标志“文化大革命”结束。3.“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史料 “文化大革命”期间工业总产值和国家财政总收入的变化。
工业总产值 国家财政总收入 1966 2 534亿 558.7亿 比上年增加 17.3% 24.4% 1967 2 104.5亿 419.4亿 比上年下降近10% 25% 1968 2 015.3亿 361.3亿 比上年下降 4.2% 13.9%
教师:这一时期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如何?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学生:呈下降趋势。“文化大革命”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教师:“文化大革命”带来的**造成工农业生产出现倒退。大批的青年学生走出学校和工厂到城市中“闹革命造反”,以至于城市中人满为患,城市的承受力达到了极限。于是毛泽东发出号召“全国1 600多万城镇知识青年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数以千万计的青少年,因为“文化大革命”的发生丧失了继续学习的机会,“文化大革命”毁掉了不止一代人。4.“文化大革命”爆发的原因
教师:毛泽东为什么要发动“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爆发的原因)学生联系前面所学知识,谈自己的想法。教师归纳:“文化大革命”的原因是复杂的,但主要原因是“左”倾错误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十年的探索中,我们的国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有严重的失误。虽然后来这种错误得到了很大的纠正,但在政治上仍然没有得到认真地清理,并在后来发展严重。加之毛泽东对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做出了错误的判断:认为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最终做出了发动“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决定。
三、建设成就
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教师:阅读教材,找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有哪些成就?
学生:工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大大提高;实现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工业布局有了明显改善;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首先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世界领先。国防尖端技术取得了巨大进展。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2.模范人物
教师: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人物,他们的主要事迹是什么?体现了什么精神? 学生讨论回答:
工人阶级——大庆铁人王进喜——艰苦创业的精神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 解放军好战士——雷锋——为社会主义奋斗的精神
教师:正是这些模范人物为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3.“文化大革命”时期
教师: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取得了哪些科技成果?
学生:1967年6月,我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1970年4月,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教师:这些成就的取得是人民在抵制“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中坚持奋斗所取得的成果,这绝不是“文化大革命”的成果,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会取得大得多的成就。
今天我们了解了三大改造之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文化大革命”等错误。历史是一面镜子,它可以昭示过去启迪未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相信我们的国家一定会越来越富强。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良好开端:中共八大 2.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调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二、“文化大革命”
三、建设成就 1.成就 2.模范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中共八大制定的主要任务以及邓稼先、王进喜等先进模范人物,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查找、识图和归纳知识要点的能力。
(2)通过“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重大失误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3)了解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全国**局面的出现、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等基本史实。2.过程与方法
(1)调动全体学生进行研讨,分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2)充分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展示建设成就和先进模范人物,使学生在课堂中学会归纳总结知识点。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和严重失误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
(2)经过党和人民的努力,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为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邓稼先、王进喜等人成为我们学习的楷模。
(3)通过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使学生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个伟大的党,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引导学生回忆三大改造的历史意义,明确1956年完成的三大改造,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讲授新课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多媒体演示:中共八大会址。
师:哪位同学能告诉我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中共八大制定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生:1956年底
生: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为了强化重点,使学生对中共八大有更全面的认识。引导他们进行讨论。(达到学生熟记重点内容的目的)。多媒体演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图片
多媒体演示:严重失误的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师:看到这些图片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寓教于乐,营造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使难点不难)。生:火车拉一个大苞米太夸张了吧(同学大笑)
师:通过同学们的自由发言和笑声,我想大家对那个特殊的年代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那么当时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是什么呢?(培养学生独立意识和创新能力)。师:请同学们看书,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回答这个问题。(让学生养成带着问题去看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生:
1.对我国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 2.对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 3.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在大屏幕上老师打出正确的提示。
师:面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严重失误,我党采取了哪些措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我党当时并没有认识到失误,只是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于是,在1961年春全面调整了国民经济,使生产好转。
二、“文化大革命”
老师:通过课前预习和课堂自学,请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课文: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时间、结束的时间、标志以及文革中的重要历史事件。使学生对文革获得初步了解。
学生:通过预习,学生掌握:文革的起止时间:1966——1976年;标志:1966年,中共中央接连发出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主要历史事件:文革的开始、“九一三•事件”、文革的结束等。老师:出示图片:
毛泽东在天安门接见狂热的红卫兵
学生:感受文革初期学生的狂热,并预想文革的狂热程度,为后来发生的一系列不可思议的事件预伏。
老师:展示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66年8月起,红卫兵以“横扫四旧”为名,走出校门“杀向社会”。他们砸毁老字号的店铺招牌,更改街道名称,任意揪斗“反动学术权威”,闯入住宅查抄、掠夺私人财物,焚烧中外古典名著,捣毁文物字画,破坏名胜古迹等。
材料二:
在各项工作都必须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思想指导下,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规章制度被废除,大批工人、干部停产“闹革命”,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
十年间,虽然在全国人民共同努力下国民经济有一定进展,但据估算我国经济损失达5000亿元人民币,几乎相当于1949至1979年建国三十年全国基本建设的总投资,拉大了我国同世界经济发展的差距。材料三:
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在交通路口、路边围墙、临街楼面原有的广告牌示全部消失,刷上了红色的大幅毛泽东语录。工厂、机关和学校上午上班后,先不工作,而是先搞一个小时“雷打不动”的“天天读”(“读毛主席的红宝书”),翻来覆去地背诵“老三篇”,“早请示、晚汇报”,人人学跳“忠字舞”。
整个文艺事业一片凋零,全国上下唯独江青搞得“样板戏”一枝独秀,“八亿人口八个戏”。
在“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旗号下,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大中学校“停课闹革命”,青年学生盲目参加打倒学校的“走资派”。将学习科学文化视为无关紧要,“炮轰”、“砸烂”不绝于耳,学校已不是宁静的读书地,教育战线一片混乱。
1966年,高考制度被废止。70年代初,高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只要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不需要文化课考试就可以上大学,导致大学教育水平下降。
学生:通过对学习材料的分析,引导学生合作概括出“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
老师:出示一系列数字、结论展现文革的破坏力: 1、14000多名卓有成就的学者、教授被迫害!2、300多万人在**中非正常死亡!3、1600多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失去了教育的机会 4、2.5亿人民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缺吃少穿!5、5000亿元的经济财富损失殆尽!
6、无数的文物古迹、艺术珍品被砸碎焚毁,中华文明惨遭浩劫!老师:林彪的言论:毛主席的话,一句顶一万句!
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
就是这样一位“好战士”却发动了骇人听闻的反革命武装政变。幸好党和毛泽东、周恩来及时的、机智的粉碎了这次政变。
学生:了解“九一三事件”理解“任何阴谋家都没有好下场”的真理。
老师:引导学生了解四人帮的反动行径及其本质,引导学生掌握粉碎四人帮的过程。
学生: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内乱,从危难中挽救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
三、建设成就
师:我党在社会主义建设虽然出现了失误,但成就是有目共睹的。请同学们看书,找一找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先进模范人物。多媒体演示:请大家说出每张图片反映的是哪位先进模范人物?(培养学生识图和迅速记忆能力)。生:邓稼先 生:焦裕禄 生:王进喜 生:雷锋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正确。再请一位同学谈谈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生:大庆油田的建成。电子、原子、航天等新兴工业的发展。
师:我们这节课同学们对基础知识、重点和难点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为了进一步培养同学们的历史唯物主义史观,懂得学好历史是为现实服务的道理。接下来,我们继续推出延伸探究题,请全体同学展开讨论,各抒己见,百家争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遵循“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锻炼学生的论辩能力。使同学们的兴奋点达到高潮。让学生学会史论结合,学会表达和表现)。多媒体打出延伸探究题:结合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谈谈在现阶段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我们应吸取哪些经验和教训?(全班同学按着研讨学习小组坐在一起,进行研讨)。生:尊重客观规律。
生:向雷锋,焦裕禄学习。生:发展高科技领域。
生:要脚踏实地,艰苦创业。生:反对浮夸,实事求是。生:提倡节俭,反腐倡廉。◆课堂小结
本节课全面介绍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党和人民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着重叙述了其良好的开端(中共八大)和严重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同时也再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先进模范人物。
艰辛探索
——1956-1978年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中央、毛泽东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东方大国努力探索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开展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探索过程中取得了伟大成就,也经历了严重的曲折和挫折。
一、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956年4月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是中国共产党比较系统地探索中国自己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在此前后,党还提出了新形势下对知识分子政策、“向科学进军”的任务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1956年9月,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规定了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并在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性决策。八大以后,中央按照“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方针来调整经济关系取得了初步进展。在如何对待新出现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的问题上,毛泽东提出“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的观点。在邓子恢的主持下,进行了朝向农业生产责任制创造性的尝试。1956-1960年,初步进行了以简政放权为主要内容的国家行政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党的建设方面,中共中央发文对地方各级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作出了具体部署。1957年2月,面对国际国内的新形势,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题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理论》的重要讲话,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的理论,特别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理论。
探索的开端是良好的。但是从1957年起,出现了一系列失误。首先反右斗争扩大化。1957年4月7日,中央发出了《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这次整风采取“开门”形式,既在党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也欢迎党外人士参加。随着整风运动的开展,一些怀疑、否定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右倾思潮开始冒头和蔓延。5月中下旬至6月初,国内政治生活的气氛十分紧张,社会上极少数人乘“大鸣”“大放” 之机向党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放地发动进攻。6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这是为什么?》,中共中央下达了《关于组织力量准备反击右派分子进攻的指示》,反右派斗争正式开始。由于当时党对阶级斗争和
右派进攻的形势作了过分严重的估计,并且沿用民主革命时期大规模的急风暴式的群众性政治运动的斗争方法,致使反右斗争被严重扩大化。到1958年夏,整个运动历时一年,全国共划右派55万多人。反右斗争严重扩大化给党内政治生活带来了消极影响,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受到极大损害。八届三中全会改变了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其次是大跃进运动。1957年10 月,莫斯科会议期间,毛泽东提出,中国可能在15年后,赶上或者超过英国。1958年5月,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提前五年完成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的目标,通过了“苦干三年,基本改变落后面貌”等口号。会后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从各方面开展起来,并进入了高潮。钢产量指标不断提高,农作物产量指标严重浮夸。第三是人民公社运动。1958年8月,北戴河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当年钢产量翻一番的指标,确定了全党全民大办钢铁工业的方针,决定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会后,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在全国范围内严重泛滥开来。人民公社的基本特点被概括为“一大二公”,实行政社合一的体制,实行供给制和工资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还大力推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的劳动组织方式和生活方式。人民公社化运动不仅造成了对农民的剥夺,而且使农村生产力受到灾难性的破坏。
从1958年11月第一次郑州会议开始,党中央、毛泽东开始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中“左”的错误。在此过程中,对社会主义问题产生了一些新认识: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提出价值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第一次明确提出以“农、轻、重”为序的战略思想;经济工作中,综合平衡是个根本问题。但是由于党内对指导思想上的“左”的错误没有形成一致的认识,1959年,庐山会议从纠“左”转向反右。会后,各地各部门开展了“反右倾”的斗争,并继续“大跃进”。一系列错误,加上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背信其义撕毁合同,我国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粮、油和蔬菜、副食品等极度缺乏,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为扭转严峻的形势,1960年11月,中央发出《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1961年1 月,党的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节、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毛泽东提出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七千人大会、西楼会议和五月会议,党中央对国民经济施行全面调整。同时,对知识分子政策以及科学教育文艺政策作了进一步调
整,对农业生产责任制积极探索。从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开始稳步增长,人民物质生活普遍得到改善。基础科学研究和尖端武器的研制取得重大进展。在继续调整的三年中,党还进行了某些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较为突出的是在工业交通部门试办托拉斯和关于劳动制度、教育制度改革的试验。
从1962年9月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开始,党在阶级斗争问题上的扩大化错误又迅速发展起来。为了清除党内外大量的阶级敌人,毛泽东于1963年发动了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和城市五反运动。1965年统称为四清运动。当运动中发现的阶级敌人越来越多,当毛泽东发现中央一线领导人在经济调整中的所作所为越来越背离他所坚持的正宗社会主义目标,发现中央一线领导人与他在一些具体问题上的冲突越来越大时,他断然认为阶级斗争已渗透到党内,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过去一切斗争不能解决问题,只有用文革这种形式全面的、公开的、自下而上地发动群众揭露党和国家的阴暗面,才能把走资派夺去的权力夺回来。对于文革不能简单理解为个人权力之争。如果只是解决刘少奇的问题,对毛泽东来说是比较容易的事。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发动的一场雄心勃勃的运动,这就是在追求现代化的同时,保持某些革命目标,防止因技术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导致的道德退步和社会腐化。
1976年,7月和9月,朱德、毛泽东先后逝世。江青等人加紧篡夺党和国家领导权的活动。以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等为代表的中央政治局毅然采取行动,一举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粉碎四人帮后,党中央发动了对四人帮的揭发和批判。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讨论蓬勃开展,形成思想解放的洪流,有力地推动了各条战线的拨乱反正。在邓小平的推动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的支持下,1978年底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就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政方针作出了正确的政治决断和战略抉择,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二、科学认识这段历史
1956年——1978年,这是一段的复杂的历史,是一段正确与失误相互渗透、成就与曲折交相发生的历史。如何看待这段历史,不单纯是历史研究的问题,而是与现实有着直接关联的问题。
(一)历史的主线
这段历史的主线就是党带领全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努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但是在探索过程中有许多曲折,犯了许多错误。
(二)必须直面历史上的错误
这些错误主要有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反右斗争的严重扩大化、八届十中全会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升级、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左”的错误、意识形态领域的过火批判、“文化大革命”。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对我们党、国家和民族造成的危害是全面而严重的,在政治、思想、文化、经济、党的建设等方面都产生了灾难性的后果。直面历史上的错误不是去渲染错误,更不是去追究犯错误的领导人的个人责任,而是分析犯错误的原因,包括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历史原因、理论根源以及国际环境的影响等等,目的是从中汲取教训。
(三)充分认识党带领人民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尽管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发生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这样的错误。但是中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仍然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大跃进”给工农业生产和建设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和浪费。然而,工业建设、科学研究和国防尖端技术的发展以及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发展的许多工作都是那个时候开始布局的。更难能可贵的是,面对严重困难,中国人民表现出来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战胜困难的英雄气概和高昂的精神状态,在各行各业都涌现出大批模范先进人物,以及由他们凝聚而成的鲜明时代精神。如:“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爱国、创业、求实、奉献”,“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言行一致”、“公而忘私”、“甘当螺丝钉”的雷锋精神;“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等等。这些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但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仍然取得了进展。粮食生产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增长。工业交通、基本建设和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就。外交工作实现了新的转变。所以必须把“文化大革命”和“文革十年”两个不同的概念区分开来。文化大革命是十年中发生最大的一件事,必须彻底否定文革,但在这十年中,我们还干了其他事,在某些领域也取得了成就。
(四)必须刻骨铭心的警示
恩格斯有句名言:一个民族通过从自己的错误和失败中学习,会进步得更快。邓小平也曾多次强调:“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是宝贵财富,错误的经验、失败的经验也是宝贵的财富。”他还说:“没有‘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就不可能制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和一系列政策。”。①对于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付出的惨烈代价,应当这样认识: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将其转化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使之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最好的历史教科书。20年中所犯错误给我们的警示有:必须科学对待马列主义,准确把握中国基本国情,从实际出发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而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必须改革和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健全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而不能实行“大民主”和“造反有理”;必须制定正确的党的建设的方针和政策,不断加强执政党的建设,而不能把阶级斗争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法。
(五)艰难而光辉的历史
之所以艰难,是因为党面对1959年至1961年发生的严重自然灾害、前苏联撕毁合同、撤走专家,我们遇到的困难世所罕见;是因为我们遭到美国等国家的经济封锁、军事威胁、政治孤立和外交压迫,我们与前苏联党和国家的关系破裂后,遭到前苏联的威胁和指责,受到的压力世所罕见;是因为我们是在极为落后,缺乏充分的实践经验条件下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面临的任务世所罕见;是因为我们曾发生和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失误,遭受的曲折也世所罕见。
之所以光辉,一是因为我们党带领人民经受住了考验,挺过来了。在这一段艰难困苦的岁月里,我们党不信邪,不怕压,不怕鬼,带领人民不屈不挠,自强自立,艰苦奋斗,发愤图强,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进步和成就。如果没有当时奠定的基础,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发展。二是因为不管当时的处境多么艰难,最后都是由中国共产党自己起来纠正错误,走出困境,并且总结出深刻的经验教训,而不是由任何其他力量来纠正的。由此不难看到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应对困难和风险中展示出的巨大勇气、巨大智慧和巨大力量。同时也可以看到,中国
人民在经历了许多痛苦后,依然坚决地相信这个党,愿意团结在这个党的领导下,继续万众一心地共同奋斗。
当前国际风云急剧变化、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潮,而中国共产党尽管经历了许多艰难曲折,却是永葆青春活力,越来越壮大,坚强有力地领导着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向着自己的目标阔步前进。这是为什么?从这段历史中,我们能找到答案。
注: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72页
部编初中历史八下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同步练测
一、选择题
1、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被誉为“铁人”石油工人的是
()
A、王进喜
B、邓稼先
C、焦裕禄
D、袁隆平
2、“每个生产队办一个食堂,社员家里不开伙,铁锅铜勺都献出去大炼钢铁,只管到时候到食堂打饭打菜。”这种现象发生在()
A.抗日战争时期B.人民解放战争时期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
3、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时代烙印。下列口号、标语出现在“大跃进”时期的是()
A.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C.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从以下图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①片面追求高速度 ②自然环境遭到破坏
③当时存在严重的“浮夸风”现象 ④农业科技化取得重大成果
5、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在工业上中国要15年赶超英国的是()
A.三大改造
B.一五计划 C.中共八大
D.“大跃进”运动
6、“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如此荒唐的宣传发生在()
A.土地改革时期
B.农业合作化时期C.大跃进时期
D.坚持“两个凡是”时期
7、“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这句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打油诗反映的是()
A、土地改革的成果 B、“大跃进”时的浮夸风C、“一五”计划的建设成就
D、农业合作社的优越性
8、“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等先进人物,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全国人民的楷模。他们身上共同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
①艰苦创业
②国际主义、人道主义 ③同仇敌忾抗击侵略
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新中国成立后,涌现出大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杰出人物,人民分别给予了他们许多光荣的称号,下面图片中人物与图片下的称号不相符的是()
A.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B.抗洪英雄
C.两弹元勋
D.县委书记的好榜样
10、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中,我国曾出现违背经济规律、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了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局面。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大跃进”运动历时3年,没有取得任何成就B.“大跃进”运动的主要表现是浮夸风和全民大办钢铁C.人民公社化运动与“大跃进”运动是相伴而生的D.人民公社化运动极大地妨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11、见右图,M到N处生产总值增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开展B.“一五”计划的实施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D.“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12、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中,小明同学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以下是他做的学习笔记,其中错误的一项是()A.“铁人”﹣王进喜
B.两弹元勋﹣焦裕禄
C.好战士﹣雷锋
D.援藏干部﹣孔繁森
13、人民公社极大地妨碍了农业生产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超越了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B.违背了“按劳分配”的原则C.政社合一不利于经营管理D.挫
伤了
广大群众的积极性
14、大庆油田牢固树立“科技人才强企”的观念,提出“持续有效发展,创建百年油田”的战略目标,目前有专业技术人才18832人,占员工总数的20.8%,对此变化,最感欣慰的当属()
A.王进喜
B.邓稼先
C.雷锋
D.焦裕禄
15、从“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应吸取的教训是:()
①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②经济建设要立足于本国国情 ③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6、“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这则旧报纸上刊登的消息马上引起了某班同学的激烈争论,下列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的观点较为典型,你认为正确的是()
A.甲说,该消息反映出农业生产合作社建立后,农民已经走向共同富裕B.乙说,该消息说明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刚完成,生产力迅速发展C.丙说,该报纸应该出版于20世纪70年代以后,鲜明地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成就D.丁说,该消息明显带有上世纪50年代末那个时代特有的烙印
17、我国实现原油和石油全部自给是在()
A、大庆油田
B、胜利油田
C、华北油田
D、辽河油田18、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A、解放全中国
B、建立社会主义制度C、抗美援朝
D、发展社会生产力
19、下列建设成就是在“大跃进”运动时期取得的是()
A、包成铁路
B、武汉长江大桥C、第一汽车制造厂
D、人民大会堂20、1958年,中共中央认为建成社会主义和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组织形式是()
A、生产合作社
B、人民公社 C、公私合营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1、1958年8月,报纸上提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这个口号的错误突出表现在()
A、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 B、过分强调客观,忽视了人的作用C、盲目求快求大,忽视了人的作用 D、过分强调了“量”而忽视了“质”二、材料分析题22、下图为1958年出现在我国的一幅宣传画,画上配的文字是: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请回答:
(1)画中文字“全社杀一口”中的“社”指的是。
(2)这幅画反映了1958年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一场运动,这场运动的名称是。联系上面的宣传画与诗,你认为这场运动追求的目标是什么?
(3)上面的宣传画与诗中反映的有关情况的出现,对我国建设有什么危害?
2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基本情况认识不足,更由于……在胜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急于求成,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没有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和试点,就在总路线提出后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依据材料请回答问题:
(1)依据材料,指出我国在社会主义时期出现过哪些重大失误?
(2)根据材料,分析出现这些重大失误的原因有哪些?
(3)这些失误造成了怎样的严重后果?我们应从中吸取哪些教训?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CBDD
CBBBA
CBDAB
DADAB
A
二、材料分析题
22、(1)人民公社(2)大跃进,人民急切实现先进工业国的需求。(3)严重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23、(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
(2)急于求成,忽视客观规律。(3)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要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要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不要急于求成。
第7课 汉字与书法教案
第7课汉字与书法教案
[课标要求]概述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知识梳理]
一、汉字的发展演变、文字的重要性:文字以一定的可视符号系统,将人们的思维、语言、经验及复杂的社会现象记录下来,使人类文化得以交流和传承,对人类社会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2、汉字的雏形: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画符号,与后来的成熟文字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3、趋于成熟:
(1)商朝的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
(2)商周时期的金文
①商周时期浇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
②到了西周晚期,一位史官对汉字进行系统地整理,形成了金文的标准字体——“籀文”。
3.汉字统一:秦朝的“书同文”
(1)原因:
①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对汉字任意俭省笔画、紊乱偏旁,以致异形杂出、一字多形等,文字的交流功能大大削弱,不利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②秦始皇为了消除这种混乱情况和便于推行政令、巩固统一,果断推行“书同文字”的政策。
(2)具体做法:①以秦国的小篆作为基础,统一全国的文字;②接着推广书写更为简便的隶书。
(3)意义:文字的统一,有利于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有利于形成国家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共同的民族文化心理,从而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书法艺术
[问题探究1]什么叫书法?
(一)出现的原因及特征
、原因:
(1)单体汉字字形丰富、数量庞大,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提供了可能和前提;
(2)具有艺术素养和精神追求的知识群体的形成和壮大,则为发展汉字书法艺术提供了人力准备,这也是书法艺术不断推陈出新、异彩纷呈的动力。
2、特征:以笔墨黑白空间和线条的刚柔枯润,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志趣。
(二)发展历程
.秦汉——自发阶段:
①秦小篆和汉隶都具有书法的美感,但多重实用;
②小篆圆润纤细,布局均匀;汉隶雄放洒脱,雄厚深沉。
2.魏晋南北朝——自觉阶段
[问题探究2]如果说秦汉时期的书法美是自发的,那么,为什么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能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
(1)原因:
①社会的变迁影响到了人的心理,促使了人的觉醒,这种觉醒使得审美变成了一种自觉;
②士人群体逐渐形成,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
③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为书法技巧创新提供了条件。
(2)典型代表: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3.隋唐——新的高峰(书法理论日趋成熟)
[问题探究3]隋唐时期具备了哪些能够促使书法艺术达到高峰的条件?
(1)条件:国家一统,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思想开放,兼收并蓄,整个社会充满活力,激荡着一种进取精神,同时法度和规范成为社会发展的需要。
(2)表现:
①草书——狂放不羁:张旭、怀素
②楷书——注重规范法度,力求建立新的法度: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颜筋柳骨)
4.宋代——崇尚意趣、忽略法度
(1)原因:①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②理学的发展,使人们在文艺审美上也出现了新的特点:强调表现心境和意趣。③重文
(2)代表:“宋四家”——苏(苏轼)、黄(黄庭坚)、米(米芾)、蔡(蔡襄)
5.明代——呈现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趋势
[问题探究4]明代书法为什么会呈现出平民化、世俗化和个性化的趋势?
(1)原因: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苏杭等地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
(2)代表:祝枝山、文徵明
三、篆刻艺术
.定义:即是用篆书刻成的印章,是一种实用艺术品。他的创制以书法为前提,与书法并成为姊妹艺术。
2.秦汉时期——篆刻艺术发展的标志性时期,为以后印章艺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样本。
(1)秦印——雍容大度,精致不拘,以小篆为主
(2)汉印——方正质朴,端庄豪放,以小篆为基础,又融合了隶书的风格
3.篆刻艺术的发展
(1)宋元以后,书画家开始用印章来给书画作品加印,但篆刻还没有从它的实用功能中分离出来;
(2)明中叶以后,以文彭等人为代表,篆刻和书法、绘画一起,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堂小结:、汉字的演变趋势和主要字体
趋势:是由繁到简,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
字体: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2.概述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发展的历程和及原因。
时期
发展历程或特点
原因
秦汉
秦小篆和汉隶都具有书法的美感,但大多还是实用性文字。
文字刚获得统一
魏晋南北朝
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
①社会的变迁影响到了人的心理,促使了人的觉醒,这种觉醒使得审美变成了一种自觉;
②士人群体逐渐形成,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
③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为书法技巧创新提供了条件。
隋唐
书法艺术达到了新的高峰
国家一统,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思想开放,兼收并蓄,整个社会充满活力,激荡着一种进取精神,同时法度和规范成为社会发展的需要。
宋代
崇尚意趣、忽略法度
①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②理学的发展,使人们在文艺审美上也出现了新的特点:强调表现心境和意趣。③重文
明代
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
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苏杭等地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