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笑的悲剧
――读《红楼梦》有感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枉凝眉》
四大名著中最令我深思的便是那抒写女儿情的–《红楼梦》,一曲千古绝唱,悲剧的结尾如同对时代的控诉。 《红楼梦》,一部含笑的悲剧。
《红楼梦》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曹雪芹笔触下所创造和热爱的主人公是那些敢于反判那个垂死的封建贵族阶级的贰臣逆子;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会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一边是木石前盟,一边又是金玉姻缘。一边是封建社会下必须追求的功名光环,一边是心驰神往的自由之心。曹雪芹的《红楼梦》就是以文字去抒写这般无声的较量,而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就是这场硝烟的缩小,那个时代下种种封建礼教是悲剧造成的关键,同时真正造就这场生死绝恋的悲剧爱情还是因为主人公本人,我从书中感受到,黛玉那清高的个性与之当时的时代格格不入,自卑情绪是她生命中悲剧的开始……
最体现林黛玉个性的便是那葬花的场景,自卑・自尊・自怜的情绪体现在《葬花词》中:“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捧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当林黛玉看到花落时,不禁想到自己死后,潸然泪下,世俗之人不理解她的多感情节。只有贾宝玉与他能够将心贴近,所以爱,却依旧悲剧……
“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便是作者笔下那个弱不禁风,聪明多才得病态女子–林黛玉。。看过《红楼梦》,我们不会忘记黛玉临死前的那个场景,病危之际,紫鹃四处求人,却没人肯帮。为避免晦气,贾母把宝玉的婚事也转到别处去办理。一面是成亲的喜庆景象,一面是死前的哀怨凄婉,“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无怪乎黛玉的葬花吟诵。最后,黛玉在宝玉的锣鼓声中安详离去,或许心中有那份甜蜜,没有痛苦,静静的消失……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林黛玉作为灵魂人物,她与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丛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赏的空谷幽兰。林黛玉的自卑情结是命运所赐,也以此写成了她的命运。
《红楼梦》,这部女子的悲剧,书中或笑或悲,终究改变不了时代的束缚,若有机会,请大家一定要体验这本书的悲欢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