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樵《书何易于》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书何易于
孙樵
何易于尝为益昌令。刺史崔朴尝乘春自上游多从宾客歌酒,泛舟东下,直出益昌旁。至则索民挽舟。易于即腰笏引舟上下。刺史惊问状,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还去。
益昌民多即山树茶,私利自入。会盐铁官奏重榷筦,诏下所在不得为百姓匿。易于视诏曰:“益昌不征茶,百姓尚不可活,矧厚其赋以毒民乎!”命吏铲去。吏争曰:“今铲去,罪愈重。吏止死,明府公宁免窜海裔耶?”易于曰:“吾宁爱一身而毒一邑民乎?亦不使罪蔓尔曹。”即自纵火焚之。观察使闻其状,以易于挺身为民,卒不加劾。
邑民死丧,子弱业破不能具葬者,易于辄出俸钱,使吏为办。百姓入常赋,有垂白偻杖者,易于必召坐食,问政得失。庭有竞民,易于皆亲自与语,为指白枉直。罪小者劝,大者杖,悉立遣之,不以付吏。治益昌三年,狱无系民,民不知役。改绵州罗江令,其治视益昌。
会昌五年,樵道出益昌,民有能言何易于治状者,且曰:“天子设上下考以勉吏,而易于考止中上,何哉?”樵曰:“易于督赋如何?”曰:“上请贷期,不欲紧绳百姓,使贱出粟帛。”“督役如何?”曰:“度支费不足,遂出俸钱,冀优贫民。”“馈给往来权势如何?”曰:“传符外一无所与。”“擒盗如何?”曰:“无盗。”樵曰:“予居长安岁闻给事中校考则曰某人为某县得上下考由考得某官。问其政,则曰:”某人能督赋,先期而毕,某人能督役,省度支费,某人当道,能得往来达官为好言,某人能擒若干盗。”县令得上下考者如此。”邑民不对,笑去。
樵以为当世在上位者,皆知求才为切。至如缓急补吏,则曰:“吾患无以共治。”膺命举贤,则曰:“吾患无以塞诏。”及其有之,知者何人哉?
(选自《唐文粹》)
〔注〕
①榷筦:榷(què),专利;筦,同“管”。意为:专卖制度的管理。
②矧(shěn):副词,况且、何况。③传(zhuàn)符:用作证件的东西,有事可作凭证。

6. 下列各句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刺史崔朴尝乘春自上游多从宾客歌酒 从:使……跟随,带领。
B. 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 夺:改变。
C. 改绵州罗江令,其治视益昌 视:同……一样。
D. 膺命举贤,则曰 膺:承受,接受。

7. 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子弱业破不能具葬者,易于辄出俸钱。
B. 樵以为当世在上位者,皆知求才为切。
C. 至如缓急补吏,则曰:“吾患无以共治。”
D. 及其有之,知者何人哉?

8.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天子设上下考以勉吏,而易于考止中上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 易于辄出俸钱,使吏为办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 观察使闻其状
令两虎相斗,其势不俱生
D. 悉立遣之,不以付吏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9. 下列各句中全部正面表现何易于“体恤他人”的一组是( )
①易于即腰笏引舟上下 ②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还去
③诏下所在不得为百姓匿 ④即自纵火焚之
⑤必召坐食,问政得失 ⑥吾患无以共治
A. ①④⑤ B. ①③⑥
C. ②③⑥ D. ②④⑤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何益于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他为政清廉,急民所急,抵制苛政,并勇于担过。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官员,这是难能可贵的。
B. 文中记述何易于为刺史引舟,易于回答刺史的几句话说得严正而又得体,使一班达官贵人惭愧得无地自容,最终跳舟而去。
C. 作者与县民对话时,对考核中给予何易于的不公正评价明确提出质疑,揭露了当时官场的黑暗,也对考绩制度作出了批判。
D. 文章虚实并用,详略得当:益昌事是实写,罗江事则是虚写;实写中,拉纤、抗苛政是详写;出俸理丧、款待纳赋老人则是略写。

参考答案
6. B项“夺”意为“强行剥夺”。
7. B项两个“以为”都是“认为”的意思。A项“不能”今义表示“不能够”;古义则强调“没有能力”。C项“缓急”今义指“缓和与急迫”;文中作偏义复词,单指“急需”的一面。D项“及其”今义相当于“和他们(它们)的”,如《中国古代小说及其发展规律》;文中的“及其”相当于“等到……时候”“当……(情况)发生时”。
8. C项,都作代词,“这种(情况)”。A项前“而”作转折连词,“然而”“却”;后“而”作连词,表示递进关系,“而且”。B项前“为”作介词,用于动词前表对象,“替、给”;后“为”作介词,表被动,“被”。D项前“以”作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把”;后“以”作动词,“认为”。
9. ②只是间接表现何易于的行为打动了刺史等人;③是诏书的要求;⑤是考核官吏者的说法:这三句均不合要求。
10. 对“易于考止中上”明确提出质疑的是益昌县“能言何易于治状者”。而非C项中所说的本文“作者”。

〔参考译文〕
何易于曾任益昌县令。刺史崔朴曾经趁着春天的大好时光,带着许多宾客一路唱歌饮酒,从上游乘船东下,直接经过益昌县旁。来到以后,就索寻民夫替船拉纤。何易于便把笏板插在腰带里,拉着船跑上跑下。刺史很吃惊地问他这样做的原因,他说:“现在正是春天,老百姓不是耕田种地就是采桑养蚕,一点时间也不能剥夺。我何易于是您属下的县令,此时没有别的事,可以充任劳役。”刺史和宾客都跳出船,一起骑着马回去了。
益昌的百姓大都就着山种植茶树,获得的利益归各家私有。恰逢主管盐铁的官奏请朝廷加强专卖制度管理,诏书下达各地,不得替百姓隐瞒应交的税。何易于看过诏书后说:“益昌这个地方不对种茶征税,百姓尚且活不下去,何况加重赋税来祸害人民呢?”命令县吏把茶树铲去。县吏争执道:“如果把茶树铲去,犯的罪就更大了。我当县吏的这样做不过一死罢了,您岂能逃脱被放逐到荒远海边的罪呢?”何易于说:“我怎么能因为爱惜自己一个人而损害全县的人民呢?我也不会让罪名牵连到你们。”他就自己纵火把茶树烧掉了。观察使听说了这种情况,认为何易于不顾自己为民众着想,终于没有弹劾他。
县里有的人死后,由于儿子幼小家业破败,而没有能力凑齐丧葬费用的,何易于总是拿出自己的俸钱,派县吏代为操办。百姓交纳规定的赋税时,碰到垂着白发曲背拄着拐杖的老年人,何易于一定请他坐下,让他们吃东西,询问政事方面的得失。公庭上有打官司的百姓,何易于总是亲自同他们谈话,为他们指明谁是谁非。罪小的,给予劝导;罪大的,给予杖责。全都马上将他们打发回去,不把他们交给下面的官吏处理。治理益昌三年,监狱里没有被拘囚的百姓,人民不知道有劳役之苦。(何易于)改任绵州罗江县令,政绩同在益昌时一样。
会昌五年,我路过益昌,县民中有的人能讲述何易于治政的情况,并且说:“天子设立上下考制度来勉励官吏,然而何易于的考绩仅仅列在中等里的上等,这是什么缘故?”我问他:“何易于催纳赋税做得怎么样?”答道: “向上级请求放宽交纳赋税的期限,不愿意过急地逼迫百姓,让百姓低价缴出粮食和丝绸。”问:“催服劳役做得怎么样?”答道:“国家财政部门所拨经费不足,就拿出自己的俸钱,希望宽待贫穷的百姓。”问:“给路过的权贵馈赠礼物做得怎么样?”答道:“除了传符之外,什么也不给。”问:“捕捉寇盗做得怎么样?”答道:“益昌没有寇盗。”我告诉他说:“我在长安,每年都听说给事中考核官吏(经常)就说:”某人治理某县,得到“上下”的考绩,根据这个考绩,授予某官。”试问这个人的政绩,就说:”某人能催纳赋税,在期限之前就完成了;某人能催服劳役,为国家节省了财政费用;某人在权贵经常路过的地方当官,能谋求来往的达官贵人为他说好话;某人能捕捉若干寇盗。”县令就是这样得到”上下”的考绩的。”益昌县的百姓听完后,话也不答,笑着走开了。
我认为现今处于领导地位的人,都知道访求人才是急迫的事。直到急需补充官吏时,就说:“我发愁的是没有合适的人才来共同为朝廷办事。”受命推举贤才时,就说:“我发愁的是没有办法来应付皇帝的诏命。”到时候有了这样的人才,赏识他的是谁呢?

二:
何易于尝为益昌令。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城嘉陵江南。刺史崔朴尝乘春自上游,多从宾客歌酒,泛舟东下,直出益昌旁。至则索民挽①舟。易于即腰笏②,引舟上下。刺史惊问状。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还去。
益昌民多即山树茶,利私自入。会盐铁官奏重榷管③,诏下所在不得为百姓匿。易于视诏曰“益昌不征茶,百姓尚不可活,矧④厚其赋以毒民乎!”命吏刬去。吏争曰“天子诏‘所在不得为百姓匿’,今刬去,罪益重。吏止死,明府公宁免窜海裔耶?”易于曰“吾宁爱一身以毒一邑民乎?亦不使罪蔓尔曹。”即自纵火焚之。观察使闻其状,以易于挺身为民,卒不加劾。
——节选自孙樵的《书何易于》
[注]①挽(wǎn),拉,牵引。②笏(hù),朝笏、笏板。③重榷(què)管,严格执行对盐铁等物实行专管专卖。④矧(shěn),况且、何况。⑤刬(chǎn),铲掉、剔除。
6.选出与“以易于挺身为民”“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B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 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7.下列对原文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何易于亲自为刺史当纤夫的故事,赞扬了他忧国忧民的尚精神,同时也显示了何易于的聪明才智。
B.何易于是一心为民着想造福一方的清官;和崔朴扰民害民的不同行他们的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C.何易于为了反对朝廷对百姓征收重税,纵火自焚,以示决心。
D.观察使最终没有弹劾何易于,说明他是一个明白事理的官员。
8.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①易于即腰笏         腰            ②会盐铁官奏重榷管   会             
③吏止死             止            ④矧厚其赋以毒民乎   厚       
9.翻译文的句子(4分)
(1)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2分)                                                             
(2)吾宁爱一身以毒一邑民乎?(2分)                                                                               

答案:
6B    7C(不是“纵火自焚,以示决心”,而是“纵火焚诏,表示宁可冒流放之险,也不愿意厚赋毒民,征收茶税”。)
8(1)腰腰佩,腰间插着。(2)会适逢,恰巧碰上
(3)止同“只”       (4)厚使厚,增加,加重
9 (1)现在正是春天,百姓不是忙于春耕,就在侍弄春蚕,一点点时间都不能损失。【在句意完整的基础上,“方春”“蚕”为主要得分点。】
(2)难道我为了保自己的命而使一县的百姓都受苦难?【在句意完整的基础上,“宁”“毒”为主要得分点。】

附参考译文
何易于曾经做益昌县县令。益昌县离刺史的治所四十里,县城在嘉陵江南岸。有一次,刺史崔朴乘着春光明媚,从上游,带了许多宾客,坐着大船,唱歌喝酒,放舟东下,船一直到益昌县附近。船到,就下令要民夫拉纤。何易于就把朝版插在腰带里,拉着纤,与几个民夫一起拉着船,跑上跑下奔忙。刺史发现县令在拉纤,很吃惊,问他为什么。何易于说“现在正是春天,百姓不是忙于春耕,就在侍弄春蚕,一点点时间都不能损失。易于是您主管下的县令,现在没啥事干,可以承当这个差使。”刺史听了,和几个宾客跳出船舱,上岸骑马一起回去了。
昌县的百姓多数在附近山上种茶树,收了茶叶赚得的钱完归自己。正遇到盐铁官具奏朝廷要严格执行专卖制度,皇帝下诏书说,凡专卖物生产地的官员,不准为百姓隐瞒。诏书贴到县里,何易于看了诏书说“益昌不征茶税,百姓都还没法活命,何况要增加税赋去害百姓呢!”他下令要差役把诏书铲掉。差役争辩说“皇上的诏书说,‘官员不准为百姓隐瞒’,现在铲去诏书,比隐瞒的罪名更重。我不过丢一条命,大人您难道不会因此而流放到海角天涯?”何易于说“难道我为了保自己的命而使一县的百姓都受苦难?我也不让你们承担罪名。”他就自己放火,把诏书烧掉了。州里的观察使知道了这事的经过,因为何易于勇于挺身为百姓,最终也没有把这事上报而弹劾他。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2758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2年12月29日
下一篇 2022年12月29日

相关推荐

  • 写咏雪的诗句

    写咏雪的诗句   雪是水或冰在空中凝结再落下的自然现象,或指落下的雪花。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写关于咏雪的’诗句,欢迎大家阅读。   1、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2023年4月27日
    132
  • 《兰亭集序》文言文翻译

    《兰亭集序》文言文翻译   《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兰亭集序》文言文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兰亭…

    2023年1月5日
    177
  • 文言文阅读题练习及答案:曹操征刘表

    文言文阅读题练习及答案:曹操征刘表   曹公①南征表②,会表卒,子琮代立,遣使请降。先主③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先主曰:“…

    2023年1月9日
    211
  • 耐久文言文

    耐久文言文   故闻修学则善,然故此失久,而善莫大焉。知识与道德,欣赏的是那块轨迹,人生也一如既往,诸如“被服锦绣,可以为美乎?”   知识如同一条大河,可以知善恶, 通永久,但通…

    2022年11月28日
    189
  • 七年级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

    七年级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   内容预览:   文言文   一、按照原文填空。(每空一分,共四十七分)   .山不在高,( )。水不在深,( )。斯是( ),( )。苔痕( ),草…

    2022年11月22日
    115
  • 赵广不屈文言文翻译

    赵广不屈文言文翻译   《赵广不屈》译文选于陆游的《老学庵笔记》,其内容多为亲历、亲见、亲闻之事。接下来小编搜集了赵广不屈文言文翻译,欢迎查看借鉴,希望帮助到大家。   赵广不屈 …

    2023年1月6日
    17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