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病是由呼肠弧病毒引起的鱼病。病毒颗粒多呈球形或六角形。完整的病毒颗粒直径为68~72毫微米,比最小的细菌还小得多。(1)病症病鱼主要是充血。外部症状一般微带红色,小鱼种在阳光或灯光透视下,可见皮下充血现象。部分病鱼口腔、下颚、鳃盖、鳍条基部也表现充血。将病鱼皮肤剥开,肌肉有的显示点状或块状充血,有的全身肌肉呈充血现象,鳃部贫血,出现“白鳃”,也可能出现鳃瓣呈斑状充血,但有的病鱼鳃部无此症状。内部器官的症状常见的是肠道充血,全肠或局部因充血而呈鲜红色,肠系膜和周围脂肪,也常伴有明显的点状充血,但肠道平滑肌一般仍完好,无腐烂或水肿等情况出现.少数病鱼的肝、脾、肾等出现灰白色或局部充血,缥壁及胆常充满血丝。根据病鱼所表现的症状及病理变化,大致可以分为“红肌肉型”、“红鳍红鳃盖型”、“肠炎型”三种类型。红肌肉型。病鱼外表无明显的出血现象,或仅表现轻微出血,但肌肉明显充血,有的表现为全身肌肉充血,有的表现为斑点状充血。与此同时,鳃瓣则往往严重贫血,出现“白鳃”症状。这种类型一般在较小的草鱼种,也就是在规格7~10厘米的草鱼种中比较常见。红鳍红鳃盖型。病的鳃盖、鳍条、头顶、口腔、眼腔等表现明显充血,有时鳞片下也有充血现象,但肌肉充血不明显,或仅局部表现点状充血。这种类型一般在较大的草鱼种。也就是在规格13厘米以上的草鱼种中比较常见。肠炎型。其特点是体表和肌肉充血现象不太明显,但肠道严重充血,肠道全部或部分呈鲜红色,肠系膜、脂肪,鳔壁有时有点状充血。这种症状在大小草鱼种中都可遇见。以上三种类型的症状,不能截然分开,有时可两种类型,甚至三种类型都表现出来,呈混杂出现。
(2)流行情况出血病是草鱼种饲养阶段危害最大的传染性疾病,也危害二龄青鱼。它流行广、发病季节长、死亡率高,对发展渔业生产带来严重威胁;特别是当年夏花草鱼和二龄草、青鱼的发病死亡率可高达70%左右,但酸、鳃、鲤、鲫、编等不受感染。发病季节主要在4~10月,以8~9月为甚,水温25~30度时最为流行。当水温降至25度以下,病情就随着消失。人工感染健康草鱼,从感染到发病死亡,约需个4-15天,一般是7~10天,其病情有潜伏期、前趋期和发展期三个阶段。潜伏期。
3.10天,在此期间内,鱼的外表未显示出任何症状,活动与摄食均正常。潜伏期的长短与水温的高低密切相关。
2.度以下呈隐性感染;感染最适水温为25―30度,若病原浓度大,潜伏期短;反之,浓度小则潜伏期长。前趋期。前趋期仅1―2天左右,鱼的体色发暗变黑。离群独游,停止摄食。发展期。时期长短不一,一般l―2天,病鱼表现充血症状而死亡。从人工感染健康草鱼种的情况来看,病鱼的前趋期和发展期一般很短,若此时再予治疗,恐怕为时已晚了。
(3)防治方法给鱼种注射灭活疫苗可产生较强的免疫力,对出血病的免疫力至少可维持14个月以上。每万尾鱼种用大黄或枫树叶0.25~0.5公斤,研成粉末,经煎煮或用热开水浸泡过夜,与饵料混合投喂,连服5天,接着再全池遍洒敌菌灵,每立方米水用药0.6克;或每立方米用硫酸铜0.7克,连续施药两天,每天一次,作为一个疗程。看情况可连用两个疗程,有一定疗效。采用生态防病养殖法,着重通过种,饵、管三方面,改密养为稀养,改单季为双季育种法,可以减少出血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