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一带一路十周年心得体会和启示10篇
一带一路十周年心得体会和启示有哪些?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为了大家学习借鉴,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带一路十周年心得体会和启示相关内容。
一带一路十周年心得体会和启示(精选篇1)
一带一路十周年心得体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互利共赢: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是互利共赢,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和合作,实现共同发展。这种互利共赢的理念,不仅包括经济上的互利,还包括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合作。
促进经济发展:一带一路倡议的目的是促进各国之间的经济发展,推动经济全球化。通过加强贸易、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合作,促进了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和经济发展。
推动人文交流: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各国之间的人文交流,包括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交流。这些交流不仅有助于增进相互理解和友谊,也有助于推动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交流。
促进和平稳定: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有助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减少战争和冲突的可能性。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可以共同应对地区和全球性挑战,促进和平稳定。
总之,一带一路十周年心得体会应该从多个方面来谈,包括互利共赢、促进经济发展、推动人文交流和促进和平稳定等方面。这些方面共同构成了一带一路十周年心得体会的完整内容。
一带一路十周年心得体会和启示(精选篇2)
一带一路十周年心得体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互利共赢: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是互利共赢,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和合作,实现共同发展。这种互利共赢的理念,不仅有助于促进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也有助于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促进区域合作: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促进了区域间的合作和发展。通过加强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促进了区域间的经济交流和合作。这种合作模式,有助于推动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形成经济共同体,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推动文化交流: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不仅促进了经济合作,也推动了文化交流。通过加强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增进相互理解和友谊,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这种文化交流,有助于增进各国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形成文化共同体。
促进和平稳定: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有助于推动各国之间的和平稳定。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和问题,促进各国之间的互信和合作。这种和平稳定,有助于维护国际秩序和稳定,促进全球和平与繁荣。
总之,一带一路十周年心得体会应该从多个方面来谈,包括互利共赢、促进区域合作、推动文化交流和促进和平稳定等方面。这些方面都充分体现了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性和意义。
一带一路十周年心得体会和启示(精选篇3)
对于世界来说,古“丝绸之路”是沟通东西方交流的纽带,而对于中国来说,“一带一路”则是中国战略发展下的大国复兴之路。它不仅是古代中国丝绸之路的复兴,也代表着新的时代内涵和战略意义。这些战略意义囊括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军事的等等。而这些意义,综合来讲只有两点,一点是解决中国自身面临的问题;另一点则是逐步构建由中国主导的世界,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经济发展当下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产能过剩。由此衍生出来的问题又包括:环境问题、产业转型问题等。我们必须承认,中国近年来的经济发展相当比例是由房地产带动,这就使得钢铁、水泥等工业原料企业发展迅速。随着这一行业的饱和,钢铁、水泥等出现了严重的过剩,有资料显示钢铁的毛利仅够买一只茶叶蛋。事实上,类似钢铁、水泥企业的其他制造业难以发展情况亦不在少数。大多数企业利润表处于亏损状态,却依然垂死挣扎,使得中国的经济发展开始呈现出胶着僵化状态。与此同时,外资制造业也开始逐步逃离北上广地带,向东南亚国家撤退。而中国也迫切将过剩产能转移到基础设不完善的中亚和东南亚地区,一方面开拓了海外市场,另一方面“世界工厂”的位置也开始逐步转移。
其次,中国虽然进行了西部大开发,但是十多年下来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西部基础设施依旧薄弱。对此,“一带一路”在推动西部建设的同时,也可以使得一些沿线国家也能从中获得建设收益。此外,中国的外汇储备占据世界首位,却并未将外汇发挥到应有作用。外汇除了兑换外,无法在国内使用,因此只有将它投到海外市场才能发挥外汇的真正价值。倘若不作投资,那么外汇将随时会面临贬值的风险,遇到外汇来源国进行汇率调整,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造成的损失将是不可估量。
“一带一路”在解决中国自身问题同时,还涉及到自身战略考虑带动区域性经济发展。显然要实现“中国梦”,仅靠口号无法满足,重要的还是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的发展。
一带一路十周年心得体会和启示(精选篇4)
“一带一路”倡议十年“工笔”谱新篇
3月28日,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举行“一带一路:共享发展机遇”分论坛,吸引各界关注。话成就、谈发展、寻机遇……与会嘉宾表示,“一带一路”倡议十年蝶变,将愿景变为现实,期待与世界共同谱写新篇。
十年成就:为世界提供中国方案
“中国政府帮助约8亿人口摆脱贫困,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全球基础设施合伙人公司合伙人兼副主席、世界银行前行长金墉表示,中国在医疗、教育等领域不断完善,说明“一带一路”倡议集中发展基础设施是具有可持续性的,也将给世界发展带来启示。
阿斯塔纳国际金融中心总裁雷纳特·别科图尔沃夫表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渐起,“中间走廊”的货物运输量达到150万吨,为哈萨克斯坦打开了通向整个欧亚市场的便捷通道。“‘一带一路’将更多的愿景变成现实。”
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规划、发展与特别项目部长阿赫桑·伊克巴尔称,共建“一带一路”追求的是发展,崇尚的是共赢和共享。阿赫桑·伊克巴尔举例称,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巴中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进展迅速,不仅缓解了巴基斯坦电力短缺的问题,也为当地带去不少新理念、技术和投资。
“多年来,中国积极分享自身成功的发展理念、模式、道路和方案,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广阔的合作平台,有助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阿赫桑·伊克巴尔说。
未来前景:绿色、数字化成为关键词
雷纳特·别科图尔沃夫表示,数字贸易推动了贸易便利化。数字技术的发展应用能减少贸易成本和中间环节,降低贸易壁垒。面对数字经济发展,共建“一带一路”也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在将基础设施“硬联通”作为重要方向的同时,也需要通过数字技术获得更为广阔的市场机遇和展示自身产品的机会。
欧洲咨询联盟-安博思董事博吾乐表示,中国发起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促进沿线国家经济发展,很多国家和企业因此受益,未来可从搭建全球共建“一带一路”相关项目的数据库入手,增进互联互通、合作交流,促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一带一路十周年心得体会和启示(精选篇5)
“一带一路”提出十年来,已呈星火燎原之势,对世界产生了多重影响。
第一,为世界经济走出危机指明方向。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投资实体经济而非制造金融泡沫,成为国际共识。发达国家搞再工业化,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再工业化等无果而终或遥遥无期的情形下,“一带一路”倡议就成为国际金融危机后最可行、最有影响的国际合作倡议,引领了世界经济走出低迷、振兴国际和区域合作的大方向,也给全球投资者带来了希望。特别是在当前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如果能够使顺周期下形成的巨大产能和建设能力走出去,支持沿线国家推进工业化、现代化和提高基础设施水平的迫切需要,有利于稳定当前世界经济形势。
第二,世界纷纷向东看,学习中国,走符合自身国情发展道路蔚然成风。目前,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一带一路”,中国同30多个沿线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同20多个国家开展国际产能合作。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也持积极态度,以亚投行、丝路基金为代表的金融合作不断深入,一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项目逐步落地。“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进度和成果超出预期。中国找到了一条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而发展起来,其他国家也正在走出对西方普世价值和华盛顿共识的迷信,开始探索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
第三,确立了继续推进全球化的信心,打造包容性世界经济。如今,西方发达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不足40%,不再是全球化的主要发动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成为全球产业布局的重要供给侧。建设“一带一路”,中国欢迎各方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欢迎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参与到合作中来。“一带一路”不是一条,而是很多条,大家都有份,它是开放的、包容的。
一些国家对“一带一路”的看法,经历了一个由观望到响应的转变。过去十年,“一带一路”成果出人意料地多,国内外积极性出奇地高。中国建设“一带一路”的自信与自觉,感染、吸引着其他国家和地区加入到“一带一路”建设的大合唱之中。
当今世界,许多人把美好期望寄托在中国,寄托在“一带一路”身上。“一带一路”让世界更加美好。
一带一路十周年心得体会和启示(精选篇6)
提到“一带一路”,最常想到的是什么呢?是“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是“亚洲文明对话大会”,还是“一带一路”中的人和事……“一带一路”很大,大到涉及上百个国家和数以亿计的资金,但“一带一路”也可很小,小到关乎一个男孩一个故事。
相识——柬埔寨“网红”男孩。故事的主人公名叫沙利,是一个普通的柬埔寨男孩,15岁的年纪,身高只有一米四,体重也只有四十多斤。为了生活,他可以用十多种语言来叫卖纪念品,看到金发碧眼的游客他们赶紧推销,“please buy some souvenirs,we have beautiful bags”;看到能说粤语的,也能马上切换,“靓仔,快点来买啊”……但是无论说什么,他们都会加上一句我们需要赚钱、养家。像沙利一样,当地能用多种语言叫卖的孩子很多,他们大都穿着破旧的衣服,和不合脚的旧拖鞋,为了生活不停地叫卖、努力的推销。通过网络,与柬埔寨“网红”初相识,中国的朋友希望你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相遇——“中国”与“柬埔寨”。2019年4月25日到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柬埔寨首相洪森率领政府代表团出席论坛及相关活动,中柬双方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合作翻开了新的篇章。西港曾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滨海小城,在“一带一路”的开展下,无数中国企业、工厂搬进了西港,为西港提供了大量工作岗位。同时,大量华人也涌入西港,为这片土地盖起了高楼,装上了霓虹,与柬埔寨人民共同见证了这座城市的成长。由此,西港被誉为“中国和柬埔寨的孩子”,在中柬友谊的摇篮里迅速发展。通过“一带一路”,中国与柬埔寨成为了更加亲密的盟友,愿中柬两国相互帮助、携手向前。
相知——实现梦想,友谊长存。如今,沙利终可以放下身上沉重的担子,实现自己期待已久的梦想——读书。今年5月,在“一带一路”公益基金项目的资助下,他获得了免费来华学习的机会,过去只会说中文的他,现在可以踏踏实实坐在课堂上和来自全球各地的同学们,一块学着写中文,而关于未来,沙利想考北大,想当企业家。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实现自己的梦想并帮助别人是沙利想做的,也是中国正在做的,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柬埔寨修建了更快的铁路,获得了更多的投资,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或许就是共商、共享、共建的初衷。
“一带一路”可以很大,当然也可以很小,不论大小,都是中国对世界人民最好的贡献!
一带一路十周年心得体会和启示(精选篇7)
千年前,古丝绸之路驼铃声声,商旅不绝,如今,“一带一路”倡议赢得各国广泛响应,成为一条共商之路、共建之路、共享之路。近日,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十年的历程证明,共建“一带一路”站在了历史正确一边,符合时代进步的逻辑,走的是人间正道。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春华秋实。”十年的历程证明,共建“一带一路”符合世界发展需求,顺应国际社会期待,我们要秉持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跨越隐形门槛、山海阻隔、发展鸿沟,让“一带一路”成为跨越山海的“丝路”。
秉持“开放包容”理念,在“大门敞开”中跨越“隐形门槛”。“不拒众流,方为江海。”“一带一路”不是封锁闭塞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某一处的“山野小路”,而是大家共谋发展的“阳光大道”。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世界各国人民命运相连、休戚与共,人类社会已经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体。“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实施了数千个合作项目,为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和民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我们要顺应时代发展大势,搭建开放包容的交流平台,深化务实合作,用情用力书写着“一带一路”的“诗和远方”。
秉持“互联互通”理念,在“携手同行”中跨越“山海阻隔”。“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只要各国有合作的愿望、协调的行动,天堑可以变通途,‘陆锁国’可以变成‘陆联国’,发展的洼地可以变成繁荣的高地。”十年来,中国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带动全球互联互通,收获了丰硕成果。“机遇与挑战并存,风雨与彩虹并生。”“一带一路”架起世界互联互通的桥梁,成为当今世界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发展事业面临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独善其身。我们要团结一心,担当起推动经济复苏、拓展增长空间的重要责任使命,共同应对风险和挑战,推动人类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秉持“共同发展”理念,在“深化合作”中跨越“发展鸿沟”。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只有走合作共赢之路,才能更好地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共建‘一带一路’注重的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互帮互助走得远,崇尚的是自己过得好,也让别人过得好,践行的是互联互通、互利互惠,谋求的是共同发展、合作共赢。”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也需要中国。十年来,我们深刻认识到,人类是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只有走合作共赢之路,才能更好地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一带一路”在加强世界各国团结协作、互利共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秉持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异也是伙伴的理念,将和世界各国一道,携手同心、聚力同行,在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中努力贡献“中国智慧”。
一带一路十周年心得体会和启示(精选篇8)
金秋十月,硕果累累,10月17日至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如约而至。流水涓涓,汇为汪 洋;星光灿灿,化为银河。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给相关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这条承载文明记忆、寄托未来梦想的希望之路,以生动的实践和精彩的现实,开启了文明交流互鉴的新篇章,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彪炳于人类文明史册。
以“行动力”推进“硬联通”,共建“发展之路”。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也是人类社会永恒主题。“我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实现共赢共享发展”,共建“一带一路”就是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致力于缩小发展鸿沟,给沿线国家提供更多合作交流的机会,促进各民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将各种冲突和矛盾的“干戈”化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玉帛”,推动世界各国共同繁荣。十年间,我国全方位推进与共建国家的务实合作,中老铁路、雅万高铁、匈塞铁路、比雷埃夫斯港等“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陆续建成并投入运营,“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不仅拉近了共建国家间的距离,也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以“凝聚力”扩展“朋友圈”,共建“开放之路”。“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各方的大合唱;不是中国的对外援助计划和地缘政治工具,而是联动发展的行动纲领。在“一带一路”这条共享机遇、共谋发展的“阳光大道”上,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从最初57个创始成员,发展到拥有六大洲109个成员,带动资本近1500亿美元;已通达217个城市的中欧班列完善了亚欧陆路运输网络,构建起了全天候、大运量、绿色低碳、畅通安全的亚欧物流新通道。只有坚定不移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在开放中分享机会和利益、实现互利共赢,才能引领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实现包容性增长和共同繁荣。
以“创新力”树立“新标杆”,共建“创新之路”。发展的故事中,最令人振奋的是创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创新始终是一个关键词。我国与共建国家在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建设、科技人文交流等方面展开合作,共同将“一带一路”建设成了名副其实的“创新之路”。纵观全球科技发展大势,协同创新、合作创新、开放创新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推动全球科技创新协作对于应对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具有重要意义。新时期,我国应以营造创新生态为重点推动“一带一路”创新发展提质增效,推动多元主体开放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促进各类创新要素无障碍流动,完善“一带一路”创新生态运行机制,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带一路十周年心得体会和启示(精选篇9)
10月17日至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携手实现共同发展繁荣”为主题,将世界目光再次聚焦至此。
自2013年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十年间,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落地生根、持久发展,从历史深处走来的“一带一路”,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结出累累硕果。基础设施的“硬联通”,规则标准的“软联通”,共建国家人民的“心联通”,“一带一路”架起世界互联互通的桥梁,成为当今世界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
读懂“硬联通”,基石之上的大道共筑。基础设施是互联互通的基石,是共建“一带一路”的优先领域。“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初,部分国家基建投资支出不足、基础设施落后,成为制约深化合作的“薄弱环节”。在“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聚焦“六廊六路多国多港”主骨架,我国工程企业扬帆出海,连点成线,织线成网,一批标志性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刚果(布)国家一号公路,成为内陆城市连接大西洋的经济动脉;飞架南北的佩列沙茨大桥,见证克罗地亚经济腾飞“高光时刻”……这些昔日存在于设想之中的“里程碑式”项目不断涌现,为共建国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发展福祉,不仅加速了资本、技术和人才的流动,更为各国加速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注入新动力。
读懂“软联通”,合作之魂的共识凝聚。“一带一路”的成果不仅在于架起一座座“连心桥”、建成一个个“繁荣港”、铺就一条条“幸福路”,还在于共建国家在贸易合作、资金融通、气候变化、油气管道等领域形成共同的规则和标准。伴随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规则标准在提高开放水平、促进协同发展、畅通投融资渠道、便利经贸往来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围绕规则标准的互联互通,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与共建国家、国际组织标准化合作水平不断提升,规则、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稳步拓展。我国与65个国家标准化机构以及国际和区域组织签署107份标准化合作文件,促进了多领域标准国际合作。《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全面生效,与“一带一路”倡议相辅相成,双轮驱动区域经济逆风前行。
读懂“心联通”,友谊之桥的人文交融。如果将“硬联通”比作“筋骨”,“软联通”比作血脉,那么“心联通”则是“心泵”。共建国家人民的心意相通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基础和关键,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注入澎湃动力。秉持“兼济天下”的情怀担当,中国农业专家组在布隆迪推广杂交水稻种植技术,“造血式”帮扶为当地培养农技人才,造福一方百姓;秉持“和而不同”的文化精神,中埃考古学家携手五年,让卢克索孟图神庙逐渐褪去神秘的面纱,联合考古队也在学习借鉴中结下深厚友谊。300多个民生合作项目、1000余对友好城市、46家海外中国文化中心……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转变为精谨细腻的“工笔画”,在一个个“实而惠”的民生工程中、一次次“多彩且包容”的文化交流中,共建国家人民的心意在潜移默化中彼此相通。
丝路迢迢,通达八方。十年的历程,我们看到“一带一路”运用“三重联通”的笔触绘制出恢宏长卷。共建“一带一路”追求的是发展,崇尚的是共赢,传递的是希望。从新的历史起点再出发,我们相信,这项共商共建共享的人类文明创举,定能为各国开拓出一条通向共同繁荣的机遇之路。
一带一路十周年心得体会和启示(精选篇10)
金秋时节,天高气爽,风清日朗。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十年来,我们始终秉承合作、开放、创新发展的丝路精神,“一带一路”合作从“大写意”进入“工笔画”阶段,把规划图转化为“全景图”,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光明大道,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精谨细腻绘好“合作共赢”工笔画。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这体现了“一带一路”合作共赢的核心精神,即各国的团结与共同努力。共建“一带一路”注重的是众人划桨开大船、互帮互助走得远,崇尚的是自己过得好,也让别人过得好,践行的是互联互通、互利互惠,谋求的是共同发展、合作共赢。十年间,中国与五大洲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丝路海运”航线已通达全球43个国家的117个港口;中国已与144个共建国家签署文化和旅游领域合作文件。这幅新时代下的“一带一路”全景图,正在由世界各国共同绘制,它不仅是合作共赢之路,更是共创美好未来之路。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精谨细腻绘好“开放包容”工笔画。“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各方的大合唱。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内陆地区从“后卫”变成“前锋”,沿海地区开放发展更上一层楼,中国市场同世界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十年来,中国从不搞“故步自封”的小圈子,而是不断扩大自己的“朋友圈”。从“驼铃相闻”到“班列飞驰”,从“舟楫相望”到“汽笛声声”,一代代“丝路人”,超越文化和地域,架起了东西方合作纽带。在十年共建“一带一路”的过程中,中国始终彰显开放包容、美美与共的“中国智慧”,致力于打造一个开放、包容、互惠的交流平台,成为全球公共产品,它为全球治理注入了新思维,中国的智慧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了“大国方案”。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精谨细腻绘好“创新发展”工笔画。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一带一路”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创举,搞好“一带一路”建设也要向创新要动力。十年来,中国支持建立或筹建了30家区域科技组织、36家国际科技组织联合研究中心、5家国别科技问题研究中心,培养了11.9万多名科技人才。比如,在中埃合建的国际联合节水灌溉实验室,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为埃及解决了长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实践充分证明,科技创新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引领和支撑作用,不仅为共建国家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也惠及当地民生福祉,给民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面向未来,中国将持续推进与共建国家的创新合作,努力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