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吴同初行状》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吴同初行状①
【清】顾炎武②
里中二三十年来号为文人者,无不以浮名苟得为务,而余与.同邑归生独喜为古文辞,砥行立节,落落不苟于世,人以为狂。已而又得吴生,吴生少余两人七岁,以贫客嘉定。而炎武有叔兰服,少两人二岁。姊子徐履忱少吴生九岁。五人各能饮三四斗。五月之朔,四人者.持觥至余舍为母寿。退而饮,至夜半,抵掌而谈,乐甚,旦日别去。余遂出赴杨公之辟.,未旬日而北兵③渡江,余从军于苏,归而.昆山起义兵,归生与焉。寻亦竟得脱,而吴生死矣。其九月,余始过吴生之居而问焉,则.其母方茕茕独坐,告余曰:“吴氏五世单传,未亡人惟一子一女。女被俘,子死矣!有孙,二岁,亦死矣!”余既痛吴生之交,又念四人者持觥以寿吾母,于是不知涕泪之横集也!
生名其沆,字同初。世本儒家,下笔数千言,试辄第一。每言及君父之际及交友然诺,则.断然不渝。北京之变,作大行皇帝、大行皇后二诔④,见称于时。北兵至后,遗余书及记事一篇,又从余叔处得诗二首,皆激烈悲切,有古人之遗风。然后知闺情诸作,其寄兴之文,而生之可重者不在此也。
生居昆山,当抗敌时,守城不出以死,死者四万人,莫知尸处。以生平日爱国不忘君,义形于文若此,其死岂顾问哉?生事母孝,每夜归,必为母言所与往来者.为谁,某某最厚。死后,炎武尝三过其居,无已,则遣仆夫视焉。母见之,未尝不涕泣,又几.其子之不死而复还也。然生实死矣!
(取材于《亭林诗文集》,有删改)
注:①行状:文体名,是记述死者生平行事的文章。 ②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曾参加明末抗清斗争。 ③北兵:清兵。 ④诔:lěi,祭文。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砥行立节(磨练 ) 以贫客嘉定(客居)
B.归生与焉(参加) 寻亦竟得脱(竟然)
C.持觥以寿吾母(为……祝寿) 试辄第一(参加考试)
D.见称于时(被) 又几其子之不死而复还也 ( 几:通“冀”,希望 )
3.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直接表现吴生(即吴其流/吴同初)生平行状的一组是(3分)( C)
①砥行立节,落落不苟于世,人以为狂。②世本儒家,下笔数千言,试辄第一。
③作大行皇帝、大行皇后二诛,见称于时。④其寄兴之文,而生之可重者不在此也。
⑤守城不出以死,死者四万人,莫知尸处。⑥每夜归,必为母言所与往来者为谁,某某最厚。
A.①③⑤② B.④⑥ C.②③⑥ D.①④⑤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平确的一项是((3分)(A )
A.开篇一句把吴生与“浮名苟得”的一般文人区别开,说他好古文、砥行立节,是作者志同道合的朋友。
B.文章结尾写吴生事母至孝的天伦之情,写作者对亡友的诚笃情谊,对吴母的关心,彼情彼景跃然笔端。
C.文章介绍了昊生的家世、才学和忠孝思想,既全面地刻画了吴生的形象,又探寻了他忠义行为的原因。
D.这篇文章,作者时而放笔直抒,时而又点到为止,不论繁简,都具有传神达意、情深意浓的表达效果。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余始过昊生之居而问焉,则其母方载载独坐。(3分) 
(2)以生平日爱国不忘君,义形于文若此,其死岂顾问哉?(3分)

参考答案

参考译文:
        家乡二三十年来号称文人的,没有不把(追求)浮名和苟且(谋求)所得作为事业的,而我和同县归生只喜欢写古文辞赋,磨练行为,树立志节,孤傲不苟同于世上一般之人,世人认为(我们)狂妄。(我)不久又结识了吴生,吴生比我们两人小七岁,因为穷困客居(在)嘉定。我有(个)叔叔(叫)顾兰服,比我和归生小两岁。姐姐的儿子徐履忱比吴生小九岁。五个人各能饮三四斗酒。五月初一,四个人到我家端着酒杯为我母亲祝寿。退出来后(我们)饮酒,到半夜,击掌聊天,非常高兴,第二天告别离开。我于是离家赴杨公的征召,不到十天清兵南下,我到苏州从军,回来后(参加了)昆山的抗清军队,归生(也)参加了。不久(起义失败,我)也终于得以脱身,可是吴生战死了。那年九月,我才探望吴生的家并慰问他的家人,竟然(只有)他的母亲正孤独无依地坐着,(他的母亲)告诉我说:“吴家五代单传,我只有一儿一女。女儿被掳去,儿子死了!有 (一个)孙子,(只有)两岁,也死了!”我既为吴生的遭遇悲痛,又想起(他们)四人端着酒杯来为我母亲祝寿,于是不知不觉泪流满面。

       吴生名其沆,字同初,世代原本是读书人家,文思敏捷,倚马可待,考试总是第一。每次说到忠孝和与朋友交往守信用的时候,就(表现出)果断而不改变(的样子),北京(发生)变故(的时候),(他)写了两篇祭祀已故皇帝、皇后的文章,在当时被称赞。清兵到了之后,(他)送我书信和一篇记事文,我又从叔叔处得到(他的)两首诗,(这些诗文内容)都激烈悲切,有古人的遗风。这之后(才)知道(他)描写思妇情感的作品,是他寄托兴致的文字,然而(那些)生命中可以被敬重的内容不在这些作品之中啊。

       吴生住在昆山,在抗击敌人时,坚守城池(拒敌)不出,(城陷,)因而战死,战死的将士达四万人,没有人知道他尸首所在的地方。因为(吴生)平生爱国不忘君王,(他的)忠义如此显露在文章中,他牺牲难道(会)有顾惜吗?(他)活着侍奉母亲(很)孝顺,每次夜里回家,一定跟母亲说与(他)往来的人是谁,谁谁最厚道。(他)死后,我曾多次探望他家,(如果)不得已时,就派仆人探望她。(他)母亲看见我,每次都(会)哭泣,又希望她的儿子没有死又回来了。然而吴生确实死了。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2937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2年12月31日 08:49
下一篇 2022年12月31日 08:49

相关推荐

  • 诗经优美的句子

    诗经优美的句子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下面是小编为…

    2023年4月17日
    222
  • 文言文背诵的指导

    文言文背诵的指导   试背法   这种方法要和诵读法结合使用,因为考虑到单纯地反复阅读效果并不好,应指导学生在文章还没有完全记住前积极进行尝试再现,回忆不起来时再阅读。这样容易记住…

    2022年11月22日
    257
  • “裴耀卿,字焕之”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裴耀卿,字焕之。数岁能属文,擢童子举,稍迁相王府典签。王即帝位,授国子主簿,累迁长安令。旧有配户和市法,人厌苦,耀卿一切责豪门坐贾,豫给以直,绝僦欺之敝。及去,人思之。为济州刺史,…

    2022年12月31日
    237
  • 中郎将季布文言文阅读理解

    中郎将季布文言文阅读理解   文言文,完成13~17题。(共18分)   孝惠时,(季布)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

    2022年12月3日
    257
  • 欧阳修《秋声赋》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秋声赋 欧阳修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

    2022年12月27日
    229
  • 高考语文文言文的判断句整理

    高考语文文言文的判断句整理   高考语文的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否定句、词序(倒装句)、成份省略(省略句)和固定结构(习惯句式)。除了“疑问句、否定句”之外,其他叫…

    2022年11月28日
    24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