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枢·大惑论》较为详细地论述了“目不瞑”的病机,认为“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灵枢·邪客》篇对“目不瞑”更提出具体的治法和方药:“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这种治疗方法至今对于临床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灵枢·营卫生会》篇还论述了老年人“不夜瞑”的病因病机,认为“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搏,其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难经·四十六难》的观点基本与此相同,这对于我们认识和治疗“不寐”,也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汉·张仲景对不寐的临床证候和治法丰富了《内经》的内容,如:“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前者是少阴病热化伤阴后的阴虚火旺证,后者是虚劳病虚热烦躁的不寐证,二方至今仍为临床所常用。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卷三·大病后不得眠候》说:“大病之后,脏腑尚虚,营卫不和,故生于冷热。阴气虚,卫气独行于阳,不入于阴,故不得眠。若心烦不得眠者,心热也。若但虚烦,而不得眠者,胆冷也。”指出脏腑机能失调和营卫不和是不寐的主要病机所在,并结合脏腑机能的变化对不寐的证候作了初步分类。唐·孙思邈《千金翼方·卷一》中记载了丹砂、琥珀等一些重镇安神药,以及在半夏秫米汤基础上,拟选温胆汤等治疗“大病后虚烦不眠”,为秦汉以来治疗不寐增添了新的内容。王焘《外台秘要·卷一·伤寒不得眠方四首》中说:“虽复病后仍不得眠者,阴气未复于本故也”,进一步阐明了在热病后,阴血耗损是引起失眠的常见病因,并收载了较多的治疗不寐的处方。
宋·许叔微《普济本事方·卷一》论述不寐的病因说:“平人肝不受邪,故卧则魂归于肝,神静而得寐。今肝有邪,魂不得归,是以卧则魂扬若离体也。”此说明肝经血虚,魂不守舍,影响心神不安而发生不寐,并针对这种病因创制真珠丸以育阴潜阳,在服药方法上,提出了“日午夜卧服”的观点,对临床确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明·张介宾《景岳全书·卷十八·不寐》指出:“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唯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之足耳。有邪者多实证,无邪者皆虚证。”明确地提出以邪正虚实作为本病辨证的纲要。此外,他还指出饮浓茶可影响睡眠问题:“饮浓茶则不寐……,而浓茶以阴寒之性,大制元阳,阳不抑阴,则神索不安,是以不寐也。”在治疗方面,他根据不寐的不同证候,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原则和方药,不论在病因病机上,或在论治用药上都作了系统的论述,迄今仍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明·李中梓《医宗必读·卷十·不得卧》对不寐的病因和治法论述亦颇具体而实用,他说:“愚按《内经》及前哲诸论,详考而知不寐之故,大约有五:一曰气虚,六君子汤加酸枣仁、黄芪;一曰阴虚,血少心烦,酸枣仁一两、生地黄五钱、米二合,煮粥食之;一曰痰滞,温胆汤加南星、酸枣仁、雄黄末;一曰水停,轻者六君子汤加菖蒲、远志、苍术,重则控涎丹;一曰胃不和,橘红、甘草、石斛、茯苓、半夏、神曲、山楂之类。大端虽五,虚实寒热,互有不齐,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耳。”清·《冯氏锦囊卷十二·杂证·方脉不寐合参》对青年人及老年人睡眠状态有不同的认识,提出了“壮年人肾阴强盛则睡沉熟而长,老年人阴气衰弱,则睡轻微易知”,说明不寐的病因又与肾阴的盛衰有关。明·戴元礼《证治要诀·虚损门》有“年高人阳衰不寐”之论,说明不寐的病因与阳虚有关,其论点颇值得注意。其他如林佩琴《类证治裁》、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程国彭《医学心悟》、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以及唐容川《血证论》等等,都以《内》、《难》、《伤寒》、《金匮》等理论为指导,结合历代医家的观点和自己的临床经验,对不寐证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都有所发挥,从而使不寐一证,从理论到实践,均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
中医治疗失眠的历史沿革怎么样
•
百科知识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3032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现代医学对梦是怎样认识的
上一篇
2023年1月1日
如何使用CromolynSodium预防贝尔氏麻痹的神经变性
下一篇
2023年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