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运营工作总结范文

互联网运营工作总结
互联网运营工作总结篇1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经营理念;应对策略 引言

互联网金融是信息技术与金融的融合。大数据、云计算、智能手机等软硬件技术的成熟和进步;互联网企业寻求多元化经营和技术应用;我国金融环境和现行金融体制中金融创新难、金融交易活动流程冗杂、资金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利率市场化程度低引致的资金成本偏高等问题;互联网金融行业兴起之初未明确纳入金融监管体系,明确监管机构等因素,共同促进了互联网金融快速崛起和蓬勃发展

互联网金融凭借其信息处理低成本、集中支付和个体移动支付系统统一、供需双方直接撮合等优势,以平等、便利化的服务理念和以客户和交易为中心的经营模式,对商业银行基础业务造成较大冲击,也对其经营方式、经营理念和战略向导产生影响。商业银行的金融中介角色逐渐被弱化,致使客户增长率增速减缓,部分商业银行出现负增长。 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冲击 新客户吸引度逐渐减弱

互联网金融行业个人客户快速增长,尤其是第三方支付平台和互联网金融门户网站的客户,呈几何形式增长。通过大数据、云计算、搜索引擎和网络社区,互联网金融平台将市场信息碎片进行整合分析,有效地减少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并及时根据信息提品信息的挖掘和产品向导,拉近了供需双方间关系。虽然互联网金融行业客户总量无法与商业银行客户总量相提并论,但商业银行对比互联网金融,用户信息采集和处理能力不强,产品和业务创新能力较弱,造成客户的粘性减弱,新客户开发难度大。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客户增长率,却是商业银行的30-50倍,与商业银行竞争趋势加强。

中国工商银行2013年,累计个人客户总量为4.32亿,增长了0.39亿人次。增速则从2012年的39.30%跌至9.9%,呈现较大幅度的回落,与互联网金融抢占客户不无关系。但工商银行公司客户呈较好的增长趋势,增长了35.5万户,增速为8.1%,达近4年来最高

招商银行作为中小商业银行的代表,2013年在客户数量,尤其是个人客户方面受到较大冲击,从2012年的5383万回落至4763万,首次出现11.52%的负增长值,在客户黏性和新客户开发方面形势较为严峻 支付结算业务减少

支付结算是商业银行基本的业务和职能。随着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不断占领市场,商业银行支付业务正逐渐被边缘化。

据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统计,2013年全国支付机构累计互联网支付业务达153.38亿笔,支付总量为9.22万亿元,同比增长56.06%和48.57%。相比互联网金融支付的快速增长。商业银行支付工具在客户增量、支付规模增量等方面,增速放缓。2013年个人银行结算账户56.07亿户,增速同比减缓4.56%。通过ATM和柜面进行的跨行交易分别为1898.91亿笔和34.07亿笔,同比增长23.1%和-16.6%。第三方支付平台主要在个人客户的转账、消费等资金的流通环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第三方支付结算仍以个人商业银行账户为基础,因此商业银行在交易规模和总量方面未呈现较大的下滑趋势。

依托互联网生态链、大数据信息以及灵活的商业模式,第三方支付企业正在更深入的挑战商业银行的支付业务中的核心地位。国际结算领域,快钱已经介入跨境结算;国际汇兑方面,阿里巴巴已经实现了境内外买卖双方的支付交易。我国商业银行未来支付结算业务将会受到更大的影响。 存贷业务增长缓慢

存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的核心功能和作用,直接影响银行的正常经营和盈利能力。虽然商业银行经营和管理的重心已在向中间业务转移,但存贷业务对银行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将活期存款吸收至互联网货币基金,再以协议存款回到银行;贷款业务被P2P、众筹等业务所分割,给商业银行存贷业务方面造成较大冲击。

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全国商业银行2013年个人活期存款总量38814.75亿元,相较2012年增长4626.87亿元,增速为13.53%。2013年各季度活期存款增量较2012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放缓。在企业短期贷款方面,2013年为23985.47亿元,同比增长19.44%,速度放

图1.全国商业银行存贷业务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材料)

缓0.17%(见图1)。逐步放缓的存贷速度虽然跟我国稳健的货币政策,导致市场流动资金减少有关,但在互联网金融冲击下,存贷增速放缓的趋势逐步显现。尤其是中小商业银行,影响较显著。 共享理财产品市场

互联网金融元年,阿里巴巴余额宝、招财宝、腾讯现金宝等理财产品等不断抢占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中间业务。互联网企业联合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通过互联网进行货币基金发售和赎回。以余额宝为例,认购零门槛,赎回当日到账T+0,分享收益的同时也可用于消费和转出。互联网金融拥有得天独厚的便捷性,加上新媒体推广,营销,在短时间内实现高速增长,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有利竞争者。

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2013年虽然实现了理财金客户快快速增长,从2042万户升至2683万户,增长率达31.39%,但其累计发行的个人理财产品总量增长率仅为16.4%。部分中小银行中出现了高端理财客户数量大量下滑的现象,较大程度上也是受互联网金融的影响。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具有网点分布广泛、专业性强、信用良好等优势,但互联网金融企业的逐步发展壮大,尤其是客户粘性较高的电商平台不断地拓展业务,使传统商业银行在这些方面的优势逐渐减弱,甚至因为其一成不变的格局而变成其弱势,给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收入和利润带来冲击。 经营理念改革迫在眉睫

金融行业在风险管理方面有较为严苛的要求,民营资本较难进入为商业银行提供了天然的制度红利,促使其树立起信用品牌优势,金融专业优势以及风险管理优势。同时也给商业银行造成了变革动力小,改革难度大等问题。

商业银行自上而下的改革模式,使得客户多元化的需求无法在一次次改革中完全彰显,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无法真正地实现,商业银行也未将互联网思维引入其经营理念,将庞大的网络银行客户数据进行分析。截然相反,互联网金融凭借其得天独厚的互联网平台优势,以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为变革动力,不断地进行金融创新,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互联网金融企业实现信息处理高效、低成本;跨地供给销售;大数据来源稳定;用户数量规模庞大、粘性高等竞争优势。数量激增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唯有通过不断地改革、优化操作,丰富网络平台功能,才可以避免在行业中被边缘化

相比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创新模式和理念,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模式较弱。一方面有制度、规模等限制创新改革的因素,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创新能力弱化,创新模式中无法以客户为中心。互联网金融创新的经营理念,改变了商业银行的垄断,共同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同样倒逼银行改革与创新。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也可能是商业银行创新改革、经营理念提升的推动力。 银行间竞争压力增大

互联网金融行业是传统金融的搅局者,利用互联网渠道进行金融创新,将普惠金融理念深化推广。同时也加剧了商业银行间的竞争,尤其是客户量,存贷业务、理财业务、风险控制、经营成本、人才战略、改革转型、创新能力等方面。

互联网金融显著优势之一即经营成本低,运用“平台即媒体”的思维进行营销推广,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业务操作处理。商业银行经营会产生产品成本、人力资源成本、项目成本和客户成本等。互联网金融的产生给商业银行间的客户成本和人力资源成本造成较大压力,部分中小型商业银行加快创新速度,从经营理念上进行转型,也积极布局电商,或是与电商进行紧密合作。如民生银行,将社区银行作为战略和经营的重点;招商银行则在轻型银行的理念下,同步地推出“非常e购”信用卡商城,通过跨界合作来进一步提升同业竞争力。

人才战略方面,商业银行同业竞争,以人才优势带动资源优势和运营优势外,互联网金融的人才战略使得竞争压力增大。互联网金融本质是跨界融合,即金融和互联网行业的融合,需要大量专业能力强且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银行从业人员,金融人才招聘压力加剧,如阿里副总裁,曾任职于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光大银行,在个人和公司业务,融资,信用体系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 商业银行应对冲击的策略 优化银行操作流程

相对于新兴互联网金融平台操作,银行传统的操作流程周期长、环节过多,不仅客户耗时长,银行支付的管理成本与效率代价较为高昂,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传统的业务模式将会被完全取代。传统的柜面业务仍必不可少,只是必须优化其操作流程以适应发展。

1.简化业务操作环节

商业银行应在保证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减少现有业务的操作环节,简化流程,提高效率。以小额信贷为例,商业银行从借款申请开始,需分别经历贷款审核、风险评估、逐级审批、签订合同以及贷款发放等步骤,资金至少经过半个月才能放款。但互联网凭金融小额贷款从申请到资金到账,仅需几天甚至更快捷。差异的运营速度直接影响到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为了改善操作繁杂的境况,我国商业银行应该重新评估各业务操作流程的必要性,剔除或整合效率低的环节,以节约人力、物力、财力,尤其是提高时效。

2.提高各环节有效性与及时性

在简化业务操作环节的前提下,商业银行应该提高各环节实施的有效性与及时性。便捷与快速的业务办理能够使客户的感受度提升,因此各环节及时有效实施不仅可以消除重复作业,更是提高业务效率的重要保障。 拓宽支付结算渠道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日臻成熟,传统的银行服务方式已不能适应市场上各阶层客户的需求。尤其是客户对于支付结算快捷,方便的基本要求,商业银行在支付结算的便捷程度方面始终是处在第三方支付结算公司之下,也是商业银行的劣势。商业银行若不能够及时调整支付结算方面运营策略,会让商业银行损失更多的客户,尤其是个人客户。

拓宽支付结算渠道,可以从两个角度出发。一是从客户的性质角度出发,针对个人客户和企业客户开展支付结算业务。个人客户以便捷、快速、安全为理念,加强与第三方支付结算公司的合作共赢,为个人客户提供更为周全的服务;企业客户目前占据了支付结算业务客户数量的大头,尤其是进出口贸易的支付结算,包括信用证、福费廷等支付结算方式,商业银行应该将其电子化、互联网化。发挥商业银行在企业结算方面的优势,巩固企业客户。二是从业务创新角度,在加强与第三方支付结算公司合作,继续做好个人客户的服务工作的同时,进行企业客户支付结算的创新工作,才能够有效地应对互联网金融在对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业务方面的冲击。 加强传统理财产品创新

互联网金融门户网站发行的高收益理财产品,本质为货币基金和分红保险,究其根本并无现实意义上的金融创新或是理财产品的创新,而是运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了在线理财平台的开发、运营和营销,从而实现实时的数据分析和优化功能。商业银行通过互联网同样可以进行理财产品认购和赎回,但是相比余额宝、招财宝等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认购和赎回,手续相对较为繁琐,并伴随有认购资金门槛和资金流动性问题,部分产品还必须到实体的网点进行操作。

针对商业银行的表现不足,商业银行需要从两方面进行应对。商业银行需不断加强传统理财产品的创新,通过专业人士或专业投资公司的打理,拓宽投资渠道,丰富理财产品种类和组合,在保障投资资金安全性的同时提高收益率,需要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研发部门进行改革和创新,加强理财产品的研发。另一方面,商业银行需要从理财产品的认购和赎回的手续,简化操作流程,降低理财产品的认购起点,并解决资金的流动性等问题。从其本质而言,就是对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一种挑战,也是商业银行在面对互联网金融冲击下,提高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方式。 培养网络信息技术,金融专业复合型人才

互联网金融既有信息技术的科技属性,又兼具经济金融属性,对人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联网金融竞争需立足于人才、管理和资源的竞争。目前商业银行员工的知识结构普遍专一化,缺少精通互联网技术、金融业务知识和管理决策的复合人才。

对商业银行人才培养和招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招聘过程中商业银行需要注重金融和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吸纳,保证时刻能注入新鲜血液,从软实力方面提升银行的竞争实力。人才培养方面,从两个方面着手:在工作中加强对金融专业人才的科技知识培训以及科技专业人才的金融业务培训,在现有人才基础上培养兼具金融知识,互联网工具,信息技术等知识技能的互联网金融复合人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下,可以采取定向合作培养模式,通过银行和高校的合作,注重金融实务和计算机科学的学习和操作,从本质上改变人才知识结构,提升商业银行在人才方面的优势。 转变经营理念,推动长效变革

商业银行经营理念决定了商业银行的发展方向和服务理念,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未来的发展潜力和发展方向。传统商业银行经营理念主要是集中于银行的经营管理、服务理念以及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但是在互联网金融大行其道的2013年,商业银行传统经营理念备受冲击和影响。

商业银行需深刻认识到互联网金融所带来冲击的本质,即互联网金融将金融倡导的深刻的普惠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借助移动互联的运营模式,组织模式,成本模式,运营模式和利润模式,通过开放平台、大数据、云计算支持,将普惠金融理念融入到互联网金融的各项业务。商业银行需要实时调整经营理念,加强总体战略布局,不断地进行变革来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冲击。 加强同互联网科技企业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1.搭建自有的电商平台

电子商务作为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创新产物,在我国生活消费市场,企业生产经营和商贸流通等方面都引发了深刻的变革,对传统行业生产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为艰巨的挑战。也可以推动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的转型和创新,尤其在互联网金融不断地冲击下,商业银行更需要不断地拓展自身的业务范围,实现多元化经营的目标。

商业银行可以借助自身资金雄厚,客户资源广泛,信用度高的优势,积极布局电子商务,在扩大金融业务范围的同时,提升银行在新时期的竞争力。交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加快转型,分别推出“交博汇”、“善融商务”和“云”购物平台。创新电商的发展战略将成为银行电商更好服务企业的一个突破口,同时银行也应积极地摆脱单纯的金融服务角色。

2.加强与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合作

商业银行目前电子支付系统主要是依托各家商业银行的网络银行系统,以及第三方支付结算公司的支付结算渠道。面对第三方结算公司庞大的客户全体和便捷的支付结算流程,商业银行应该借助第三方支付结算渠道,实现自身支付结算功能的扩大。依托第三方支付平台来延伸和补充自身的金融服务,推动业务优势互补和客户资源共享,不断提高银行卡的使用率和网银业务量,推动向零售银行业务的转型。同时,商业银行也需协同第三方支付结算公司,努力开拓对公业务。

3.以互联网企业的思维方式和理念,融入新技术

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商业银行应该引入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战略。大数据作为一种新的数据分析和运用技术,在数据分的精准性以及重要细节的挖掘和利用方面有着良好的作用。商业银行可以将客户偏好,客户金融服务需求,客户行为分析结果,运用到银行运营的相关环节,实现客户需求的精准分析和定位。

现代信息设备、工具和技术在银行经营中的应用,能够帮助银行在信息管理辅助下提高人工管理运营效率,依靠信息技术组织统筹银行经营管理,是银行的一种创新举措,具有系统整合、运营集中、信息共享和数据挖掘的特征,能有效促进业务拓展和经营管理模式转型。 结语

互联网金融的客户增长速度、客户总量,交易量的增长和总量,都有表现良好,而商业银行虽在总量上保持者优势,但在增速放缓,部分中小商业银行甚至出现存贷客户总量下降、理财客户流失等情况。商业银行急需提出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来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倡导普惠金融理念。

互联网金融无法完全颠覆传统商业银行,但可以倒逼着商业银行进行改革,来切实加强我国传统金融行业尤其是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因此,从某种角度而言,商业银行在应对互联网金融中所提出的应对策略,其本身也是一种改革和突破。相信在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的合作共赢下,我国金融行业的服务必定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谢平,邹传伟. 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 金融研究, 2012,(12).

[2]刘士余.互联网金融存在三大风险[J].清华金融评论,2014,(2).

[3]张晓朴.互联网金融监管十二原则[N].第一财经日报,2014-1-20.

[4]邱勋.互联网基金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其应对策略[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3,(4).

[5]第一财经新金融研究中心.中国P2P借贷服务行业白皮书[M].第一版.北京:中国经济出版处, 2013.

[6]章连标,杨小渊.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J].商业银行, 2013(10).

互联网运营工作总结篇2

首先,调整了与电信发展不相适应的管理模式。继续贯彻落实电信体制改革方案,妥善处理了两固网公司与其它企业的互联协议继承、光缆引接和南北进入等问题,保障拆分重组工作的顺利进行;协调电信与网通的业务划分方案,促进两大集团公司尽早实现业务双向进入和固定通信领域的市场竞争。

其次,针对电信业务市场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有关政策。出台了新的《电信业务分类目录》,修订了《电信网码号资源管理办法》,颁布了《电信网编号计划》;针对电信市场中出现的诸如“游子归家”、、“一号通”、转售和基础电信业务等新技术、新业务、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相应对策引导、解决;对推进骨干电信企业的全业务经营、稳妥推进发展、新一代互联网发展及技术业务试验等课题进行大量跟踪研究工作,为我国电信业长远发展做好积极准备。制定了《电信新设备进网试验管理暂行办法》,并初步建立起新技术、新产品进网管理的调研机制。版权所有!

今年还重点开展了整顿和规范电信市场经济秩序活动,无论在思想认识还是在实际效果上都取得一定进展。互联互通工作取得突破进展。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互联互通监管的“硬措施”,配合最高人民法院完成了司法解释;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号文件精神,颁布了《关于加强依法治理电信市场的若干规定》,切实加大了对人为破坏公用电信设施、中断网间通信的恶性事件的惩治力度;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密切合作,采用国际上先进的长期增量成本法对固定本地电话网、移动电话网进行了成本核算工作,并根据测算结果起草了网间通话费结算标准、用户资费标准的调整方案,为理顺互联各方经济利益关系奠定了基础;颁布了《互联互通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网间通信质量技术要求》和《通信质量测试方法》,统一建设了“电信网间结算及互联互通监测系统”,为电信监管部门加强网间通信质量管理,有效防范人为原因造成的网间通信不畅,减少结算争议,提供了技术手段。与此同时加大协调整治力度,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上半年对三起严重阻碍互联互通、破坏市场秩序的违规事件进行了公开通报,月份又召开了全国电信网间互联管理电视电话会议,月份对近期发生的几十起破坏通信设施和阻碍互联互通事件进行了通报,提出了处理意见,这些措施对树立企业依法经营的意识、促进电信市场公平有序竞争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为保证互联工作的顺利进行,还针对网间互联争议日益尖锐和复杂的情况,制定了《电信网间互联争议论证工作若干规定》,对启用专家论证程序进行了规范;力促电信、移动、网通、联通四大运营企业拟定了本公司的“互联规程”,以推动企业加快互联进程,保障互联程序、协议的高效和透明;为促进固定网与移动网短消息互联,对点对点短消息业务提出了解决方案,并在几个省进行了互联试验。

……

回顾匆匆走过的岁月,,留下了让人难忘的一笔———电信行业释放出改革带来的活力,政府监管基本走上正轨,各地监管实践也已找到感觉,困惑和迷茫逐渐散去,剩下的就是“信心”———满怀信心坚定地走下去!

××年已成过去,明年电信市场监管工作如何开展?近日部电信管理局拿出了新的一年的工作思路,我们今天刊登在此,希望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帮助,也借此表达我们对电信监管事业的良好祝愿。

认清责任转变职能

进一步认清电信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中肩负的历史责任,充分发挥电信业在促进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提高服务意识,转变政府职能,为电信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站在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电信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国家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电信监管工作定位在为电信业发展创造公平、有效、有序的竞争环境,推动电信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上来。积极研究和探讨电信业在国民经济结构调整中所应当发挥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鼓励由电信设备制造商、电信运营商、信息服务提供商、接入服务商、系统集成商、应用开发商等环节组成的产业价值链不断延伸和细分,形成产业互动、良性发展。

提高服务意识,切实转变职能。要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的要求,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

关注技术演进提供政策支持

积极跟踪研究通信技术演进趋势和业务市场发展动向,做好电信业务发展政策的前瞻性、及时性研究,为电信业深化改革和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加强对涉及未来电信网络演进和方向性的新技术、新业务发展策略的研究和规划。根据市场、改革和技术发展进程,对发展、下一代网络发展和深化电信体制改革过程中可能涉及的政策性和操作层面的问题进行系统性、前瞻性研究,为和全业务经营实施做好准备;发挥电信业务分类目录在我国电信业务市场发展不同阶段的宏观指导作用,在分析总结近几年我国电信业务分类目录调整与电信业发展不同阶段适应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开展适合下一阶段电信深化改革和进一步开放形势要求的电信业务分类及管理方式的预研工作,保障在业务发展管理政策上不断适应市场发展和监管方向的要求。

做好新技术、新业务商用试验的引导、组织和总结工作,为下一步健康发展和有效管理提出指导性意见。继续跟踪研究等域名技术、下一代网络技术的商用化、实用化进展,及时开展相关工作;根据数字集群通信业务商用试验的情况和国内数字集群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结合未来基础电信业务主体架构总体设想,以保证该业务与其他业务的协调发展为目标,研究提出在全国范围该业务发展的意见;通过统一组织开展的国内多方通信服务等三项增值电信业务试验,认真总结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研究进一步应当采取的措施,完善增值业务市场的发展环境。

针对技术和业务发展中产生的新问题,本着发展和规范并重的原则及时加以解决。在新业务管理实践的基础上制定出台《电信新业务管理暂行办法》,本着“以市场为主导,以监管促发展、保证市场竞争有序”的原则,解决市场上出现的新技术、新业务发展带来的管理新问题,及时研究建立相关规则,对有不正当竞争倾向的行为,加强引导和规范;在具体处理企业新技术和新业务发展中产生的问题时,注意保护好、引导好、发展好企业创新、加快发展的积极性;针对公用电话市场出现的无序竞争的新情况,研究多运营商环境下公用电话的管理方式、方法和发展目标,保证公用电话市场公平、有序竞争和全国东中西部地区和城乡地区公用电话的平衡协调发展;针对多运营商情况下号码查询不便等问题,积极探索解决号码查询、电话号簿规范服务的有效途径,以提高电信企业整体服务形象和服务水平;针对基础运营商在对现有网络向下一代网络升级、演进过程中可能带来的新的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做好发展初期的规范和引导工作。

丰富监管手段促进有效监管

为适应电信技术和市场发展以及监管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要求,创新监管思维,完善监管规制,丰富监管手段和模式,保证电信业务市场监管有效、规范有序。

根据电信业务市场的规律和特点及市场管理的现实需要,不断完善监管规制。建立和完善涉及市场准入、市场秩序及市场退出的规章和政策,出台《电信业务市场监督管理办法》、《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年检管理办法》,在健全市场准入机制的同时制定市场退出机制和市场信誉机制,明确和细化电信业务市场规则,更好地适应入世的要求。

依据新的《电信业务分类目录》和入世承诺表及内地与香港、澳门服务贸易开放承诺,认真履行职责、组织落实好内外资进入电信业务市场的准入和有关问题的协调处理工作,促进电信业务市场的繁荣与健康发展。其中,重点研究解决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电信企业和境内电信企业在境外上市所涉及到的业务经营许可及授权等有关问题,并开展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的网上申请、受理和查询工作。

开展电信业务市场的重点监管与整治工作。对影响较大的国际电信业务市场、卫星通信市场及信息服务市场进行专项监管,针对各自市场特点,创新监管手段,出台有关政策,实施综合治理。如对国际电信业务市场逐步建立长效机制,出台《国际电信业务市场管理办法》,从加强监管、有效打击、重视防范等多方面齐抓共管;对卫星通信业务市场,抓好《卫星转发器出租、出售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的贯彻落实;对信息服务业务市场抓好业务规范和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建立信息安全的审查机制、责任的落实机制和有害信息追究机制等,总体上使重点监管的市场秩序有根本性的好转。

及时协调处理电信业务市场发展中所遇到的有关问题,规范基础电信业务运营商的授权及行为等,及时制止或纠正企业间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查处电信企业的超范围经营和市场中的无证经营问题;积极为电信业务经营者走向国际市场创造条件,为电信企业在境外上市提供政策指导和服务,电信业务市场指导信息,促进电信业的整体协调发展。

充分发挥年检工作对市场主体和市场状况的综合透视作用,通过经营许可证的年检系统全面地了解各类电信业务市场和经营者发展状况,并加强对电信业务市场经济运行情况的分析工作;进一步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做好市场的引导、规范及服务,使电信业务市场步入公平竞争、良性发展的轨道。

研究许可政策完善规章制度

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要求,调整进网审批程序,清理电信设备目录,推出新版本进网许可证,提高进网审批效率,进一步缩短进网审批时间,以适应促进通信市场发展、服务制造企业的需求。

在对电信设备市场全面整顿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电信设备证后监督体系及制度,完善以各省通信管理局为主,相关地方部门参加的市场监督检查机制,每季度进行一次电信设备质量监督抽查,促进证后监督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建制,协调好测试机构、认证机构、设备制造企业之间的关系,避免不正当竞争。加强实验室管理,在已实行的“四统一”基础上对进网测试报告严格把关。定期对实验室进行年审和扩项授权,有计划地开展实验室比对工作,推进实验室对行业技术走向的跟踪研究,促进实验室自身发展。

完成与各进网检测实验室、各省通信管理局市场管理部门的联网工作,完成电信设备进网管理信息系统的三期工程建设,以便于政策贯彻、电信市场执法、信息交流。健全电子政务系统,进一步完善设备抽样、检测、网上审批等工作流程。

根据我国在的承诺,履行我国实施电信终端设备相互认可第一阶段的承诺,积极推进与经济体之间电信终端设备检测报告的相互认可工作。

强化各种手段规范互联互通

进一步提高对互联互通的认识,继续将互联互通作为当前监管工作的重点。

要从建立一个公平、有效、有序的电信市场竞争环境的角度,处理好互联互通与电信领域深化改革的关系;从提高各自的网络价值,使竞争双方实现双赢的角度,处理好互联互通与企业利益的关系;从提高全行业服务水平的角度,处理好互联互通与用户权益的关系。引导企业加强对干部、员工的思想教育,营造诚实守信、依法竞争的经营氛围;及时化解企业间的矛盾,依据部号令和《电信网间互联争议论证工作若干规定》,及时解决政策层面的互联争议,建立健全第三方机构进行争议判定的机制,解决互联互通质量和网间结算等技术层面的争议,保证协调过程更加公开、民主,裁决结果更加公平、公正。

强化监测,及时分析,建立和完善网间通信质量预警机制。充分利用“网间结算和互联互通监测系统”并督促各运营企业按照《公用电信网间通信质量技术要求》、《公用电信网间通信质量测试方法》对网间通信质量进行测试,对上报的数据要及时进行分析,并依据《公用电信网间互联互通质量监督管理办法》中“障碍”、“严重障碍”、“事故”、“重大事故”的定义对其进行定性和分类,及时互联互通质量“疫情”通报;通过对网间质量的分析,及时出台相应的调控措施;要继续充实网间通信指标体系、完善测试方法,管理好、使用好“网间结算和互联互通监测系统”,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建立互联互通管理协作机制,提高互联互通综合治理水平。通过将互联互通质量通报制度与加强互联互通监管、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相结合,与树立行业新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相结合,与企业内部奖惩制度相结合等方式,建立互联互通管理的协作机制。对擅自中断或阻碍电信网间通信的事件,要及时判定责任方,并依据《电信条例》、《关于加强依法治理电信市场的若干规定》等进行处罚;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部门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即将颁布的“关于审理破坏公用电信设施及阻碍电信网间互联互通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处理。版权所有!

发挥经济因素对互联互通的促进作用。督促企业按照《公用电信网间互联结算及中继费用分摊办法》的要求,按时实施网间结算,以提高全行业的诚信意识,保障电信市场的有效竞争和健康发展;在社科院已完成的电话网互联和零售业务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参考成本核算结果,按照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分步骤地对网间业务的结算关系和标准进行调整,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保证网间结算调整方案的出台,以处理好网间互联的经济利益问题,促进网间互联。

大力加强基础性工作,积极推进规范化建设。根据互联互通工作的性质和特点,依据相关法规和世贸规则,在互联互通的业务开放、互联程序和协议、收费项目和价格、技术体制和标准等方面实现标准化、程序化、法制化和科学化,使互联互通工作程序透明、收费规范、工作高效、保障有力。

落实“村通工程”推进普遍服务

今年要尽快加强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村通信普遍服务,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战略目标添砖加瓦。

充分调动和发挥六大基础电信运营商的积极主动性,全面启动村通工程。计划年初先期组织企业进行村通工程试点,探索经验、完善方案,条件成熟后,村通工程全面铺开。

形成合力,打造村通工程良好环境。加强横向联系,积极争取国家和当地政府在资金、政策、税收等各方面的扶持政策和优惠条件,并积极促成当地政府和电信企业签订有关合作协议,为“村通工程”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同时利用各级政府和新闻媒体广做宣传,营造气氛,借社会媒体作用对企业形成“激励”机制,共同树立电信行业“替国家分忧,为社会解难”的形象,赢得全社会的认同和支持。

加强村通工程的目标考核和实效查验,成立村通工程联合工作组,出台并完善“村通工程”各项管理政策和考核办法,指导和协调各通信管理局和各企业之间的村通工作,及时协调解决“村通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督促各企业保证所建成的村通项目的正常运营和通信畅通,确保“村通工程”目标的实现。

进一步研究探讨对“村通工程”的扶持政策和技术手段策略,鼓励科研机构和设备厂家开发研制适合于农村通信的经济实用设备。同时继续大力推进普遍服务成本补偿机制的建立进程,以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电信普遍服务问题。

完善互联网管理发挥网络效益

进一步认清互联网在网络结构、业务应用、经济特性等方面与传统电信网的联系和区别,将互联网放在整个信息产业链中,放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大环境下以及全球竞争的大格局中谋划发展。

鼓励多种宽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出增强宽带网络应用的对策,充分发挥宽带网络效益;研究分析互联网市场上不同业务的商业运营模型和产业价值链,促进我国互联网市场尽快形成优势互补、产业链协调发展的模式,逐步研究解决制约我国信息高速公路作用发挥的关键环节。

加大协调力度,尽快开通在我国设立的域名根服务器的镜像服务器;抓紧与互联网国际有关组织联系,从国外引进互联网域名根服务器镜像服务器和解析服务器;建立国家顶级域名服务节点和容灾备份系统,进一步完善域名系统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网络信任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工作。优化我国互联网互联结构,完善互联网交换中心运营模式,进一步发挥我国互联网交换中心的作用;加强国际协调和合作,推进我国互联网亚太交换中心的建设,切实提高我国互联网络性能。

加强境外域名境内注册服务机构的管理,提高境内域名注册服务质量,建立域名保护、变更、注销管理机制,维护国家和域名用户利益;稳妥推进个人域名开放;鼓励和支持中文域名的推广和应用;加强互联网新兴具有公共通信资源特性的寻址标志的应用以及配套管理政策的研究,推动互联网信息查询服务的发展,提高互联网信息服务的便捷有效性。建立地址境外申请授权管理和日常使用备案管理制度,设法保障我国互联网发展对地址资源的需求;抓紧研究地址资源的管理政策,争取地址资源管理的主动权;积极开展网络向网络演进的策略研究,确保我国互联网络的平滑过渡。加强与、等国际互联网有关组织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互联网的管理工作,为中国互联网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氛围。

适应宽带业务的迅速发展,推动互联网骨干网的互联。制定科学、合理的互联网骨干网互联的架构,出台互联网交换中心新的结算办法,采用互联网交换中心和网间直联等方式解决互联网的互联问题,建立互联网骨干网的网间互联互通质量监测和报告制度,以适应我国宽带业务的迅猛增长,为国民经济信息化创造条件。

搞好服务监管服务百姓生活

狠抓电信服务监管框架和制度体系的贯彻落实工作,对电信服务质量进行多方位监督管理,维护用户合法权益。

大力宣贯《电信服务标准》及其配套规章制度,强化日常监督抽查;推行以用户满意度评价为核心的新型质量评估管理模式,在全行业建立分层次的满意度测评体系,量化用户需求,有针对性地改进服务;公正透明地向社会通告服务质量,运用技术手段对全网通信质量进行测试和检查,同时对侵犯用户合法权益的恶性事件坚决查处,通过引导、规范和监督,保证电信服务和网络运行质量稳步提高。

继续将服务质量监督与树立行业新风、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相结合,形成齐抓共管、协同互动的良好局面。在部行风建设指导小组的领导下,继续做好电信服务“评优帮差”等工作;针对社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焦点问题,开展电信服务专项整治工作。要求所有新建电信网络均须提供收费项目的详细收费清单查询,对于原有的不具备详单查询的市话网络,在电信、网通部分地区市话清单试点的基础上,适时开展调查研究工作;要求企业总部对各地在用的与用户间的服务协议强化规范和治理,坚决纠正不规范的和侵犯用户权益的服务协议条款。

推进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借助各方力量进行电信服务监管。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部、省两级用户申诉受理流程和各环节,加大用户申诉案件协调处理工作力度;充分发挥全国电信用户委员会以及各类社会中介机构、公众媒体和社团组织的作用,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既监督企业改进服务,也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为了适应加入带来的电信市场国际化趋势,拟尝试与一些服务质量方面的主要国际组织和协会机构建立联系,加强沟通和交流,在引进和推广国际上服务质量管理先进经验和管理模式的同时,广泛宣传我国维护电信用户权益的具体措施和经验,将电信服务质量监管工作进一步与国际接轨。

互联网运营工作总结篇3

一、电信网间互联组织机构

(一)为加强对我省电信网间互联工作的领导,省通信管理局成立由主管局长任组长、相关处室负责人参加的电信网间互联工作领导小组。

(二)各电信运营企业省级公司成立电信网间互联工作小组,由公司分管领导任组长,成员由计划建设、运行维护、市场经营、计费等相关部门的人员组成,同时明确具体承办电信网间互联工作的牵头部门,各市级分公司应指定专人负责电信网间互联工作。

二、电信网间互联例会制度

(一)省通信管理局在每季度的第一个月(时间、地点届时通知),主持召开由相关电信运营企业分管领导参加的电信网间互联工作会议,学习信息产业部有关电信网间互联的法律、法规和规定,通报网间互联情况,研究解决网间互联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安排部署下一步网间互联工作。

(二)省通信管理局根据工作需要,每月召开由相关电信运营企业电信网间互联牵头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网间互联工作情况通报会(时间、地点届时通知),协调解决网间互联中存在的问题,通报电信网间运行质量情况及网间通信主要障碍处理情况等。对于出现重大网间通信障碍的,邀请相关省级公司分管领导参加会议,必要时邀请相关市级分公司有关人员参加会议。

(三)各省级电信运营企业应不定期召开相应会议,研究解决网间互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三、电信网间互联备案制度

(一)各电信运营企业省级公司应将网间互联组织机构设置和变动情况及时向省通信管理局备案。

(二)各电信运营企业(含专用电信网单位)省级公司,根据本网工程进度或网络运行情况,在向其他电信运营企业省级公司提出互联申请时,应当面提交互联书面要求,并向省通信管理局备案后,互联工作开始启动。

网间互联需新设互联点的电信运营企业应向省通信管理局提供下列备案材料:1、互联申请;2、互联技术方案;3、与互联有关的网络功能、通信设施、设备配置情况;4、互联的工程进度计划安排及资金保障等。

网间互联不需新设互联点,只需进行网络扩容改造的电信运营企业应向省通信管理局提供下列备案材料:1、互联申请;2、网络运行情况;3、互联技术方案;4、工程进度与资金保障等。

省通信管理局自收到备案材料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完成对备案材料的审查,向互联申请者发出予以备案或不予备案的通知。予以备案的,以备案通知上所确定的时间启动互联工作;不予备案的,书面通知申请者并说明理由。

电信运营企业不得拒绝其他电信运营企业提出的互联要求。

电信网间互联工作启动后,相关电信运营企业应就启动的网间互联事项进行友好协商,每次互联协商会议均应制作会议纪要或经双方签字认可的会议记录。

(三)两个电信运营企业之间或电信运营企业与专用电信网单位之间达成的互联有关协议,均由省级公司签订,被授权的市级分公司可以签订省级公司协议的补充协议。

为便于省通信管理局了解掌握协议内容,协议签订双方在协议签订的10个工作日前,应将协议初稿报省通信管理局初审。10个工作日内不提出意见的,视省通信管理局同意,双方可以签订协议;省通信管理局认为有关条款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在10个工作日内将意见通知双方企业,双方应修改协议初稿。

(四)各电信运营企业间及各电信运营企业与专用电信网单位之间签订的互联协议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互联协议不得含有歧视性内容和损害第三方利益的内容。

(五)互联双方省级以上机构应当自协议签订之日起15日内将协议发至各自下属机构,并向省通信管理局备案。

(六)互联实施中,因客观原因致使互联不能在规定的互联时限内完成的,经互联双方认可并向省通信管理局备案后,可以顺延互联时间。

(七)互联双方在省通信管理局就申请协调的互联争议作出行政决定前,可以自行达成互联协议,并在10个工作日内报省通信管理局备案。

(八)省通信管理局对申请协调的互联争议出具的《电信网间互联争议协调意见书》,在7个工作日内向信息产业部备案;对申请协调的互联争议作出的行政决定,在7个工作日内向信息产业部行政复议机构备案。

四、电信网间互联报告制度

(一)相关电信运营企业应在每月10日前将上月落实已启动的网间互联进展情况(含有启动的互联项目名称、工作进展、存

在问题、解决办法及时间进度等内容)报省通信管理局,详见附表一。

(二)互联双方应当在业务开通30日内,将互联启动日期、业务开通日期及业务开通后3日内的网间通信质量情况,以书面形式向省通信管理局报告。

(三)实现互联的电信运营企业应按照省通信管理局”关于定期监督检查公用电信网间通信质量的通知”(通信管[2002]35号)的要求,在每月10日前将上月公用电信网间通信质量情况报送省通信管理局。报送的内容包括:电信网月度运行情况报告(如通信质量概况,对网间业务封堵、网间通信中断、网间通信重大障碍或网间通信严重不畅等通信异常情况的分析及拟采取的措施,建议等)和公用电信网间通信质量表(详见附表二)。

(四)当发生网间通信中断或网间通信严重不畅(网间接通率即应答试呼比低于20%,以及用户有明显感知的时延、断话、杂音等情况)时,电信运营企业应当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恢复通信,做好必要的记录和其他相应的工作,记录应妥善保管备查,并及时向省通信管理局报告。在通信恢复后的10日内,互联的双方省级公司将处理结果以书面形式向省通信管理局报告,报告须附相应的原始数据和有关资料。

网间通信中断30分钟以上的,相关电信运营企业应按照《**省电信运营业事故报告规定(试行)》的要求,及时报告省通信管理局。

(五)为了便于省通信管理局了解网间通信质量问题的处理情况,各省级电信运营企业间有关网间通信质量的函文应同时抄送省通信管理局。

五、电信网间互联争议协调制度

(一)电信运营企业之间的互联工作应以省级公司为主,在互联实施中发生争议致使互联不能继续进行或在互联后发生争议影响网间业务互通时,争议双方应尽可能在省级公司之间协商解决。

(二)电信运营企业之间、专用电信网单位与电信运营企业之间发生互联争议,经协商,确实不能达成协议的,争议的任何一方均可以向省通信管理局递交《电信网间互联争议协调申请书》(详见附表三)申请协调,并附网间互联争议的有关材料。

(三)省通信管理局在收到互联争议协调申请书后,对协调申请书的内容进行初步审查。经审查,发现申请协调的争议有与国家有关规定明显不符或超出省通信管理局职责权限的,在5个工作日内给予书面答复不予受理或告知相关机构处理;对申请协调的争议符合有关规定要求,省通信管理局在7日内依据相关法规、规定,公平、公开、公正地开始协调网间互联争议问题,并出具《电信网间互联争议协调意见书》(详见附表四)。协调自开始协调之日起45日内结束。

(四)协调结束后,争议双方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省通信管理局将根据不同类型的互联争议,随机邀请电信技术、经济、法律方面的专家进行公开论证。省通信管理局根据所邀请专家的公开论证结论和提出的网间互联争议解决方案作出行政决定,强制争议双方执行。行政决定在协调结束之日起45日内作出。

(五)必要时,省通信管理局可以对网间互联提出具体的业务开通时间要求。

六、电信网间互联网络运行管理制度

(一)未经信息产业部批准,任何电信运营企业(含专用电信网单位)不得擅自中断网间通信。

(二)电信运营企业对涉及网间通信设备的检修、搬迁、工程割接、网络及软件版本升级等可预见的原因影响网间通信的,应当提前15个工作日向省通信管理局提出书面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三)电信运营企业应明确划分网间通信的运行维护责任,加强对网间互联设备的运行维护管理,建立网间通信质量相互通报制度,定期协同分析网间通信质量。

(四)电信运营企业应建立网间通信障碍处理制度。任何电信运营企业发现网间通信障碍时,应及时与对方电信运营企业联系,双方应当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消除。

(五)网间互联中继忙时平均每线话务量达到0.6Erl时,互联任一方应按照互联有关规定,在向省通信管理局备案后,启动网间中继电路扩容工作。经扩容,网间互联中继忙时平均每线话务量不超过0.5Erl时,本次扩容工作结束,以确保网间通信的畅通。

七、电信网间互联通报制度

省通信管理局每月通报网间互联工作进展情况,网间通信质量情况,网间发生的主要通信障碍,需要扩容的网间互联电路中继群,互联工作中的严重违规情况等。通报范围: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省内有关政府部门,各电信运营企业及其集团公司总部等。

互联网运营工作总结篇4

去年12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加快发展我国下一代互联网产业”作了部署,并明确了发展下一代互联网的路线图、主要目标和任务。毫无疑问,它吹响了我国进军下一代互联网的号角。电信运营商、互联网服务运营商、软硬件设备提供商、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以及广电、电力等要协调配合,为建设起产业体系而共同努力。实事求是地说,其中的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服务运营商在下一代互联网上必然有一轮新的博弈,有合作也有竞争。其核心问题是:

究竟谁将成为下一代互联网建设和服务的主力军?

众所周知,自从以苹果公司为代表的新的终端运营商、互联网服务运营商推出了新的商业模式,全球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条以电信运营商主导的“无线移动互联网”产业链被打破,电信运营商逐渐被挤到成为“传输管道”。曾经是终端制造商的苹果公司联合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和广大用户,构成了一条几乎独立的新的移动互联网产业链,而电信运营商成为边缘化的“傻管道”。互联网服务运营商留给电信运营商的是投巨资建设基础设施,以满足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让它们的利益最大化,而数据、视频的爆炸式增长已给电信运营商带来巨大的压力。有人估计,如此发展下去,三年后全球电信运营商将进入全面亏损阶段。从发展的速度和获利的性质来看,与互联网运营商相比,电信运营商在投入与回报关系上出现倒挂,也就是说在移动互联网的整个产业链上出现了问题。如果在下一代互联网建设中不给予解决,将直接妨碍产业链的发展。

本文所讲的“下一代互联网的主力军”,并不是指上世纪末电信运营那种垄断型的老大,而是希望电信运营商成为下一代互联网的新型主力军,不仅一如既往地投巨资建设好基础设施,而且努力为广大用户提供创新型的各种服务;不是靠垄断,而是靠竞争,靠核心竞争力,靠技术和运营创新,努力把终端运营商、互联网服务运营商、软硬件提供商等各个部分以利益法则团结在自己周围,为它们也为自己的发展创造优良条件,实现协调配合、共同发展。

要做到主力军这一点并不容易,更何况这一问题几乎是全球性的。那么中国的电信运营商有没有可能突破这一难关,走出中国电信业自己的路子呢?相信广大运营商及其全体工作人员有足够的智慧和实力做到这一点。下面是笔者的看法和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2电信运营商的“DNA”是可变异的

当人们讨论起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运营商现状时,有不少人提出“基因论”(DNA)说,理由是:电信运营商几十年来依靠资源“垄断”,形成的多层次管理架构庞大而复杂,商业模式落后,系统在技术上复杂,标准过于细微而繁杂,加上多层次的规章制度,改革起来十分困难,也极大妨碍了创新。而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依靠充分的商业竞争、新的商业模式、简练的互联网架构和标准,创新很容易被采纳并可迅速推广。它们把用户作为真正的上帝,并把发展用户放在第一位,用利益法则组成新的产业链,且无传统包袱,因此在短时间内获得了成功。看起来二者走的确实是不同的道路,具有不同的“DNA”。

现在的问题是:电信运营商的“DNA”可以变异吗?或者说可以改变并适应下一代互联网发展要求吗?答案是肯定的。从理论上说,企业的“DNA”还不是生物的DNA,而生物DNA也是在不断变异之中,更何况企业是由智慧的人来领导的。比如IBM,就是由一家计算机制造商的百年老店(DNA?)而成功转变成现代电信服务业的领头羊。而大家都十分敬佩的乔布斯,他的苹果成功之前也有过多次重大失败(是不同DNA吗?)。柯达公司的破产,不是照相和视频技术让它破产,而是它拒绝变革,不相信“数字视频”技术能击败它的百年“胶卷”老店。可见电信运营商必须彻底放下包袱,不能长期沉浸在对“垄断时代”的美好回忆中,而是要面对现实,从人力资源管理、为民服务商业模式、技术等多方面作一次适应下一代互联网的彻底的变革,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未来的成功。

3电信运营商要创建新的智能管道

建设智能管道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全面改革和升级电信基础设施,特别是在设计、建设下一代网络基础设施时,一定要建设成智能的管道,智慧地管理、应用和运作支持的新系统,让个人、企业和政府都欢迎。下一代互联网实现的智能管道是通过合理利用管道资源,提升管道利用率,让成本和使用费用下降,让产业链上各个环节都受益,并且让用户体验增强,形成一个完全新的运营生态系统。它能包容更多的互联网服务运营商、内容及软件开发商以及设备制造商,通过多种合作方式实现互利互惠的新型泛在下一代互联网产业链。

4电信运营商要建设“为用户服务的前导”――智慧浏览器

下一代互联网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争取用户、扩大服务之争;因此如何把广大电信和互联网用户团结在自己周围,建设一个智慧的浏览器是重中之重。电信运营商、互联网服务商、信息提供商和电子商务网络都知道要在第一时间把用户吸引到自己的运营系统中,在这方面电信运营商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电信网络是用户各种服务的第一会见者,电信运营商是ICT产业链全部基础设施的提供者(尽量实现或协助全程服务)。一个智慧的浏览器不仅可以率先了解和引导用户需求,而且能协助用户使用各种服务。

可惜的是,至今电信运营商尚无一个智慧的浏览器能与互联网服务运营商(Apple、Google、RIM、腾讯和Sina)的浏览器相比,但这件事情再难也要做。

5电信运营商要建设好下一代互联网的智慧的基础网络

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在建设基础网络时不能只考虑电信企业利益,还要想到所有用户(包括个人、企业和政府)的利益,特别是要考虑到竞争对手――互联网服务运营商的利益。电信运营商千万不可以依靠“垄断资源”制约对方,相反在建设基础网络时还要为对方“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着想。下面举出一个创新的网络技术,它可作为实现上述思想的实例。

一种基于NDN(命名的内容分发网络)的互联网新媒体内容的分发架构,是一种用存储空间换取时间的架构,在互联网各个节点服务器上加上一定数量的存储器,并设计一些智慧的算法,把用户需要的信息以最快的速度分发到离这些用户最近的服务节点存储器上,从而避免了大量重复的数据在长途骨干网上传输,降低了各种服务传输费用,提高了QoS,可见它是电信运营商、互联网服务运营商、内容提供商和用户共同的企盼。当然还有很多新的技术,它们会极大提高传输效率,提高质量、降低成本,这些将对所有用户(包括互联网各种用户)有利。这些技术不仅不会降低电信运营商的收入,相反由于价格低廉、质量提高,反而用户量会猛增,让电信运营商总收入有可观的提高。

总之,创建一个类似这样的下一代互联网络分发架构,它会为产业链上各个环节带来技术提升和经济实惠。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31650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4年3月15日 07:29
下一篇 2024年3月15日 07:32

相关推荐

  • 医院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工作总结2022最新版

    医院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工作总结2022最新版8篇 时光如箭,时光无痕,一段工作已经结束,回顾这段不平凡的时光,有欢笑,有泪水,有成长,有不足,所以要做好总结。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

    2022年12月18日
    156
  • 2022医院总结报告(模板)

    没有人会随随便便成功,每一个成功的后面都是付出的艰辛努力。工作总结很重要,你会写医院总结报告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医院总结报告,希望大家喜欢! 医院总结报告 篇1 尊敬的领导: 您…

    2022年12月19日
    187
  • 生产用款借款合同

    贷款方:_________ 借款方:_________ 借款方为进行生产(或经营活动),向贷款方申请借款,贷款方业已审查批准,经双方协商,特订立本合同,以便共同遵守。 第一条 贷款…

    2023年5月12日
    149
  • 高考升学宴的主持词

    尊敬的各位来宾,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中午【晚上】好! 今天是20**年**月**日,感谢大家能在百忙之中相聚在**饭店,参加**同学的升学宴会。现在是北京时间**,吉时已到,下面我…

    2023年1月16日
    160
  • 老人逝世追悼会主持词(实用2篇)

    老人逝世追悼会主持词(实用2篇)   主持词需要富有情感,充满热情,才能有效地吸引到观众。在当下的中国社会,活动集会越来越多,相信写主持词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帮大…

    2023年12月26日
    154
  • 社区主题活动方案

    社区主题活动方案   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优秀的方案,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点。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社区主…

    2023年5月15日
    17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