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贸市场应急预案篇1
一、2009年应急管理
工作情况
(一)建立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强化工作责任
一是领导重视。局党组会议将应急管理工作列为一项专门议题,对全县商贸流通系统的生产型企业与流通型企业——商场、超市的应急管理工作进行了分析和安排部署。会议要求,根据市、县的应急管理会议精神,全面推进全县商贸流通系统应急管理工作。二是健全机构。为了使相关领导与科室负责人切实负起责任,成立了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分工负责。局党组书记、局长钟先良任组长,局党组成员高华萍、罗勇、王利国为副组长,局中层干部为成员。
按照立足现实、充实加强、细化职责、重在建设的方针,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机制,切实转变职能,把加强应急管理摆上重要位置,把人力、财力、物力等公共资源更多地用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同时建立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和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快捷、高效的运转机制。
(二)认真研究,充分论证,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在完善和修订预案过程中,紧紧围绕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认真研究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充分借兄弟单位的成功做法,注意吸取以往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经验教训,加强调研,广泛听取专家、管理部门和一线工作同志的意见,不断提高预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要求,我局先后制定和完善了《××县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特种设备安全应急预案》、《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向集贸市场、大型商场、超市下发了《关于加强集贸市场(大型商场、超市)应急管理工作的通知》等系列应急预案,明确了工作措施。
一是积极应对影响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的突发事件。借用去年地震救灾的有效做法和经验,凸显商务职能,保障了生活必须品市场供应。
二是完善预案体系。在抓紧编制、修订应急预案基础上逐步完善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应急预案,使全县的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应急预案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
三是明确工作措施。从应急指挥、应急响应、各科室人员的具体分工到配合专业队伍具体处置,都制订了详细具体的工作措施,明确了各科室人员的具体任务和工作方法;对商贸流通企业的应急工作及组织和发动群众等具体事项,也都做了详细周密的安排。
(三)加强市场监测,做好生活必需品供应工作
1、加强对生活必需品市场的监测和调研,对猪肉、食用油、禽类等重要生活必需品的产量、库存量、消费量、进销渠道、替代产品、价格变化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及时上报到各级各部门。
2、切实加强调运、调节力度,确保了生活必需品,尤其是以生猪产品为主的副食品供应不断档、不脱销。
3、加强屠宰厂(场)的管理指导。积极组织货源,健全应急调运机制,千方百计做好副食品的调运,满足市场需求。
(四)开展评估分析和业务培训,提高应急工作能力
一是认真评估分析。对历年商贸流通企业消防演练进行研究,督导企业严格开展夏季灭火消防演练,14个大型商场(超市)和全县63个农贸市场,认真开展了夏季灭火演练,进一步提高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是加强交流和联系。积极组织生产型企业之间、经营型企业之间的交流,提供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加强生产型与经营型企业的联系,帮助指导企业开辟进货渠道,加快物流,确保市场供应。按照《××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县应急管理“四进入”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双府函〔2008〕206号)精神,强化应急管理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工作,尤其对大型商场(超市)、集贸市场所涉应急预案编制和修订工作,把突发公共事件防范和应急准备工作落到实处,全面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水平。
二、2012年工作思路 (一)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根据上级要求,对各类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修订。注重各类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把应急管理相关工作措施落实到位。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求真务实,以严谨细致的态度,落实各项应急管理工作措施,坚决遏制重特大生产事故发生,逐步实现经济社会和安全生产同步协调发展。
(二)加快应急管理机构和应急队伍建设
继续加强对应急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应急机制建设的领导责任制、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要着重建立和完善各级各部门特别是镇(街办)的监测预测、预报预警体系,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不断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商贸流通执法大队在应急工作中的骨干作用。按照“一专多能、一队多用”的要求,抓好专业队伍建设,做好人力资源的统筹规划,形成统一高效的专业应急救援体系。扎实抓好后勤保障、物资供应、对外联络、市场监管四项工作,保障统筹组织物资供应工作的开展。
(三)切实加强应急管理宣传教育
农贸市场应急预案篇2
一、总体要求
2011年,我市商贸粮食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省商务厅、省粮食局总体要求,以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化“三个年”活动为载体,始终坚持“拓市场、促消费,调结构、促提升,强保障、促和谐”这一工作主线,搭建产销大平台、培育流通大企业、助推商贸大项目、营销商贸大品牌、提升专业大市场、统筹城乡大网络、强化保障大安全,不断建立完善统筹城乡的现代流通网络、内外对接的品牌营销网络、安全可靠的应急供应网络及稳定和谐的工作保障机制,努力构建与“富饶、秀美、宜居、乐活”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相适应的现代商贸服务体系,为“十二五”期间我市商贸经济科学发展、转型提升打下坚实基础,为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出新贡献。
二、主要预期目标
1、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
2、全市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
3、全市商品交易市场年成交额增长5%以上;
4、全市储备粮食9.1万吨、食用油1090吨,其中市本级储备粮食4.3万吨、食用油400吨;
5、全市商贸流通建设项目50项,当年完成计划投资50亿元。其中列入市服务业重大项目25项,当年完成计划投资30亿元;
6、全市连锁经营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23%以上;
7、全市村级连锁便利店行政村实现全覆盖并进一步巩固提升;
8、生猪屠宰定点率县城以上100%、乡镇97%以上。
三、工作重点
(一)强化流通功能,努力在开拓内外市场上有新突破
组织产销对接,扩大采购份额,努力为企业、产品开拓国内外大市场牵线搭桥,不断提升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1、谋划对接新领域。进一步建立完善各类采购商资源信息库和产品资源信息库,为逐步扩大“采购”打实基础。深入谋划产销对接新领域,重点围绕产业、产品特色,服务企业拓市场扩销路,为企业和产品开辟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2、跟踪问效抓深化。充分发挥2009•老字号精品暨名特优新农产品产销对接会与2010•丝绸精品展示暨产销对接会后续效应,加大力度,跟踪服务企业由签约合同向实际成果转化。
3、助企参展搭平台。支持企业“走出去”,精心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类展会,积极组织“老字号”企业和品牌企业接轨上海后世博经济,融入长三角区域商贸业一体化发展。
4、农超对接促销售。加快发展“农超对接”项目,支持鼓励我市大型连锁超市、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对接农业生产基地、种养殖场专业户。在现有基础上,支持发展10对“农超对接”项目;同时,大力培育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企业,协助培育建设“农民巴巴”网,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扩大地产商品销售。
(二)强化城乡统筹,努力在推进流通网络上有新进展
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的生活性和生产性现代流通网络,推进我市现代商贸业水平提升。到2011年,全市连锁经营企业销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23%以上。
5、实施社区“双进工程”,推进社区连锁便民体系建设。继续组织实施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引导连锁企业向多领域、多行业、跨区域发展。组织实施“早餐示范工程”。鼓励和支持老大房、上海“可的”、市商业食品公司、天天放心早餐等企业进一步推进社区便民服务。组织实施“家政服务工程”,开展家政服务人员培训,积极创造条件,培育建设“家政服务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服务。
6、提升农村“千万工程”,推进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围绕巩固行政村连锁便利店覆盖率、提高农村商品统一配送率、提高连锁直营店比率、提高行政村连锁便利店统一结算率、提高行政村连锁便利店成活率等“五提高”,进一步提升“乡镇连锁超市、村级连锁便利店”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商品尤其是食品的配送率。全市“村级连锁便利店”行政村继续保持全覆盖,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以上。
7、规范再生资源回收,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加强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备案管理,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向“设置规范化、服务网络化、网点连锁化”方向发展,逐步建立新型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三)强化政策引导,努力在促进消费升级上有新成效
充分发挥政策支持、组织引导、规范营销等综合功能,及时有效营造消费氛围,挖掘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增长。
8、用好消费政策,促进“换代消费”。继续用好家电下乡及“以旧换新”政策,进一步完善工作方案,增强汽车、家电等换代产品对消费增长的拉动作用,推动消费结构升级。
9、营造消费氛围,做大节庆经济。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社会参与的形式,商贸、旅游、文化多方联动,大力发展假日经济、会展经济和月光经济,认真组织实施春节、国庆“黄金周”等系列促销活动,扩大市场销售。
10、创新消费方式,改善消费环境。鼓励开展网上消费,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引导大型百货商场、大型超市开辟网上购物,促使网购消费健康快速发展。加强银企对接,不断推进刷卡消费,促进信用消费,努力为城乡居民创造安全、便利的消费环境。
11、发挥区位优势,吸引外来消费。以国家扩大内需、长三角区域服务业一体化和“高铁”经济为契机,完善城市服务功能,组织重点商场、餐饮企业、特色街区、旅游景点等开展系列联动促销宣传,吸引外来消费,扩大消费规模。
(四)强化品牌营销,努力在调整产业结构上有新提升
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不断强化品牌意识,加大品牌培育与市场营销力度。
12、认真做好“老字号”文章。继续加大“丁莲芳”、“王一品”、“诸老大”等7家“中华老字号”及“张一品”等23家“老字号”商业品牌传承创新和发展,重点培育扶持浙北、星火、老大房、老娘舅、长兴一百、德清新银河、安吉百盛等一批新商业品牌加快发展。
13、认真谋划餐饮业发展。推动好运来等品牌连锁餐饮及经济型连锁酒店发展,通过整理、传承和创新,打响“菜”品牌,扩大餐饮的影响力。推进商旅互动,培育特色餐饮街区,繁荣发展休闲餐饮经济和夜间餐饮经济。重点支持“老娘舅”中式快餐等连锁经营体系建设,培育做大做强;大力培育发展大众化特色餐饮市场;继续指导服务餐饮企业参加全国特级酒家创建活动。
14、全力助推“优强型”企业。鼓励商贸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创新经营业态,提高服务水平,争创服务品牌。加大培育商贸优强型、创新型、品牌型、外向型和信息化型“五型企业”,促进商贸优强企业加快发展,做大做强做优。同时,落实商务部中小商贸企业融资担保和国内贸易信用保险补贴有关政策,进一步鼓励和扶持中小商贸企业加快发展、转型升级。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商贸流通企业零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30%以上。
(五)强化规划引领,努力在优化空间布局上有新格局
认真组织实施《市中心城市商贸发展规划》及县区域商贸发展规划,大力推进中央商务商贸集聚区、新型专业市场集聚区建设,优化城乡商贸结构和业态布局。
15、加大重点商贸项目推进力度。进一步建立健全商贸项目库,努力在谋项目、挖项目、招项目上下功夫。创新项目推进机制,协同相关部门共同推进衣裳街历史文化街区、浙北大厦新世纪商城(金瑞大厦)和安吉购物中心、东吴•国际广场、织里中国童装城、奥特莱斯世界名牌华东旗舰店等商贸业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商贸招商新力度,拓宽商贸招商新领域,不断创新商贸业态,调整优化商贸结构,提升商贸产业层次,提高城市商业品味。
16、加快推进商业特色街区建设。加快推进商业特色街区建设,以培育高端消费、时尚消费为中心,加强商业特色街建设的规划和指导,研究探索以商业特色街为主要载体的“夜市经济”发展,形成集聚效应。以丰富特色、扩大规模、引领消费为主题,重点提升发展中心城区爱山广场商业步行街区、衣裳街历史文化街区、德清余英坊商业街区、长兴中央商务广场街区与“月光经济”带、开发区西南新城商务商贸集聚区等,引入专业店、专卖店、品牌店,突出特色,提升档次,打造精品。进一步培育餐饮、服装、旅游品、文化等特色专业街。努力使商业特色街成为引领时尚、辐射周边的商业标杆。
17、加快商品专业市场创新提升。认真组织实施市政府《关于加快我市商品交易市场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以“改造、整治、创新、提升”为主线,以市场集聚区为龙头,大型专业市场、特色市场、民生市场为重点,中心镇市场为骨干,加快推进市场体系建设和转型升级。着眼我市“十二五”期间产业和经济发展,在更高层次促进市场与特色产业的紧密结合,形成以贸促工、以工带贸、贸工联合的良性循环新格局。加大规划布局和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商品交易市场做大做强。2011年,全市各类商品交易市场年成交额增长5%以上。
18、大力推进中心镇商贸工程建设。发挥商贸业服务新农村功能和作用,按布局规划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中心镇商贸工程建设,扩大乡镇商贸中心建设覆盖面,逐步形成“一镇一品、一镇一中心”的中心镇商贸发展格局,使之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亮点和乡镇经济的新增长点。
(六)强化调控职能,努力在粮食流通管理上有新提高
坚持以保障粮食安全为核心,进一步提升粮食宏观调控管理水平。
19、落实粮食安全责任。按照“搞活粮食流通,确保粮食安全”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落实粮食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粮食稳价保供各项工作措施。完善粮食安全应急预案,加强与粮食主产区的产销合作,发展和巩固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粮食产销协作关系,吸纳市外粮源,拓展市外销售市场。进一步引导江南粮油副食品综合市场强化服务,全力引进各地粮商,搞活粮食市场,确保粮食安全。
20、严格粮食储备制度。加强与财政、农发行的沟通、协调,落实工作措施,确保市县储备粮油规模、仓储、费用“三到位”。进一步加强储备粮轮换管理,指导服务企业把握储备粮轮换时机和进度。抓好粮食、食用油库存清查工作,确保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
21、推进仓储规范管理。积极开展“一符四无”粮仓创建活动,以创“星级”粮库、仓储规范化管理为载体,进一步提升粮食仓储管理水平。
22、深化粮食购销管理。按照军粮供应的规范要求,规范军供网点管理。积极筹措军供粮源,确保军粮供应数量和质量,努力提高军供服务质量,做好拥军工作。发挥行业优势,积极参与服务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展“订单粮食”收购,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等粮食购销政策。开展“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活动,积极扶持、鼓励粮食企业做大做强做优。
(七)强化预警监测,努力在市场应急保障上有新途径
着力构建安全可靠的市场供应网络,促进市场运行平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23、加强市场监测预警。按照“准确监测、深刻分析、科学预测、快速反应”的要求,组织实施“商务预报”,注重把监测工作从统计数据处理、市场运行分析向市场信息引导和预测预警转化,掌握市场动态,把握发展趋势,提供决策支持。优化样本结构,提升智能水平,提高数据质量,不断增强市场监测和预警分析能力,更好地为政府决策、行业发展、企业经营和居民消费服务。加强服务业统计工作,进一步完善月度报告、季度分析、专项调研等工作制度;加强粮食市场预警监测,适时增加监测网点,及时了解、掌握国内外、省内外及毗邻地区粮油信息动态,分析粮油市场趋势,当好领导决策参谋,确保粮食供应基本稳定。
24、健全应急保障机制。组织实施《灾害性天气市场供应应急保障预案》,并根据市场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应急处置工作的实际需要,对市场供应应急保障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进一步细化应急处置程序。跟踪监测应急响应企业动态,对80家应急商品重点联系企业、应急储备商品建立数据库,加强区域合作、企业采购、商品储备。确保全市3.8万头生猪活体储备,其中市本级生猪活体储备2.8万头、冻肉储备140吨落实到位。确保市县储备粮食9.1万吨(其中成品粮储备2170吨)、食用油1090吨,其中市本级储备粮食4.3万吨(其中成品粮储备1350吨)、食用油400吨落实到位,为有效实施应急处置提供保障力。
(八)强化依法行政,努力在规范行业发展上有新加强
25、加强流通监管,维护市场秩序。健全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强化监督手段,积极推进商贸粮食领域的行政综合执法体制建设,完善12312商务举报投诉服务中心功能,逐步建立覆盖全市商贸粮食领域的行政执法体系。坚持整顿与规范并举,以整顿促规范,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各类专项重点整治行动,规范市场主体经营行为,建立市场监管长效机制和部门协作配合机制。继续开展对小美容美发等“十小”行业整治,切实加强对成品油、煤炭、典当、拍卖、报废汽车回收、二手车流通、酒类流通、直销行业、商业特许经营、生猪定点屠宰等特种服务行业及粮食收购市场的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促进有序发展、规范发展,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26、规范审批行为,推进政务公开。深入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全面开展市级机关内部行政审批职能整合和集中改革工作的通知》精神,按照依法整合、统一效能、积极稳妥的原则,有序推进机关内部行政审批职能整合和集中改革,将行政审批职能向一个内设机构集中,审批项目纳入市行政服务中心统一办理和监管,实行“一个窗口对外”,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深化对行政审批权的监督制约,努力推进服务效能建设。进一步完善机制,扎实推进扩权强县、扩权强区工作。深化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贯彻落实,加快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形成公开、透明、高效的商贸粮食行政运行体系。
27、培育典型企业,加强诚信建设。推动商贸粮食企业加快建立健全信用管理制度,积极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诚信企业”创建等活动,鼓励企业诚实守信,在全系统培育一批信用意识强、信用行为好、信用管理优的典型示范企业。
28、推进节能减排,促进商业环保。着力开展商贸粮食系统节能减排工作,支持商贸粮食企业对空调、通风、冷藏、电梯等设施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倡导使用可回收购物袋,加强对“限塑令”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促进商业环保。倡导机关“节电、节水、节纸”,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九)强化平安建设,努力在促进和谐稳定上有新举措
围绕建设“平安”目标,落实工作责任,推进平安建设,为商贸经济科学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环境。
29、扎实推进“放心工程”。按照以人为本、惠民利民的要求,扎实推进放心肉、放心菜、放心早餐、放心粮油等“放心工程”建设,切实保障供应安全和食品安全。通过农村“千万工程”、社区“双进工程”、城乡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程”及应急保障工程等载体,建立完善城乡现代流通网络,改造提升城乡消费环境,保障城乡市场供应,切实加强和改进服务民生的各项工作。
30、深入推进“维稳工程”。进一步落实综治稳定工作责任制,切实抓好“平安创建”工作,认真做好来信来访工作,重视来信来访问题的落实解决;加强矛盾纠纷排摸和信息反馈工作,继续做好重点对象的思想劝导和稳控工作;认真处理改制企业遗留问题,关心困难群体和困难职工的生活,及时化解不稳定因素,促进系统稳定和谐发展。
31、确保系统生产安全。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法律法规意识,建立市县(区)、机关处室、企业联动机制,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力度,确保全系统安全生产形势稳定,无重大事故发生。
(十)强化组织保障,努力在党风廉政建设上有新局面
围绕打造“勤廉”目标,切实加强系统党风廉政、机关作风、机关效能建设,为全市商贸粮食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32、加强组织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加大系统党建工作力度,全力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创业创新好班子”活动,认真开展非公有制企业“双强争先”活动,继续开展创建“五好”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活动,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继续开展系统党建研讨活动,切实抓好党组织任期届满换届选举和党员发展工作,落实扶贫帮困和结对工作,认真开展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带妇建活动,积极发挥工、青、妇组织的助手作用。
33、加强廉政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战略方针,紧紧围绕商贸粮食中心工作,把反腐倡廉工作融入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商贸粮食业务建设、廉政文化建设和党的建设之中,围绕创新抓教育、求实抓建设,从严抓管理,进一步完善惩防体系,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一岗双责”,促进廉洁从政,不断强化对责任和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考核,确保领导责任、处室责任和岗位责任落实到位。不断强化以治理商业贿赂和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党风廉政建设,切实解决基层和企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决纠正损害基层和企业利益的不正之风,为商贸粮食经济快速持续发展提供政治保证。
34、加强作风建设。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加强年”活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强化执行,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抓好每项决策的执行、每项工作的落实,切实做到令行禁止、步调一致。强化服务,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建立服务基层服务企业的长效机制,坚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断创新服务举措,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服务效率,优化发展环境;强化学习,扎实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加强机关干部学习和教育,建立健全学习机制,坚持“机关学习日”制度,建立学习考评制度;强化约束,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公正公平的考核机制、职责明确的追究机制、奖罚分明的激励机制、完善有效的督查机制,努力营造良好的商贸粮食发展环境。
农贸市场应急预案篇3
一、工作原则、适用范围和救灾物资界定
(一)工作原则
在*市委、市政府、市三防指挥部和市应急办的领导下,坚持以人为本,分级负责,综合协调,快速高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市范围内发生自然灾害或其他突发事件时重要物资的供应,包括协调组织物资的采购、调拨等。
(三)救灾物资界定
根据救灾所需,结合经贸部门职能范围,确定猪肉、食盐、药品;速冻食品、熟食品、矿泉水、包装食品;雨具、手套、水鞋等劳保用品;手电筒、电池等照明器材;竹笼、编织袋、麻绳、铁锹、铲等工具;编织布、土工布、彩条布;铁线、铁钉;汽油、柴油、煤油等为抢险救灾物资。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
(一)组织机构
成立*市经贸系统救灾物资应急供应指挥组。指挥组由市经贸局副局长香秀杏任组长,市、区两级经贸部门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指挥组下设办公室(详见附件1),指挥组接受*市委、市政府、市三防指挥部和市应急办的统一领导。同时,成立*市经贸系统救灾物资应急供应组。
(二)机构职责
1.救灾物资应急供应指挥组的主要职责:当市内发生自然灾害或其他突发事件时,按照市委、市政府、三防指挥部和市应急办等上级部门发出的执行指令,保障持有三防部门证明文书的各级三防指挥车辆和抢险救灾车辆的油料供应;组织协调救灾物资的供应,掌握物资供应单位的储备情况,确保救灾物资品种齐全,数量充足,并尽快调出物资支援灾区,保证救灾的物资需要。
市经贸局:负责联系市级物资供应单位,当灾害发生时统一组织、协调各区和市级物资供应单位救灾物资的调出。
区经贸局:负责落实本辖区内救灾物资供应单位及救灾物资的协调、组织、供应、调出。
2.救灾物资应急供应组的主要职责:按本预案确定的救灾物资范围,负责联系落实救灾物资供应单位,组织协调救灾物资的供应,落实救灾物资采购的货源,确保灾害发生时救灾物资的供给和调出。
*市食品有限公司、*市*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市华丰成食品有限公司:负责冻猪肉的储备、供应。
广东省*盐业总公司、*市恒达副食调味品有限公司:负责食盐的储备、供应。
*市*农场、*市顺生墟岗家禽畜牧技术有限公司:负责活猪的储备、供应。
*市医药有限公司、*市*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市国正医药有限公司:负责急救药品的储备、供应。
*公司金城速冻食品厂:负责熟食品、速冻食品的储备、供应。
市兴华商场、升平百货有限公司、顺客隆商场有限公司、*民润连锁商业有限公司:负责雨具、手套、食品、矿泉水、照明器材等的储备、供应。
佛塑集团经纬公司:负责编织布、土工布、彩条布的储备、供应。
*市禅供劳保用品有限公司:负责雨具、手套、水鞋等劳保用品的储备、供应。
市供销集团、市五金公司:负责协助联系竹笼、编织袋、麻绳、铁锹、铲等工具和铁线、铁钉的储备、供应。
中石化广东*分公司、中石油广东*销售分公司:负责汽油、柴油、煤油储备、供应。
上述单位按照分工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组织体系,明确工作部门及职责,落实专人,认真落实储备计划,落实采购的货源,做到临危不乱,保证抢险救灾物资的数量和质量,并能随时调出(冻猪肉、食盐、活猪、药品按市原定储备计划数,其他物资数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随时做好应对突况的准备。
三、应急响应
(一)应急响应的总体要求
救灾物资供应工作实行分级管理原则,灾害或其他突发事件发生时,市经贸局根据*市委、市政府、市三防指挥部和市应急办的指令统一指挥、组织和协调救灾物资的供应工作。自然灾害或其他突发事件发生地的经贸局,经区政府批准启动区物资供应应急预案,并根据当地区政府和三防指挥机构的指令,在第一时间做好救灾物资供应的准备工作。同时,各区应及时将有关救灾物资准备及调出情况报告市经贸局。
(二)信息报送和处理
各区及有关单位救灾物资供应的信息报送,应快速、准确,重要信息立即上报,若一时难以准确把握,先报告基本情况,后抓紧补报详情。
(三)指挥和协调
当市批准启动应急预案时,立即作出如下应急反应:
1.由指挥组有关负责人召集有关人员及供应单位负责人召开会议,通报灾情,传达市委、市政府、市三防指挥部和市应急办号令,布置抢险救灾的具体工作。同时各物资供应单位要保持与市经贸系统有关人员、物资生产企业的联系。
2.各区及各物资供应单位应在布置任务后的最短时间内(具体根据指挥要求),按救灾物资目录上报库存数,同时终止正常业务的调拨供应,听候物资供应指挥组的安排。
3.及时向上级报告情况,研究解决应急情况,多渠道筹集救灾所需物资。
4.要保持联系方式畅通。在启动应急预案时,指挥组及供应组的各成员应24小时开手机,各相关单位要留人24小时值班。
(四)物资调拨要求
1.应急预案启动后,全市相关的救灾物资由指挥组统一指挥调拨;物资供应单位要顾全大局,团结协作,听从指挥,按照分工要求落实计划、储备;确保运输车辆设施完好、油料充足,保证物资调拨;对缺口物资,要及时采购并落实货源。
2.救灾物资实行有偿使用制度。救灾物资调拨后,调拨单位列册经指挥组审核后统一报市政府结算,事后归还相同物资或以相应资金抵偿。
(五)其他
1.市经贸系统救灾物资应急供应指挥组及应急供应组如成员变动或成员的联系方式发生变化,应及时报告市经贸系统救灾物资应急供应指挥组办公室。
2.市经贸系统救灾物资应急供应指挥组可根据省经贸委、市三防指挥部、市应急办及实际需要,适时调整救灾物资的种类及应急物资的供应单位。
农贸市场应急预案篇4
为加快我县商贸流通产业发展,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商贸流通发展的决定》(渝府发〔20*〕98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
(一)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城乡商贸统筹发展为主线,加快商贸网络体系建设,开拓市场、扩大消费,推进传统商贸经营方式向现代流通方式转变,传统流通格局向大市场、大贸易、大流通转变;坚持发展商贸流通与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相结合,加快构建公益和经营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市场法制监管、监测调控及商业信用等三大商贸流通市场环境工程体系建设,促进市场繁荣与规范市场行为、加强市场监测调控相结合,推动商贸流通产业和谐发展。
(二)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坚持以“一保(保障市场供应)、一建(建设城乡统筹商贸网络)”为抓手,完善县城商贸“十个一”和乡镇商贸“五个一”工程建设,建设大市场、发展大贸易、培育大企业、搞活大流通。到20*年,实现“四个翻番”、“两个突破”,构建三峡库区旅游商品“购物天堂”和“风味美食之都”,流通现代化水平和区域聚合辐射能力明显提高。即到20*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商品销售总额、限额以上商贸企业总数、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总数在2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以上,分别达到40亿元、64亿元、50家、4个;商业增加值、商贸从业人员分别突破10亿元、5万人。扩大对外开放,进出口贸易额达到1800万美元,外派劳务实现200人。
二、加快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工作重点
(三)打造商贸服务平台。加快城乡商业设施建设步伐,积极打造县、乡(镇)、村三级商贸服务平台。大力实施县城商贸“十个一”工程,两年内至少建成一个中心商圈、一条商业特色街、一个综合批发市场(专业、特色市场)、一条餐饮娱乐夜市街、一个商业示范社区、一个物流配送中心、一家龙头商贸企业、一家四星级以上宾馆、一家餐饮名店、一个品牌展会。积极推进乡镇商贸“五个一”工程,各乡镇在20*年以前至少打造一个商业中心(商业集聚区)、建设一家品牌连锁超市、新建或改造一个农贸市场(综合市场、专业市场、特色市场)、培育一家知名餐馆、一家星级农家乐。2009年底,全面改造或新建每个乡镇日用品和农资连锁经营超市,以及每个村级日用品和农资便民放心商店,确保两年内实现所有乡镇、行政村全覆盖。
(四)推进商贸流通网络体系建设。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为切入点,加快构建农村商贸流通“六大”网络。一是加快完善以县配送中心为龙头、乡镇连锁经营超市为骨干、村级便民放心商店为基础的农村日用消费品流通网络,两年实现全覆盖。二是支持农资龙头企业开展配送、加工、采购和技术服务,以及农机具租赁、维修等多样化服务,为现代农业提前、产中和产后技术服务,建立农业生产资料流通网络。三是大力发展专业批发市场,积极培育农产品流通龙头企业和农村经纪人、运销大户,着力打造从基地、加工到市场、配送、终端一条龙的农副产品购销网络。四是坚持统一规划、标识、协调价格、衡器、车辆、服装、管理及规范经营等“七统一规范”,着力打造点面结合、网络健全、功能完善的城乡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五是大力发展城乡餐饮、洗染、摄影、美容美发、家电维修、家政服务等生活服务网点。授牌确认有实力、有信誉的服务企业、经营大户和专业服务队伍,建立上门服务和集中服务相结合的农民生活服务网络。六是充分利用和整合科技、信产、农业、供销、通信等部门的农村信息资源,搭建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公共平台,建立集“信息、交易对接、咨询互动”三大功能于一体的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网络。
(五)大力发展社区商业。积极实施便民服务工程,发展护老托幼、维修、回收、洗染、美容美发、送餐服务、医疗保健、信息服务等便民服务业,增强社区在家政、看护、保洁、文化娱乐、休闲健身等方面的服务功能。大力发展汽摩、建材、家具、机电、化医、服装和农村消费品、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等专业市场。大力发展便民早餐、中式快餐、风味小吃及“农家乐”等社区餐饮,挖掘餐饮文化内涵,推进餐饮业特色经营,着力提升餐饮业发展规模和水平。引进商业企业落户社区,促进典当、拍卖、再生资源企业发展。鼓励城镇居民、下岗失业人员开展社区创业服务工作。各乡镇要引导街道居委会加快发展社区商业服务。县商委、发改委、财政、劳动、质监、药监、工商、移民等部门要大力支持社区商业发展。
(六)积极发展现代物流。加快规划建设南北两岸货运中转中心,重点打造水天坪工业园、镇江精细化工园、丁庄溪、高家镇等物流园区,逐步构建各种物流配送布局结构合理、技术设施先进、运转畅达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积极引导本地流通龙头企业,大力引进县外物流企业,重组整合社会物流资源,促进传统的货运部向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化。鼓励有条件的生产企业科学设置供应链流程,逐步分离物流业务,积极发展理货、采购、仓储、分拨、配送等第三方现代物流业。积极推广现代流通方式,拓展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电视购物等新型流通方式的领域。支持物流企业以多种方式与县外及境外先进物流企业合资、合作,建立与生产基地直接挂钩的农副产品配送中心。
(七)切实保障市场供应。加快完善和落实《丰都县突发公共事件生活物资应急保障预案》,加强物资储备,建立完善粮油、猪肉、成品油、液化石油气等日常生活用品和药品、棉被、帐篷、民爆物品等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制度,保持合理储备量。建立应急商品信息数据库,提高区域调剂的快速反应能力。加强储备商品的管理及定期轮换,保证应急物资质量。县商委、物价、工商、农业、粮食等部门要加强对日常商品供应和价格情况的动态监测,强化预测预警,引导供给需求,维护市场稳定。
(八)积极推进对外开放。大力实施“引进来”战略,抢抓沿海梯度转移契机,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经贸合作,积极引进商贸流通知名企业。重点引进先进的营销方式、经营理念和流通技术,引导外资投向农村市场和流通现代化建设。吸引国内外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在我县设立连锁店和物资采购配送中心,推动更多企业进入零售企业全球销售网络。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优势商贸企业到县外及境外拓展市场空间,发展营销网络,将丰都品牌推向全国、推向世界。鼓励生产性企业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努力做强做大。加强与市内外其他区县(城市)服务贸易方面的往来,打破地区封锁、内外贸及行业分割,促进各种要素和商品自由流动,鼓励平等竞争。加大农产品标准化出口基地和示范区建设力度,力争藠头、榨菜、肉牛、药材等基地纳入部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和农产品标准化出口基地建设,争取对肉牛、藠头等实行原产地保护政策。
(九)努力营造发展环境。加强商贸流通领域诚信建设,大兴“诚信经商”之风。鼓励商贸流通业创立和维护商标信誉,逐步实行信用分类监管,建立健全商业信用体系。加强市场监管,依法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垄断经营、哄抬物价、囤积居奇、低价倾销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建立产品购销随附单制、可溯源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切实维护市场经营秩序和消费者合法权益。严格生猪屠宰、酒类流通、特种商品、危险化学品及民爆物品的监督管理,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规范发展商会、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充分发挥其行业自律作用。加强商业文化建设,将丰都神曲文化、民俗文化、三峡移民文化及风土人情融入商业设施和商业经营活动,营造商业文化氛围。
三、加快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四大家”分管联系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商贸流通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商委,负责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日常工作。各乡镇要成立相应机构,明确分管领导,落实具体机构和人员负责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及协调服务。发改委要跟踪商贸流通发展规划实施情况,国土房管部门要为商贸流通协调落实好重点项目建设用地,农业、畜牧、粮食、供销等部门要积极参与
农村市场的开拓,文化广电部门及新闻媒体要为商贸流通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旅游、统计、工商、质监、卫生、环保、交通等部门要根据职能职责,为商贸流通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推动全县商贸流通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十一)完善建设规划。坚持商贸流通产业发展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结合,与旅游、金融、房地产、文化、体育等产业相促进,加快编制完善商贸中心建设、商业网点布局、现代物流发展等商贸发展规划。商贸流通主管部门对大型商贸设施建设要进行合理调控,在规划部门核发建设工程选址意见书和建设用地许可证之前,由商贸主管部门出具商业网点规划的确认意见书。建立大型商贸设施建设项目监测系统,对网点数量、布局、结构及市场需求实施动态分析,引导企业投资行为。
(十二)加大资金投入。健全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基金匹配机制,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基金预算从50万元增加到100万元,以后每年按10%增加预算,用于商贸流通产业建设项目贷款担保和贷款贴息、应急保供物资储备轮换和贷款贴息的部分费用,以及商贸流通十强企业的考核奖励和项目工作经费等。金融部门要大力支持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建立健全服务业贷款利率差别化定价机制;大力发展银行卡特约商户,逐步降低餐饮店的银行刷卡费率;鼓励各类风险投资基金向商贸流通业领域投资。三峡库区产业发展基金等要向商贸流通产业倾斜。对年营业额1000万元以上的新办餐饮住宿、居民服务业的连锁企业,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前两年征收后全额返还,后三年减半返还;对年营业额100万元以上、且实际纳税在5万元以上的家政服务企业,年终按企业当年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给予奖励,由财政资金予以兑现。
(十三)加强发展扶持。建立健全县级领导和部门联系十强商贸流通企业和重点建设项目制度。坚持每年开展“商贸流通业十强”评选表彰活动,对其法定代表人进行奖励。工商、质监、国土房管、环保、市政、卫生防疫、公安等职能部门涉及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收费,按收费标准的低限予以收取。物价部门要加强对收费的监督检查。市政等部门要大力支持商贸流通重点企业举行节日促销活动。加快推进工商企业用电、用水、用气同价。
(十四)加强人才培养。坚持把商贸人才培养作为加快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强对职业经理人、商务策划、投融资、商业经营项目管理、商业设施建设规划、市场营销、会展策划、连锁经营、服务业管理、商品营销设计与开发、电子商务、餐饮管理和服务等专业人员进行培训。5年培训150人左右的中高级商贸专业技术人才。加强服务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进修培训,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引进经营管理人才,真正提高商贸流通产业发展人才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