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的商业价值范文

新媒体的商业价值
新媒体的商业价值篇1

为了减轻对广告的过度依赖,目前传统媒体加快转型步伐,借助自身优势和新媒体平台,开展跨界经营或电子商务。如东方卫视的《女神的新衣》把真人秀与电子商务有机结合起来,影视剧推广衍生品牌,还有中国报商联盟、中国主流媒体电商联盟的成立,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打造传媒梦工场等,其中有的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传统媒体直接从事商业活动经商盈利的热潮悄然兴起,媒体电商化现象更是引发普遍关注与争论,叫好者有之,质疑者有之。不过,这些转型之举基本上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还缺乏成熟的、可复制的成功模式。除了一般的经验总结之外,当前学界与业界急需从学理层面对媒体经商进行深入研究,对媒体转型实践进行理论思考。

媒体平台化与受众用户化

媒体开展跨界经营和电子商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体在实现社会效益的基础上发展传媒经济、追求经济效益的必然要求,是媒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媒体应对广告下滑、发行量下降等经营危机、培养新的盈利方式的必然选择。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媒体就开始了多元化经营,但近年来兴起的媒体电商化并非多元化经营的升级版,尽管两者都是基于媒体的品牌效应。媒体多元化经营大多是中介性经营,有地域化特征,代表性产业有会展、楼宇、物流、培训等,而媒体与电商联姻则表现出去中介化的新特征,媒体的商业活动已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比如《厦门日报》旗下的《海西晨报》控股的公司运营的晨报超市,作为一个媒体电商平台,它的主营业务是媒体电商、报刊发行、生鲜宅配、网络代运营,为产品提供“传播、销售、宅配”一体化立体营销方案,是“媒体、电商、速递”三合一的创新商业模式。晨报超市还加入了全国10多家报社发起成立的中国报商联盟,通过这样一个全国性的信息共享、资源整合的跨界经营平台,能够整合商业资源,发挥媒体优势,实现互通贸易和联合经营。

随着媒介融合的深入,媒体出现平台化特征,其功能和作用已经从单纯的信息传播工具向一专多能的综合平台转变,媒体与电商的融合就是媒体平台化的产物。如今的媒体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概念所能概括得了的。从传播形态看,传统媒体大力进军新媒体领域,构建全媒体平台,其中既有传统的报刊、广播电视,又有电脑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由于互联网的应用与普及,各种传播媒介之间不再泾渭分明,而是相互融合,你中有我,所谓的传统媒体已发展成为融合了多种传播介质和手段的综合性媒体,比如今天的报刊不仅是纸质的平面媒体,而且有其他可听、可看、可互动的新型媒介。从传播功能看,媒体不仅传播信息,而且是具备综合的全媒体平台和营销平台,除了新闻学教科书上所说的传播新闻、广告信息和提供娱乐等外,其功能还包括为消费者和企业提供资讯、教育、游戏、营销等一揽子服务,像互联网电视就具备看节目、上网、游戏、社交、购物等诸多功能。媒体平台化意味着媒体与企业的关系发展成为双赢的合作伙伴,如《山西晚报》搭建五大电商平台,将土特产品作为主营业务,它们是纸媒与电商的结合,是《山西晚报》非媒类新业务。平台化的媒体不仅给企业做广告,而且能够帮助企业找到消费者,直接销售产品。

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媒体将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改变人们工作、生活、学习、娱乐和消费的方式。受众用户化是指随着媒体平台化而来的受众身份和行为的重新界定。在平台化媒体中,受众既是传播者又是接受者,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受众的需求已经不限于信息的生产、传播与接受了,还有参与和行动的需求,如社交、互动、游戏、购物等,这已不是单纯的读者、听众或观众等概念所能概括了的,以自主性较强的“用户”概念来代替被动性较强的“受众”概念可能更恰当些。

在新媒体时代,用户对媒体的要求和需求大大拓展和提高了。人们希望媒体在传播新闻信息的同时,还能够提供娱乐、社交、教育、咨询、体育、旅游、购物等个性化综合,比如当用户在电视节目中看到某个感兴趣的产品时,能够通过媒体及时买到该产品,满足“看到即买到”的需求;反过来说,当用户玩游戏或购物时,也希望能够获得媒体的新闻信息等,这就是浙报传媒收购游戏公司、试图整合报纸读者与游戏用户的一个重要考量。

在将用户转化为消费者方面,时尚杂志涉足相关领域的电子商务有着天然的优势,比如美国赫斯特出版集团旗下Harpers Bazaar(中文版杂志《时尚芭莎》)与奢侈品电商Yoox合作打造电商网站,主要售卖奢侈品百货;国内《时尚芭莎》、《YOHO!潮流志》等时尚杂志展开了嫁接电商的尝试。时尚杂志转型的一个优势就是杂志的读者与潮流单品的消费者重合度非常高,比如拥有两份时尚杂志的“YOHO!有货”能让用户在翻看时尚电子杂志的同时得到“即看即买”的体验。①但并非所有的媒体都有这样独特的条件,比如许多区域性报纸开展电子商务,除了品牌效应外,并不具备与专业电子商务网站竞争的优势,即报纸的读者与电子商务产品消费者的重合度不高,媒体如何依托擅长的领域嫁接电子商务并把用户转化为消费者,无疑是一大挑战。

媒体与经商之间的界限不应模糊乃至消失,采编与经营两分开是坚守媒体经商底线的制度保障。品牌及其公信力是媒体经商的根本保证,媒体跨界经营和开展电子商务在获得更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可能对媒体品牌和专业性等产生负面影响甚至是无法弥补的损害,这也是央视网商城限制模仿知名品牌的商家入驻的原因。融合电视与电商优势的《女神的新衣》这档节目收视成绩喜人,但也存在专业性缺失、买卖味过浓等问题。业内人士指出,一系列需要专业点评的环节缺失,使节目流于形式,只剩下买卖。

资源整合能力是传统媒体转型的关键

媒体与电商结合的前提是媒体做好自己的专业,其他的应交给相关合作伙伴去做。此外,媒体介入会展、演出、电商、商贸平台、产品包销、新媒体及捆绑营销等,不论是基于行业整合的产业并购,还是业务转型的跨界并购,都存在并购后“消化不良”的风险,媒体需要提高资源整合能力。

互联网时代的用户需求越来越个性化和综合化,仅靠媒体自己的力量难以为用户提供优质、专业的服务了。作为产业链成员的媒体,无论其资源有多大多雄厚,也不可能在所有环节都占有优势,这就需要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企业共同为用户创造最大的价值。媒体已经从早期的中介角色过渡到整合资源的角色,除了提升媒体自身的专业能力外,资源整合能力是媒体应对环境变化、开展跨界经营、谋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面对媒介融合引发的竞争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变革,媒体只有充分参与产业链的发展,利用和整合外部与内部资源,携手其他企业共同创造客户价值,才能获得聚变效应。

当前媒体开展跨界经营和电子商务大多出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目的。目前全国有很多报社开展跨界经营,大到房产汽车,小到瓜果蔬菜,但基本都停留在专业化(报业)与多元化(非报业)分别发展的层面,没有真正从整合资源、重构产业链以推动媒体转型的高度进行。媒体转型如果不能从自发阶段进入自觉阶段,不少所谓创新措施热闹一阵之后将归于沉寂,这绝非杞人忧天。

媒体与电商联姻是传统产业价值链的解构与重构。媒介融合时代的世界变得越来越扁平化,不同行业、不同市场之间的融合悄然形成。随着媒体的平台化,传统媒体和其他行业的边界已经被打破,媒体产业价值链的构成发生了深刻变化,对产业价值链的环节或元素需要重新识别和界定。以报业为例,传统价值链主要围绕报纸出版、印刷、发行、广告四个环节展开,随着全媒体转型的推进,报业产业的价值链将围绕内容生产与销售业务展开。②亚马逊收购《华盛顿邮报》就是对传统价值链的一次重新思考,亚马逊把自己放到了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制造、出版、分销、商店、聚合、终端消费,而传统的价值链则是研究、设计、市场推广、生产、分销、销售,亚马逊同时运作这些环节,每一个环节都与其他环节同步互动。③

当前媒体构建产业链主要采取以构建传统产业链为中心、逐步向前后端和周边拓展的模式。报业集团的资源整合强调以报业为主,新媒体为辅,这种静态的价值链构建已经不能适应动态环境的变化和客户需求了。

媒体之间的竞争正在从产业价值链的个体对抗(零和博弈)向价值网络的群体竞争(协同效应)转变。价值网络是在传统价值链解构、整合与重建背景下由价值模块整合而成。所谓价值网络(value network),是由企业间的合作而建立起来的、若干条价值链相互交错连接起来的价值体系,其本质是在专业化分工的生产服务模式下,通过一定的价值传递机制,在相应的治理框架下,处于价值链上不同阶段和相对固化的彼此具有某种专用资产的企业及相关利益体组合在一起,共同为顾客创造价值。④传统产业价值链的理论和方法有其重要价值,但也有局限性,即忽视了多条产业价值链的综合与交互。由于媒体产品的独特性,媒体的产业价值链是多条价值链交互作用的结果。如果静态地看待媒体竞争,就不能解决动态环境下媒体如何转型的问题。价值网络理论是对产业价值链理论的创新和超越。我国媒体不必走西方媒体从链式竞争到网状竞争的老路,可以走超越式发展之路,即在打造和重构产业价值链的同时,构建以创造顾客价值为核心的价值网络和健康有序的媒体生态,全面整合与提高媒体集团的竞争力,从而获得超常规的发展。

媒体构建价值网络、提高资源整合能力的关键,首先是以顾客需求为出发点,对内外部资源进行重新识别与选择、配置,实现从传统媒体资源到新媒体环境下资源的转变;其次是重新定位媒体的客户价值和细分市场,重新定位媒体的边界,界定利益相关者及其交易关系,重新设计盈利模式并培育新的持续盈利能力;第三是媒体应运用战略联盟、虚拟经营等方式,与其他企业等共同构建价值网络,共同为顾客创造价值,获得聚变效应。媒体需要利用自己独特的能力生产专业产品,并把非核心能力产品外包给相关企业,从而实现各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与合作共赢。

【本文为2014年度上海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媒介融合时代传媒业经营模式的战略转型及路径研究”(编号:2014BXW001)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马晓丹:《解读媒体电商化是否靠谱?》,http:///201409/1175196.shtml

②王盼群 曹福军:《全媒体转型中报业价值链的重构》,《新闻战线》,2012年第4期

③Edward Burman:《革新者杰夫・贝索斯:捕捉更多的商业可能性》,《经济观察报》,2013年8月12日,第16版

④杨贵中 钟敏:《全球价值网络研究综述》,《企业导报》,2013年第1期

新媒体的商业价值篇2

虽然我这次没时间参加这次会议,但得知一不小心自己还得了个“科技观察领域的V影响力人物奖”。不过,我更关注的是新浪在微博发展战略上的变化——打造垂直力。

一,新媒体被微博突出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V影响力峰会#上,微博CEO王高飞发表的演讲的标题是《新媒体的黄金时代》,听说还成立了一个什么“微博新媒体学院”,这不能不引起我这个专门研究新媒体的人的重视。

其实,微博本来就是一个新媒体平台。王高飞也指出:随着移动互联网、社交产品和移动新闻平台快速普及,媒体机构和个人作者都加强了移动新媒体平台的经营,也有多个移动新媒体平台推出扶持政策。

王高飞认为,用户阅读终端向手机转移的趋势已不可逆转,但内容仍然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媒体的发展也仍然需要品牌价值、用户价值和商业价值来支撑。

不过,这次王高飞提出的“三个不等于”倒是引来不少目光:平台的流量并不等于作者的品牌价值,访客不能完全等同于用户价值,收入也不能等同于商业价值。

那么问题来了:所谓的品牌价值、用户价值和商业价值怎么衡量?微博给出的答案是:为了客观评价垂直领域作者的影响力,微博推出媒体势力榜和V影响力榜。并称,这“将推动移动时代新媒体影响力评价体系更加完善和客观”。

“媒体势力榜”由微博联合“新媒体指数”推出,主要从发博量、阅读量、互动量等维度对媒体机构的社交影响力进行评价。

“V影响力榜”由微博联合“新榜”推出,主要覆盖除娱乐明星外的所有垂直领域,评价标准包括博文阅读量、互动量以及打赏、付费阅读等商业化指标。

这至少表明五点:第一,微博开始逐步加深对自身新媒体平台的理解;第二,微博开始重视自身新媒体平台上各类媒体影响力的评估;第三,微博媒体影响力的评估进一步与第三方展开合作;第四,互动量越来越重要;第五,重视垂直领域作者的商业价值。

二,垂直内容被微博重视

在上述微博对其平台上新媒体影响力评估中的“V影响力榜”可以看出,微博已经越来越重视自媒体的垂直内容。

实际上,微博2014年就启动了自媒体扶持计划。2015年6月15日,微博又宣布升级签约自媒体扶持计划。当时微博称,2015年将投入价值1.5亿的资源扶持签约自媒体,全力提升其影响力,并继续通过打赏、付费阅读和商业分成等手段帮助签约自媒体提高收入。

这次#V影响力峰会#上,微博又提出了“头部作者”的种类,即月均阅读量超过10万的微博作者。微博还公布了一些数据:

截止2015年11月微博垂直领域作者达到230万,同比增长一倍,覆盖47个行业。

月均阅读量高于10万的“头部作者”有25.3万,同比增长34%。

今年发博量同比增长64%,人均每天微博11条,博文阅读量同比增长83%,每条微博的平均阅读量达到9800次。

已经有10个领域“头部作者”的规模超过5000人。

也许很多人更关注的是这些自媒体的垂直内容究竟能为作者带来多少收益?微博也给出了答案:微博还给作者带来持续的变现能力。今年前11个月微博“头部作者”在微博上获得收入超过2亿,收入来源也更加丰富,仅粉丝打赏就给作者带来超过4400万收入,付费阅读推出不到半年,200多位作者也获得2800万收入。来自微博的广告分成收入也达到1.28亿。

或许这就是微博的“垂直力”,其中既要看其中垂直内容自媒体的数量,还要看他们的影响力,以及他们的收入(商业价值)。实际上,微博已经划分了47个一级垂直领域,有600多个二级标签,表明微博想把“垂直力”做细做深。

有的人一听到钱就来兴趣了。好吧,微博不仅告诉大家微博“头部作者”所获总收入已经超过2亿,还预测2016年微博上头部作者的收入将达4.1亿,微博给头部作者的广告收入分成将达2.1亿。这个可以有,不过这是观测,给大家一些想像空间,还要看目标能否实现。

三,自媒体与微博共生

有人问:为什么微博会在扶持创作垂直内容的自媒体上花这么多功夫?实际上,我认为这是微博认识到自己的新媒体平台不是自己一个人玩,而必须与众多自媒体及其他广大微博作者一起玩。

这不是简单的“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而是关系到微博自身的发展与利益问题,也是王高飞提出的重视“品牌价值、用户价值与商业价值”原则指导下的战略部署。

有一个很朴素的道理是:网民来微博玩,看重的不是微博平台运营方,而是微博上各类作者的内容。而微博上种类产生垂直内容的自媒体的“垂直力”在其中绝不容小觑。自媒体强则微博强,自媒体弱则微博弱。

说得更直接些,自媒体的品牌价值有了,微博的品牌价值也有了;自媒体的用户价值高了,微博的用户价值也高了;自媒体的商业价值来了,微博的商业价值也来了。自媒体与微博是共生的格局。

微博扶持自媒体既是“助人为乐”,更是为自己的平台打造“垂直力”,最终在商言商,是为微博打造自己的商业价值而来。

在2015年11月的微博2015年第三季度财报中,微博三季度净营收1.247亿美元,上年同期为8410万美元。2015年第三季度广告和营销营收1.059亿美元,上年同期为6540万美元。

很明显,广告和营销是微博的收入大头。如果没有众多有品牌影响力的自媒体,怎么会有足够的用户量、流量及互动量?又哪来广告和营销收入?

最后有一个悬念:微博今年分给自媒体2亿广告分成,但不知微博从自媒体带动的广告中留下多少分成?

新媒体的商业价值篇3

关键词: 商业模式; 新媒渠

中图分类号: F2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055X(2012)04-0006-05

一、 引言

管理大师德鲁克曾经断言: “当今企业间的竞争是商业模式的竞争。”“渠道为王”历来是商战的必胜法则。中小企业没有能力和资源进入主流的商业渠道, 但是大量闲置的利用成本相对低廉的新媒渠, 却能为中小企业开拓市场提供优质的市场资源。谁能在这一场另类渠道争夺战中抢占先机, 谁就会是经济复苏后的新一轮竞争中的赢家。

新媒渠, 作为一种新型的服务业态, 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 它充当的是一个资源整合者的角色, 采用的是“资源整合型的平台化运营的模式”。对于大量想快速拓展国内市场的中小企业而言, 商业模式向新媒渠转型将是一个大好的机遇。必须充分利用媒体的优质资源, 与媒体单位一起构建多赢的运营体系, 并由此带动整体的商业模式转型, 快速抢占市场先机。

二、 新媒渠, 所见所闻即所得

何谓新媒渠?就是媒体利用其庞大的信息受众规模和稳定便捷的渠道网络, 充分发挥产品销售渠道集信息流、商流、物流和资金流四流合一的功能, 在第三方企业(广告商)和消费者客户之间搭建沟通和贸易桥梁, 为第三方企业(广告商)提供市场分析、客户选择、营销策划、活动实施、产品、信息告知、交易谈判、货物配送、资金回笼、服务延伸、顾客维护等系列化、专业化渠道服务的新型业务形态。

新媒渠相比传统的媒体或媒渠, 其最大的区别在于真正搭建了广告主与广告受众之间的信息传播和物流传递的直接而便捷的通道, 为广告主开拓市场提供整体的市场规划和产品销售服务, 真正实现了媒体的渠道化, 使传统媒体完成了由信息者向交易中介方再向全面营销服务商的转型。

从传媒单位的运营来看, 第一阶段是媒体经营, 就是信息内容, 实现的是信息流功能, 收取的是广告费和信息服务费; 第二阶段是媒渠经营, 不但传播产品和服务的信息, 同时也能在媒体上实现推介产品的销售支持, 实现了信息流、商流以及部分资金流的功能, 收取的是服务费与销售分成; 第三个阶段就是新媒渠经营, 它不但有销售功能, 还能全力以赴地参与整个产品的营销策划与销售推广, 真正实现信息流、商流、物流、资金流“四流合一”的功能, 获得的是销售、买断经营甚至是入股分红的利益。

从企业经营绩效来看, 当然是第三阶段的新媒渠经营, 能有效开辟新的利润区, 实现规模和效益的倍增, 从而有效促进媒体企业以及利用新媒渠进行渠道创新的企业商业模式的根本性转型。

三、 新媒渠商业模式的理论与实践

企业的经营主要是围绕着资源、成本、利润和价值四个要素来开展。四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是价值决定资源、资源决定成本、成本决定利润、利润决定价值。反过来, 价值影响利润、利润影响成本、成本影响资源、资源影响价值。

因此, 一个企业的商业模式就是要清晰地回答以下四个问题: 如何创造客户独特价值、如何扩大利润来源、如何革命性地降低成本和如何高效率地获取资源。[1]

如果将一个企业的经营内涵, 理解为围绕着价值的发现、创造、传播、传递以及实现所构建的价值让渡体系, 并由此延伸设计出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 则其所必须开展的七大层次的工作, 即是:

(一)第一个层次就是围绕价值发现所开展的工作, 这是商业模式的战略起点。

通过对环境的扫描以及对行业本质的深刻分析, 确定我们所服务的顾客以及这些顾客的隐性需求, 然后提出我们独特的价值主张。如果核心需求发现得不到位, 做得再好也没有用, 或者做得很艰苦。如果需求发现得很好, 那起步就已经成功了。

所谓的隐形需求, 是指客户无法清晰表达的需求、客户无法公开表述的需求、竞争对手尚未发现的需求以及尚未被行业所发现或满足的需求。[2]

比如中国邮政、中国电信以及中国移动等等, 都提供了订机票的服务, 如果订机票不是顾客利用这些渠道享受服务的核心需求的话, 经营起来就很困难, 因为它不是顾客真正需要的东西。

“购吧网”发觉目前互联网电子商务存在的购买者无法接触到实物、网络交易虚拟性强、商家诚信难以甄别和保证等核心问题, 提出独特的BAC电商模式, 满足了交易方(企业和个人)之间相互信赖的隐性需求, 在网络企业与网购的消费者之间, 增加了一个实体的配送及服务实现的渠道, 真正使网络购物平台成为了四流合一的新媒渠, 并通过信任机制的建立, 大大促进了网络商品的热销。

“邓老凉茶”基于对政府、高校、学生以及家长隐性需求的深刻把握, 帮助大学生实现自己的创业之路。他们有效缓解社会压力和满足学校教育的迫切需求, 创造性地提出了“我出钱, 你创业”的高校市场拓展模式, 快速占领了高校这一特殊的市场。从而, 有效规避了竞争, 获得了独占的渠道资源。

中国移动的“积分商城”, 紧紧抓住顾客很难拒绝“免费”的隐性心理, 在互联网上构建了一个独特的商业生态。这个商业生态系统, 除了将第三方企业的产品与五亿中国移动的用户连接在一起之外, 还通过独具特点的免费和无选择消费的模式, 帮助那些起步较晚、规模较小、资金紧张、还没有品牌知名度和价格优势的中小企业的产品, 有效规避了货比三家以及品牌偏好的传统消费习惯, 而以一种新型的渠道销售模式, 快速而无障碍地进入一个规模巨大的市场。

(二)第二个层次就是围绕资源获取和提升所开展的工作, 即融资模式。

新媒体的商业价值篇4

一直以来,没有让人心悦诚服、科学客观的媒体价值评估标准。

作为一个边缘媒体人,存在困惑是必然的。在媒体做过媒介顾问,也做过广告投放的广告主,还做过媒体中间商,但对于媒体价值的认识,还是肤浅的。

媒体是什么?

从字面意义来解,媒体就是信息载体。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目前对于媒体认知的声音。

所谓媒体,是指传播信息的介质,通俗的说就是宣传平台,能为信息的传播提供平台的就可以称为媒体了,至于媒体的内容,应该根据国家现行的有关政策,结合广告市场的实际需求不断更新,确保其可行性、适宜性和有效性。此前,传统的四大媒体分别为:

1、电视;

2、广播;

3、报纸;

4、网站;

此外,还应有户外媒体,如路牌灯箱的广告位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衍生除新的媒体,例如:IPTV、电子杂志等,他们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但与传统媒体又有着质的区别。

从出现的先后顺序来划分:

1、报纸刊物应为第一媒体;

2、广播应为第二媒体;

3、电视应为第三媒体;

4、互联网则应被称为第四媒体;

5、移动网络应为第五媒体。

但是,就其重要性、适宜性、有效性而言,媒体形式的主导地位媒体的变化是随着时间在变更的,电视正逐步沦为“第二媒体”,而互联网正在从“第四媒体”逐步上升为“第一媒体”。虽然电视的广告收入一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广告蛋糕”正日益被互联网、户外媒体等新媒体以及变革后的平面媒体所瓜分,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同时,平面媒体已经涵概了报刊、杂志、画册、信封、挂历、立体广告牌、霓虹灯、空飘、LED看板、灯箱、户外电视墙等等广告宣传平台;电波媒体也已经涵概了广播、电视等广告宣传平台。

基于此,就其目前适宜性来讲,媒体应按其形式划分为平面、电波、网络三大类,即:

1、平面媒体:主要包括印刷类、非印刷类、光电类等。

2、电波媒体:主要包括广播、电视广告(字幕、标版、影视)等。

3、网络媒体:主要包括网络索引、平面、动画、论坛等。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如果按其形式予以适当调整后,明确划分“媒体”,那么,我国目前现形的媒体就只有“三大媒体”。

新媒体来了,泛媒体时代还远吗?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

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

新媒体就是能对大众同时提供个性化的内容的媒体,是传播者和接受者融会成对等的交流者、而无数的交流者相互间可以同时进行个性化交流的媒体。其中着重强调了媒体的个性化,个性化意味着多种形态的产生,个性是最难圈囿和捕捉的。

新媒体概念的出现,其实进一步论证了媒体更为广泛的定义,具有传播信息功能的媒介都是媒体,但是媒体的价值迥异。

泛媒体时代其实已经来临,但是泛媒体的价值挖掘需要精耕细作。

何谓泛媒体?媒体数量爆炸的信息狂潮。

可以这么说,当前可以称为媒体的东西越来越多了:

除传统的电视、报纸、广播、杂志以外,网络、手机、楼宇、电梯、短信、社区、卖场、电影院、公交、户外、游戏、IPTV、电子杂志、博客、播客等一切人能看见的东西都成为了广告载体,也就是媒体了,而且还称之为新媒体或者新兴媒体。

理论上,我们把能和传播信息的都可以称之为媒体,甚至一切你能感知(看到的听到甚至触摸到的)的都可以称之为媒体:

一言以蔽之,泛媒体理论认为:能传递信息的媒质都是媒体!

“长尾”现在是很多人在关注的热点,若深入了解泛媒体,可以更进一步体会媒体海洋里“2”与“8”的关系。其实无论怎么“长尾”,“2”与“8”都还是客观存在的。

只有对于媒体真实价值深挖研究,才能去衡量一个媒体的存在价值。

媒体价值回归。

个人认为:媒体价值,不是一个单向的链条,而是一个立体的空间网络价值结构。

首先,存在的媒体就有价值——客观成本价值。

当然这是一种消极但也是一种客观的说法。媒体的出生是有成本的,大到一个电视台,小到一个博客,都是有成本的,因为它占有空间资源和劳动力。媒体一旦出生,就有自生的固有价值。

其次,媒体是信息管道——信息传播价值。

媒体即信息载体,我们已经确认无误。信息战是新世纪的趋势,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等社会形态都逐步走向信息化。我们所说的媒体影响力、攻心力、公信力等其实都是信息价值的光辉。通俗来说是传播力量。

再次,媒体的商业价值——市场广告价值。

不说媒体和政治、经济、文化的过多关系,当然,商业和这些息息相关,唇齿相依,另当别论,我们在商言商,透视一下媒体核心广告价值。

其实媒体还有更多隐形的价值,有轻有重,我们先简单从以上三点来论。媒体综合价值是个圆,那这可以作为这个圆内等边内切三角形,是一个在几何结构上让圆更稳固的支架。

从以上三者基本的关系来看,其实是一个网状结构,而非单向链条关系,因为三者之间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媒体自身价值低廉,信息价值也就没有重量和质感,广告价值就无法实现,回过头来,信息价值没有生命力,成本价值降低,广告价值也降低,一样,广告价值缩水,用于投入的成本资源降低,信息价值也变得轻浮。

以上的说法会比较难理解,我们从媒体相关利益者之间的关系来理解就会更清晰。媒体这个形态存中我们会看到可见的组成部分:媒体生产者、媒体产品、媒体消费者、买单人或者说是媒体创作者、媒体内容、媒体读者群和媒体广告主。媒体生产者付出劳动生产媒体产品,有消费者消费媒体,有顾客买单。

在媒体现状中,靠发行盈利的媒体越来越少,也就是说,绝大部分媒体消费者的消费支付是由媒体消费者自身支付加广告主绝大部分支付,而买单人(广告主)是通过媒体群体获取传播相关信息的衍生价值来实现投放价值。广告主看重的是媒体信息传播的价值。

媒体自己怎么说?

媒体总是会将自己包装甚至伪装,这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一些所谓的数字很多是无从考证的。还不排除一些第三方机构的弄虚作假。在本土,获取真实有效的数据确实是很难的事情,这和快速发展但不规则的商业阶段密不可分,很多是可借鉴而不可当真。

媒体会说自己媒体的历史,证明影响力和公信力,彰显品牌的力量;媒体会说自己的发行量和读者系统研究,证明自己的实力和专业;媒体会说更为可见的广告效果(当然之前往往只是说说而已)。都一样,可借鉴参考,不可当真。

媒体应该是平等的。

媒体“优劣”论与“长尾”论只是一种不确切的观点,媒体本身是平等的。

一个媒体的价值,和她自身的综合因素有关,价值不是说出来的,而是表现出来的。

小媒体有小媒体的价值,媒体自身也不要过于奢望价值的膨胀,大媒体有大媒体的价值,也不要过于轻狂。比如对于一个优秀的综合性日报来说,媒体往往是三驾马车,齐头并进。日报是新闻媒体,首先是采编体系内容为王;媒体需要绽放价值苞蕾,还必须是经营体系广告为王,再次媒体是个机构或企业,也必须是运营管理把关。这些是媒体做好的基本。

读者群质量和媒体价值的关系。

每一个媒体都有自己的读者群体。读者群体直接影响媒体价值。

就比如我温承宇写博客,从头到尾认真看我博客的人并不多,但很多具有价值的读者,当然其中也包括你。

我的博客的价值,不是流量的价值,但是流量是前提,而核心的价值是读者你的价值。你会因为我这个博客媒体的信息产生什么样的反应,那是我关注的。我能否帮助你更清楚的看清一些事实,给你带来一些商业机会,给你一些共鸣?等等,这个价值就实现了。

在媒体中,对媒体读者的科学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媒体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容纳一个海洋,池塘有池塘的价值,小溪有小溪的快乐!

但是归于商业,媒体带来的价值通过最终商业比如媒体分账来呈现价值是平等的。

因为媒体自身和合作者的匹配度影响了最后的结果。但是对于分散的媒体种类来说,每一个媒体的能量和自身的价值一定是成正比例关系的。

媒体商业价值回归导致产品型广告逐步取代品牌广告。

新媒体的商业价值篇5

常言道,赔本的生意没人做!这似乎是经商的至理名言,也曾是中国商道的基本准则。不久前,这一商业准则被打破——阿里巴巴出资5.86亿美元收购新浪微博公司18%的股权。作为拥有4亿多用户的全球第一大微博,赔钱多年的新浪微博,卖出了估值高达32亿美元的天价。而它何时才能赚钱?无人知晓。

阿里巴巴也曾赔钱

企业一旦成为商品,它在市场上就有了两个价值:其一是利润的价值,资本攫取剩余价值;其二是流通的市值,股票价格随波逐流,每一笔交易都包含着投资人的预期。赚钱的企业未必值钱,值钱的企业未必赚钱,这样一个看似虚妄的悖论,其背后却是现代资本市场的价值规律。人们口口相传的投资价值其实就是交易预期,“价”就是卖,“值”就是买,有买卖才有价值,有交易才有市值。

有人会说,我的公司一直在赔钱,真想把它卖掉。当然可以,只要有买家。那么,谁会出高价来买赔钱的公司?马云的阿里巴巴是一个。其实,当年的阿里巴巴也是赔钱的公司,日本首富孙正义买了阿里巴巴的股权,这才有今天的马云帝国。而阿里巴巴其实也无经营性利润,表内的净利润不过5亿-6亿美元,表外的投资性亏损至少有十几亿美元,但阿里巴巴现在值多少钱?在我看来,保守估计,一千多亿美元;乐观估计,三千多亿美元!

马云高价买入新浪微博的股权,至少现在和可预见的未来不会有利润,这就提出了一个估值新概念:非盈利性估值。首先,新浪微博有4亿多“博主”,是中国新媒体独一无二的影响力公司,所以马云买的是“影响力”,其经济价值将不仅体现为电子商务市场的新型消费者,而且还会培育未来阿里巴巴整体上市的股票投资人;第二,微博是传媒产业的创新公司,代表着传媒产业的创新性溢价,电子商务和新媒体领袖公司“强强合作”,相得益彰,本身会产生创新性溢价;第三,媒体的灵魂是信息,特别是个性化的信息,把“媒体”两个字从右到左拆成四个字是:“本人+某女”,新媒体的核心价值就在于:以人为本,女性主导;第四,个性化的信息流动也会创造价值,因为财富在信息中流动,信息在流动中增值。现代社会,谁控制了信息的流动,谁就能改变未来!总之,阿里巴巴参股新浪微博的决策并非投资于其未来的盈利能力,而是间接拥有新浪微博的客户群,分享传媒行业的影响力和创新性,并可影响决定社会未来发展的信息流动。

新浪微博的超额溢价

阿里巴巴在参股新浪微博的同时大举发债,一边是真金白银参与赔钱生意,一边是高额负债拓展电子商务,两手运作的目标都是阿里巴巴在整体上市之时产生更高的溢价。商品化企业的估值在利润之外还有两种溢价,其一是创新性溢价;其二是成长性溢价。如果企业在创新和成长的驱动下成为行业领袖,其股票价格还会产生一种超额溢价:领先性溢价(Leadership Premium)。所以,阿里巴巴参股新浪微博,虽然难以产生经营性利润,却会在未来整体上市中获得融资性的溢价,从而提升阿里巴巴集团的未来市值。

新媒体的商业价值篇6

关键词电视剧产业价值链数字媒体时代重构

我国电视剧产业发展至今,全国约有1000家制作单位,年产电视剧高达10000多集,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市场。特别是2000年广电总局对电视剧播出实行宏观调控以来,引进剧退出了荧屏黄金时段,为国产剧创造了良好的生存发展空间,各地国产电视剧生产数量大幅增长,制作质量也有所提高。

经过最近十年高速发展的市场化进程,目前,中国电视剧产业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价值链。但是,电视剧产量的高速增长和电视台实际需求得不到满足的供需矛盾依旧突出,同时电视台作为目前最主要的播出平台的垄断地位,使得价值链的天平严重失衡,导致现有的电视剧产业价值链难以实现合理的、最大化的增值。随着数字媒体时代的到来,以及国家对数字媒体技术的政策性强制推广,将使数字电视等新媒体的覆盖率大幅提高,对于电视剧产业的各环节来说,如果能快速响应这一变化,对产业价值链进行重新构建,将会大大增强国内电视剧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电视剧产业价值链的内涵

价值链概念是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Porter)1985年在其《竞争优势》(CompetitiveAdvantage)一书中提出的。他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这些创造价值的活动既各自独立又相互依赖,所有的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通常一定水平的价值链是企业在一个特定产业内的各种活动的组合。”

电视剧产业在生产、传播电视剧的过程中,不仅“流动”有物质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而且还“流动”有增值流。与其他产业一样,电视剧产业链上也并存着价值链。

电视剧产业价值链的构成主体主要包括电视剧制作商、电视剧播放平台运营商、设备供应商以及电视剧消费商等。而从价值增值流程的角度来看,电视剧产业价值链大致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环节,包括电视剧制作环节,市场营销环节,消费环节等三个环节。

其中,电视剧制作环节主要完成剧本策划、融资投资和电视剧制作的产业分工,主要由电视剧制作商来完成。制作环节是整个价值链的前端,它们构成了电视剧的供应链,是整个电视剧产业价值的发端和来源。

电视剧市场营销环节主要完成电视剧的发行和播出的产业分工,主要由电视剧发行商、设备供应商和平台运营商等主体来完成。市场营销环节是价值链的中端,它们共同组成了电视剧的输出链,通过输出链,电视剧产品的价值得到进一步放大。

电视剧消费环节主要完成电视剧产品的消费分工,主要由产品消费商来完成。消费环节是电视剧产业价值链的终端,它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电视剧的观众,另一部分是广告商,它们组成了电视剧的消费链,通过消费链,不仅电视剧的价值得以实现,而且使得电视剧产业价值链得以延伸,使用电视剧产品带来的效应继续开发电视剧之外的其余消费产品。

电视剧产业价值的增值活动主要包括调研、策划、制作、包装、传输、发行、广告以及相关商品开发,这些价值活动发生在供应链、输出链以及消费链等整个电视剧价值链中。电视剧与其他产业价值链不同,电视剧产业价值链更多地表现为信息链。因为电视剧产业价值链是以信息为纽带而将各个增值环节联结起来的,电视剧产业的增值是通过电视剧的制作、播出等过程来实现,尽管在电视剧产业上有大量的物质流、资金流,但更多、更直接的是信息流。因此,对电视剧产业价值链的分析除了分析资金流外,要更多地偏重信息流的分析。

二、当前中国电视剧产业价值链体系分析

中国电视剧产业经过近20年的市场化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产业价值链。但是,随着数字媒体时代的来临,现有的电视剧产业价值链已经难以跟上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需求,整个产业价值链必将进入重构的进程。下文将分析当前中国电视剧产业价值链的体系结构以及存在的问题。

1.现有的电视剧产业价值链架构

现有的中国电视剧产业价值链架构如图2所示,在产业价值链中,制作商作为内容提供商,由电视台自行制作或者民营制作公司完成电视剧的剧本策划和生产制作,为电视剧产业提供内容和信息的来源;经过生产制作的电视剧作品,经过制片公司自办发行或者发行公司,售卖到电视台的播出平台;电视台通过媒介提供商“免费”将电视剧作品提供给观众消费者,观众支付“注意力”,电视台再把这种“注意力”进行包装和定价,然后再二次售卖给广告客户。所以,观众、广告商和消费者共同构成了电视剧产业价值链的终端。中国电视剧的产业价值链就是由这一系列对电视剧产业发展起到“增值”作用的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经济活动所组成的有机整体。

当前中国电视剧产业价值链的主要增值部分,在电视台的营销平台上,而生产制作环节却无法实现其应有的增值,这对于电视剧这种媒介产品而言是不利于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的;同时在该产业价值链中,资金流成为了价值链的主体,而信息流却只覆盖了产业价值链的一半流程,信息无法全面正确反馈到价值链的源头,对于生产制作高水平的,适合消费者的电视剧作品是十分不利的。

2.现有的电视剧产业价值链体系分析中国电视剧产业价值链,是在电视台实行“制播分离”的基础上形成的。电视剧产业价值链明显暴露出很多弊端。

1.产业链条单一,不容易形成良性的竞争环境。电视剧产业的价值链条是一种显著的环环相扣的垂直链状形态,电视剧产品价值的最终实现依赖于每一个环节的优化耦合。但是链条中的这些环节在市场中的地位却不是平衡的,最突出的就是电视台作为电视剧实现价值的唯一播出终端,在整个链条中始终处于中心地位,过于强大,压制了其他环节,特别是制片公司的发展。在中国电视剧的市场结构中,由于体制的特殊性、资源的稀缺性、内容产业链环节的不完整,使得电视台作为目前最主要的一个播出渠道,成为了制约这个市场的一个关键。渠道为王的状态依然存在于电视剧市场,电视剧产品的价值实现途径有限。

2.制片公司的利益被持续挤压。有关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影视制作机构获利平均仅有6%左右,少数电视剧能达到40%的获利水平,而电视台则仅以占制作成本20%左右的资金买进电视剧,最后获利则可达70%以上,垄断的播出平台往往使电视剧制作方陷于被动。从而也直接导致了剧本的创作乏力,精品剧作难求,原创力不足,剧本粗制滥造,电视剧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下降。

3.处于产业链中游的发行公司扮演了分销商的角色。虽然,目前我国电视剧产品的发行方式有自主发行和委托发行两种,但目前大多是以传统的自主发行方式为主,这也是与我国目前的制作与发行主体基本上是合二为一的现实相吻合的。绝大多数电视剧制片公司都愿意选择这一种方式,以实现利润最大化,这也反映了电视剧的生产、销售的专业化分工程度仍然比较低。发行交易还是以全国、省、市三级的行政划分为主,各级市场间缺少真正的竞争。

4.赢利模式单一,以广告销售为主,风险较大。同时,衍生产品和相关产业尚待开发。目前电视剧多元化经营的前景并不是非常乐观。广告主也没有充分认识到电视剧是一种空间极大的娱乐产业,延伸合作的空间和长度,不仅只局限于电视广告投放,而是在电视剧制作、宣传推广、播放编排等多环节进行合作,进而多元开发电视剧广告市场。

三、构建数字媒体时代电视剧产业价值链

1数字媒体时代的特征

在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影响下,我国媒体格局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电视剧的播出平台也得到了极大的延伸,新兴的电视剧播出平台包括数字付费电视、VOD点播、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移动电视等等。在这种电视剧拥有多样化营销平台的趋势下,电视剧产业将面临巨大的发展契机,其生产、交易和赢利模式也将发生适应性的调整。数字化的这场革命,对于目前中国尚不完全产业化的电视剧产业价值链来说,应该利用这样一次重大机遇,努力在这次变革中自我突破,实现重构。

数字电视是电视产业的发展方向。政府相关部门的《广播影视科技“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中明确提出:2010年全面实现数字广播电视,2015年停止模拟广播电视的播出。从模拟到数字,电视剧产业发生的将是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决不仅仅是把信号从模拟形态转换成数字形态这么简单,它引起了电视剧产业价值链中各个环节的改变,进而带来了整个产业价值链的变革与升级。

2.电视剧产业价值链的重新构建架构图

数字媒体时代,由于电视剧产业价值链中平台运营环节发生的巨大改变,渠道变化最根本的就是带来了“制播分离”之后,“制”、“播”主体地位的平等化,为制作环节在产业价值链上的平等发展提供了基础。同时也为电视剧产品价值的实现途径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同时运营环节的变化,将使整个产业价值链的价值流程变得更加合理,资金流和信息流并重,最终促成整个产业价值流的平衡,提高产业竞争力。

重构后的数字媒体时代新的电视剧产业价值链如图3所示。产业价值链中,电视剧的制作环节将进一步细分为制作(内容制作方)、融资投资(投资方)以及生产(主要有电视剧制作公司,自制节目的平台运营商)等三个分工合作的参与者,在这些参与者之间,既有竞争、分工,又有合作、共赢,共同形成产业集群,以利于资源整合,制作更多高水平的电视剧,形成高效的电视剧制作环节。同时,发行环节以及运营平台的竞争进一步加剧。数字媒体时代,随着技术进步和政策放宽使得电视剧产业播出平台运营环节门槛降低,大量竞争者涌入这个领域,主要包括电视台数字付费电视、手机电视、网络电视、移动电视等,而传播设备提供商将由有线系统运营商、卫星运营商、电信宽带和互联网等构成。这些竞争者从电视剧交易市场中购买电视剧,然后向用户推销播放电视剧,获取电视剧产品的营销增值,而消费者在享受电视剧节目的同时,不再像以往一样只需付出“注意力”,如果要想优先享受或者享受高水平的电视剧,就必须为此付出费用。而以这三个环节为核心向外延伸又能带动相关衍生产业的发展。

3.新电视剧产业价值链分析

数字媒体时代新的电视剧产业价值链的突出特点就是产业价值链的各环节既要分工合作,又要资源整合;既重资金流控制,也重信息流交换。

数字媒体时代的电视剧产业价值链,各环节内部以及环节之间的分工需要由专业企业去完成,这样有利于在环节各节点均以自己擅长的方式去为整个产业价值链创造价值。同时,分工不应带来运作上的分离,资源上的分割,而应在分工的同时,将整个产业价值链进行垂直整合。围绕新的平台运营商对产业价值链的各环节进行资源整合。

同时,数字媒体时代的电视剧产业价值链将会实现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完美结合,在以资金流为主体的价值链条上,对于电视剧这一特殊的信息传播产品,信息流也将得到充分的重视。媒介调研机构将改变传统的信息统计和反馈方式,不再只是统计和反馈平台运营商需要的收视信息,而是全方位调研和反馈整个产业价值链所需的信息,包括用户需求、市场销售、广告投放、后产品开发等相关信息,信息流的进一步融会贯通将大大完善整个电视剧产业价值链。

4.平台运营多元化

数字媒体技术带来最重要的变化就是促使播放平台运营多元化。一方面,传统的传播网络因为数字化带来了新的传播形态,如移动电视、数字多媒体广播等方式。另一方面,宽带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成为了电视媒介的传播新渠道,并由此产生了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等新的媒体形态。而多元化播放平台中最具影响的是数字付费电视。数字电视是电视产业的发展方向。国家已经确定了在2010年全面实现数字广播电视,2015年停止模拟广播电视的播出。数字电视系统可以成倍地增加频道,有线网络可支持500套左右的数字频道,这为拓展收费电视频道提供了“带宽”。依托数字电视新平台的建立,发展付费电视,这一点对于中国电视剧的发展极为有利。付费电视节目的需求中,数量最多的电视节目就是电视剧。

数字新技术的运用导致媒介的大融合,内容输出平台(频道/带宽)呈现几何式增长,电视市场中,电视台渠道为王与播出平台渠道匮乏的矛盾有望缓解。电视剧播出价值的实现,可以不再局限于电视台的平台,这对于加强产业链上各环节的公平竞争也提供了机会。

5.开启消费者体验新时代

数字媒体时代的本质是一种消费者时代的到来。在数字媒体的世界里,受众从“观众”变成了“用户”。用户成为了拥有最大权力的主导者,用户愿意看某部电视剧才能对其进行消费买单,用户的个性、收视习惯和消费意愿在这个数字时代里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满足。用户能够真正地感受到心仪的电视剧作品为其带来的视听享受,而不用再为广告的出现而烦恼。

6.制作产业集群化

电视剧是典型的“内容为王”的产业。长期以来制作商在整个电视剧的利益链条中一直处于弱势地位,获利空间被媒体持续挤压,除了少部分确实有实力和品牌的大制片商以外,大部分中小规模的制片商在这一体制下的生存并不平等。而在新的数字媒体时代,制作商的地位将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制片公司生产电视剧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观众付费的意愿和热情。而要彻底改变目前制作方分散制作、小规模制作的局面,有赖于电视剧产业集群的打造。可以建立以影视拍摄基地为基础的影视制作产业集群,采取基地化生产方式、资源共享、集约经营、降低成本、不断改善和优化自身产业环境,整体提升上游产业链的竞争力。当然,产业集群绝不仅仅只是一个产业集聚的地理范畴的概念,基地只是一个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可以以其规模化、系统化吸收众多相关产业的参与和支持,开发广泛的辐射领域,为其他相关产业带来大量市场需求和潜在市场机会,带动相关门类产品的市场开发。通过产业集聚的溢出效益,形成真正的电视剧产业规模经济效应。

7.建立完善的电视剧发行交易市场

一个发育成熟的发行渠道环节,应该是由多种所有制结构的、独立的、专业化的发行商组成的。在“大而全、小而全”的模拟电视时代,电视剧的发行大多是由制片公司直接对接电视台终端。在数字媒体时代,这种发行方式显然已经不太合时宜了。播出渠道的多元化,使得电视剧制作公司对于专业化的大型发行公司及其庞大的营销网络和营销体系充满了无限期待。建立专业的独立发行公司,真正发挥发行环节的独立主体作用,在上游制作和下游播出环节中间,创造一个相对独立、健全、完善的节目交易市场,将有利于国内电视剧发行的专业化发展,以及电视剧营销的拓展,从而使电视剧产品本身得到最大化的增值。

同时也有利于电视剧市场向海外的拓展。专业的发行公司不仅熟悉海外市场,也精通贸易规则,能够规避海外发行的风险,同时又能拓展海外市场。

8.上下游贯通,延伸电视剧产业价值链

电视剧作为一种文化消费品可以二次、三次甚至多次地开发和售卖,重视对其进行不断扩展的多轮销售,将成为电视剧产业价值链不断增值的驱动力。目前,国内电视剧的收入主要依靠产品本身的售卖,而最具有商业价值的后产品的开发还比较有限,可挖掘的空间极大。相关产业的开发还没有形成规模,衍生产业的形成还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实际上,电视剧与音像图书出版业、旅游业、服装业、电影业、玩具业、会展业、还有影视拍摄制作基地的运营等诸多行业都具有很好的产业延展性。据统计,电视剧与其相关的产业的拉动值是1:10。电视剧市场的发展,完全可以给一些相关行业以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小结

政策的推动、强大的市场需求和经营机制的逐步完善,将促使数字媒体技术飞速发展。在这一背景下的电视剧产业价值链重构要从建设“大”产业价值链的角度出发,增强上游,做大做强制作企业,建立制作产业集群;拓展中游,充分发挥混合媒体时代的优势,建立充满竞争的发行和播出市场机制;延伸下游,从电视剧产品之外找价值。通过产业价值链的重构和发展,使我国的电视剧产业真正实现规模化,从而提升电视剧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注释

陈柳钦:《论产业价值链》,《兰州商学院学报》,2007年第8期。

向志强,彭祝斌:《媒介产业价值链与媒介组织的管理创新》,《新闻界》,2007年,第2期。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33003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4年3月29日 07:30
下一篇 2024年3月29日 07:31

相关推荐

  • 学习劳模精神心得体会(12篇)

    学习劳模精神心得体会(通用12篇) 劳动模范简称劳模,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成绩卓著的劳动者,经职工民主评选,有关部门审核和政府审批后被授予的荣誉称号。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学习劳模精神…

    2023年2月17日
    243
  • 2022公司出纳年终工作总结最新

    2022公司出纳年终工作总结最新5篇 出纳总结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绩,找出缺点。总结的过程就是勤于思索的过程,提高自己能力的过程,对自己工作失误个正确的认识过程,勇于承认错误,形成批…

    2022年12月20日
    151
  • 学校办公室工作总结模板集锦7篇

    学校办公室工作总结模板集锦7篇 总结是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或其完成情况,包括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

    2022年12月9日
    159
  • 关于银行扶贫工作总结

    关于银行扶贫工作总结5篇 银行为商品生产者和商人办理货币的收付、结算等业务,它又充当支付中介。工作总结可以通过对实践过程进行认真的分析,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发现规律性的东西,使感性…

    2022年12月24日
    193
  • 在疫情期间新学期开学预案

    在疫情期间新学期开学预案5篇 预案的写作通常带有附件,紧急预案很重要。怎样写学校复学复课工作防控预案?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学校复学复课工作防控预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学校…

    2023年1月29日
    180
  • 常用买卖合同(集锦10篇)

    常用买卖合同 第1篇出卖人(以下简称甲方):_________ 买受人(以下简称乙方):_________ 保证人(以下简称丙方):_________ 上列甲乙双方就机器的.买卖事…

    2023年5月11日
    15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