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自然文言文翻译

道法自然文言文翻译

  道法自然出自《老子》,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道法自然文言文翻译,欢迎参考阅读!

  原文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译文

  在天地存在以前,就有一个东西浑然天成。它无形、无声;既看不见,又听不到,摸不着。它不生不灭,独立长存,永不改变;周行天下,不觉倦怠,而无所不在。世上一切的事物,莫不靠它才能生生不息,它可以说是万物的母亲了。这样玄妙的东西,我实在不知道它的名字是什么,不得已,只好叫它作“道”。如果要勉强给它起个名字的话,也只能称它为“大”。大到没有极限,便不会消逝;没有消逝,才称得起远;虽然远,却仍能自远而返。所以说,道是最大的;其次是天;再则是地;次则为王。宇宙中的四大,王也是其中之一。但这四者显然是各有范围,各有差别。人为地所承载,所以人当效法“地”;地为天所覆盖,所以地当效法“天”;天为道所包涵,所以天当效法“道”;道以自然为归,所以道当效法“自然”。

  含义

  “无”生“有”,“有”归“无”。这是万事万物的起点和终点以及运动变化的最后依据。“无”外无他,“无”蕴含“有”且是“有”。双方对立统一,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无”生“有”,是“无”动而“有”然,也就是说,“无”自然而“有”然(然:形成的意思)。

  “有”源于“无”而归“无”。“有”归“无”是“有”动而“无”然,也就是说,“有”自然而“无”然。

  “无”和“有”是一体的两极。“无”、“有”向对方的运动,或称双向运动或反运动,就是自然。

  无有就是道。往返的运动,或自然,就是德。德就是道内两极之间往返的关系。

  一是无,二是有。一生二,二归一。一生二归交合而生的三就是德,就是自然。

  一是阳,二是阴。阳授阴,阴受阳。阳授阴受交合而生的旋转就是德能,就是自然。

  阴阳有限而失衡,阳授阴受失衡而生正负。产生正负的旋转仍是德能,仍是自然。

  本质

  道法自然——这是老子为我们提供的最高级的方法论。

  道法自然即道效法或遵循自然,也就是说万事万物的运行法则都是遵守自然规律的。最能表达“道”的’一个词就是自然规律,同样我们可以反过来说与我们这里所说的自然规律最相近的一个字就是“道”。这包括自然之道,社会之道,人为之道。

  道就是对自然欲求的顺应。任何事物都有一种天然的自然欲求,谁顺应了这种自然欲求谁就会与外界和谐相处,谁违背了这种自然欲求谁就会同外界产生抵触。所以在这里蕴含了我们看待世界的基本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每一件事物都有着它本身的天性和本质,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个性特征。我们应该意识到的是:改造一个人的效果是有限度的。我们需要做的不是试图消除这些缺失,而是把他们的优点合理地加以利用,尽量避免他们的缺失,并力图帮助每个人在其独特天性的基础上持续进步,去放大其中有益的部分。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3341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3年1月5日 11:51
下一篇 2023年1月5日 11:51

相关推荐

  • 唐诗赠别二首·其二意思原文翻译-赏析-作者杜牧

    作者:杜牧 朝代:〔唐代〕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赠别二首·其二译文及注释 赠别二首·其二译文 多情的人却像是无情人儿一样冰冷,在离别…

    2023年3月19日
    233
  • 苏轼《蝶恋花》李清照《渔家傲》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渔家傲 李清照 天…

    2023年4月9日
    262
  • 中考文言文学习要分三步走

    中考文言文学习要分三步走   正在落实过程中的上海市新《课程标准》适度强化了初中阶段文言诗文的学习,其目的是促使学生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充实文化底蕴,提升文化品位,形…

    2022年11月19日
    211
  • “刘师道,字损之,开封东明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刘师道,字损之,开封东明人。雍熙二年举进士,初命和州防御推官,历保宁、镇海二镇从事,凡十年。王化基、吕秸之、乐史荐于朝,擢著作佐郎,才一月,会考课,又迁殿中丞,出知彭州,加监察御史…

    2023年1月2日
    255
  • 文言文课后练习题

    文言文课后练习题   畏斋拾银   秀才何岳,号畏斋。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次早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①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

    2023年1月10日
    234
  • 中考《伤仲永》文言文复习资料

    中考《伤仲永》文言文复习资料   《伤仲永》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江西金溪人名叫“方仲永”的神童因后天父亲不让他学习和被父亲当作造钱工具而沦落到一个普…

    2023年1月10日
    22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