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叔哭师》文言文赏析

《蹇叔哭师》文言文赏析

  《蹇叔哭师》记叙了秦国老臣蹇叔在大军出征郑国之前劝阻的一篇哭谏。“先知”是没有的;而充满睿智并富有经验者,往往被人们 为是“先知”。

  【原文】

  《蹇叔哭师》

  出处:《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1)。出绛(2),柩有声如牛(3)。卜偃使大夫拜(4),曰:“君命大事(5)将有西师过轶我(6),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7):“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8),若潜师以来(9),国可得也(10)。”穆公访诸蹇叔(11)。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12),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13),必有悖心(14)。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盂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15)。蹇叔哭之曰:“盂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人也?(16)”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16),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17),崤有二陵焉(18)。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19);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20)?秦师遂东。

  【注释】

  (1)殡:停丧。曲沃:晋国旧都,晋国祖庙所在地,在今山西闻喜。

  (2)绛:晋国国都,在今山西翼城东南。

  (3)柩(jiu):装有尸体的棺材。

  (4)卜偃:掌管晋国卜筮的官员,姓郭,名偃。

  (5)大事:指战争。古时 战争和祭祀是大事。

  (6)西师:西方的军队,指秦军。过轶:越过。

  (7)杞子:秦国大夫。

  (8)掌:掌管。管,钥匙。

  (9)潜:秘密地。

  (10)国:国都。

  (11)访:询问,征求意见。蹇叔:秦国老臣。

  (12)远主:指郑君。

  (13)勤:劳苦。所:处所。无所:一无所得。

  (14)悖(bei)心: 违逆之心,反感。

  (15)孟明:秦国大夫,姓百里,名视,字孟明。秦国元 老百里奚之子。西乞:秦国大夫,姓西乞,名术。白乙:秦国大夫,姓白乙名丙。这三人都是秦国将军。

  (16)中(zhong)寿:满寿,年寿满了。拱: 两手合抱。

  (17)崤(xiao):山名,在今河南洛宁西北。

  (18)陵:大山。崤山有两陵,南陵和北陵,相距三十里,地势险要。

  (19)夏后皋:夏代君主,名皋,夏桀的祖父。后:国君。

  (20)尔骨:你的尸骨,焉:在那里。

  【白话翻译】

  冬天,晋文公去世了。十二月十二日,要送往曲沃停放待葬。刚走出国都绛城,棺材里发出了像牛叫的声音。卜官郭偃让大夫们向棺材下拜,并说:“国君要发布军事命令,将有西方的军队越过我们的国境,我们袭击它,一定会获得全胜。”

  秦国大夫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悄悄派兵前来,就可以占领他们的国都。” 秦穆公向秦国老臣蹇叔征求意见。蹇叔说:“让军队辛勤劳苦地偷袭远方的国家,我从没听说有过。军队辛劳精疲力竭,远方国家的君主又有防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军队的一举一动,郑国必定会知道。军队辛勤劳苦而一无所得,一定会产生叛逆念头。再说行军千里,有谁不知道呢?”秦穆公没有听从蹇叔的意见。他召见了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三位将领,让他们从东门外面出兵。蹇叔哭他们说:“孟明啊,我看着大军出发,却看不见他们回来了!”秦穆公派人对蹇叔说:“你知道什么?你的年寿满了,等到军队回来,你坟上种的树该长到两手合抱粗了。”蹇叔的儿子跟随军队一起出征,他哭着送儿子说:“晋国人必定在崤山抗击我军,崤有两座山头。南面的山头是夏王皋的坟墓,北面的山头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你们一定会战死在这两座山之间,我到那里收拾你的尸骨吧。”秦军于是向东进发。

  【解析】

  卜官郭偃和老臣蹇叔的预见有如先知,料事真如神,秦军后 来果然在崤山大败而归,兵未发而先哭之,实在是事前就为失败而哭,并非事后诸葛亮。

  郭偃托言的所谓“君命大事”,不过是个借口,人们根据经验 完全可以作出类似的判断,乘虚而入,乱而取之,是战争中常用的’手法。作为政治家和军事家,如果不具备这种经验和头脑,应 当属于不称职之列。从蹇叔一方看,他作为开国老臣,也具有这方面的经验:对手并非等闲之辈,不可能在非常时刻没有防备,因此,此时出征无异于自投罗网。

  秦穆公急欲扩张自己势力的心情,导致他犯了一个致命的常 识性的错误,违反了“知己知彼”这个作战的基本前提。敌手早有防备,以逸待劳,必定获胜;劳师远袭,疲惫不堪,没有战斗 力,必定惨败。其中原因大概是攻城略地的心情太急切了,以至连常识都顾不上,当然是咎由自取。

  马有失前蹄的时候,人也有过失的时候,而在利令智昏的情 况下所犯的错误,则是不可宽恕的。利令智昏而犯常识性的错误,更是不可宽恕。

  再说,当初秦国曾与晋国一起企图消灭郑国,后来又与郑国 订立盟约。此时不仅置盟约不顾,就连从前的同伙也成了觊觎的对象。言而无信,自食其言,不讲任何道义、仁德,这同样应当 遭天遣,遭惩罚。

  当人心目中没有权威之时,便没有了戒惧;没有了戒惧,就会私欲急剧膨胀;私欲急剧膨胀便会为所欲为,无法无天。春秋的诸侯混战,的确最充分地使人们争权夺利的心理。手法、技巧发挥到了极致,也使命运成了最不可捉模和把握的东西。弱肉强食是普遍流行的无情法则,一朝天子一朝臣,泱泱大国可能在一夜之间倾覆,区区小国也可能在一夜之间暴发起来。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3363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3年1月6日 10:57
下一篇 2023年1月6日 10:57

相关推荐

  • 成衣匠文言文习题附答案

    成衣匠文言文习题附答案   成衣匠,各省俱有,而宁波尤多。[甲]今京城内外成衣者,皆宁波人也。[乙]昔有人持匹帛,命成衣者裁剪。遂询主人之性情、年纪、状貌,并何年得科第(科举中及第…

    2022年12月6日
    306
  • “林花著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林花著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这两句是说,雨中的红花像是水湿了的胭脂,翠绿色的荇菜在水中随风飘荡。写乱后长安曲江的景象,以前极其热闹,如今岸上缺少车马…

    2023年3月9日
    260
  • 《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

    梅尧臣 春洲生荻芽, 春岸飞杨花。 河豚当是时, 贵不数鱼虾。 其状已可怪, 其毒亦莫加。 忿腹若封豕, 怒目犹吴蛙。 庖煎苟失所, 入喉为镆铘。 若此丧躯体, 何须资齿牙? 持问…

    2023年5月16日
    222
  • 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译文及注释

    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译文及注释   《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译文及注释,欢迎大家…

    2023年1月6日
    221
  • “金世祖,讳劾里钵”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世祖,讳劾里钵。景祖卒,世祖继之。世祖,辽重熙八年己卯岁生。辽咸雍十年,袭节度使。景祖异母弟跋黑有异志,世祖虑其为变,加意事之,不使将兵,但为部长。跋黑遂诱桓赧、散达、乌春、窝谋罕…

    2023年1月3日
    280
  • “蔡泽者,燕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蔡泽者,燕人也,游学于诸侯。去之赵,见逐。之韩、魏,遇夺釜鬲①于途,蔡泽乃西入秦。将见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秦相范雎曰:“燕客蔡泽,天下雄俊弘辩智士也,彼一见秦王,秦王必…

    2022年12月29日
    22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